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朱高煦在交趾(下)

第157章 朱高煦在交趾(下)

只見朱高煦掃視了一下黎利等人,隨即將手中的人頭扔到衆人面前道:“古滕縣陳氏,距離這裡最近,本應第一個趕到,卻故意不聽本王號令,現已授首!”

陳氏的人頭在黎利等人面前滾過,眼尖的人也一眼認出來,人頭正是陳氏的頭人,這讓在座的人也無不膽寒。

要知道陳氏盤踞在古滕縣多年,據說還是陳朝皇族的遠親,家族勢力十分強大,當初胡朝篡位時,都不敢拿古滕陳氏怎麼樣,卻沒想到今天竟然被大明滅掉,連人頭都被漢王提了過來。

“漢王威武,陳氏在古滕縣橫行不法,早已經惹的天怒人怨,幸好殿下爲百姓主持公道,實乃我大明之福啊!”

黃福第一個站起來恭維道,孫信與楊士奇也跟着站起來稱頌。

黎利等人這才反應過來,當即也紛紛表態,痛斥陳氏的罪行,說到最後,好像就算朱高煦不動手,他們就要搶先動手滅掉陳氏似的。

看着這些豪強們的表演,朱高煦與楊士奇對視一眼,兩人也是相視而笑。

清化府這件事,完全是楊士奇在背後一手策劃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滅掉當地的豪強勢力,接下來纔是真正的重頭戲。

“開宴!”

隨着朱高煦一聲吩咐,立刻有下人送來豐盛的酒菜。

朱高煦雖然滿身是血,但他也懶得換衣服,直接坐在主位上,一邊大吃大喝,一邊與楊士奇等人談笑風生。

黎利等人看到朱高煦如此豪邁,一個個也都是暗自心驚,特別是黎利,想到一些關於這位漢王殿下的殘暴傳說,更讓他心中恐懼,暗自警告自己,萬不可惹怒對方。

“報~,河中胡氏到!”

就在這時,忽然只聽外面傳來報令聲。

河中縣的胡氏也是清化府有名的豪強,黎利等人聽到對方來了,心中也暗自鬆了口氣,至少胡氏服了軟,應該可以保住性命。

然而讓黎利等人沒想到的是,胡氏的頭人沒來,反而是人頭來了。

只見一個明軍將士手捧着人頭走進內廳,看他手上的人頭,赫然正是胡氏的頭人。

“又一個不識擡舉的東西!放下吧!”

朱高煦冷哼一聲,說着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報~,安樂阮氏到!”

隨着報令聲,又一顆人頭被送了進來,接着又有第三顆、第四顆……

人頭越來越多,黎利等豪強已經嚇的臉色慘白,這些豪強平時稱霸一方,甚至有不少還是他們的熟人,可現在卻全都只剩下一顆人頭,被送到酒宴上供人觀賞。

最後整個內廳的地面幾乎被擺滿了,面對一個個死不瞑目的人頭,朱高煦卻是談笑自若,一點也不影響他喝酒吃肉。

再看黎利等人,有幾個膽小的甚至都快要癱軟在地,哪怕是膽大之人,面對這麼多人頭也根本吃喝不下,沒吐出來就已經是萬幸了。

最後朱高煦吃飽喝足,這纔對黎利等人嘿嘿一笑道:“你們記住,我朱高煦想請的人,哪怕化成了灰,也要把骨灰送過來!”

“殿下一言九鼎,這些人不識擡舉,實在罪該萬死!”

黎利擦了一把額頭的冷汗,當即搶先道。

“很好,父皇讓我來交趾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我也正愁一肚子邪火無處發泄,若你們有誰不服,儘管來試試!”

朱高煦說着再次掃視衆人,卻無人敢與他對視。

朱高煦這話倒不是假的,畢竟在大明憋了十幾年沒上戰場,現在來到交趾,他把之前憋的火氣全都發泄到這幫子豪強身上了。

“楊長史,宣佈本王的第二道命令吧!”

朱高煦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這纔對楊士奇吩咐道。

“是!”

楊士奇答應一聲站了起來,高聲說道:“漢王殿下有令,徵用各家的出海的大船,另外還有工匠和青壯,用以造船,各位對此可有什麼異議?”

