第560章 坐而論道

如同當初周鐵衣看到梅清臣那篇《乞罪表》一樣,高文燦從呂太監口中得知了平章宮內發生的事情,也意識到雖然這是天后和周鐵衣的博弈,但是自己作爲棋子卻首當其衝!

但是和周鐵衣不過雲歇雨寂就思考出三五種方法不同,現在高文燦思緒亂如麻,根本想不出解決辦法。

他跟呂太監低語之後,久久不動,被綁來的說書先生們本來就擅長口舌和察言觀色,立馬明白高文燦是被這位宮裡的太監阻止了,至於誰出手救他們這些說書先生,除了周侯他老人家還能夠有誰?

於是就有說書先生高聲說道,“時日既出於東,小人難掩其形!”

他們都已經在天京宣揚周鐵衣的聖名,現在也沒有退路,只能夠一條路走到黑!

這位說書先生一說,立馬就有說書先生附和,大笑道,“是極,是極,盜行於月夜,然日出於東方,月何佔其位,爲賊掩行乎!”

這位罵的更狠,所有人都知道高文燦是天后平章宮裡面出來的,現在你平章宮出了盜賊,藉助天后月亮的光輝行兇,但太陽既然已經在東邊升起來了,你月亮爲什麼還戀戀不捨,佔據着位置,難道就是爲了庇護盜賊嗎?

這些說書先生的話實在是大逆不道,校場旁邊,即使想到干預的申屠元聽後都直皺眉頭,這些文人墨客如果不管着,還真會出大亂子。

但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這羣說書先生中胡文郎也被綁着,此時他眼眸之中倒映着世間萬物,影響着周圍的人和事,讓這些說書先生越發大膽。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次被抓,也讓胡文郎明白,就算他有心躲着天下的事,但想要繼續修行,就要天下人自己先亂起來。

成事他或許不足,但是壞事卻綽綽有餘。

聽到說書先生們的叫囂,高文燦只覺得熱血直衝腦門,來傳話的呂太監也大驚失色,臉上先是慘白,然後充血,指着這羣說書先生,“反了天了,這是反了天了!”

高文燦立馬下令道,“來人,將麻布用馬尿浸溼,給我將這些人的嘴堵上,綁在這裡曬!等本官回來再處置!”

天京衛的直屬上司趙觀山本來就是天后的胞弟,連天京衛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天后一系的人,聽到這些言語,也是驚恐萬分,若此話傳到天后耳中,這些說書先生本來就該死,但是他們這些屬下也辦事不利,所謂主辱臣死!

天京衛們立刻照做,高文燦也沒有在這裡耽擱,和呂太監先是出了誅神司。

他知道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夠審出這些說書先生幕後主使,而是要解決現在天京瘋搶黃金的問題,這纔是天后會不會繼續支持自己的關鍵。

但是高文燦心知肚明,讓他殺人奪權他擅長,但是解決這種經濟問題,他一沒智慧,二沒資源,甚至他只是意識到天京瘋搶黃金的後果很嚴重,但是連會產生什麼後果此時都分析不出來。

他雖然分析不出來,但是有人能夠分析得出來。

高文燦的馬車在官道上不管不顧的疾馳。

大夏交易所一條街。

原本此街地處偏僻,甚是荒涼,但是因爲大夏交易所建立,又有新式火車站落成,於是在一聲聲如同虎嘯龍吟的汽笛嗚咽聲中,此地也一日賽過一日的繁華。

最開始只是有小商小販聚集,販賣午餐給來購買股票的百姓,這兩三個月已經興修了兩座氣派的旅店,周圍的一些小院子也被達官貴人們盤下,重新打理裝點。

其中一個院子就屬於太學院的張三。

上次平章宮攬士,高文燦前來招攬張三,張三對此不屑一顧,倒不是他不想要實踐抱負,而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政治位置。

首先,他第一次參與政治是辦理《新學報》,這報紙現在是儒家改革一派的檯面,也是少有的當初能夠在《天京報》壓制下活得有聲有色的報紙,因此張三的能力才被天京權貴們認識,不只是在清流之中留下一個‘狂’字。

但《新學報》也註定了張三的政治底色是和王明義聯盟的儒家改革派,而且張三識人,知道就算高文燦招攬自己,但是以高文燦這個人的心胸,肯定不可能讓自己直接在天后面前建言獻策,和他平起平坐,這就決定了高文燦作爲一個天后下屬小吏,憑什麼來招攬張三?

