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撤軍瑣事

來時騎軍不足五千人,返回的時候卻七千有餘,實力未降反而有所提高。那怕在此次與西夏騎兵對決的戰役中,還付出了近兩千人的傷亡。

至於往年屢受騷擾的百姓跟邊軍,今年死傷的人數更是大大降低。儘管消耗了朝廷用於備戰的糧食,可邊關的百姓今年,終於能過上一個安心的大年夜。

除了佈置在過關的武衛,還有潛伏在這裡的布衣閣探哨,出於警戒原因沒法返回家中與親人團圓。其餘選定的騎軍將士,也開始陸續接受邊關軍民的感謝,返回騎軍駐地成都府。

看着老百姓灑淚送行騎兵將士,這些百姓也第一次感受到,老百姓對於軍人家崇拜之情。相比往年老百姓,總指責朝廷養的邊軍酒囊飯袋,今年這種指責卻沒有。

儘管忙乎了近三月,可邊城的官員還是士兵,都能感受到那些收留進城居住的邊民,對於他們態度的轉變。這也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老百姓還是分的清是非。

他們不奢望什麼大富大貴,只寄望於這些朝廷的官員跟將士。能保他們過一個安寧的生活,少受一些番邦遊牧騎兵的擄殺。平時窮一點,那隻能怨他們不努力。

可一年到頭幸苦賺到錢,到頭來讓遊牧騎兵搶個精光,一家老小還死的死傷的傷。老百姓自然心有怨氣,覺得朝廷的官員跟將士太過窩囊,不能給他們一個安全的保障。

望着這些百姓拿出一年積攢下來的糧食,塞給這些第一次享受百姓熱情的將士。所謂的出城勞軍,灑淚相送的場景,在這個戰亂之地多少年沒上演過了?

做爲各城的邊軍將士,儘管有些羨慕騎軍官兵,初來此地打了一次仗。就讓邊關的百姓如此愛戴於他們,卻也明白相比騎軍官兵,他們這些人替百姓做的事情真心太少。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對自己好,老百姓非常清楚。今年他們不但得到朝廷救助,還在城裡保存住性命。

現在邊關敵情以解,意味着他們都能陸續返家。過一個幾年來相對舒坦的大年夜。老百姓怎能不記,眼前這支天子親衛軍的恩情呢?

有意讓騎軍將士感受一下,什麼叫軍民魚水情的趙孝錫,看着平時冷酷無情的騎軍將士。這會面對百姓的敬酒送東西時,反倒一個個緊張的不行,拿又不好,不拿又不行。

以一身普通騎軍裝扮站在隊伍中的趙孝錫,很快傳令前面出風頭的騎兵千人將。可以喝一口百姓送的水,食物跟酒就不要拿了。邊民過的苦,此行他們已然有目共睹。

有了趙孝錫的命令。騎軍打頭的高茗君,朝那些出城送行的百姓道:“多謝衆鄉親的好意,我們騎軍有軍規,不能隨意接受百姓的饋贈。

還請鄉親們體諒,別讓我等犯軍規纔好。此次騎軍撤軍。是爲了下次再來,我們此次離開,也不意味着永遠不再來。只要邊關有敵情,騎軍將士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裡。

今日我等就要離開,高某心中也着實不捨。難得有幸與衆鄉親共戰一場,那高某也不能太不近人情。衆將士聽令,接鄉親們一碗水。記住這裡鄉親的心意。喝完水,全軍繼續前進!”

聽到高茗君這樣說,這些邊民也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才叫王者之師。也不再強求那些騎兵接東西喝酒,紛紛端上碗給騎兵倒水,算是盡他們一份微薄的感恩之心。

看着眼前的一幕。陪騎在趙孝錫身邊的段譽,也是一臉感動的道:“趙兄,你手下這些騎兵,真可謂王者之師!能得百姓如此厚待,此生足矣啊!”

