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魂魄是由天地人三魂構成,其中天魂是祖炁,也是魂魄構成的能量和物質,地魂是因果,是魂魄在世間的一切痕跡,人魂是情緒,是七情六慾的認知。
這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則,即使是神尊之流,想要干預融合其他的魂魄,也只能夠通過天地人三魂來作用。
而趙太歲迷失自我,就是因爲三魂被侵蝕,但是看到周鐵衣的一瞬間,看到那熟悉的場景,仇恨情緒涌現,又連接着因果。
與一位天尊結下的仇怨因果是如此清晰,以至於太虛幻主也無法扭轉這段因果,因爲這不僅涉及到趙佛兒,還涉及到周鐵衣。
這種仇恨,也瞬間讓迷茫的趙佛兒清醒了過來。
對啊,當初在臨水軒的時候,那麼恨周鐵衣的是誰,不是天后,也不是太虛幻主,而是他趙佛兒自己!
“還知道恨人,不錯。”
周鐵衣在這個歷史中的形象是如此惡劣,他敞着胸膛,伸手拉過旁邊似哭似笑的琯琯,坐在自己懷中,就像是真正的浪蕩子一樣,勾着琯琯的下巴,“來,美人,笑一個。”
已經和這個歷史中的自我融合,琯琯悄然一笑,臨水軒中那故意哭花的妝容重新明亮了起來。
有了自我認知,憑藉和周鐵衣的因果,憑藉佛陀的菩提樹,趙佛兒迅速穩定住自身。
他此時忽然釋然,“緣從我性生,緣歸成三藏。緣起無我相,緣盡無人相。”
趙佛兒醒悟自身的同時,一股巨大的排斥力從他身上展現,讓通過太虛幻境和天后,融合到趙佛兒身上的太虛幻主的身影一點點排出,那是一尊永遠隱藏在蜃氣之中的神尊,祂的容貌和周鐵衣的神祇之相有幾分相似,卻又截然不同。
周鐵衣的神祇之相的面容不斷在衆生之中轉化,而太虛幻主的面容則永遠只是一個輪廓,當你望過去,那五官會在不經意間化作你最熟悉的人。
周鐵衣看向太虛幻主,說道,“我不排斥其他人成聖,不過成聖之後應當有新的約束。”
他臉上露出笑容,手中浮現出一卷神祇契約,“簽了它,我就放你離開。”
太虛幻主盯着周鐵衣,根本沒有接那捲神祇契約,祂不用看內容,也知道里面是城下之盟,作爲已經永遠不死的神尊,縱然這次失敗了,祂還有漫長的歲月可以重新嘗試,自然不會在結果都沒有出現之前,就簽下城下之盟。
太虛幻主沒有接神祇契約,祂也沒有貿然行動,因爲周鐵衣佈置了那麼久,他藉助蜃氣出現的這尊身體肯定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個驚喜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太虛幻主都不敢輕易踩下去,祂在等一個有緣人踩下去。
被猿通和三尊神尊拖入時光之中的大夏皇帝,在時光中穿梭的他忽然間感受到一個時間錨點。
周鐵衣的【蓋棺定論】的力量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儒聖的浩然正氣,這是錨定未來的本質,一部分是大夏的國運,這是影響萬物的基礎,最後一部分則是周鐵衣自身的行爲。
三者合一,才能夠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當初史家書庫一戰,大夏皇帝獲得了人屠的【蓋棺定論】竹簡,但是有得有失,屬於周鐵衣的竹簡落入了神道手中。
只不過那個時候,周鐵衣的神通已經非同小可,手握聖力,即使大夏皇帝也不敢輕易出手,他只能夠等到周鐵衣主動從聖位之上跌落下來纔敢發動自己的後手。
所以那落在神道手中的的【蓋棺定論】大夏皇帝實際上並沒有太放在心上,這東西無法影響一位聖人,除非這位聖人願意被主動影響。
