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

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

“賣報了!賣報了!永樂日報正式發行,陛下親筆賜名,快來看一看、瞧一瞧了!”

清晨的大街上,一個身材瘦小的報童挎着一大包報紙,一邊跑一邊吆喝着。

隨着報紙的出現,報童這個職業也正式登場,賣報紙的收入微薄,成年人一般都懶得做,剛巧適合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掙點錢貼補一下家裡。

朱瞻壑剛從宮裡出來,順手就讓人買了一份永樂日報,今天是永樂日報第一天發行,所以朱瞻壑對報紙上的內容還是很感興趣了。

朱棣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在決定要辦報紙後,很快就組建了一套班子,其中通政司出了幾個官員,另外還讓朱瞻壑和夏元吉,分別從新聞報和儒報調了幾個熟手過去,再加上一些從國子監招去的學生。

於是永樂日報就這麼運行起來,至於印刷更不成問題,皇宮本來就有專門負責印刷的印書局,當初永樂大典時,印書局就已經掌握活字印刷了。

朱瞻壑打開報紙,一眼就看到報頭的“永樂日報”四個大字,筆跡很熟悉,的確是朱棣親筆寫的。

而在報頭下面,則是一篇關於草原形勢的分析,並且在文章最後,解釋了北征的必要性,這也是朱棣接下來的計劃,同時也是招至許多大臣反對的原因。

以前朱棣一個人,面對羣臣根本沒有還嘴之力,但現在有了報紙,朱棣就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無論是否有人支持,反正朱棣只要自己高興就行。

除了這篇關於北征的文章外,剩下的文章也大都是與朝廷的政策有關,反面還有一塊,專門介紹了大明周圍國家的一些情況,看起來和後世的新聞聯播似的。

看完永樂日報,朱瞻壑也讚歎的點了點頭,能在短時間內將這份官方報紙發行出來,也的確不容易了。

至於報紙上的內容,雖然還有些枯燥,但做爲官方報紙,本就不能太過活潑,而且相比新聞報和儒報,永樂日報上的消息準確率極高,十分適合喜歡瞭解國家政治的人閱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最初雖然徵求了朱瞻壑和夏元吉的一些意見,甚至還從兩個報社調人加入永樂日後,但卻沒有讓兩人插手永樂日報。

如果說錦衣衛是朱棣的耳目,那麼永樂日報就是他的喉舌,因此朱棣從一開始,就要把永樂日報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現在永樂日報的主編,就是禮部尚書呂震的侄子呂嚴,呂震一直都是朱棣的鐵桿心腹,雖然許多人說他有才無德,但依然穩坐尚書之位,而且也一直位於內閣之中。

朱瞻壑看着報紙,最後馬車來到新聞報社,馬安和樑信也早就在等着他了。

“世子,聽說朝廷的永樂日報要一天一發,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樑信第一個開口問道。

永樂日報發行,給新聞報和儒報也帶來很大的壓力,雖然三者的定位不同,但現在報紙的市場就那麼大,所以他們也在擔心永樂日報的出現,會擠佔自身的市場。

“是真的,我來報社,也是想問一下你們,現在能否做到一天一發行?”

朱瞻壑點頭道。

早在當初創建報社時,他就想一天一發行,但因爲人手等原因,導致無法做到,於是只好隔天發行,但現在隨着實力雄厚的永樂日報加入,他們肯定也要跟上步伐,否則遲早都會被淘汰。

“世子放心,剛纔我和樑信商量了一下,感覺問題不大,之前我們已經多招了一些人手,做到一天一發行完全不成問題!” 馬安當即拍着胸脯保證道。

利益於新聞報之前的銷量巨大,報社也開始盈利,而只要有錢了,一切事情都好辦。

“能辦到就好,另外還有在天津發行的事情,你考慮的怎麼樣了?”

