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對答

汝欲反乎!

那羽林中郎將此言一出,原本還有些嘈雜的四周頓時爲之一滯,除卻那火把燃燒的聲音之外,再無半點聲音,不管是對面的羽林軍還是己方的虎賁軍士卒,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視到了曹操的身上。

蘇白也同樣看向了曹操,心中有些期待對方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不得不說,大漢帝國興盛四百餘年,縱然接連兩任帝王昏庸無道,可是說到底還是沒有徹底丟失掉士人之心,願意爲之赴死之輩不計其數。

甚至曹孟德、袁本初這些人就是其中的一員,若非是願意爲大漢帝國盡忠,流進最後一滴血,他們又怎麼會行此危險之事。

所以,這句汝欲反乎可謂之直中要害,看曹孟德是否能夠直面本心,是否肯徹底的拋起自己的聲名,只爲換的大漢帝國的興盛。

他的回答至關重要,這不同於剛纔的那一番口號,更是帶代表了他的政治立場、政治綱領、政治目的,也是一個豎立起個人風格與形象的大好機會。

而曹孟德也果然沒有令蘇白失望,也不知道是否之前心中早已經有所預感,面對羽林中郎將的這一聲質問,其人面色不改,就連眼神都並未有絲毫躲避。

“哈哈哈哈。”面對四周數千人的注視,曹孟德沒有感覺到絲毫不適,相反還有些志氣高昂,先是大笑一番,而後朗聲開口:

“自太祖高皇帝斬白蛇起兵反秦,高皇帝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而後以弱勝強,大敗霸王,纔有了這大漢帝國的建立。及歷文景之治大漢帝國日益興盛,百姓安居樂業,至武皇帝時達到頂峰,武皇帝知人善用,以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爲將帥,大漢強兵橫掃大漠,兵鋒所指,莫敢不從,大漢帝國爲神州之主,四方皆服。

後世祖光武皇帝率雲臺二十八將橫掃八方,挽大廈於天傾,大漢國事興隆。而後燕然勒石、定遠侯收復西域,大漢帝國光輝照耀四方宇內,神州盡皆一片樂土,四方蠻夷臣服。

而如今,西羌戰事久年不歇,神州天災人禍不斷,百姓衣不裹體,食不飽腹,天下疲敝,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帝國之殊遇,欲報之大漢也。天子宜開張聖聽,以光諸祖之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已塞忠諫之路。

然天子一意孤行,親小人,遠賢臣,奸詐狡猾之輩立於朝堂之上,視天下百姓爲芻狗。盡忠職守之臣不得其用,滿腔報國之心屢糟打擊,忠臣志士無一不心灰意冷。臣雖未有大才,然仍心有抱負,只願大漢興盛萬年不衰。

如今,臣當不能忍宦黨奸邪之輩立於朝堂,矇蔽天子聖聽,禍亂朝綱。是以,當清君側,誅宦黨,以求還天下一片清平。”

曹孟德這一番話是字正腔圓,義正言辭,四周士卒聞之,皆心中大爲感觸,就連蘇白也不禁被其這一番話鼓動了起來。

面對羽林中郎將質問你是否想造反,曹孟德並沒有選擇直接回答對方這個問題,因爲直接回答,就算矢口否認也會被其他人看做是敢做不敢當,畢竟他如今引兵至此已經是屬於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爲了。

所以曹孟德選擇了一個很巧妙的回答辦法,他先是說起了大漢帝國如何建立,回憶起了大漢帝國建立以來那些輝煌興盛的時代,給所有人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榮譽感,引發起對於那個強大時代的嚮往和憧憬。

而後其人又毫不猶豫的指出當今大漢帝國的弊病,那些血淋淋的現實,西羌之亂久久未平,兵役徭役日益增加,百姓衣不裹身食不果腹,形成了強烈明顯的對比,引發了衆人的憤慨不滿之心。

曹操所指出來現在大漢帝國的弊病是真實存在的,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親眼看見的,並沒有絲毫的欺騙。

因此,回憶中的輝煌興盛和現實所看到的腐朽衰落,讓人不禁想要去尋找其中的原因,想知道爲什麼大漢帝國會變成如今的樣子。

畢竟,這些士卒要麼是軍中老卒之後,要麼是三輔良民出身,曹操所說出的這些問題,特別是兵役徭役增加,百姓衣不裹身,食不果腹,這是他們這些士卒可以清清楚楚看到,甚至親身感受的到的。

因爲關係到了自身的利益,想起了自己等人在這其中所遭受的苦難,這些士卒自然會心中有怨氣升起,想要尋找一個目標,以此來發泄他們心中的怨氣。

而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直接就很快的指出了這一切的根源,那就是因爲宦黨奸邪立於朝堂之上,天子親小人遠賢臣造成的,更加引起了這些士卒的憤慨,對於宦黨的憎恨,讓他們心中的怨氣可以有一個發泄的方向和目標。

