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前哨

樑成衝眺望遠處的山巒,四望去皆是秦嶺東麓的深山老林,武關河藏在其間閃耀着粼粼波光,蜿蜒往東南而去,彷彿銀色游龍。

此前,樑成衝有意將南陽北面方城、舞陽的防禦交給成翼,但是河中軍在汝陽給陳芝虎打得大潰,樑成翼僅率不到一萬殘兵退到舞陽,使得南陽的兵力頓時就捉襟見肘起來。

對於梁氏,失去南陽,將徹底淪爲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下面的將士心態又不一樣。

河中軍在汝陽的潰敗,嚴重影響到南陽將卒的士氣跟抵抗意志。

前些天就有一名小校想拉二三十人逃入深山去做盜寇,在出逃前給發現,都給樑成衝拉到校場,斬首示衆。不過,中高層將領裡,猶有不少人主張撤出南陽,避開燕胡二十萬大軍的鋒芒。

撤,往哪裡撤?樑成衝心裡苦澀,董原能將信陽讓出來叫南陽兵馬避入嗎?

不戰而撤,而燕胡不費吹灰之力得去南陽,打通南進荊湖的通道,林縛會繞過他們?

對淮西、對淮東猶有選擇,但對南陽諸人,南陽一戰是非打不可,只可惜下面的將卒心志不堅。

有二三十人牽馬登山來,停在半山腰,元歸政將袍襟撩起來,獨自艱難的登上險峻的山頭,循着樑成衝的視線望去,似乎擔憂從關中而來的敵兵繞過武關,從丹江那邊滲透到南陽的南面去。

“嶽冷秋應該快到南陽了,”元歸政說道,“要不是我先回去見他?”

嶽冷秋來南陽,樑成衝在西線脫不開身,元歸政總要與他見一面。

樑成衝搖了搖頭,說道:“我也回南陽去。”樑成翼在汝陽吃了這麼一個大敗仗,使得方城、舞陽的守將,未必甘願受他節制,樑成衝也就不能留在武關,必須回南陽去坐鎮。

元歸政示意周遭扈從先下山去,他與樑成衝單獨留在後面,壓着聲音說道:“倘若淮東不相援,成衝當如何處之?”

樑成衝腳下步子一停,看了元歸政一眼。論輩份,元歸政是他的姨父,論親疏,太后及永昌侯府在江寧城裡還想要緩一口氣,梁氏的兵權就不能徹底的淪喪。

樑成衝舔了一舔嘴脣,說道:“請姨父教我。”

“重在守沁陽。”元歸政說道。

南陽盆地,地勢上通過方城道北接豫西平原,通過淯河(今南陽白河),與漢水相通,當南北要衝。

淯河發源於伏牛山玉皇頂,橫貫南陽盆地的西部,經新野縣往南,於樊城匯入漢水。淯河是爲南陽盆地裡的主要河流,也因爲淯河,南陽盆地在地勢上,更多的與襄樊連爲一體。

南陽城就座落在淯河之畔,是控制整個南陽盆地的重心。

而沁陽縣城位於南陽盆地的東部邊緣,緊貼着桐柏山西麓。

相比較南陽城,沁陽縣城在地勢上唯一的優點,就是控制着東接淮西信陽府的桐柏山谷道。着重守沁陽,實際就是要在萬不得已之時,可以將南陽最後殘存的兵力撤入桐柏山、撤入淮西。

雖說南陽丟掉,梁氏將失掉最後的立足之地,但是撤入淮西,總比全軍隨南陽城覆滅要好一些。

“我此來南陽,太后額外吩咐我一聲,”元歸政壓着聲音繼續說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樑成衝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他這時將南陽城的眷屬、輜重往沁陽轉移,無疑是相當明顯的向軍民釋放他要棄守南陽、撤入淮西的信號,這叫外圍的守軍還如何有堅守方城、舞陽、武關、丹鳳、新野、淅川等外圍城池的信心跟決心?

