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平靜

ps:上一章說丘處機終年80歲,說高了,這是他歷史上的真實年齡,但在書裡不應該這麼高。

另:感冒還重,今天字碼少了,明天爭取多一些。

歲月冉冉,時光白駒過隙,炎熱的夏季便在這滿心的哀悼中過去,五龍觀中道士的道袍換成了白服外,生活卻是恢復了平靜。全真弟子四處尋找,也未能找到周伯通的蹤跡,周志重由後世得知周伯通將來會住在一處叫做“百花谷”的地方,只是派出弟子卻始終未能尋到,江湖渺渺,猶如大海撈針,實難尋覓。好在周伯通生**玩,從不願參與教中大事,當年馬鈺辭世他也未曾回山,是以諸人並未放在心上。

此時尚存全真諸子也已老疾,各自帶領弟子回返行宮,全真事務已經真正交在了三代弟子手中。恭送了一撥撥的人羣,看着遠去的背影,周志重也不由的嘆息,這些長輩只怕此去就成永訣。

秋風漸起,黃葉飄落,瑟瑟蕭索之中,傳來了摩尼教在浙東起事的消息。周志重這才知曉原來那日石瀅前來賀喜是假,拉攏豪傑是真。只是她卻不知道,宋代的凝聚力還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時代,身爲大宋人的觀念深入人心,造反根本不受士大夫和平民階層的支持,有宋一代從未爆發過全國性的大起義,方臘、楊麼等人的失敗也是這個道理,何況事異時移。如今的浙東,摩尼教根基已不如想象中那般深厚,反倒成了南宋皇室實力最雄厚地地區,畢竟是京畿之地。

明教起義,江南豪傑響應者寥寥,不到半月便給鎮壓下去,徒留鮮血。此役明教全軍覆滅。教主石瀅與光明右使衣鎮海失蹤,朝廷發下海捕公文。四處畫影圖形捉拿,明教勢力再次一蹶不振。周志重想起石瀅那狡獪而秀氣的面容,暗暗嘆氣,心道此女野心太大,若是生逢其時,只怕是可以將天捅個大窟窿的。

山上的生活是平靜而愜意的,每日與程英朝夕相對。看着身邊清麗出塵的可人,周志重恍若夢中,常常盯得程英紅暈上頰,此時她雖已爲人婦,卻還是臉皮兒極薄,嗔道:“看甚麼!”轉頭不理,周志重總是拉着她的玉手傻笑。

遠離了刀光劍影地江湖,心境重歸平靜。周志重很快便恢復了道心,半年的幽居生活,自感進境極快。全真地武功本就講究清靜無爲,周志重下山的兩年雖機緣巧合,武功倍增,然道心卻是不進反退。隱隱不利於修爲的增長,如今重歸道門的周志重,方纔道武並進,天人合一。天師張可大與周志重相談數度,也給了他四字“雲淡風清”,極是讚賞,並傳授了不少心得給周志重。張可大乃是一代奇人,他所傳博大精深,周志重獲益良多,張可大返回龍虎山後周志重自行研習。道學更是精進。

這日周志重坐在山澗邊。看着潺潺的流水,心頭忽地涌出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若有所悟,但覺心口一跳,一股熱流自丹田升起,上行膻中,一時間全身暖洋洋的好不舒服,周志重心中大喜,知自己玄功又深了一步。練武之人頂心爲上丹田,心口爲中丹田,氣海爲下丹田,三田要想暢通,談何容易,如今總算是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周志重立起身來,心中歡喜,縱聲長嘯,聲音清亮,山谷俱聞。遠處一絲青影掠來,似翩翩蝶舞,姿勢曼妙,似緩實速,瞬息至前。來人正是程英,她施展地正是黃藥師在浩瀚東海之上練成的桃花島身法。此時的程英,比婚前稍稍豐腴,卻是於秀麗之中更多了幾分嫵媚。

程英嗔道:“這麼大個人,還像個小孩子大喊大叫的,別嚇壞了人才好。”伸手取出一方絲巾在周志重額頭輕輕擦了擦。周志重內功深湛,哪裡會出汗,只是程英這麼做慣了,仍是抹了幾下,笑道:“我的夫君今日怎地如此開心?莫不是武學又有精進了?”周志重微笑點頭。程英道:“那今日卻是雙喜臨門了,適才有山下外行師兄傳來消息,杜大人拜相了。”

淳祐四年對史嵩之來說真是不順的一年,朝內外攻擊迭起,在他六請辭相後,終因父喪去職,這其中戶部侍郎劉漢弼不斷在宋理宗跟前進言出了大力。但不過幾日,理宗發覺自己真的離不了史嵩之這個助手。他開始回心轉意,準備重新起用史嵩之。聽到這個消息後,整個朝廷譁然失色。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徐元傑口若懸河,不避權貴。對理宗這種遊戲國事、出爾反爾的做法,“攻之甚力”。太學生們也紛紛上書堅決反對重新起用史嵩之。理宗萬般無奈,遂放棄複用史嵩之。是以杜範、徐元傑、劉漢弼被人並稱爲“淳祐三君子”。