而後琯琯與周鐵衣完全聯盟,成爲了太乙神道之中的蕩魔帝君,大夏皇帝也理所當然地認爲這卷【蓋棺定論】已經被銷燬。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周鐵衣不僅沒有銷燬這卷【蓋棺定論】,還爲這【蓋棺定論】注入了他一部分的本質力量。
這部分力量在之前都是封印起來的,就像是一個沒有開封和被觀察到的平行世界,並不影響現實世界的一切。
但現在大夏皇帝帶着周鐵衣的肉身脫離了現實世界的時空,以一種超維的狀態在時光中穿梭,那麼這個平行世界的被解封之後,周鐵衣就可以藉機坍縮回歸現實世界之中。
大夏皇帝根本來不及多想,他必須要阻止周鐵衣坍縮回歸,而且他也有阻止的辦法,因爲他已經是大夏國運本身,所以當那個平行世界被打開,他自然也能夠觀察到,從而佔據周鐵衣在【蓋棺定論】之中的身體。
高維的力量直接降臨在周鐵衣這具身體。
有了時空錨點之後,被三尊拖曳到時光長河中的大夏皇帝重新迴歸到現實空間之中,而他的迴歸,也反過來將三尊才復甦的意志從時光長河之中拖曳出來。
剎那間,整個天下之人看到了另外一座大夏天地,這座大夏天地就像是海市蜃樓一樣覆蓋在如今的三十三天之中,裡面熱鬧非凡,如同戲臺一樣,瞬息就演繹出人生百態。
那時光長河之中,飛舞的鳳凰,睜眼的蒼龍,擊鼓的雷神,都一併被拖曳到這個時空中,祂們恐怖的力量直接落在海市蜃樓中的大夏天地,頓時讓除了玉京山之外的地方陷入混沌無名的狀態。
藉助周鐵衣這具【蓋棺定論】的身體降臨,大夏皇帝低語問道,“爲什麼……”
他此時的力量沸騰,來到一天之後,他越發接近聖道,彷彿他只需要臨門一腳,就可以登臨那至高無上的寶座。
但越是這個時候,他心中的不安卻越發強烈,下意識開口詢問,從他模糊感覺到自己正在和周鐵衣以天下下一場棋局,他的每一步都被周鐵衣算計在內。
但是他卻像是飲鴆止渴的人一樣,他根本無法允許另外一種結果出現。
就比如他剛剛如果不立馬降臨,讓周鐵衣完全佔據了這個時間點,完成自我的坍縮,那麼就算沒有先天聖人之軀,有三十三天和諸子百家的支持,周鐵衣一樣有機會重登聖位,只要周鐵衣登臨聖位,那麼他佔據着周鐵衣的先天聖人之軀也毫無意義。
所以他必須要降臨,因爲另外一種結果更壞。
但是聖人的道本來就是不可測算,包含了不同可能性的,當大夏皇帝在兩種不同的選擇中確定一種,實際上也意味着他即使在力量上更接近聖人之道,但本質上卻離聖人之道更遠了。
這是一種對道的把握,更多的是象徵和體悟,無法具象來約束形容,但發生之後,所有人都恍然,原來是這樣,這就像道本身,大道無名,強謂之道。當大夏皇帝用周鐵衣的身體問出爲什麼的時候,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李劍湖提起帝吼劍,直接刺向近在咫尺的大夏皇帝,或者說周鐵衣,這就是天命!
大夏皇帝面對近在咫尺的帝吼劍,他擡手,無窮無盡的聖道光輝爲承載綻放,食指和中指併攏,夾住帝吼劍。
但原本坐在周鐵衣懷中的琯琯忽然出手,她毫不留情地抓向心髒的位置。
“找死!”
大夏皇帝暴怒不已,他身上的聖道光輝炙熱如同大日,只是一瞬間就焚燒了琯琯,血肉和經絡在一息之間灰飛煙滅,美人瞬間化作白骨。
但那白骨之中,一截金色的脊樑骨就像是純金一樣,即使在大日的聖道光輝之中也毫不褪色,這是聖皇的脊柱骨,是琯琯從聖皇身體之中傳承的力量。
在聖皇脊柱骨的支撐下,琯琯化作枯骨的手指如同鋒利的匕首,刺穿了大夏皇帝的胸膛,炙熱的聖血從滴落,就像是一蓬蓬燦爛的霞光。
這對於大夏皇帝的傷害不大,但是卻象徵極大。
即使是聖人也會受傷,而受傷就會死亡!
“你們還在等什麼!難道真的等他成聖嗎?”
