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內閣之議

第74章 內閣之議

一連七天,朱高煦呆在文華殿裡幾乎沒有挪過地方,餓了就隨便吃一點,困了就眯一會,只要眼睛還能睜開,手裡的奏章就沒有斷過。

朱瞻壑每天都來探望,親眼看着朱高煦整整瘦了三圈,臉上的鬍子沒時間修理,長得像亂草似的,眼睛裡也佈滿血絲。

因爲睡眠不足和飲食不規律,朱高煦整個人也變得愈發煩躁,一點小事就可能惹得他大發雷霆,宦官高廣等人都得小心伺候着。

當然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朱高煦的牙口越來越好了,不管什麼象牙筆、玉石筆,到他嘴裡那叫一個嘎嘣脆,沒有一個能堅持半個時辰,現在只能換成黃銅筆了,雖然咬的滿是牙印,但至少不容易斷。

朱瞻壑看到這種情況,即擔心又沒有辦法,不讓朱高煦吃夠苦頭,他根本不會醒悟。

另外朱高煦看似努力,但他批閱的奏章,最後都被金忠他們重新批閱,據他們稟報,朱高煦批閱的奏章中,十本里都挑不出一本能用的,相當於做的全都是無用功。

這天朱瞻壑再次去探望了一下朱高煦,看到愈發消瘦的父親,他也只能勸對方注意身體,但朱高煦明顯沒聽進去。

告別父親後,朱瞻壑習慣性的來到武英殿,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來朱棣這裡坐坐,陪他聊聊天順便培養一下感情。

沒想到剛進武英殿,正在批閱奏章的朱棣忽然開口問道:“聽紀綱說,你現在每天給金忠他們送去豐盛的酒菜?”

“呃……是的。”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點頭道,這件事本來就瞞不過朱棣。

“爲何?”

朱棣頭也不擡的再次問道。

“爲了能讓父親圓夢,您和大伯陪着他演戲,但金尚書卻十分無辜的被捲入其中,現在不但下了詔獄,還要幫父親擦屁股,因此孫兒心裡有些過意不去。”

朱瞻壑老實回答道。

朱瞻壑沒有見過金忠,卻和金忠頗有瓜葛,之前金忠受傷,就是被朱瞻壑的大蒜素所救。

金忠回京後,還託人送給朱瞻壑一份厚禮,他之所以沒有親自登門,一是當時傷還沒完全好,二是他與朱高煦立場不同,實在不方便去漢王府。

“你這孩子,倒是挺好心的!”

朱棣這時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將批閱過的奏章放到一邊。

相比朱高煦那邊,朱棣需要處理的奏章也不在少數,有時遇到一些爲難的政務,還要召集一些大臣商議過後才能決定。

“孫兒做事,只求心安。”

朱瞻壑低頭回答道。

“你爹那邊怎麼樣了,還能撐多久?”

朱棣終於問起朱高煦的情況。

“我爹整個人瘦了好幾圈,也變得十分煩躁,有時候我想勸他放棄,但又不敢開口。”

朱瞻壑苦笑道。

“還不到時候,煩躁不安,說明他還沒有認清現實,等到什麼時候他徹底撐不住了,自然就會放棄了。”

朱棣倒是挺沉得住氣。

“皇爺爺,通過對父親這段時間的觀察,我也考慮了很多,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道。

“不知當講不當講?那伱還是想講,想說什麼就說吧,說錯了皇爺爺也不怪你!”

朱棣哈哈一笑道。

這段時間朱瞻基忙於永樂大典的事,只剩朱瞻壑天天往他這裡跑,倒讓他們祖孫間的感情變得更加親厚了。

“那孫兒可就大膽講了!”

朱瞻壑精神一震,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我覺得咱們大明執政,特別是皇帝對政務的處理方式,有極大的問題!”

“膽子不小啊,竟然直接把矛頭指向我了!”

朱棣訝然,大明的皇帝不就是自己嗎?

