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計劃

其餘七人,也正式晉升爲逍遙派長老,至於蘇星河的身份自然晉升一級,成爲逍遙派的太上長老。而卸任掌門之位的趙孝錫,同樣兼任着逍遙派名譽太上長老的職務。

這樣一來,趙孝錫也算完成了無崖子的囑託,終於將他一手創辦的逍遙派,在中原武林中延續下去。至於將來會如何,那就看這些逍遙派弟子如何經營門派了。

在隨後召開的武林大會之上,趙孝錫以皇帝之名,感謝前段時間武林人士參與殺胡令。對其中一些不怕爆光的武林新秀,也給予了極大的榮譽。

其中一條,能佩戴武器面見三品以下官員的待遇,也讓這些江湖新秀,感覺到啥叫萬衆矚目的感覺。這也讓不少武林人明白,不管何時他們跟大宋,都是綁在一起的。

來時就想過,如何規範武林人正常發展的趙孝錫,也跟中原幾位武林大派掌門,進行了一番商議。跟他們達成協議,從此以後武林跟官府,還是各自發展互不干涉。

可武林門派必須遵從朝廷的法度,對違反朝廷律法的武林人,各門派都有責任對其實施懲罰。相同的,官府對於他們招收弟子授藝,也不會多加干涉。

這些事情做完。趙孝錫帶梅妃四女,都暫留逍遙派讓其陪伴時日無多的天山童姥。離開的時候,虛竹也與其同行回京。正式進入相國寺掛單修行佛法。

經過那晚的談話,虛竹也明白,趙孝錫是給他一個圓夢的機會。而對於少林而言,他們雖然屬於佛門,卻更多講究禪武結合的理念,虛竹能出名,少林自然同樣能出名。

甚至爲了配合虛竹。玄慈跟幾位長老決定之後,打算派出少林十八羅漢。做爲虛竹的護法僧。陪伴未來的虛竹,前往番邦諸國宣揚佛法,同時宣揚少林的赫赫威名。

結束江湖行,再次回到京城的趙孝錫。看着三年時間不到。偏居平壤的高麗王朝,最終還是發現了農民起義。便指示在高麗另一邊的部隊,做好接收高麗全境的準備。

面對高麗使者,派來的求援使者,大宋駐軍自然不予理會。甚至高麗王朝有關注的話,便會發現那些農民起義軍中,或多或少都有大宋的影子在其中。

隨着起義軍攻佔平壤皇城,將那位多當了三年皇帝斬首示衆,一衆皇室宗親同樣被起義軍所殺。這個高麗王朝。也徹底掃進了塵埃當中,令大宋朝臣也感嘆變化之快。

一般而言,如果大宋吞併高麗。爲彰顯大宋之仁義,就算殺了高麗皇帝,也會給他留點苗跟種。可面對起義的農民軍,他們所想的就是殺光這些貴族。

在農民軍打下平壤,還沒來及商討如何論功行賞之時,本就苦不堪言的高麗國。也徹底進入了混亂時期。很多百姓,打破皇城卻發現。並沒搶到太多的錢糧。

除了一些皇宮的金銀物件,如今的高麗皇宮裡,同樣窮的可憐。有見識的百姓,便知這幾年,高麗皇帝剝削走的財富,都被另一面的大宋人給搶掉了。

被引導的憤怒情緒,很快讓不知死活的農民軍,開始進攻大宋管制下的高麗故土。同樣準備多時的大宋駐軍,自然憤而回擊,將士氣高漲的高麗農民軍,打的潰不成軍。

與此同時,接到皇令的喬峰,親率麾下鐵騎從遼東,長驅趕往殺入平壤。將還沒來的及,享受勝利果實的幾位農民軍起義將領,全部推出城外斬首示衆。

那些參與起義的農民軍下青壯,雖然逃過了被斬首的命令,卻不得不接受遼東鐵騎的整編。開始拖家帶口,離開高麗前往遼東居住。

與此同時,遼東跟大宋西北的百姓,也開始遷移到搬遷一空的高麗境內。在這裡,這些新移民能享受到,諸多的朝廷補助,只要勤勞一些,未來日子比在老家更好過。

這種一遷一補,讓不少高麗人,徹底離開了故土。等到他們的子孫後代,在遼東跟大宋生活一段時間,他們也會慢慢遺忘,他們身爲高麗人的事實。

收復高麗全境,趙孝錫便下旨,將高麗半島併入大宋版圖,將其命名爲新羅郡。算是成全當年答應金妍兒的條件,讓新羅之名永傳這塊半島之地。

當高麗徹底覆滅之日,金妍兒在皇宮之內,焚香以告先人。告訴這些當年,被高麗皇室誅殺的先人,她做爲新羅皇族後裔,算是替他們報此大仇了。

雖然從此之後,新羅郡將成爲大宋的彊土。可金妍兒也清楚,能做到這點,多虧了趙孝錫的成全。不然,以她一介弱女子,只怕此生也無機會覆滅高麗。

伴隨着高麗全境被吞併,以之一海之隔的倭國,很快派來了使者進貢。對於這個倭國,趙孝錫自然不會讓它存在於世間。可眼下,他還沒打算動手。

前段時間,倭國派遣到新南城的學徒,根本沒學到新南城真正擁有的技術。返回倭國之後,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便是修路挖礦,對倭國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