朱瞻壑先是點頭,隨後再次向馬安問道。

現在無論是新聞報還是儒報,甚至包括朱棣的永樂日報,發行都只限於北京城中,外地根本買不到。

當然也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在北京大批買下報紙,然後帶到外地銷售,從中賺一些差價。

而朱瞻壑早就想好了,新聞報不能侷限於某一地,而是要在全國發行,雖然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可能還十分困難,但向京城周圍的城市擴張還是可以做到的,而天津就是他選定的第一站。

“這件事小人也正想向世子您稟報!”

馬安再次說道,除了報紙的排版,報社的其它事全都由他負責,包括向擴張。

隨後馬安將天津那邊的情況詳細的向朱瞻壑稟報了一遍。

早在一個月前,朱瞻壑就讓馬安考慮一下,如何將新聞報發行到天津去?

對於這件事,馬安也真的用了腦子,比如他就想出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報社在排好版後,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在京城印刷,另一份騎快馬送往天津,如果路上換馬,半天就能到,然後在天津印刷。

但這麼做卻需要在天津建造一個專門的印刷作坊,或者與天津的印刷作坊合作,成本比較高,好處是可以同步發行。

第二個方案,則是報紙統一在京城這邊印刷,然後第一時間用馬車運往天津。

不過這有一個問題,北京到天津將近三百里,如果放在後世,開車甚至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到,據說後世有些人,乾脆就睡在天津,然後早上去北京上班,可以說十分便捷。

但在這個時代,馬車的速度卻無法與快馬相比,哪怕在路上換馬,恐怕也要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到,所以如果用這種辦法,天津的報紙會比北京的報紙晚一天。

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天津那邊只需要有人接收報紙,然後再賣出去就行了,不用再另建印刷作坊,可以節約不少的成本。

“世子,這兩種辦法各有好處,也各有缺點,我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您覺得該用哪種辦法好?”

馬安最後向朱瞻壑問道。

(本章完)

wWW● тт kán● C〇

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303.第303章 定海衛307.第307章 破寨第41章 小倔驢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第24章 寧津促織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779.第779章 師徒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鎮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第143章 討公道(下)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739.第739章 女校(下)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330.第330章 小管事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第259章 大型打臉現場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第219章 朱允炆不是大BOSS866.第866章 一場舞會(上)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648.第648章 吳家寨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戰(上)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第173章 都督張興(上)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第64章 朱棣有召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283.第283章 存錢(上)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374.第374章 科舉381.第381章 成婚(下)730.第730章 錦衣衛謝鋒(下)503.第503章 報紙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236章 窮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第146章 飛天603.第603章 朱高煦歸來(上)第22章 促織第143章 討公道(下)428.第428章 爺仨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932.第932章 二手戰艦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第99章 老孃出馬第270章 漢王妃來了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364.第364章 歸程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第100章 聞風而動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986.第986章 二十年685.第685章 鏡子(上)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505.第505章 新聞報(中)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512.第512章 儒報(下)第155章 陶大仙人第178章 只差三歲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666.第666章 鐵關城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
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303.第303章 定海衛307.第307章 破寨第41章 小倔驢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第24章 寧津促織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779.第779章 師徒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鎮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第143章 討公道(下)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739.第739章 女校(下)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330.第330章 小管事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第259章 大型打臉現場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第219章 朱允炆不是大BOSS866.第866章 一場舞會(上)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648.第648章 吳家寨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戰(上)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第173章 都督張興(上)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第64章 朱棣有召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283.第283章 存錢(上)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374.第374章 科舉381.第381章 成婚(下)730.第730章 錦衣衛謝鋒(下)503.第503章 報紙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236章 窮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第146章 飛天603.第603章 朱高煦歸來(上)第22章 促織第143章 討公道(下)428.第428章 爺仨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932.第932章 二手戰艦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第99章 老孃出馬第270章 漢王妃來了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364.第364章 歸程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第100章 聞風而動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986.第986章 二十年685.第685章 鏡子(上)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505.第505章 新聞報(中)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512.第512章 儒報(下)第155章 陶大仙人第178章 只差三歲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666.第666章 鐵關城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