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相逢一笑

防務之事,林縛只是提綱契領的提出要點,還將由高宗庭在樊城多留幾天,與元歸政、陶春商討具體的細節。

防務會議之後,林縛不加掩飾的留陶春在行轅用宴,而使元歸政獨自回驛館去,對劉庭州吐血一事,也是不聞不問。

說起陶春與淮東的恩怨,怕是要扯一陣子纔夠。

早年在東閩軍,陶春就是僅次於五虎的重要將領;李卓調入江寧,東閩軍拆散,編邵武、建安兩鎮,陶春在邵武鎮居陸敬嚴之下。

崇觀九年邵武軍北上勤王,陶春受嶽冷秋拉攏,率部隨之西走,以躲避燕胡兵馬主力,導致邵武軍的分裂,陸敬嚴與數千邵武將卒戰死濟南,而陶春隨嶽冷秋又在戰事後期從西線東進、竊占戰功,直接導致邵武軍耿泉山、陳定邦、楚錚諸將視之如仇。

嶽冷秋在陶春所部的基礎上組建長淮軍,又依賴長淮軍長期控制江東軍政,在江東與以當時以林顧爲道的東陽鄉黨形成兩個利益對立的軍政集團,多有齟齬。

淮泗戰事期間,嶽冷秋率長淮軍在徐州被圍,陶春隻身突圍到淮安,向當時任淮東制置使、在淮安領兵的林縛求援——林縛也是百般擠兌陶春,最終陶春一兵未求到、只能孤身再殺入重圍進徐州城與嶽冷秋匯合。

燕京陷落、北地崩潰之時,陶春在嶽冷秋的支持下,正式全面掌握長淮軍,進駐河淮中部,在青州戰後、山東北部地區全部陷落之後,陶春率部南撤;其時嶽冷秋又支持董原到壽州組建淮西防線,陶春並歸董原節制直到今時……

不去看其他,僅看崇觀後期到這時十數年間,活躍於中原戰場上的敵我將臣,便能知道李卓當得起名帥之謂的。

陳芝虎、董原二人都是當年東閩五虎人物,此時一人爲胡虜所封秦王,一人爲南越的封疆大吏;高宗庭曾爲李卓幕首,此時在樞密院以左典書令執掌軍情司,權柄之重,在淮東也是僅次於林夢得、林續文、傅青河等二三人。

樞密院軍情司名義上是爲戰事提供軍事情報所設,但在林縛的支持下,軍情司實際已經發展成爲淮東軍的軍事指揮機構。林縛的軍令及指示,基本上都是通過軍情司而去貫徹執行,除跟提供情報外,還負責擬定、組織實施戰略戰役計劃跟動員計劃,指揮並部署協調諸軍、諸行營防區及府縣地方兵備的作戰行動,下設作戰、情報、兵務、轉輸、測地等司。

除陳芝虎、董原、高宗庭三人外,高義、冷子霖、敖滄海、陶春、陳定邦、耿泉山、楚錚、虞文澄、唐復觀、虞文備、黃祖禹等活路於中原戰場之上敵我雙方的制軍或鎮守級以上的重要將領,也多出身東閩軍。

在此時西線戰場上,代陳芝虎戍武關以守關中南門戶的乃是大將高義,而與之對峙南陽行營總管、長山軍指揮使敖滄海,不僅出身東閩軍,也曾爲陳芝虎部將,與高義同爲其部前鋒營正副統領,並肩作戰將有十載。

董原節制河南諸軍,明與胡虜爲敵,暗行勾結之事,而林縛又用嶽冷秋牽制之,這裡面的恩怨糾葛,還真不是誰能一時半會就理得清楚的……

雖說陶春以往與淮東對立的心思也相當堅決,但寧則臣率部從信陽以突襲之勢進奪壽州,陶春在渦陽保持沉默、按兵不動:除了近年來受董原諸多壓制的原因之外,陶春也看到,寧則臣從信陽東進壽州之時,宣告了董原收附隨州附軍、控制淮山北脈,與燕胡北撤兵馬限制淮東軍進佔荊襄、南陽的野心破產——陶春就不得不爲自家出路作考慮。