對這位大理世子的感嘆。趙孝錫卻微笑的道:“段兄客氣了,眼下這支騎軍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與其說騎軍是王者之師,不如說這次騎軍北上,只是盡到了軍人保家衛國的職責罷了。

若是一支朝廷的軍隊,連最基本的保家衛國都做不到,又何談他們是朝廷供養的軍隊呢?這些百姓苦了幾年,好不容易今天能過個舒坦年,他們自然感恩騎軍的到來。

以其說他們捨不得騎軍離開,是因爲騎軍今年打了個大勝仗。還不如說,這裡的百姓渴望和平,能過上安寧的小日子啊!”

這些話也許說的容易,可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宋朝這種推薦文治的大氛圍下,武將跟官兵保家衛國的積極性,真的可想而知。

此次若非騎軍頭上,有這個天子衛率的頭銜,加上趙孝錫這個郡王欽差親自出馬。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現在這番成績來。

一般的文臣武將擔任欽差,單單要得到這些地頭蛇官員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溝通一番。絕對不象趙孝錫這樣,拿到先斬後奏之權後,讓這些路府官員都要忌憚一二。

更何況,此次指揮對西夏作戰,處置不當違抗將領的官員。趙孝錫給予的處置辦法,並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參這些官員一本,等待朝廷收拾這些不配合的官員。

而是直接先斬後奏,那怕他是個文官,趙孝錫也先斬了再說。這種血淋淋的鐵血政策,令邊關的這些各城官員跟守軍將領,對趙孝錫也可謂又敬又怕。

亂世用重典!

在這種邊境長年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拖拖拉拉辦事不是趙孝錫的風格。除非對方官至知州那處級別,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將領等待的命運就是被斬殺。

此次騎軍能取得這麼大的勝利,跟這些邊城官員守軍的配合,也可謂是分不開的。無論後勤還是補給方面,都可謂將令通行無識。

這年頭打仗,沒有穩固的後勤保障,趙孝錫同樣會抓瞎。會影響他的戰略佈局,想讓騎軍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只怕也不太可能。

換做其它欽差大臣過來,或者一些老將出馬提價統帥。這裡的官員,決計不象趙孝錫到來時那樣,要人給人,要錢出錢,要力出力。基本上,沒人敢給趙孝錫製造麻煩。

原因很簡單,趙孝錫是皇族成員,就算此次打敗了。到時候追究起責任來,還是那些不配合的官員倒黴。就算他殺了一些官員,到現在朝廷不什麼都沒說嗎?

至於那些知州級別的官員,更是清楚這位郡王爺的武夫性格。江南知州被秋後問斬,可就今年剛發生的事情。他們那敢去觸這個黴頭?

連各路的最高長官,都要無條件聽命於趙孝錫這位郡欽差的命令。下面那些知府跟小城官員,又豈敢對趙孝錫敷衍了事?除非他們真的活夠了!

喝過老百姓的一碗水,騎軍也沒直接摔碗走人,相反很客氣把碗遞迴馬旁的百姓。這年頭,一個碗也不便宜,輕易也是捨不得的隨便摔的。

喝完水的騎軍,隨着高苟君下令上馬之後,全軍騎兵立刻翻身上馬。沿着回成都的路,慢慢提速的離開,將這些送行的百姓拋在馬後。至於下次騎軍,何時在來這個地方,那就只有天知道瞎子!