淳祐四年十二月,杜範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範鍾任左丞相。二人齊心協力重塑朝綱,選拔賢才,極力削弱史嵩之地影響,以挽頹勢,一時間大宋又有中興氣象。此時的大宋,東有孟珙,西有餘玠,賢相良將,蒙古人倒也難南進一步。

杜範主政下,朝廷對全真禮遇有加,理宗數次賜賞武當山,並追封丘處機爲“老神仙”,地位不在天師之下。杜範曾數次遣人傳書請周志重前往臨安,但周志重習慣了平淡的生活,卻是不願再踏入紅塵,便都借辭推脫了。

花落花開,又是新的一年,周志重成婚也已滿一年了,全真教諸弟子武功道學皆是大有長進,聲譽蒸蒸日上,掌教尹志平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金鐘長鳴,玉磬響亮,五龍觀謝絕香客,數百名弟子列隊出迎,原來是朝廷特使來到。今次早在三日前朝廷便有使者頒令全真弟子齊集武當,等候宣旨,滋事體大,衆人商議對策。周志重已數月未與杜範通信,隱隱覺得有些不對,遂提議只是龍門派本部弟子聽令,其餘全真諸子分支各就原位,以觀態勢。

此刻山下號炮響動,早有弟子來報,來使居然帶得數千兵馬,將山道守住,此刻特使正帶着一隊親兵上山。衆人面面相覷,卻煞是詫異。

須臾來客到,爲首的是個官員,看衣飾是個五品官,身後跟着一人,卻是周志重的老朋友:聾啞頭陀。

第20章 惡鬥第3章 臨終第28章 山道第13章 軍營第2章 回山第4章 爭鬥第18章 北上第11章 勒馬第12章 夜亂第28章 山道第14章 武當第15章 狂濤第2章 上山第15章 伏魔第1章 風陵第17章 綠萼第21章 乾陽第1章 入世第6章 敵蹤第14章 酒席第8章 黃雀第13章 奸相第19章 晉級第7章 王旗第25章 陽錯第6章 平靜第2章 回山第7章 南陽大火第8章 整裝第8章 敗敵第14章 焚滅第14章 脫困第10章 再會第3章 大典第18章 斷須第2章 上山第5章 劍舞第7章 南陽大火第25章 君寶第15章 伏魔第2章 上山第20章 夙報第2章 希望第20章 夙報第16章 幽谷第7章 南陽大火第2章 上山第3章 太極第4章 敵襲第16章 若水第12章 上善若水第17章 落崖第1章 並派第9章 遺刻第10章 鴻宴第15章 狂濤第5章 平靜第9章 白食第3章 太極第12章 神童第19章 花香第12章 夜亂第2章 闖寺第16章 得援第8章 足道第7章 王旗第15章 伏魔第14章 武當第2章 空明第16章 若水第3章 大典第16章 幽谷第16章 闖府第5章 突變第8章 足道第18章 北上第13章 奸相第11章 襄陽鏖兵第27章 九陽第29章 論劍第16章 得援第17章 綠萼第10章 再會第15章 狂濤第10章 鴻宴第8章 黃雀第13章 脫困第26章 佳徒第20章 惡鬥第8章 英雄大會第12章 夜亂第19章 晉級第9章 遺刻第10章 天罡北斗第7章 席上第11章 約鬥第9章 此情追憶第16章 闖府第8章 黃雀第3章 太極
第20章 惡鬥第3章 臨終第28章 山道第13章 軍營第2章 回山第4章 爭鬥第18章 北上第11章 勒馬第12章 夜亂第28章 山道第14章 武當第15章 狂濤第2章 上山第15章 伏魔第1章 風陵第17章 綠萼第21章 乾陽第1章 入世第6章 敵蹤第14章 酒席第8章 黃雀第13章 奸相第19章 晉級第7章 王旗第25章 陽錯第6章 平靜第2章 回山第7章 南陽大火第8章 整裝第8章 敗敵第14章 焚滅第14章 脫困第10章 再會第3章 大典第18章 斷須第2章 上山第5章 劍舞第7章 南陽大火第25章 君寶第15章 伏魔第2章 上山第20章 夙報第2章 希望第20章 夙報第16章 幽谷第7章 南陽大火第2章 上山第3章 太極第4章 敵襲第16章 若水第12章 上善若水第17章 落崖第1章 並派第9章 遺刻第10章 鴻宴第15章 狂濤第5章 平靜第9章 白食第3章 太極第12章 神童第19章 花香第12章 夜亂第2章 闖寺第16章 得援第8章 足道第7章 王旗第15章 伏魔第14章 武當第2章 空明第16章 若水第3章 大典第16章 幽谷第16章 闖府第5章 突變第8章 足道第18章 北上第13章 奸相第11章 襄陽鏖兵第27章 九陽第29章 論劍第16章 得援第17章 綠萼第10章 再會第15章 狂濤第10章 鴻宴第8章 黃雀第13章 脫困第26章 佳徒第20章 惡鬥第8章 英雄大會第12章 夜亂第19章 晉級第9章 遺刻第10章 天罡北斗第7章 席上第11章 約鬥第9章 此情追憶第16章 闖府第8章 黃雀第3章 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