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第658章 夜校(上)

朱瞻壑並沒有爲難那個叫大頭的孩子,很快就放他離開了。

但他的心情卻變得頗爲沉重,因爲據鄭禮說,像大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十一、二歲的孩子,之前報名時,因爲年齡超了,許多孩子的父母在校門口頓足捶胸,一些懂事的孩子,也因此哭個不停。

但沒辦法,規定就是規定,而且十歲以下的孩子都收不完,更別說這些十歲以上的孩子了。

不過就算是學校不收,還是有一些像大頭這樣的孩子,跑來學校偷聽先生的講課,想想都讓人感覺心酸。

“太子,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給這些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個機會?”

鄭禮這時沉默許久,忽然向朱瞻壑說道。

鄭禮的家境算是不錯了,從小可以請得起先生單獨教他,但在他求學的過程中,也接觸過不少家境貧寒的同窗,他們爲了讀書也是絞盡腦汁,現在看到大頭,也讓鄭禮不禁想到了曾經的那些同窗們。

“辦法倒是有,但卻不好實現。”

朱瞻壑倒是有個主意,但仔細一想又覺得不現實。

“太子請講,如果有困難我們也可以幫着想一想!”

鄭禮聞言精神一振,立刻向朱瞻壑道。

以前他只是聽說朱瞻壑足智多謀,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他發現傳說中對朱瞻壑的描述還是差了一些,真正的朱瞻壑比傳說中更加厲害,好像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

“小學現在是白天上課,晚上整個學校都空了,所以我覺得可以辦一個夜校,讓晚上有時間,並且想要學習的人來上課,但這卻有一個問題……”

“沒有先生!”

沒等朱瞻壑把話說完,鄭禮就猜到了所謂的困難。

學校裡的先生本來就緊張,之前兩個小學又擴招了一些學生,更讓先生們負擔沉重,試想他們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哪還有力氣再給其它人上課。

“不錯,先生也是人,哪怕咱們不讓他們白上課,晚上也給豐厚的補貼,恐怕也沒有人願意再上課。”

朱瞻壑苦笑一聲道。

這個時代的生活節奏還是比較緩慢的,不像後世那種快節奏,上個班更像是玩命一樣,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猝死的新聞,沒上新聞的更多。

“有辦法了!”

沒想到鄭禮皺着眉頭沉思片刻,忽然一拍巴掌興奮的道。

“你有辦法?”

朱瞻壑一愣,隨即也激動的問道。

“太子您怎麼忘了,我們國子監除了我們這些官員,還有一批監生,他們平時的學業比較輕鬆,如果給他們發放補貼,讓他們中去夜校上課的話,肯定會有人願意的!”鄭禮興奮的回答道。

國子監是大漢的最高學府,而且國子監的學生只要能通過考試,畢業後都是可以直接授予官職的,所以許多在大明不得志的學子,也冒險來到大漢上了國子監,現在國子監裡有兩百多學生,從中找一些去夜校做先生並不是難事。

“這個辦法好,讓監生們去教一下學生,也不會耽誤學業,同時還能掙一份補貼,簡直是一舉數得!”

朱瞻壑當即贊同道,最近他老是與國子監打交道,卻一直將他們視爲後世的教育部,卻忘了他們名下還有一所直屬大學。

“太子,既然先生的問題解決了,那您對這個夜校還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比如教學上與小學有什麼區別嗎?”

鄭禮再次向朱瞻壑問道。

對於那個大頭,他也十分的同情,相信還有更多的人想要上學,所以鄭禮現在也急着把夜校辦起來。

“夜校與小學肯定有很大的區別,小學是正常的教學,主要是給孩子打基礎,以便讓他們日後接受更好的教育,至於夜校,卻主要是掃除文盲,比如教他們一些常用字,以及基礎的加減乘除,讓他們能夠寫字算賬……”

朱瞻壑這個夜校的想法,其實也來自於後世的建國初期,當時絕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於是就有了夜校這個說法,幫助許多人脫離了文盲的身份。

甚至在後世的許多人印象中,夜校就是和掃盲連在一起的。

“當然了,如果夜校中有人表現出色,我們也可以將他和小學的普通學生一樣,幫助他進行下一步的教育。”

朱瞻壑最後再次補充道。

“我明白了,太子放心,我這就回去找人籌備夜校的事!”

