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第804章 胡濙

武英殿內,朱瞻基坐在龍椅上,臉上的表情也是陰晴不定。

之前他親自去探望了病重的夏元吉,而對方在彌留之際,勸他放棄對大漢的成見,加強兩國間的聯繫,甚至結成兄弟之邦,畢竟大漢與大明本就是一體而出。

如果平時有人敢說這些話,朱瞻基肯定會氣的直接把人抓起來問罪,但夏元吉在彌留之際,明知道這些話會惹自己不高興,卻依然說了出來,這讓朱瞻基也大受震動。

朱瞻基並不恨大漢,他恨的是朱高煦和朱瞻壑父子二人,連帶着對大漢也沒有任何好感,甚至想要和大漢斷絕關係,特別是禁止大明的百姓移民到大漢。

但現在海貿興盛,朱瞻基也不敢冒着與所有勳貴官員做對的風險重啓海禁,而只要沒有海禁,百姓總能找到出海的辦法,甚至還有一批無良的商人,專門做移民的生意。

另外大明的各種貨物出海,其中有近半都是賣到大漢去的,然後再由大漢中轉賣到更遠的地方,所以大明與大漢的經濟上,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繫,想分都分不開。

但越是如此,朱瞻基就越是生氣,因爲海貿是朱瞻壑一手促成的,可以說現在的這種局面,完全是朱瞻壑給他挖的坑,偏偏他用盡全力也跳不出來。

每當想到上面這些,都會讓朱瞻基產生一種挫敗感,心中對朱瞻壑的厭惡也會增加一分。

不過夏元吉之前的話,卻讓朱瞻基大受觸動,如果拋去他對朱高煦父子的厭惡,理智的分析大明與大漢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夏元吉的話十分有道理。

大漢遠離大明,哪怕現在實力強大,也威脅不到大明的安全,反而兩國之間的貿易興盛,民間來往頻繁,如果再從官面上達成一些合作,絕對是合則兩利的局面。

“難道……真的要和他們大漢改善關係,甚至結成兄弟之邦?”

朱瞻基面帶複雜的自語道,這件事在感情上他無法接受,但從理智上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至少兩國如果能達成一些合作協議,肯定會成爲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聯盟,幾乎可以無視周邊的所有威脅。

但想到朱高煦和朱瞻壑父子時,朱瞻基卻依然放不下心中的仇恨,特別是朱高煦,在他剛登基就給了他一記重擊,攻破皇城掠走他的兒子,幾乎讓他顏面掃地,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在背後議論他。

“朕是大明天子,天下的共主,豈可向人低頭?”

朱瞻基咬着牙,一字一頓的低語道。

朱瞻基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以及當初朱高煦對他的羞辱,所以就算知道夏元吉的建議很好,但依然無法採納。

就在朱瞻基剛做出決定,忽然有內侍進來稟報道:“啓稟陛下,禮部胡尚書求見!”

“讓他進來!”

朱瞻基當即說道。

不一會的功夫,就見一箇中年人快步走進大殿行禮道:“臣胡濙,拜見吾皇萬歲!”

來人正是與朱瞻壑有過幾面之緣的胡濙,說起胡濙的經歷,也相當的傳奇,朱棣派他四處追查朱允炆的下落,但最終結果如何,卻只有他和朱棣兩人知道,連朱瞻壑後來都沒再關注朱允炆的下落,因爲在他看來,朱允炆是死是活已經不重要了。

而胡濙在朱棣去世之後,也立刻得到重用,先是被提拔爲禮部侍郎,僅僅一年後就又升爲禮部尚書,升官的速度簡直可以和後世的火箭相比。

“胡尚書不必多禮,你來見朕所爲何事?”

朱瞻基定了定心神,這才向胡濙問道。

現在的朝堂上,蹇義、楊榮等人年老,夏元吉更不用說,相比之下,胡濙就比較年輕了,因此也深受朱瞻基的信任和重用。“啓稟陛下,夏府剛剛送來消息,夏尚書已經去世,如何處理他的後事,還請陛下明示!”

胡濙神情肅穆的回答道。

夏元吉這樣的重臣去世,自然要由禮部來操辦。

“終於還是走了嗎?”

朱瞻基聞言嘆了口氣,昨天夏元吉和他說完那些話後,就進入到彌留之際,整個人昏昏沉沉,呼吸也是時斷時續,現在終於還是去世了,這讓朱瞻基也心情沉重。

“傳朕的旨意,夏元吉勞苦功高,追贈爲特進光祿大夫,太師,諡號忠靖!其它的你們禮部看着辦吧!”