若張三同意了,他就失去了自己進入政壇的所有底色,不僅不狂,還無法得到儒家改革派認同。

而高文燦連這點都想不明白,還來浪費口舌招攬張三,也怪不得張三要破口大罵了,這種蠢貨,做的盡是蠢事!

第二,對於改革,張三有自己的看法,他和王明義結成政治同盟,一者在京,通過《新學報》的編寫,聯絡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爲未來做準備,一者在地方,通過深度參與周鐵衣的地方改革,從而學到真東西,爲未來找到打敗周鐵衣理論做鋪墊,你連敵人的學說都不學,怎麼知道敵人學說的弱點呢?

所以這幾個月張三一直在耐心等待,等待王明義學成歸來,也等待他們施展拳腳的契機。

而這個契機也來的迅猛,前日學宮大戰,新儒最大的支持者司民董行書通過放棄一部分利益,成功換取王明義回京,同時在天后和周家之間,搶奪到了新農事之權!

雖然只是一部分權力,但農爲民本,這所有人都清楚,倘若王明義能夠通過自己學到的東西,在新農事之中實踐,和儒家結合,得到完整的成果,那麼新儒無論如何,都會有理論根基和實踐根基,到時候無論是周鐵衣的學說再盛行,新儒至少有保證自己基礎盤,等待反擊的實力。

保證自己基礎盤,等待反擊。

這就是王明義和張三定下的第一個戰略目標。

若這個目標說出去,恐怕會讓天下人瞠目結舌,兩個司民寄以厚望的青年才俊,第一個目標居然如此的低微。

但只有多次互相通信的張三和王明義才明白,他們越是研究周鐵衣的理論,越發現其中的博大精深。

任何一套理論都是從實踐之中慢慢完善,唯有周鐵衣的理論,一經提出來,好像本來就是一套完整的,近乎盡善盡美的事物,其自我完善的速度還要快過社會發展實踐,所以纔給人的感覺彷彿周鐵衣已經料定了未來一樣。

試問面對這樣的對手,連基本盤都不能夠保證,又如何有反擊的機會呢?

此時小院之內,兩人對弈,一道道消息傳來。

先是高文燦大張旗鼓抓捕天京的說書先生,張三冷笑道,“才當上酷吏,真是急不可耐,果然是廢物一個!”

王明義捏着棋子問道,“確實,他如果再等幾日,恐怕結果就不一樣了,不過酷吏總是要搶時間的……”

他神色帶着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情緒,遙想當初周鐵衣破局,同樣風風火火。

若當初周鐵衣選擇退避八千里,或許如今天下就是另外一般局面了,自己的老師也不會死在那場雨夜之中。

兩人身旁坐着幾位太學院書生,年齡在十多歲到二十多歲左右,都是張三招攬而來,年齡略小的尚且沒有想明白爲什麼要多等幾天,開口問道,“爲什麼多等幾天就不同了?”

王明義落子,截住了張三的大龍,“高文燦此時抓捕說書先生有兩不妥。”

“第一不妥出於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周鐵衣改革如今已經深入人心,改變天京方方面面,其實在百姓心中,周鐵衣成聖已經是一件衆望所歸之事,說書先生只不過將這件事挑明,這個過程已經發生了,再去抓說書先生,就失了道義,因爲你只會加深百姓們心中所想。”

“第二不妥出於術,高文燦自然不會想要佔據道義,他是酷吏,思考問題出於權術乃是本能,他的想法很簡單,借說書先生之事打破周鐵衣在誅神司內的權威,獲得天后娘娘更多的支持,繼續擴大範圍,剿滅周黨,獲得周黨空下來的權柄。”

聽到這裡,周圍幾人都暗暗點頭,其中年齡大的雖然覺得自己也想清楚了,但是王明義從‘道術’理論來分析,確實更加具體客觀。

“但他沒有想明白的是,天京的權柄是周鐵衣主動撤出的,而不是他輸的,所以周鐵衣撤出的權柄要麼早已經交給天后和聖上,要麼就在移交的過程中。”

“若高文燦現在去爭天京之權,其實是在扼制周鐵衣交權的過程,他與其說是在與周鐵衣爭,不如說是在與天后,聖上爭權罷了,最後的反噬也一定會落在天后和聖上身上!”