而且隨着新南城的貿易,不斷侵食倭國本土的工業,讓如今的倭國同樣混亂不堪。皇權與貴族之間的暗鬥,也在不斷的增長之中,只差一個火花將其點燃。

爲此,在處置倭國移民的時候,趙孝錫更多從倭國購買妙齡女子,給大宋的子民配親。至於那些男丁或整家的移民,同樣安排到比較偏僻的州府之地。

甚至還被嚴格控制了數量,對於不遵皇令的倭國偷渡人員,抓到一批殺一批。這種情況,令倭國天皇跟貴族,同樣感受到,有種大雨欲來風滿樓的意思。

或許是感受到,來自大宋的威脅。在高麗覆滅之後,高速擴張的大宋海軍。在後世的濟州島,大肆擴充海軍實力,讓倭國也是膽戰心驚。

只是對於趙孝錫而言,這支海軍的另一個目的,將從倭國海域,開始登陸後世的沙俄之地。甚至沿着海岸線,慢慢擴張到南美州,現在還比較荒涼的美洲。

相同的,在瓊州跟安南路的海港之內,大宋的海軍同樣在擴充着實力。相比而言,大宋的陸軍實力,卻在不斷的減少,慢慢改變打仗靠人多的觀念。

暫時還存在大宋周邊的西夏,還有吐蕃兩國,同樣感受到了壓力。只是面對大宋不動,他們便不敢動的局勢,兩國的君主其實都很被動。

至於偏居遼西的大遼殘部,因爲喬峰坐鎮大遼的原因。看到那些沒離開的遼國百姓,在遼東都督治下,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開始發現大批牧民逃跑的事情。

對於不甘失去大遼這面旗幟的遼西殘部而言,沒了百姓便沒了紮根遼西的土壤。派兵阻攔的話,便會被佈置在那裡的遼東騎兵痛擊。

如果不是趙孝錫嚴令,暫時不用理會這些遼國殘兵,必須讓他們明白大勢所趨,他們纔會知道加入大宋的機會多難得。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對付頑固不化的人最有效。

開始喬峰也有些不以爲然,可隨着遼東跟遼西百姓,生活的巨大差距。那些以前忠於大遼,逃到遼西的百姓,在意識到堅持沒有意義,逃回遼東後可謂安份守已的很。

那怕對有些,大部落出身的人,安置他們前往大宋或其它地方定居。他們似乎也沒太過猶豫,表示只要是在大宋治下生活,那他們便聽從大宋官府的安排。

很快這種民族融合的方式,讓生活在大宋治下的百姓,開始遺忘原有的故國。真正老實本份,當起大宋的百姓,享受這份難得的安定生活。

而一些想混水摸雨,甚至製造混亂的人,在大宋嚴密的監控之下。任何妄圖製造混亂的移民,都會毫不留情被捕殺。所以,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也難免經歷一些陣痛。

可爲了未來天下一統考慮,趙孝錫覺得有些事情,還是必須去做。只有真正完成這個目標,他開始準備征服世界的計劃,才能真正的徹底拉開。

如今遍佈各州城的工學院,也將一批批成熟的工匠,開始投送到大宋各個新興發展起來的工坊之中。很多大宋百姓也發現,越來越多新奇的物件出現在他們的生活當中。

就在所有人覺得,大宋是不是真的停止征討四方的時候。趙孝錫卻開始,下令大宋的海軍,還有調派到沿海進行登陸作戰的步兵,下達了準備出征的命令。

一紙皇令下達,那些訓練多時的海軍將士,還有那些同樣訓練多時的步兵。便知道,接下來他們又能替大宋開彊拓土。只要能活下來,便能替家人謀一份百年家業。

下達這個命令的原因,也是趙孝錫根據新南城的貿易收入做出的判斷。一些沿海的番邦島國,如今已經支付不出,每月向新南城購買的各種物資。

這便意味着,這些番邦島國也到了吞併的時間。要知道,隨着高麗跟遼東的吞併,大宋的人口急速增長。是時候,開始執行移民天下的計劃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一章 無可匹敵的殺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貪功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胡令之威第七十六章 黨爭的犧牲品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一百七十章 撤軍瑣事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二百零八章 函谷八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八十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六十三章 茶樓約見第二百五十八章 武林大會 六章第十三章 微服私訪移民村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人騎來襲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親自動手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十八章 瓊州王的厚禮第二百二十二章 逗弄天山童姥第二百四十六章 掃地僧的教誨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九十四章 對決高陽平原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事塵埃落定第三章 祖孫情深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一百九十三章 如山的訴狀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議和的條件特別說明一下!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七十七章 明州朱家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共同期盼的天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二百零七章 天級武衛之威第六十七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二百章 莽牯朱蛤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一百八十二章 戰星宿門徒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武林大會 四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二十九章 新年不眠夜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掃地僧收徒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三百零六章 霸氣的威脅第十二章 小魔王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爲打贏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時入城用膳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二百七十章 女兒心,海底針
第一百六十一章 無可匹敵的殺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貪功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胡令之威第七十六章 黨爭的犧牲品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一百七十章 撤軍瑣事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二百零八章 函谷八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八十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六十三章 茶樓約見第二百五十八章 武林大會 六章第十三章 微服私訪移民村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人騎來襲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親自動手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十八章 瓊州王的厚禮第二百二十二章 逗弄天山童姥第二百四十六章 掃地僧的教誨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九十四章 對決高陽平原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事塵埃落定第三章 祖孫情深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三百三十章 狼頭授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一百九十三章 如山的訴狀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議和的條件特別說明一下!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七十七章 明州朱家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共同期盼的天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二百零七章 天級武衛之威第六十七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拓跋玉的感嘆第二百章 莽牯朱蛤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一百八十二章 戰星宿門徒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武林大會 四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二十九章 新年不眠夜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掃地僧收徒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三百零六章 霸氣的威脅第十二章 小魔王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強襲海盜基地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爲打贏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時入城用膳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二百七十章 女兒心,海底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