今年西夏吃了這麼大的虧,又被吐蕃跟遼國折騰了一番。如果他們再不老實點行事,後果真的不可預料。所以,與西夏接壤的邊境,至少兩到三年將無戰事。

除了這些返回成都大營的騎軍大部隊,還有一支小分隊則由三百騎兵組成,帶隊的統兵將領。正是此次戰役結束,正式轉正爲遊擊將軍的王子殊。

他們此次並非押送俘虜跟戰利品進軍,相反每個騎兵身上,大多都綁着一個盒子。那些盒子裡,乘放的都是此次戰役中犧牲的騎軍官兵骨灰。

這些骨灰都是前次出京時,趙孝錫帶出來的武勳跟官員子弟骨灰。雖說軍人戰死沙場是常事,可趙孝錫還是希望,讓這些陣亡的將士能回到故里親人身邊安葬。

至於另外一部分骨灰,遵照趙孝錫的意思,全部帶回成都安葬。他們的名字,也將被銘刻於騎軍陣亡將士的紀念碑上,讓他們享受死後的榮耀。

有關這些事情,趙孝錫都得到了趙煦的同意。這也算是,趙孝錫替騎軍衆將士,申請的一個額外福利。以提升騎軍的凝聚力,還有朝廷將士對這份當兵吃糧的認可度。

都說好男不當兵,可趙孝錫清楚,要想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心願。讓四方臣服於大宋,軍人的地位必須有所提高。而騎軍算是一個樣板部隊,讓大宋的百姓先有過適應過程。

這年頭都好立什麼牌坊,現在趙孝錫提出的英雄紀念碑,何嘗不是替軍人樹立的一個牌坊呢?能夠在死後流芳百世,不正是文臣武將們所推崇的嗎?

若是一下子在全軍推選,阻力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可現如今,有近三百武勳跟官員家的子弟陣亡,他們將是贊同立這座紀念碑的支持者。

都說死者爲大,現在這些官員的子弟死了。誰還在這件事情上揪着不放,後果會如何,只要是個聰明人都清楚。這也是趙孝錫,敢於開這個先例的原因。

都說人好臉面,現在這些武將跟官勳家子弟死了。能讓子弟享受一下香火祭奠,那個武將跟官勳不會同意呢?反對立這個紀念碑,就是不給這些陣亡家屬的面子。這事誰敢做?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四十七章 母子終相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一些廢話,看看吧!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武林大會 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六十八章 帶兵包圍平江軍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四十四章 保定帝訓弟第八章 蛟龍入海待風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家將使命第九十七章 破曉炮襲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十一章 未來的無限期待第一百二十章 母女夜敘話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二百一十章 段譽的江湖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千人將與五行營第四十九章 少林絕技PK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二百七十五章 徵婿的幕後深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親的條件第一百零六章 找死的舉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段譽的羨慕第九十九章 將計就計大戰起第八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四十二章 跟保定帝的合作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七十二章 王爺親審案第五章 再不走,就走不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騎軍現狀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三章 久別重逢敘親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邊遇敵偵騎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癡情王語嫣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語嫣的無奈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外的幫手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一百三十六章 簡單實用的戰術第一百九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六十二章 蘭州大捷第五十九章 美人帶刺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三十四章 山谷大平原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斷的議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賜封遼東王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四十七章 母子終相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一些廢話,看看吧!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武林大會 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愛妹心切第六十八章 帶兵包圍平江軍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四十四章 保定帝訓弟第八章 蛟龍入海待風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家將使命第九十七章 破曉炮襲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九章 多說無用,戰!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十一章 未來的無限期待第一百二十章 母女夜敘話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十二章 侍女的命運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二百一十章 段譽的江湖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千人將與五行營第四十九章 少林絕技PK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二百七十五章 徵婿的幕後深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親的條件第一百零六章 找死的舉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二百九十五章 暗營武衛第二章 帝王家,無親情!第一百四十章 宗廟交鋒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段譽的羨慕第九十九章 將計就計大戰起第八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會〔七〕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四十二章 跟保定帝的合作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七十二章 王爺親審案第五章 再不走,就走不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騎軍現狀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三章 久別重逢敘親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邊遇敵偵騎第二百一十四章 珍瓏棋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五十五章 無名氏的滿江紅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三十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癡情王語嫣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語嫣的無奈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外的幫手第三十八章 昂貴的奢侈品第一百三十六章 簡單實用的戰術第一百九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六十二章 蘭州大捷第五十九章 美人帶刺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三十四章 山谷大平原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斷的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