這個推論的結果,大膽新穎,讓在場不少人甚至忍不住驚訝出聲。

“那爲什麼等幾天情況就不一樣了呢?”

張三指着自己的大龍說道,“你們看此龍位於何位?”

衆人看去,只見棋盤中張三的大龍位於東南方位,他們一個個都是人精,立馬有人察覺到了,結合剛剛王明義的道術理論,就能夠推斷出來結論。

王明義輕聲一嘆,“走到這一步,想要去找周鐵衣的漏洞已經很難很難,只有等他自己出現漏洞或者他下面的人出現漏洞。”

“從道上來看,天下人至少天京人想要周鐵衣成聖,百姓們不在乎天有二日,他們只在乎明天會不會過得更好,防百姓之口自然不可,唯有防周鐵衣成聖尚可,他在太乙觀上建三十三天,其中的博弈衆多,但唯一可以推斷的是,倘若他真的這次就建成三十三天,有很大概率直接登臨聖位,這一點無論是聖上,淵蒙還是神孽都不會允許,所以高文燦只需要等幾日,等三十三天這次建成失敗,那麼借這個口風傳諸玉京山,證明天命不在周鐵衣即可,畢竟凡真龍出世,都有蛇蟒混雜,爲王前驅之說。”

“從術上來看,周鐵衣退出中央之權,扼守地方之權,他在中央之權上的衰弱是必然的,聖上一日勝過一日近聖道,周鐵衣越發不可能掌握中央之權,與其爭這裡,還不如爭地方,現在八大行還沒有徹底收編地方錢莊,輪船公司也沒有徹底擊潰漕運,高文燦有聖眷在身,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只不過他一沒有志同道合之士爲臂膀,二沒有匡正天下之德爲信念,所以才行事唐突,殺幾個人尚可,但改變不了天下大勢!”

“此論大妙,當浮一大白!”

張三哈哈大笑,取旁邊的瓜瓢,舀了一碗清水喝,自從那日自去了狂士之名後,他就不飲酒了。

自謂之‘已不復狂名,何敢與酒爲友,聊以清水爲朋,此乃君子之交’。

張三喝了一碗水,又看了看棋局,問道,“你說這次的反噬會落在天后身上,還是會落在聖上身上?”

王明義思考片刻,“周鐵衣讓權有兩面,於聖上處他退讓的是誅神司之權,若此處周鐵衣有心,只需要在各地掀起神道風波,藉助他之前選調之時的任命,策反其中一兩關鍵之人,配合神道叛亂,此時朝廷本來就兵力空虛,倘若神道亂象大起,自太行順洛水,再至南方春旱之地,天下生靈塗炭,不過旦夕之間。”

衆人微微屏住呼吸。

張三看了看自己被扼住的大龍,落了一字,主動填死了大龍,留下好大一片空白,“自殺大龍,看則有利,實則放羣狼逐鹿,非智者之爲。”

王明義聽之,笑道,“是啊,此道乃是兵家之道,不顧百姓生死,他雖出自將門,但這行事風格倒更多是道家,道家重生,所謂天留一線生機,不與人留,如何與己留?所以他的行事必然會更加溫和。”

張三頷首道,“那這反噬看來會落在天后身上,天后所奪之權在中央銀行,不知道他會從哪裡入手?”

兩人坐而論道之時,外面有下人進來稟告。

“東南銀行金銀兌換一比十五。”

“周侯寄賣新墨石,人蔘果等修行之物,只以黃金兌換。”

“市井有傳言,黃金乃是日輝所聚,聖道之光,周侯如此兌換黃金,乃是成聖在即。”