朱瞻基略一沉吟,當即宣佈自己的決定道。

“臣遵旨!”

胡濙當即答應一聲,隨後就準備告辭離開。

不過這時朱瞻基卻忽然靈機一動,當即向胡濙再次道:“胡尚書,朕有一事想聽聽你的看法!”

“陛下客氣了,臣定當知無不言!”

胡濙先是一愣,隨後再次行禮道。

“朕想聽一聽伱對大漢的看法!”

朱瞻基也不繞彎子,直接向胡濙問道。

做爲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朱瞻基想知道胡濙對大漢是怎麼看的?難道也像夏元吉一樣,希望自己能夠與大漢改善關係嗎?

聽到朱瞻基的問話,胡濙也是心中一驚,做爲一個幫助朱棣幹過髒活的人,他可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個帝王的喜好,對國家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而朱瞻基對朱高煦和朱瞻壑父子二人的恨意,胡濙也全都看在眼裡,如果不是大明沒有滅掉大漢的實力,恐怕朱瞻基早就派出大軍征討大漢了。

想到這裡,胡濙終於開口道:“啓稟陛下,大漢雖然脫胎於我們大明,但畢竟在海外立國,與我們大明只是有一些經濟上的來往,而且大漢這幾年一直對外擴張,所以臣以爲對大漢也要做一些必要的防備!”

胡濙最終還是選擇明哲保身,畢竟他和朱瞻壑雖然有幾面之緣,但並沒有深交,與朱高煦更是不熟,因此也沒必要爲了他們父子而惹怒朱瞻基。

聽到胡濙的回答,朱瞻基也終於露出滿意的微笑,這讓下面的胡濙心中一鬆,自己果然賭對了。

“夏尚書去世,戶部尚書一職空缺,朕暫時想不到好的人選,不如就由胡尚書你暫時兼管吧!”

朱瞻基當即開口道,這讓胡濙也是大喜過望,當即跪下謝恩。

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343.第343章 壹岐海戰(上)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738.第738章 女校(上)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663.第663章 作坊(上)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440.第440章 郭縣令894.第894章 送給朱祁鎮的禮物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733.第733章 大發雷霆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408.第408章 驛站364.第364章 歸程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284.第284章 存錢(下)第262章 金銀財寶473.第473章 一個教訓(下)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第200章 一張紙條409.第409章 綁架328.第328章 對馬宗氏(下)298.第298章 海上遭遇(下)第99章 老孃出馬738.第738章 女校(上)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717.第717章 家事(上)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401.第401章 牧民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第142章 討公道(中)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979.第979章 回京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586.第586章 求情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925.第925章 麓川之戰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第180章 巧合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917.第917章 英雄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34章 老子打兒子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948.第948章 不詳之兆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374.第374章 科舉459.第459章 報仇(中)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347.第347章 平戶爭奪戰(下)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900.第900章 七年(上)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522.第522章 團聚482.第482章 搞平衡?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501.第501章 錦衣衛的職責666.第666章 鐵關城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620.第620章 趙王不見了(下)564.第564章 最後一次北征(下)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477.第477章 眼線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797.第797章 見面959.第959章 我爲拯救大明而來第209章 祭祀東陵424.第424章 泄壓口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第39章 中計了503.第503章 報紙
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343.第343章 壹岐海戰(上)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738.第738章 女校(上)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663.第663章 作坊(上)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440.第440章 郭縣令894.第894章 送給朱祁鎮的禮物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733.第733章 大發雷霆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408.第408章 驛站364.第364章 歸程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284.第284章 存錢(下)第262章 金銀財寶473.第473章 一個教訓(下)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第200章 一張紙條409.第409章 綁架328.第328章 對馬宗氏(下)298.第298章 海上遭遇(下)第99章 老孃出馬738.第738章 女校(上)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717.第717章 家事(上)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401.第401章 牧民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第142章 討公道(中)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979.第979章 回京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586.第586章 求情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925.第925章 麓川之戰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第180章 巧合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917.第917章 英雄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34章 老子打兒子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948.第948章 不詳之兆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374.第374章 科舉459.第459章 報仇(中)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347.第347章 平戶爭奪戰(下)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900.第900章 七年(上)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522.第522章 團聚482.第482章 搞平衡?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501.第501章 錦衣衛的職責666.第666章 鐵關城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620.第620章 趙王不見了(下)564.第564章 最後一次北征(下)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477.第477章 眼線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797.第797章 見面959.第959章 我爲拯救大明而來第209章 祭祀東陵424.第424章 泄壓口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第39章 中計了503.第503章 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