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對於華夏電影圈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無數電影人震驚地看着最新票房數據,發出陣陣驚呼……
這部由華夏第一導演李正濤執導、耗資3億人民幣的史詩鉅製《菊花臺》,首映票房突破4000萬人民幣,一舉締造了華夏電影首映票房新紀錄。
雖然部分院線玩了個心眼,將8月6日晚間的幾場點映票房也計入首映數據,但這一成績依然令人震撼!
這一票房數據出爐後,瞬間引爆整個華夏電影圈。
相關部門對《菊花臺》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規格支持!
電影首映當日,央視《新聞聯播》罕見地用21秒時長報道影片盛況,稱讚其“展現華夏文化自信,推動電影工業化進程“!
電影首映結束,票房公佈的第一時間,電影局官網首頁發佈專題文章,稱該片“代表國產電影最高製作水準“。
全國超200家重點影院同步開設《菊花臺》觀影專場,各地文旅部門更創新推出“觀影+非遺展覽“聯動活動。
央視電影頻道連續三天滾動播放主創專訪特輯,文化部官網也發起“萬人評《菊花臺》“大型問卷調查活動。
這種自上而下、多維度、全覆蓋的宣發陣勢,在華夏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
一切的一切種種跡象無不彰顯着李正濤作爲華夏電影領軍人物的非凡地位與藝術成就!
這些年,在好萊塢大片的強勢衝擊下,華夏電影工業急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標杆性大片和領軍人物。
縱觀千禧年至今的發展歷程,老一輩電影人大多固步自封,鮮有突破,偶有幾部佳作,卻也是小衆電影……
而以周陽爲代表的年輕電影人雖逆勢崛起,卻因發展時間較短,在電影工業底蘊上仍顯不足,其作品多以營銷見長,缺乏真正具有工業水準的大製作。
在當下華夏影壇,既能扛住票房壓力,又能經得起市場口碑檢驗的導演,唯有李正濤一人。
……
在龐大的宣傳攻勢下,《菊花臺》首映票房突破4000萬人民幣後,第二日、第三日票房依舊錶現強勁,均保持在3500萬人民幣以上。
三天累計票房突破1.1億人民幣的驚人數據,瞬間刷爆了整個華夏電影圈。
8月11日,別墅內。
шшш▲ ttκa n▲ ¢〇
“老李這次是真正意義上成爲華夏電影第一人了“
當樑小剛看到這一幕時,心中莫名涌起一陣酸澀,帶着幾分不服與不甘。
《菊花臺》與他的《王之盛宴》劇本核心內容近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菊花臺》在視覺渲染和衝擊力上更勝一籌,動作戲也拍得極爲精彩。
但《王之盛宴》同樣有其獨到之處.
這份殊榮,本該是屬於他樑小剛的!
樑小剛盯着《菊花臺》的票房捷報,手指不自覺摸了摸。
他深吸一口氣,將那份酸澀的不甘壓在心底裡。
他低頭,轉而望向書桌上那份預選通過的信函,握緊拳頭。
那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預選通過通知,只要再通過終身,那麼9月初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入圍提名,就有了。
“老李確實厲害……”他低聲自語,嘴角扯出一絲複雜的笑:“但電影的藝術價值,終究不是票房能衡量的。”
他已經聯繫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那邊了,那批評委似乎對他的電影興趣很大…
他起身走到窗前,目光越過燕京的夜色!
“《王之盛宴》的失利只是暫時的審美時差……威尼斯那幫評委,最吃這套東方美學與人性掙扎的調調。”他閉上眼睛:“等捧回金獅獎,看誰還敢說華夏電影工業的旗手只有李正濤!”
夜風掀起窗簾,他掐滅菸蒂,然後,拿起手機:“立刻聯繫意大利那邊的公關團隊——這次電影節,我要讓全世界都記住《王之盛宴》的名字!”
電話那頭傳來篤定的迴應聲……
………………………………
伴隨着《菊花臺》的票房成績出來,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屬於李正濤的一月!
所有人,亦在讚歎,這是屬於華夏電影工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有人在幻想,推測華夏電影工業的未來,將會接軌好萊塢電影,成爲全球第二大電影工業奇蹟!
一幕幕的盛讚,將《菊花臺》和李正濤給推向了極致……
當然……
互聯網上,【豌豆電影網】和【影迷之家】等平臺出現了一部分對《菊花臺》的負面評價。
這些評論指出,這部與《王之盛宴》劇情相似的宮廷權謀電影存在“情節狗血““人物扁平“等問題,部分觀衆認爲影片敘事過於誇張且缺乏深度。
有觀衆批評影片的戰爭場面設計不合理:宮廷大戰的戲碼簡直像兒戲一樣,士兵們毫無戰術地往前衝,然後被弓箭射死,全程顯得很降智。
更尖銳的評論如:“每一幀都是唐風美學?不,3億投資只燒出個PPT展覽”。
最犀利的當屬某專業影評人的長文批評:“黃金鎧甲裹着空洞的靈魂——當《菊花臺》把經費都熔成龍袍時,故事早已被絞死在綢緞裡了“。
不過,除了【電影之家】等少數平臺外,這些負面評價很快就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讚譽聲中,看不見蹤影……
在《菊花臺》票房高歌猛進的背景下,首周2億、次周1億的亮眼成績讓行業爲之沸騰,其總票房迅速突破3億人民幣大關,成爲首部達成這一里程碑的國產電影,甚至與好萊塢大片《蜘蛛俠》的票房紀錄分庭抗禮。
媒體紛紛預言它將衝破4億天花板,成爲華夏電影工業化的標誌性豐碑。
然而,當狂熱的市場情緒逐漸冷卻,影片的票房走勢卻急轉直下——第三週單日票房突然跌破千萬,最終僅收4000萬,較前兩週斷崖式縮水60%。
這種反常的暴跌令無數影評人一愣,緊接着,他們意識到這部《菊花臺》已經呈現出後勁不足的隱患了!
