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八 遼西

(因生病斷更了這麼久,西風內疚萬分,再次向書友們道歉。)

秦良玉挑選出全騎兵部隊,輕裝快速增援,靠近覺華島時完全出乎建虜的意外,但仍然被建虜斥候發現。代善分兵阻擊,雙方騎兵在冰天雪地裡轉戰十餘里,打得難解難分。

明軍援兵被阻擋在島外,攻擊覺華島的建虜遂從東面山坡衝上島,很快敵兵又從山上衝到靺鞨口,見人就砍、見炮就毀。

代善命侄子鎮國將軍愛新覺羅•聶克塞率鐵騎發動對北門的第二輪衝擊,佈置在靺鞨口的明軍火炮被後面衝上來的建虜盡毀,缺少火力的北門全線崩潰。建虜鐵騎分十六隊直接突入了北門,橫衝直撞,居高臨下砍人猶如切瓜,明朝軍民屍橫遍野。

敵兵主力隨即完全突入囤糧城。城中明軍缺少火器,甚至連長兵器都缺乏,又沒有形成戰陣……更多的人是運糧的商人和民丁,手無寸鐵。上萬明朝人猶如羔羊一般被建虜分割包圍砍殺,鮮血橫流、頭顱亂滾,慘不忍睹。

糧倉被點燃,火光沖天,煙霧瀰漫,幾十萬石糧食在熊熊大火中化爲灰燼。

建虜隨即集中兵力攻上了最後抵抗的西山,守備將軍高樂山和一些兵部官員就在西山上,兵力已所剩無幾。

最後的十幾個人被建虜圍在中間,周圍全是對準他們的強弓硬弩。高樂山看着島上濃煙蔽天,淚流滿面悲痛萬分,他面對西面京師的方向跪倒在地,悲涼地喊道:“臣有負朝廷重託,萬死無以謝罪……”

“嗖嗖……”建虜的弓箭猶如雨下,高樂山等人全身插滿箭羽,猶如刺蝟,倒在雪地裡。

建虜又焚燒停滯在冰面上的戰船糧船,百艘船隻燃起大火,連冰雪都烤化了。

秦良玉看到海上濃煙滾滾,明白糧倉已被焚燬,長嘆不已。旁邊的將領勸道:“總兵大人,咱們已經盡力了。趁建虜未合圍之前,趕快撤吧!”

秦良玉只得下令向高臺堡撤退,同時命令車營開進高臺堡,停止北進。

……

覺華島慘敗的消息傳到山海關,張問勃然大怒:剛剛宣戰就連吃幾個敗仗,連陷右屯、大淩河堡、錦州、松山、杏山、大興堡、塔山……損兵折將數萬人,百姓被屠戮者家破人亡者不可勝算。

周圍的兵部尚書朱燮元等官員默不作聲,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一系列的敗仗都是張問一手造成的……大家實在想不通,張問一來就把吳襄父子殺了,又要逮捕遼東將領祖大壽等人作甚?但此時他是整個大明的最高權力者,沒人敢把責任往他的頭上扣。

這時朱燮元說道:“我軍敗績的責任主要是祖大壽等不忠不孝的將領投敵叛國!這些人全無民族大義,實乃我大明敗類!正因祖大壽獻城,又爲敵兵引導,才致使我各方措手不及,建虜長驅南下如入無人之境……同時薊遼督師熊廷弼約束屬下無方,竟然讓祖大壽這樣的渣雜身負邊關重任,熊督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請大人對熊督師處罰奉處罰,予以懲戒。”

朱燮元主動站出來把張問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張問愣了愣,轉頭看了他一眼,只見朱燮元皮膚黝黑老而彌堅,長鬚飄逸一臉的真誠,彷彿這事兒的責任真的應該算到熊廷弼頭上……雖然只是罰奉意思意思一下。

張問沉吟片刻,心下明白,他說道:“熊廷弼只是以戰功升遷將帥,並不大錯,還是不要處罰了……”

他說話的時候,看着朱燮元的目光更加滿意起來。

衆官也紛紛附和,“朱大人說得太有道理了!”“部堂字字珠璣,分析到位啊!”

朱燮元又說道:“兵部擬定對建虜戰爭的參戰主力是新軍七十個師,如今到達山海關的只有兩個裝甲師,主力遠未就位,待開春之後大軍調到預定位置,橫掃建虜猶如秋風掃落葉而已!”