“皇爺爺誤會了,我不是說您,而是說從太祖皇帝開始,咱們大明處理政務的方式就有問題。”

朱瞻壑急忙糾正道。

但朱棣的臉色反而更黑了,朱瞻壑沒說他,卻把矛頭指向他爹,這還不如直接罵他呢。

“皇爺爺息怒,太祖皇帝精力過人,哪怕廢掉宰相,獨攬皇權與相權,依然遊刃有餘,但他卻忘了,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卻沒有他老人家那麼充沛的精力啊!”

朱瞻壑說到最後苦笑一聲。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硬生生打下一個龐大的帝國,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才能都是頂尖的,但人無完人,他同樣給後世子孫留下無數的隱患,比如廢掉宰相就是其中之一。

“聽你話中的意思,你認爲太祖皇帝廢掉宰相是一件錯事了?”

朱棣面無表情的再次問道,看不出他是喜是怒?

“廢掉宰相,的確避免了宰相專權,加強了皇權,但這也導致皇帝身邊沒有了助手,一切政務皆由皇帝來操心,但皇帝也是人,面對如山的政務也會力不從心,皇爺爺當初設立內閣,恐怕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吧!”

朱瞻壑站直身子,侃侃而談道,既然決定要說了,那就索性說個痛快。

最早的內閣成員有解縉、胡廣、楊榮等人,他們入駐文淵閣當值,朱棣遇到一些疑難政務時,會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不過這個時期的內閣只算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並沒有任何實權,直到朱高熾和朱瞻基登基後,內閣才慢慢掌握了實權,後來幾經反覆,才形成了明朝的內閣輔政制度。

“說的不錯,朕設立內閣,的確是被一些政務搞的頭疼,這才召集一幫聰明人幫朕想辦法。”

朱棣點了點頭再次道。

“皇爺爺您雄才大略,不輸太祖皇帝,只是您更喜歡帶兵打仗,不願在政務上花太多精力罷了。”

朱瞻壑先是拍朱棣一通馬屁,隨即話鋒一轉繼續道。

“但您看看大伯和我爹,大伯還好,比較擅長處理政務,又十分努力,就算是這樣,每天還是被沉重的政務壓的喘不過氣,只能靠暴飲暴食來緩解壓力……”

“等等!你說太子之所以那麼胖,是因爲政務太多?”

朱棣忽然打斷朱瞻壑問道。

“是啊,大伯就是因爲壓力太大,所以纔會暴食,而他批閱奏章一坐就是一天,吃的多又不活動,肯定會發胖,這種病有個很形象的稱呼,叫做‘過勞肥’。”

朱瞻壑解釋道。

朱棣聞言皺起眉頭,他對肥胖的朱高熾一直有些嫌棄,卻沒想到他竟然是因爲政務才發胖的。

仔細一想,以前朱高熾還是世子時,雖然也有點胖,但體型還算正常,絕不像現在這樣,走路都要人攙扶。

“相比大伯的身體,我爹的身體絕對強得多,當年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躍馬挺槍勇不可當,但這麼強悍的一員猛將,才僅僅替我大伯七天,就已經瘦了幾圈,整個人也十分憔悴,若長年累月下去,恐怕就算是鐵打的人,也要被累得倒下去。”

朱棣聽完上面這些,眉頭皺的更緊了。

知子莫若父,對於兩個兒子,朱棣自問還是很瞭解的,長子擅政,次子擅兵,但就算這兩人,也撐不住那些繁重的政務。

再想想以後的皇帝,從小長於深宮之中,才能、見識恐怕比朱高熾兄弟差的更多,到時他們該怎麼承擔起那麼繁重的政務?

“剛纔你提到內閣,又說了你大伯和你爹不堪重負的事,是不是想讓朕將一部分政務交給內閣,從而分擔他們身上的壓力?”