而果然如同蘇白所想的一般,等到曹操話音剛落,身後的虎賁軍中士卒就可以有些竊竊私語起來,互相討論這一切是否如同曹操所說的一般。

“清君側,誅宦官,還天下一個太平。”忽然有人喊出了這句口號。

緊接着,整個虎賁軍更多的人一同喊出來這句口號:“清君側,誅宦黨,還天下一個太平。”

虎賁軍這些士卒的呼喊聲音越來越大,彷彿喊出來這句話能讓他們心中的怨懟,憤慨發泄出來一般,聲音震若雷霆。

而且不止是虎賁軍,就連那些個出身三輔良民的羽林軍都有些蠢蠢欲動,眼神中閃過複雜的神色,雖然還未立刻倒戈,但是這些人心中的戰意都消退了許多,似乎也沒有了多少抵擋之心。

數千人山呼海嘯一般的呼喊聲,震若雷霆,在這個黑夜中的皇宮內,聲音傳的越來越遠。

永樂宮內,羽林中郎將將剛纔曹操的話一字不落的轉述完畢,在伴隨着殿外傳來的那山呼海嘯一般的口號,天子默然不語,而張讓趙忠二人更是面色冷冽。

第二百八十八章 改變命運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四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插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五輪,雄闊海第三百二十章 三局兩勝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謀劃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 幾分把握第二十三章 邀請第四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一章求救第兩百章 蘇白的騎兵部隊第三百三十章 誤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五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彼之道還比之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對峙2第一百六十九 兵圍永樂宮第二章 草原、斥候第二百七十九章 魔教來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十五章 求救第一百六十七章 永樂宮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嶺南宋家第九章 蕭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曹操的夢想第三百一十一章 被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旨第四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一十六章舔狗自古有第五十四章 我從未相信你第三百八十四章 新的世界第五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示第一百八十五 天下震動,各有心思1第四百四十七章 討要和氏璧,爭論第十五章 求救第五百四十七章第八章 惡客第二百六十章 反抗第五十三章 出刀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八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二百二十一章 廣宗決戰1第五百零五章第三百五十章 內訌2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五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沒想要出手的。第四百八十一章第三章 殺敵第六十四章 挑戰第五百一十六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 獎勵與主神空間的變化第八十四章 伏兵第九十一章 騎兵第一百三十章 猜測和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魔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七十七章 決斷、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戰裴行儼1第二十二章 發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四百八十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明確支持第三百九十九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橫生波瀾第三百零九章 圍寺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刀第三百零二章 遇舊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魔功第五百三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驚第二百九十九章 因由第四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給你們一個機會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強對決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七十三章 你承擔不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主神空間的變化——座椅的意義第二百一十六章 悍勇第三百零三章 不會坐視不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老狐狸第三章 殺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插手第三百五十章 內訌2第二百一十九 圍攻廣宗2第一百零二章 尉遲恭的見聞
第二百八十八章 改變命運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四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插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五輪,雄闊海第三百二十章 三局兩勝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謀劃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 幾分把握第二十三章 邀請第四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一章求救第兩百章 蘇白的騎兵部隊第三百三十章 誤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第五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彼之道還比之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對峙2第一百六十九 兵圍永樂宮第二章 草原、斥候第二百七十九章 魔教來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十五章 求救第一百六十七章 永樂宮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嶺南宋家第九章 蕭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曹操的夢想第三百一十一章 被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旨第四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一十六章舔狗自古有第五十四章 我從未相信你第三百八十四章 新的世界第五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示第一百八十五 天下震動,各有心思1第四百四十七章 討要和氏璧,爭論第十五章 求救第五百四十七章第八章 惡客第二百六十章 反抗第五十三章 出刀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八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二百二十一章 廣宗決戰1第五百零五章第三百五十章 內訌2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五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沒想要出手的。第四百八十一章第三章 殺敵第六十四章 挑戰第五百一十六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 獎勵與主神空間的變化第八十四章 伏兵第九十一章 騎兵第一百三十章 猜測和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魔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七十七章 決斷、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戰裴行儼1第二十二章 發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囚室第四百八十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明確支持第三百九十九章 功成第四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橫生波瀾第三百零九章 圍寺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刀第三百零二章 遇舊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魔功第五百三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驚第二百九十九章 因由第四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給你們一個機會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強對決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七十三章 你承擔不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主神空間的變化——座椅的意義第二百一十六章 悍勇第三百零三章 不會坐視不理第二百八十二章 老狐狸第三章 殺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插手第三百五十章 內訌2第二百一十九 圍攻廣宗2第一百零二章 尉遲恭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