都說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但事臨頭來,委實叫樑成衝猶豫難決。

這時候西邊羣山裡有數炷黑煙騰起,晴空之下,筆直的煙柱直衝雲宵。

這是烽煙傳訊,應是有敵兵接近丹鳳縣城。

樑成衝、元歸政以及在半山腰間停留的扈從,都緊張的往西邊望去,但是丹鳳城距武關有七十里的地,怎麼也要在天黑之後,纔會有進一步的消息傳來。

摸不清敵情,元歸政、樑成衝也不放心返回南陽去。

回到武關城裡,在將入夜時,丹鳳城快馬來報,才知道敵兵有兩千步騎,已經進入丹鳳境內,往縣城進逼。

丹鳳守兵與敵步騎在城外接戰不利,損失了數十兵馬,這時候退守丹鳳城。

丹鳳城縣裡守兵不足三千,而且士氣不振,樑成衝也沒有指望守兵能在野戰中打退燕胡先遣精銳步騎,只是勒令前方守將謹守城池,不得冒失出戰。

當下樑成衝與元歸政商議,由元歸政先回南陽去見嶽冷秋,他留在武關再觀望一天。

雖說燕胡先鋒兵馬沒有攜帶攻城器械,但燕胡要從武關進入南陽,池城關壘是避不過去的。畢竟不同野戰,南陽這邊有險峻的城池可守,總是要佔盡便宜。

шωш¤ тTk án¤ ℃O 燕胡雖得大量的降軍投附,在武關方向又用擅長攻城降將孫季常爲主將,主要驅使步卒新附軍來打來武關通道,但攻城總非易事。

在燕胡南侵以來,雖說奪下的城池數以百計,真正靠硬仗強攻下的城池卻沒有幾座,反而在陽信、大同等城下吃過虧。

前期侵奪燕薊、中期攻取山東,近期攻略關中,燕胡都是用步卒包圍重點城池、圍而不打,繼而利用騎兵優勢,進行穿插滲透,洗爲殘地,削弱軍事潛力,最終達到不戰而取的目的。

就算永興元年燕胡強攻津海,投入近十倍的兵力、以數倍傷亡,花了半年之久,還是在津海軍主力撤退之後,才成功拿下津海城。

樑成衝當年在邊軍,與燕胡作戰有也有年頭,有城池可守,倒是不怕猝然之間給攻陷,只是擔心這場戰事會持續多久,而南陽又能堅持多久。

***************

武關河在經武關之後,往南偏東流淌,直至匯入丹江。不過在武關東面,有一道狹窄的穀道,可以直接通到南陽府西部的西峽縣境內。

樑成衝還是想守南陽的,此時西峽縣與丹鳳縣的穀道上,都是西運的物資,牛馬車幾乎要將不大寬的穀道擠滿。

從西峽到武關有兩百里,南陽也是在曹家撤出之後,得接管武關的防務,算來也就十多天的時間,不指望曹家會留下多少糧食。如今樑成衝在丹鳳、武關、白陽關等城壘填入近萬守兵,要想打一場長時間的攻守城,所需的大量物資都需要從後方運去。

雖說元歸政急欲與嶽冷秋見面,但路上都是夜行的西行輜車,他也無法縱馬狂奔,有時候還要勒馬停在一旁,叫輜重車先行過去。

在夜月下,看着西行的輜車,數十輛滿滿當當的塞在峽谷裡,元歸政擔心就算守軍意志堅定,南陽的物資又能堅撐多久。

糧食依舊是最要命的問題。

羅獻成一直沒有時機佔據南陽盆地,前期畏陳芝虎,後期又不敢開罪江寧,但在樑成衝進入南陽盆地之前,羅獻成還是成功的叫南陽變成殘地、殘城。

雖說後期有十二三萬流民隨樑成衝遷入南陽,雖說元歸政任南陽知府時也大肆屯田,但南陽兵力一直維持三萬人以上,僅靠十一二萬人耕作,是難以維持糧食自給的。

在此之前,前期是淮東賣給南陽所缺的糧食,以維持南陽防線;江寧事變之後,南陽與淮西、池州選擇一個立場,南陽所缺的糧食,更多的是拿銀子到淮西境內收購。

如今淮西境內的戰備也同樣緊張起來,近六萬屯卒全部補入營伍,意味着淮西的軍屯收入會大幅下降,糧食也會陡然吃緊,最終還是要依賴於淮東控制之下的江寧。

雖說林縛答應調糧補入淮西、南陽,但從林縛點頭答應到今天才過去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而從淮河下游運糧西進,週期漫長,元歸政擔憂戰事開打後,燕胡騎兵大規模向南陽境內滲透作戰,就算淮東的糧食運到信陽,也很難補入南陽外圍的城壘。