旁邊一個官員皺眉道:“覺華島被焚,影響很大,遼東糧草不足,上百萬人吃什麼?要重新調送物資,快則兩三月,慢則半年。”

張問看着外面的重關要塞,正色道:“建虜,我心腹大患。以前我們缺兵少餉,戰事不力,現今百萬雄師在手,還要拖到什麼時候?下令戶部,增調各地價值兩千萬兩的錢糧投入,各軍各營,後勤物資,必須在兩個月內調出山海關,否則主官主將以瀆職罪論處!”

張問一聲令下,各地再次忙碌起來。

驛道的路軌上全是裝載兵器糧草的車輛,御動機、驢車、馬車都用來運載物資,而士兵只能步行。因爲明朝新軍幾十萬人大量裝備戰車、火銃、火炮,這些東西本來就沉重,且需要配備彈藥,運輸量極大,畜力嚴重不足。地方官府又徵發民夫無數,用人力拉車,源源不斷地向東北運送。

張問又調大將章照、葉青成、穆小青等人趕到山海關,精兵、強將、後勤全力以赴,對遼東志在必得。

永曆五年春,彰德營五個裝甲師、徐州營六個步騎師陸續通過了山海關,戰鬥兵力約八萬人,後勤營隊三萬餘,同批到達的還有糧食三十萬石、槍炮物資無數、民夫近十萬人、驢馬二十餘萬頭。

張問在山海關設定指揮司,內外佈置了一千多名官、吏。一時山海關附近營帳連綿不絕,分外壯觀;朝廷重臣齊聚山海關,形成了國家大事地方奏章不到京師,反而送到山海關的奇怪局面。

衆臣在指揮司議定,先以到達的十一個師爲第一批部隊投入戰場,目標是奪回去年八月以來丟失的“鬆-錦-寧”防線,將遼西走廊變成戰線的大後方,囤積軍需糧草,爲後續部隊打開局面。

於是張問以兵部左尚書朱燮元爲總理薊遼軍務,全權節制十一個師官兵十餘萬、官員兩百餘人、大將二十餘人,率軍東進,收復失地。

二十多個大將中間,掛總兵官銜的就有九人,除了章照、葉青成、秦良玉等老將,半數以上都是武備堂出身的武進士……朝廷大量起用新人,一則是人才實在不夠,二則是兵部有官員提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觀點,認爲年輕人雖然經驗不足,但膽子更大。

三月中旬,朱燮元率領大軍誓師出發,不到五天前鋒就抵達百餘里開外的高臺堡,建虜主力還在寧遠城附近。朱燮元深知自己身負重任……雖然現在大明經濟復甦,國力日漸強盛,能夠承受住傷亡,但如果是又吃敗仗實在打擊軍心。

朱燮元以前乾的事主要是打內戰,從四川打到江南又打到京師,基本上都在對付反叛朝廷的內亂,和建虜大規模作戰還真沒什麼經驗,所以他到達高臺堡後,心理上一直比較保守謹慎。

和衆將商議之後,他認爲以往和建虜正面決戰都是吃了分兵的虧,才被敵軍各個擊破,便總結教訓,下令十萬大軍密集靠攏,步步爲營,向寧遠進發。

……

建虜派人觀察了明軍的部署,見明軍以車營爲核心,步騎穿梭其間,火器密集,建虜便沒有速戰速決的信心。

代善與衆人商議破敵之策,沒人知道該怎麼辦,就在這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道:“奴才有個建議。”

衆人不用看就知道是漢人範忠孝,因爲參加這樣重要軍機議事的人除了他沒有太監……範忠孝上次被派去和明朝和談,結果被張問下令割了命根,變成了太監。身殘之後他的性情大變,更加不記得祖宗是誰了。

好在他的主子代善並沒有因爲他少根東西就拋棄他,照樣放在身邊參知軍國大事。代善問道:“範忠孝,你有什麼想法?”