過度依賴宣發熱度與視覺奇觀,卻未能以紮實的敘事留住觀衆,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口碑發酵……
【豌豆電影網】、【影迷之家】等地方的雖然影評的評分從8.9落到了8.3,但評論區,依舊是好評一片。
而【電影之家】、【快博】那邊,卻不地涌出了一個個影評人的中肯評價,著名影評人劉家勝尖銳指出,當鎏金鎧甲的光澤褪去,空洞的權謀劇情再難支撐票價!
除了電影本身後勁不足的問題外,68元的IMAX高票價和大部分48元的普通票價也嚴重阻礙了普通觀衆的觀影熱情……
儼然,彷彿是一場“虛假繁榮”的破滅!彷彿在驗證着這部電影的“虛假繁榮”,到了8月底,《菊花臺》上映21天時,第四周的預售數據已跌至慘淡水平。
部分偏遠地區的放映廳甚至出現一場只有一兩名觀衆的冷清場面,熱度,漸漸消逝……
第四周的日票房,從首映日的4000萬人民幣,最終跌至200萬人民幣的日票房……
而就在所有人都在議論《菊花臺》票房的時候,另一部消失在公衆視線中的電影《功夫籃球》再次引發關注。
該片上映一個月總票房突破1.1億人民幣,這個數字看似平平無奇,但若按觀影人次計算,全國接近1100萬次的觀影量,竟締造了華夏電影觀影人次的新紀錄。
相比之下,《菊花臺》3.45億的總票房,按平均50元的票價折算,觀影人次約爲690萬次,與《功夫籃球》1100萬人次的觀影量相比差距顯著。
更令人意外的是,《功夫籃球》的上座率依然維持在30%左右……
畢竟10塊錢的超低票價還附贈一杯冰鎮可樂,在炎炎夏日裡,觀衆們既能享受影院冷氣,又能收穫歡樂,何樂而不爲呢?
8月30日……
一波來自海外的消息,亦讓慷慨激昂的華夏電影工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菊花臺》與《王之盛宴》在8月20日以後,相繼在多國陸陸續續上映……
《王之盛宴》大家期許並不算高,畢竟華夏本土票房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裡,但,被所有電影人寄予厚望的《菊花臺》在海外市場的票房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在北美等海外市場反響平淡,西方媒體多認爲其“過於炫目而敘事薄弱”,雖然李正濤已經用《哈姆雷特》敘事了,但,核心的中西方文化融合,卻導致了電影劇情內容過於割裂,最終,表現大失所望……
首映10天,北美地區票房,僅拿下了300萬美元票房……
亞洲其他地區票房略高,350萬美元左右……
歐洲/其他地區雖嘗試過放映,但票房表現慘淡,最終只能匆匆下畫。
海外總票房不足內地市場的三分之一,與《秦》在海外創下的1.2億美元票房相比差距懸殊。
作爲《菊花臺》最受矚目的海外市場,本應是收回3億成本並實現盈利的關鍵,但這部被寄予厚望的華夏電影工業標杆之作,卻陷入了連成本都難以收回的尷尬境地……
無形中,那不被大導演重視的DVD市場,竟變成了《菊花臺》這部電影的最後希望了!
……
8月對華夏電影圈而言是充滿戲劇性的一個月。
既振奮,又絕望……
當時間來到8月31日,這個月的最後一天,華夏電影圈傳來一個消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佈了入圍名單。
……
8月31日中午。
樑小剛死死盯着【威尼斯電影節】的入圍名單,當看到《菊花臺》和《王之盛宴》雙雙入選時,他激動得手指發顫,菸灰落了一地!
這兩部華夏宮廷權謀片同時入圍,證明評委認可他的美學理念!
然而下一秒,他瞳孔驟縮,名單末尾赫然印着《月球大戰2》的英文名!
他有些懷疑人生了,臉色瞬間鐵青,彷彿生吞了只蒼蠅:“這破電影節瞎了嗎!”
他盯着《月球大戰2》的入圍信息,看到這這部電影竟然有兩項提名獎以後,突然毛骨悚然:“該不會……這破片子要拿獎吧?”
就在這個時候……
他的電話響了。
然後……
一愣!
“你說什麼?”
“周陽本人可能不參加這個電影節,只讓旗下的創作團隊參加?”
“他瘋了?”
………………
8月31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入圍消息,令所有人振奮!
無數電影人看着入圍資料,激動得嗷嗷直叫!
這一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打破了以往任何一次的歷史記錄,華夏共有三部電影入圍,其中《菊花臺》和《王之盛宴》的入圍在預料之中。
然而!
令人意外的是第三部入圍影片,在華夏市場表現平平的,嗯,至少對【炫世娛樂】而言表現平平的《月球大戰2》,竟同時獲得了【最佳劇本獎】和【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兩項提名,比前兩部還要多!
這是周陽繼柏林國際電影節後,第二次獲得國際電影獎項的認可。
然而,就在華夏電影人爲《菊花臺》《王之盛宴》《月球大戰2》三部影片同時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歡欣鼓舞,期待打破千禧年後華夏電影在國際影展上的“零突破“時……
一些人卻聽到了一個震撼人心,不知道真假的消息……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時候,周陽缺席電影節,只讓沈龍過去刷存在感……
而這一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這傢伙……
似乎!
又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