聽講的衆人面面相覷,看向王明義和張三,現實與兩人的分析分毫不差。

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82章 今日受教了第46章 五指山第262章 幽冥之苦第28章 秀兒,你可真秀第416章 豈有不入滅的佛法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64章 周母釣魚第145章 乾坤印和武道槍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48章 儒家厲害啊第218章 玄鐵教子棒!第690章 至善之事第393章 大不敬之法第115章 天京的午後下棋第74章 風雨湖中釣龍魚第212章 請董公出門接聖人第161章 白話運動第648章 捉拿妖猴第581章 因緣際會第528章 水處下,利萬物而不爭第701章 假的我也認了第565章 歸墟第237章 上不行,下不效第208章 《請天聖民三才感應策》第333章 兩個世界技術的初步結合第675章 鳳祖媾和第328章 人械合一,機械飛昇第85章 見了四分之一第571章 君與百姓共治天下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179章 戰起第431章 試探第133章 一夜傳遍玉京山第579章 文武河津渡第587章 三教合力破河洛第421章 聖道之力第309章 國運凝罡,部落發展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341章 錢可賣神第566章 姜太一的結第694章 佛學家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215章 五猖神君印第393章 大不敬之法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309章 國運凝罡,部落發展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255章 先敬羅衣後敬人第3章 此世,百家大興第400章 平津渡災後重建第265章 天后之願,光耀十方幽冥第75章 牡丹花會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381章 世事如夢第59章 就怕人比人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第654章 王車互換,城隍登聖第321章 忠君爲國,不外如是第137章 明知故問第674章 混元胎衣第584章 弄假成真第76章 紫衣天成第175章 儒墨之爭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93章 棋逢對手(2000首訂)第177章 以己渡人,此爲上善第452章 大夏交易所第607章 見羣龍無首,天下大吉第220章 司律,您可是法家的司律啊!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59章 就怕人比人第286章 奴隸制和公民制,社稷的雛形第286章 奴隸制和公民制,社稷的雛形第652章 麒麟至,聖人降第345章 神友,兩種喚醒靈性的方法第88章 有謀無勇第506章 淵蒙兵鋒第230章 師姐,我這裡有好東西值得把玩第112章 朕沒錯第122章 登山有感其一第28章 秀兒,你可真秀第596章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第186章 撒豆成兵,五帝神將第311章 堂下何人,竟敢狀告本官!第300章 白帝復甦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370章 無奸不商第424章 月行中天第580章 我們九,他們一第654章 王車互換,城隍登聖第296章 太虛幻境,降臨!第482章 三條盟約第73章 聖皇壽五百載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641章 天命既來
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82章 今日受教了第46章 五指山第262章 幽冥之苦第28章 秀兒,你可真秀第416章 豈有不入滅的佛法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64章 周母釣魚第145章 乾坤印和武道槍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48章 儒家厲害啊第218章 玄鐵教子棒!第690章 至善之事第393章 大不敬之法第115章 天京的午後下棋第74章 風雨湖中釣龍魚第212章 請董公出門接聖人第161章 白話運動第648章 捉拿妖猴第581章 因緣際會第528章 水處下,利萬物而不爭第701章 假的我也認了第565章 歸墟第237章 上不行,下不效第208章 《請天聖民三才感應策》第333章 兩個世界技術的初步結合第675章 鳳祖媾和第328章 人械合一,機械飛昇第85章 見了四分之一第571章 君與百姓共治天下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179章 戰起第431章 試探第133章 一夜傳遍玉京山第579章 文武河津渡第587章 三教合力破河洛第421章 聖道之力第309章 國運凝罡,部落發展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341章 錢可賣神第566章 姜太一的結第694章 佛學家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215章 五猖神君印第393章 大不敬之法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309章 國運凝罡,部落發展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255章 先敬羅衣後敬人第3章 此世,百家大興第400章 平津渡災後重建第265章 天后之願,光耀十方幽冥第75章 牡丹花會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381章 世事如夢第59章 就怕人比人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第654章 王車互換,城隍登聖第321章 忠君爲國,不外如是第137章 明知故問第674章 混元胎衣第584章 弄假成真第76章 紫衣天成第175章 儒墨之爭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93章 棋逢對手(2000首訂)第177章 以己渡人,此爲上善第452章 大夏交易所第607章 見羣龍無首,天下大吉第220章 司律,您可是法家的司律啊!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59章 就怕人比人第286章 奴隸制和公民制,社稷的雛形第286章 奴隸制和公民制,社稷的雛形第652章 麒麟至,聖人降第345章 神友,兩種喚醒靈性的方法第88章 有謀無勇第506章 淵蒙兵鋒第230章 師姐,我這裡有好東西值得把玩第112章 朕沒錯第122章 登山有感其一第28章 秀兒,你可真秀第596章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第186章 撒豆成兵,五帝神將第311章 堂下何人,竟敢狀告本官!第300章 白帝復甦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370章 無奸不商第424章 月行中天第580章 我們九,他們一第654章 王車互換,城隍登聖第296章 太虛幻境,降臨!第482章 三條盟約第73章 聖皇壽五百載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641章 天命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