接下來,林縛調嶽冷秋北上制衡董原——陶春這時候遠董原而近嶽冷秋,除了他以往與嶽冷秋淵源甚深,渦陽鎮轄下軍將有很多是嶽冷秋提拔,更爲現實的考慮,荊襄會戰過後,董原能走的路越來越窄,而嶽冷秋雖說以往也是跟淮東對立,但林縛能用嶽冷秋北上制衡董原,就意味着嶽冷秋與淮東之間對立關係開始大爲緩和。

陶春這次來樊城參見林縛,就是視所當然的將自己視爲嶽冷秋一系的將領,想使嶽冷秋與淮東之間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緩解。

這自然是林縛及淮東諸人樂意看到的……

用隨州降附兵軍爲餌,誘董原將嫡系兵馬從壽州腹地調出,而使寧則臣直接率部從信陽順流而下奪壽州,其實就考慮過董原有狗急跳牆降燕的可能——

歷數燕胡南侵諸戰,後來給燕胡依重、用於南征戰事的新附漢軍主力,陳芝虎、袁立山、周繁三將都是在城困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降敵轉而忠心給胡虜所用的。

對漢家將臣,降胡虜並不是一樁輕鬆的事情,需要跨過很大的心理關口。

正是因爲有這一道心理關口,特別在荊襄會戰後期,淮東軍開始代表南越在戰略扳回劣勢的情況下,即使董原狗急跳牆投降燕胡,淮西將領,甚至董原的嫡系將領,盲目隨董原投降胡虜都不可能佔到多數。

林縛與高宗庭等人推測,在失去壽州後,倘若董原直接投降燕胡,很可能誘發淮西軍崩潰。

但是這一道心理關口的組成很複雜,在國家及民族概念還沒有徹底形成之前,能否忠事於朝廷、忠事於帝室是文臣武將最爲核心的忠義標準——林縛一旦廢除元越,另立新朝,這道心理關口就會頓時破去。

由於會擔心要受到淮東的打擊跟壓制,淮西諸多將吏甚至有可能主動的附從董原投降燕胡。

淮西的問題不解決好,林縛沒有辦法在東線集結足夠的兵馬用於北伐,甚至有可能叫燕胡短時間裡重新扳回軍事上的劣勢,將極大拖延北伐收復中原的進程。

用嶽冷秋牽制董原,甚至要保證在董原突然投敵的情況,淮水從壽州往西、經桐柏山北麓一直到方城隘口的防線不會因此立即崩潰,林縛才能較爲放心的將主要兵力集中到東線,將來北伐也能少許多制肘。

林縛要給嶽冷秋、陶春、鄧愈、嶽峙等人更多的放心,當然嶽冷秋等人也要給林縛、給淮東諸人更多的放心——故而在宴間,林縛、高宗庭等人與陶春所談的事情,要比宴前元歸政在場時所議要深入得多、詳細得多,決定由樞密院向渦陽、虞城以及正陽等城派觀察武官以爲聯絡,而經濠泗起運的糧秣,也由有淮東這邊派船隊配合經渦河運入防區,以各種途徑加強彼此間的聯繫。

臨了,林縛說道:“本院近日來習字頗有心得,想贈一句詩於你及渦陽諸人共勉……”叫人拿來筆硯,寫下“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十四字,送給陶春。

陶春心堅如鐵,但讀此句,看着席間相陪的高宗庭、敖滄海、陳定邦等人,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眼窩子竟有些溼潤——不過他心裡也清楚,林縛寫下這十四字,與其說是對往事的感慨,不如說是對以後的承諾。

******************

元歸政、劉庭州、陶春還將留在樊城一段時間,高宗庭也是暫緩幾天返回江寧,林縛則於十九日乘舟沿漢水而下,返回江寧去。

隨行除宋浮等人外,還有趙虎所率的一萬餘禁營步軍精銳及葛存雄所率的第二水營即日後將改編爲靖江水軍的兩萬主力。

與此同時,宋佳則啓程往徐州去與劉妙貞相聚去。

林縛親自督轄上饒、荊襄會戰之事,期間還在豫章坐鎮兩三個月,有一年時間未歸江寧,這一年時間裡,諸女裡也只有宋佳陪伴在林縛身邊。

林縛要宋佳陪侍在身邊,也是宋佳知悉軍事,謀略不在三五男兒之下。

江寧諸女心裡也能明白這點,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宋佳在林縛身邊專寵了一年之久,怎麼叫江寧諸女心裡一點都沒有妒嫉?