範忠孝陰陰地說道:“薩爾滸之戰後的幾次大戰,明軍都以慘敗收場,眼下南人對我大金心有餘悸,所以明軍纔會如此小心謹慎。”

雖然他那不男不女的聲音讓滿人們聽着不太舒服,但好在範忠孝說的話比較中聽,衆人都靜聽着他說話。

範忠孝又道:“我大金鐵騎雖然驍勇善戰,但南人小心翼翼地過來不容易找到破綻,速戰速決並非良策……奴才建議英明汗從寧遠退往錦州一帶,再做打算。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其一,我們將塔山、大興堡、杏山等城堡毀掉,退到錦州之後,就拉長了南人的補給線;其二,咱們在義州有屯田,背靠義州,有長期作戰的保障。”

代善沉思許久,說道:“你說的有幾分道理。咱們雖然奪得了遼西的諸多城堡,但不能貪功……此次南人號稱兩百人進攻我大金,兩百萬沒有,幾十萬肯定是有的,咱們的首要是擊潰南人的野心,消滅他們的主力,再圖進取!”

金國各種軍隊加起來,能機動的人馬只有十幾萬,面對明朝這麼多兵馬,親王們也收斂了些狂妄的心態,並無表示異議。於是代善下令全軍從寧遠撤退,向錦州而去,沿途毀壞城池,燒殺搶劫一番。

段二九 需要段二八 天堂段七五 權柄段七七 牢籠段十五 夜行段十 玉蓮段三 分庭段十一 誘敵段五二 志賢段十一 幽夜段三七 開門段三四 遼東段六 籠鳥段六五 人心段二六 舅子段三六 封閉段三十 龍脈段四 煮酒段七 風月段五九 杏花段三 憲禁段四 琴心段六八 皇宮段一 機遇段二九 得勝段二二 枯井段十五 紅燭段十七 蕙娘即將包月上架通知段十四 先子段七五 大坑段六 米價段十四 先子段二四 死敵段二四 問道段十一 皇子段十三 山水段八一 圍殺段三七 解字段十三 劉鋌段四六 南下段十五 叢林段六五 寒冷段七 增印段二九 需要段二一 紅紙段七二 權守段七 出關段十四 叱詫段八八 一席段八 寒煙段六九 遭罪段七 布子段十七 替身段十一 扁舟段十五 紅燭段二七 登高段八十 小爐段四八 大蝦段八一 圍殺段二九 憐憫段二一 千金段七五 權柄段十六 白杆段一 廷杖段五七 腳趾段四五 冷熱段十九 使團段五十 機關段三八 梢間段二七 棋館段二四 死敵段三三 無語段二三 上諭段二九 公子段六 籠鳥段四九 山地段十七 貪事段五九 公平段八 一葉段五 燈會段四五 倒忙段十 廚娘段三二 龜殼段十 變大段二一 變徵段二二 枯井段一 公侯段三十 奶孃段三三 無語段九 南城段三二 腐敗段十八 普世段三八 心動段三五 祥瑞段二五 御氣段二 家事段二五 借刀段十八 客棧段八九 進門
段二九 需要段二八 天堂段七五 權柄段七七 牢籠段十五 夜行段十 玉蓮段三 分庭段十一 誘敵段五二 志賢段十一 幽夜段三七 開門段三四 遼東段六 籠鳥段六五 人心段二六 舅子段三六 封閉段三十 龍脈段四 煮酒段七 風月段五九 杏花段三 憲禁段四 琴心段六八 皇宮段一 機遇段二九 得勝段二二 枯井段十五 紅燭段十七 蕙娘即將包月上架通知段十四 先子段七五 大坑段六 米價段十四 先子段二四 死敵段二四 問道段十一 皇子段十三 山水段八一 圍殺段三七 解字段十三 劉鋌段四六 南下段十五 叢林段六五 寒冷段七 增印段二九 需要段二一 紅紙段七二 權守段七 出關段十四 叱詫段八八 一席段八 寒煙段六九 遭罪段七 布子段十七 替身段十一 扁舟段十五 紅燭段二七 登高段八十 小爐段四八 大蝦段八一 圍殺段二九 憐憫段二一 千金段七五 權柄段十六 白杆段一 廷杖段五七 腳趾段四五 冷熱段十九 使團段五十 機關段三八 梢間段二七 棋館段二四 死敵段三三 無語段二三 上諭段二九 公子段六 籠鳥段四九 山地段十七 貪事段五九 公平段八 一葉段五 燈會段四五 倒忙段十 廚娘段三二 龜殼段十 變大段二一 變徵段二二 枯井段一 公侯段三十 奶孃段三三 無語段九 南城段三二 腐敗段十八 普世段三八 心動段三五 祥瑞段二五 御氣段二 家事段二五 借刀段十八 客棧段八九 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