朱棣不愧是一代雄主,很快就猜到了朱瞻壑的心思。

“皇爺爺英明,內閣其實是個很不錯的制度,只要對它進行一些改革,完全可以承擔宰相的職責,但又沒有宰相對皇帝的威脅。”

朱瞻壑笑呵呵的點頭道。

朱瞻壑並不打算照搬歷史上明朝的內閣制度,因爲明朝的內閣制度缺點很多,比如閣臣大多出身翰林,沒有地方行政經驗,進入內閣也難有大的作爲,以及內閣的權力劃分不清,導致內閣與六部爭權時有發生。

另外閣臣與皇權對立,皇帝不得不培養身邊的太監與內閣互相牽制,加劇了帝國的內耗與矛盾等等。

“即能承擔起宰相之職,又無宰相之威脅,這世上還有這種好事?”

朱棣卻笑了笑並不相信,甚至覺得朱瞻壑是在異想天開。

“皇爺爺,您設想一下,若是朝廷中有一個機構,沒有正式的衙署,也沒有專門的官員,但卻掌握軍、政、財、人等各項大權,機構中的官員全都是皇帝挑選的心腹,任免全看皇帝的心意,而且內部處理事務,對外也全都是保密的,您覺得這個機構會對皇帝產生威脅嗎?”

朱瞻壑的話一出口,朱棣也是臉色一變。

一個沒有正式衙署,沒有專門官員的機構,從法理上基本不可能威脅到皇權,最重要的是這個機構的官員任免,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更能讓這個機構完全受制於皇帝。

偏偏這個機構又掌握着軍政財人等大權,可以說將朝政大權一把抓,這也間接等於將所有權力交給皇帝,加強了皇帝對朝廷的控制。

最妙的是,這個機構處理事務,對外完全保密,朝堂上的大臣只能聽命執行,卻再無建議之權,這也就少了許多的紛爭,再次加強了皇帝手中的權力。

朱棣越想越覺得興奮,朱瞻壑的話雖然不多,卻像是給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本章完)

第271章 銀行904.第904章 丟官印的背後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914.第914章 安排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140章 天閹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第245章 寶鈔的惡果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303.第303章 定海衛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第136章 珠釵會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第224章 齊先生(上)第36章 有反賊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914.第914章 安排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第264章 財要露白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656.第656章 招生啓示364.第364章 歸程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418.第418章 交易前夕897.第897章 斯庫臺里港之戰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231章 舊港之戰(中)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953.第953章 攔截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第136章 珠釵會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第34章 老子打兒子643.第643章 掃平日本的開端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382.第382章 天津開海(上)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910.第910章 兒子(下)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第228章 滿剌加港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438.第438章 移民(下)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247章 雷電685.第685章 鏡子(上)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第94章 中年危機648.第648章 吳家寨512.第512章 儒報(下)488.第488章 興和之戰(上)第22章 促織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第224章 齊先生(上)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第151章 又忽悠一個507.第507章 預訂和約稿第52章 你想要什麼?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663.第663章 作坊(上)第190章 背後插一刀
第271章 銀行904.第904章 丟官印的背後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914.第914章 安排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140章 天閹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第245章 寶鈔的惡果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303.第303章 定海衛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第136章 珠釵會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第224章 齊先生(上)第36章 有反賊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814.第814章 威尼斯總督(上)914.第914章 安排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第264章 財要露白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656.第656章 招生啓示364.第364章 歸程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418.第418章 交易前夕897.第897章 斯庫臺里港之戰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231章 舊港之戰(中)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953.第953章 攔截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第136章 珠釵會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第34章 老子打兒子643.第643章 掃平日本的開端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382.第382章 天津開海(上)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910.第910章 兒子(下)第124章 真兇浮出水面第228章 滿剌加港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438.第438章 移民(下)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247章 雷電685.第685章 鏡子(上)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第94章 中年危機648.第648章 吳家寨512.第512章 儒報(下)488.第488章 興和之戰(上)第22章 促織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第224章 齊先生(上)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第151章 又忽悠一個507.第507章 預訂和約稿第52章 你想要什麼?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663.第663章 作坊(上)第190章 背後插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