宋佳不陪林縛回江寧去,便是不想在林縛將諸女的心頭火滅之前,回江寧引火燒身去。

既然沒有宋佳隨行相伴,林縛也是歸心似箭。

丟下葛存信、趙虎等人率水軍及禁營馬步主力在後緩緩編隊而行,林縛在曹子昂、宋浮、周普等人的陪同下,乘座船叫數艘戰船、千餘扈衛的保護着,沿江先行。

途中只在江夏停了一夜,與傅青河小聚一番,沿途其他將吏參見,都到指定地點登船隨行一段時間再下船去,林縛倒是毫不耽擱,日行夜航,於二十六日便抵達採石。

荊襄一捷,徹底扭轉了燕薊崩潰之後江淮軍民低落的士氣,北伐在江寧亦是人心所向,淮東諸人自然要爲林縛這次歸京大造聲勢;胡文穆先期進江寧,不過是爲此事鋪墊。

在胡文穆等大臣的進奏之下,軟磨硬泡,定下“天子郊迎”之禮,以彰林縛荊襄獲捷之功。

爲“天子郊迎”以便有足夠多的兵馬以壯聲勢,趙豹等騎將提先一步率騎營東返,集結於採石,打算在採石護送林縛走陸路班師回江寧……

第111章 異動第68章 鄉兵自雄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5章 借名清匪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23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5章 狗官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60章 賜婚傳言第54章 長淮新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54章 渡河第6章 息議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14章 激將第33章 有無野心第75章 新仇舊恨第80章 風往南吹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7章 東海攻略第57章 京畿密鬥第38章 濟南失守第5章 困獸無計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23章 三月潼原第5章 治鹽第12章 議兵第12章 拖延第105章 陷阱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36章 捉虜賞刀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章 林政君號第124章 北線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章 王侯家事第31章 土地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53章 前奏第65章 雪中送炭第79章 戰前第61章 赴宴第112章 謠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139章 借刀第130章 池州謀第84章 廷爭第53章 破營第141章 北風第171章 遠航第19章 大風迷眼第38章 縱虎歸山第29章 白石領兵第53章 獄島去留第67章 國策第75章 手段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16章 獅子張口第21章 憂降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34章 登王臺山第二十章 誘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38章 縱虎歸山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章 內府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8章 虞東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7章 洪澤舊事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60章 分贓擴軍第五十章 特權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143章 分肥第94章 不容拒絕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52章 鬍子叔叔第42章 再勤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5章 行路難第19章 邸報第94章 關門
第111章 異動第68章 鄉兵自雄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5章 借名清匪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23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5章 狗官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60章 賜婚傳言第54章 長淮新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54章 渡河第6章 息議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14章 激將第33章 有無野心第75章 新仇舊恨第80章 風往南吹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7章 東海攻略第57章 京畿密鬥第38章 濟南失守第5章 困獸無計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23章 三月潼原第5章 治鹽第12章 議兵第12章 拖延第105章 陷阱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36章 捉虜賞刀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章 林政君號第124章 北線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章 王侯家事第31章 土地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53章 前奏第65章 雪中送炭第79章 戰前第61章 赴宴第112章 謠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139章 借刀第130章 池州謀第84章 廷爭第53章 破營第141章 北風第171章 遠航第19章 大風迷眼第38章 縱虎歸山第29章 白石領兵第53章 獄島去留第67章 國策第75章 手段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16章 獅子張口第21章 憂降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34章 登王臺山第二十章 誘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38章 縱虎歸山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章 內府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8章 虞東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7章 洪澤舊事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60章 分贓擴軍第五十章 特權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143章 分肥第94章 不容拒絕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52章 鬍子叔叔第42章 再勤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5章 行路難第19章 邸報第94章 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