對於這條命令,黎利等人雖然感覺奇怪,但也鬆了口氣,畢竟只是徵用船隻和工匠、青壯,而不是要了他們的命,正所謂破財免災,因此他們也都齊聲答應。

看到黎利這些人全都答應,楊士奇也露出滿意的笑容,這纔是他和朱高煦的主要目的。

畢竟下西洋肯定需要船,只靠鄭和的福船,光是運送軍隊都不夠,另外朱高煦也不想將自己的命脈交給別人,因此必須擁有自己的船隊。

而交趾這邊臨海,許多交趾人或做海商,或做海盜,清化府這邊人口衆多,自然也有不少的海商,甚至不少豪強本身,就是大海商,有些人還擁有自己的造船作坊。

所以朱高煦來到交趾後,才把目標轉向清化府,那些被剿滅的豪強自不必說,所有財產全都充公,至於黎利這些人,同樣也不能放過。

朱高煦徵用的那些工匠和青壯,就沒打算還回來,日後也要帶到天竺去的。

黎利等人哪知道朱高煦的險惡用心,他們還以爲和平時的勞役一樣,只是幫着朝廷幹活而已,卻沒想到這些人將一去不回。

“殿下,趁着今日大家都在的機會,下官也有一項政務要宣佈!”

就在這時,只見黃福忽然笑着開口道。

“黃布政使請講!”

朱高煦大手一揮笑道。

黃福和夏元吉一樣,都是建文帝的舊臣,但後來朱棣並沒有將他問罪,而是依然重用,他鎮守交趾期間,也頗有政績,除了清化府外,交趾其它地方也治理的相當不錯。

“每三年一次的朝覲考察到了,雖然交趾偏遠,但每次還是需要派出一部分官員赴京,而今年剛好輪到清化府,因此在座的各位也要做好準備,十日後啓程赴京!”

黃福笑呵呵的打量着在座的衆人道。

黎利等人聽到“朝覲考察”這四個字,也全都是臉色大變。

所謂朝覲考察,是當初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專門針對地方官,剛開始規定地方官每年必須進京朝覲一次,接受皇帝和吏部的考覈。

這項規定完全是老朱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根本不合理,京城附近的官員倒是能辦到,但偏遠地區的官員,一來一回可能就要一年,若真的實施,那這些官員一年也就別幹其它事了,全都在路上來回跑算了。

因此朝覲考察後來改成三年一次,但特別偏遠的地區,或是戰亂不安定的地區,官員可以免於進京。

交趾顯然滿足上面的兩條,當地官員是不用進京的,但黃福現在卻提出讓黎利等人進京,這一來一回,最少一年時間,等他們一走,整個清化府恐怕就要徹底的變天了。

(本章完)

第63章 老三想出頭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414.第414章 盤問796.第796章 晴晴532.第532章 阿岱汗之死第39章 中計了781.第781章 王爺成親第191章 “謠言”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411.第411章 唐賽兒379.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第243章 房貸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383.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463.第463章 輸送人才(上)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52章 你想要什麼?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545.第545章 銀礦反擊戰(上)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817.第817章 雙喜臨門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797.第797章 見面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第246章 流言蜚語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第43章 變故突起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685.第685章 鏡子(上)第142章 討公道(中)第186章 賣地第12章 下西洋之議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第50章 打我747.第747章 蘇伊士港(上)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第224章 齊先生(上)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第269章 表示一下第40章 打個招呼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第84章 紀綱有問題(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第235章 狗屁不通支運法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第116章 什麼叫東廠?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第58章 拿去融了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467.第467章 山根城之戰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第63章 老三想出頭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62.第462章 好事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106章 僕從軍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616.第616章 談條件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541.第541章 選址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中)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
第63章 老三想出頭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414.第414章 盤問796.第796章 晴晴532.第532章 阿岱汗之死第39章 中計了781.第781章 王爺成親第191章 “謠言”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411.第411章 唐賽兒379.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第243章 房貸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383.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463.第463章 輸送人才(上)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52章 你想要什麼?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545.第545章 銀礦反擊戰(上)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817.第817章 雙喜臨門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797.第797章 見面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第246章 流言蜚語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第43章 變故突起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685.第685章 鏡子(上)第142章 討公道(中)第186章 賣地第12章 下西洋之議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第50章 打我747.第747章 蘇伊士港(上)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第224章 齊先生(上)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第269章 表示一下第40章 打個招呼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第84章 紀綱有問題(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第235章 狗屁不通支運法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第116章 什麼叫東廠?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第58章 拿去融了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467.第467章 山根城之戰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第63章 老三想出頭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62.第462章 好事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106章 僕從軍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616.第616章 談條件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541.第541章 選址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第153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中)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