琯琯已經化作骸骨的面頰開合,聲音傳遍此時的歷史迴環之中。
這一刻大夏聖上受傷,這一刻他也離聖人只有一步之遙,周鐵衣這邊明面上的佈置已經完全啓動。
如果沒有人再推一把力,那麼說不定擋住這波進攻之後的下一瞬間,大夏皇帝就會登臨聖位。
這是所有人都可以預見的結果,一品們恍若之間看到了兩種結果。
就像是此時天空中的海市蜃樓一樣,一種在海市蜃樓之中,那大日的光輝升騰,聖人登上至高的寶座,俯視芸芸衆生。
另外一種則是在現實世界中,即將騰空的大日灑下一蓬蓬如同霞光的鮮血,在鮮血霞光的映照之下,升騰的大日之相轉化成爲日落之相,聖人不再騰空,而是墜落入幽冥。
兩種不同的結果,對於衆人來說很好選擇。
一柄神斧破空而至,隨着神斧的落下,一重重天劫迸發。
有暗紫色近乎純黑的雷霆交織,形成無邊無際的劫雲,有呼嘯着能夠席捲整個天地的狂風,吹得衆生都難以立足,有純粹黑暗組成的永夜,冰冷窒息……
重重天劫就像是天空中的烏雲,掩蓋住大日的聖道光輝,天可汗神色凝重,揮動天罰斧落下,這柄絕世神兵此時也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輝,自身的力量在大運之下影響未來的變化。
當初周鐵戈對周鐵衣說過,絕世神兵之所以絕世,是因爲絕世神兵應大運而生,但那個時候周家兄弟對於‘大運’的理解都還太少。
他們只知道絕大多數的絕世神兵都是聖人神尊們煉製,但是他們卻沒有思考過,已經舉世無敵的聖人神尊們爲什麼要需要煉製絕世神兵。
因爲所謂的大運,就是未來的一種確定走向。
聖人,神尊們在不想要跌落聖位確定未來,祂們就利用天下大運煉製出一柄絕世神兵,只不過這種絕世神兵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有用。
在普通人手中,甚至在一品手中,這確實是一件強大的利器,但是在聖人和神尊手中,只有在關鍵時刻,這種大運纔會發揮作用。
而此時天罰斧就發揮出它真正的作用!
那一重重天劫隱藏的最深處,那是無窮無盡的神光奔散,是天帝隕落,是一重重天穹從上往下墜落!
這柄天罰斧乃是天帝隕落之時鍛造,目的就是爲了誅殺天下想要登聖之人!
漫天的天劫完全遮擋住海市蜃樓中大日升騰的景象,讓天下衆生都只看到一種景象,那就是初升的太陽根本沒有來得及達到天中的位置,就從空中隕落。
聖人是矛盾的包容,當聖人從矛盾的狀態中確定一個點之後,他也就不再是聖人了。
面對兩柄絕世神兵的夾擊,一柄代表人道,是王朝更換改革之力,一柄代表天道,是天帝對於聖人的詛咒之力。
天人夾擊之下,大夏皇帝再也無法輕易夾住手中的帝吼劍,那帝吼劍的劍刃崩斷了他的食指和中指,凌厲的劍身向前,刺中了大夏皇帝的咽喉,他身上如同大日的光輝徹底黯淡了下去,天罰斧順勢劈砍,從脖頸處直接插入。
大夏皇帝伸手向外抓了抓,他像是要抓住某種東西一樣。
天可汗看到老對手如今的狀態,他忽然意識到一件事,“傳國玉璽!”
大夏傳國玉璽,這也是一件絕世神兵,雖然當初在血海和周鐵衣一戰中,傳國玉璽有所損壞,但是到了最後關頭,大夏皇帝肯定不會顧及傳國玉璽,會強行動用這件絕世神兵。
但是從他剛剛的行動看來,他到死都沒有拿出傳國玉璽。
一位帝王無法拿出傳國玉璽,那麼只能夠說明一件事,傳國玉璽被偷了!
傳國玉璽就是大夏的天命,如果大夏的天命早已經被盜取,那麼他們剛剛斬斷的都只是虛假的表象!
天可汗想到這點的同時,另外一輪日光升騰,大夏皇帝腳下那座聖道之橋根本沒有斷裂,不過已經站着另外一人,他身穿道衣,風度翩翩,手掌摩挲着一枚微有裂痕的玉璽,不過玉璽之上的裂痕在飛速癒合,一道道聖力從大夏皇帝的身上逸散,以無法理解的狀態匯聚到玉璽之上。
此時大明宮主雖然身穿道袍,但是比大夏皇帝像皇帝多了,因爲他本來就是天下至尊,大夏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