鄭禮當即拍着胸脯保證道,有了組建小學的經驗,他對籌辦夜校的事也十分有信心。

朱瞻壑對鄭禮的能力也十分放心,於是也沒有再多說,只是讓他自己全權處理。

夜校比朱瞻壑預想的還要快,僅僅七天之後,鄭禮就向他稟報,夜校已經準備完畢,馬上就可以開門招生了。

之所以這麼快,其實主要是國子監的學生,之前也開始學習朱瞻壑編寫的教材,特別是算學教材,已經被那位算學博士黃問,推廣到國子監,替換了原來的算學教材,所以國子監的學生幾乎不用特別培訓,就可以勝任夜校的教學。

相比於小學的招生,夜校的招生引起的反響更大,因爲夜校的招生不限年齡,甚至不限性別,哪怕你是女人,只要願意來,照樣可以聽課。

對於女人上夜校的事,鄭禮他們本來是堅決反對的,認爲男女混在一起不成體統。

但朱瞻壑卻告訴他們,現在大漢國內的人口太少,光靠男人很難撐起一個龐大的帝國,而女人可能在力量上不如男人,但如果她們能寫會算,哪怕是平時管家也能幫得上男人,甚至就算男人娶妻,也更喜歡挑一個知書達理的。

最終這件事在朱瞻壑的堅持下,夜校的招生啓示上也終於加了男女不限這一條。

但很可惜,報名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女人,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比較保守的,很少有人願意送家裡的女子讀書,更別說夜校是在晚上上課,女子更不方便出門,所以自然沒有人報名。

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第86章 鄭和回來了688.第688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第187章 遷都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第10章 多好的孩子816.第816章 新星號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505.第505章 新聞報(中)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第278章 圈禁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368.第368章 姚廣孝去世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825.第825章 面談?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第100章 聞風而動第36章 有反賊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324.第324章 對馬島(下)第8章 大蒜加酒(下)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32章 婚姻的自主權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424.第424章 泄壓口282.第282章 第一筆銀行貸款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第38章 木秀於林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591.第591章 陛下駕崩了979.第979章 回京666.第666章 鐵關城770.第770章 遠赴日本第52章 你想要什麼?364.第364章 歸程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452.第452章 真相735.第735章 海倫的提議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881.第881章 乾清宮(上)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837.第837章 技術擴散第15章 朱高煦的弱點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第168章 蜀王的信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428.第428章 爺仨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第194章 張興來也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第7章 大蒜加酒(上)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第273章 把花香蒸出來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第80章 當面對質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第191章 “謠言”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
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第86章 鄭和回來了688.第688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第187章 遷都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第10章 多好的孩子816.第816章 新星號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505.第505章 新聞報(中)454.第454章 張忠來了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第278章 圈禁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368.第368章 姚廣孝去世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825.第825章 面談?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第100章 聞風而動第36章 有反賊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324.第324章 對馬島(下)第8章 大蒜加酒(下)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32章 婚姻的自主權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424.第424章 泄壓口282.第282章 第一筆銀行貸款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第38章 木秀於林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591.第591章 陛下駕崩了979.第979章 回京666.第666章 鐵關城770.第770章 遠赴日本第52章 你想要什麼?364.第364章 歸程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452.第452章 真相735.第735章 海倫的提議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881.第881章 乾清宮(上)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837.第837章 技術擴散第15章 朱高煦的弱點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第168章 蜀王的信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428.第428章 爺仨611.第611章 張氏兄弟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第194章 張興來也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第7章 大蒜加酒(上)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第273章 把花香蒸出來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第80章 當面對質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第191章 “謠言”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