重點退守桐柏山西麓的沁陽城,在元歸政看來,是南陽兵馬當前唯一可行的、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但奈何樑成衝還是猶豫不決。

等這隊輜重車過去,元歸政繼續驅馬夜行,到商南境內,差不多已經是拂曉時分。

這時迎面有奔馬趕來,扈騎趕去接觸,才知道從舞陽方向有緊急軍情要傳報樑成衝。

元歸政這次來南陽,以攜旨勞軍,是朝廷派來的使臣,但他在南陽的地位極高,所有軍情都可不經樑成衝而自行索閱。

很可惜,從舞陽方向傳來的緊急軍情不可能是什麼好消息:燕胡在關中的兵馬昨天派兩千步騎爲先遣,從商州城出兵進逼丹鳳縣;而燕胡在汝陽的兵馬主力,也於昨日派出五千步騎爲先鋒,越過北汝河、沙河,往舞陽城進逼。

南陽的前哨戰已經開打,離燕胡大軍壓境就不遠了。

元歸政將信報還給驛騎,令其快馬加鞭去稟告樑成衝,他勒住馬在清濛濛的晨光裡往南望去。

燕胡大軍壓境,樑成衝有信心藉助險固地形與城壘在短期內抵禦住燕胡,但是南面的羅獻成、奢文莊豈會老實,而在豫章的那頭東海狐,心頭究竟又是打着怎樣的主意?

第40章 封官賞爵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97章 大軍集結第13章 兵援第20章 拉攏第19章 大風迷眼第70章 淮山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53章 前奏第17章 山南第90章 封河之計第50章 血戰第21章 子嗣第134章 還朝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119章 禮山第23章 強襲松浦第77章 吳黨裂痕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26章 回江寧第56章 飛熊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20章 降服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章 誤中副車第116章 叛逃第1章 兒女情長第89章 勸進(一)第106章 驚疑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63章 開海漕第48章 雪天圍獵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47章 偷營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56章 顧嗣元第56章 見疑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60章 賜婚傳言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76章 擔憂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1章 軟禁第11章 行軍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6章 棋盤落子第108章 戰黃陂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章 困獸無計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44章 兵家秘術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12章 謠言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84章 廷爭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39章 糧足傷農第46章 點天燈第41章 軍需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4章 軍功賞爵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83章 南歸第154章 渡河第12章 拖延第54章 真假虛實第3章 沒落王族第12章 餌與陷阱第50章 奪壘第96章 軍食第122章 勸降第41章 守陽信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05章 陷阱第159章 鎖喉第28章 援助第68章 海上保險第10章 入甕第5章 兵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133章 主公第33章 滲透第32章 蝶翼之陣第76章 嵊泗諸島第23章 暨陽磐石第120章 釜底抽薪
第40章 封官賞爵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97章 大軍集結第13章 兵援第20章 拉攏第19章 大風迷眼第70章 淮山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53章 前奏第17章 山南第90章 封河之計第50章 血戰第21章 子嗣第134章 還朝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119章 禮山第23章 強襲松浦第77章 吳黨裂痕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26章 回江寧第56章 飛熊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20章 降服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章 誤中副車第116章 叛逃第1章 兒女情長第89章 勸進(一)第106章 驚疑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63章 開海漕第48章 雪天圍獵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47章 偷營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56章 顧嗣元第56章 見疑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103章 變局勝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60章 賜婚傳言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76章 擔憂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1章 軟禁第11章 行軍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6章 棋盤落子第108章 戰黃陂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章 困獸無計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44章 兵家秘術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12章 謠言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84章 廷爭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39章 糧足傷農第46章 點天燈第41章 軍需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4章 軍功賞爵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83章 南歸第154章 渡河第12章 拖延第54章 真假虛實第3章 沒落王族第12章 餌與陷阱第50章 奪壘第96章 軍食第122章 勸降第41章 守陽信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05章 陷阱第159章 鎖喉第28章 援助第68章 海上保險第10章 入甕第5章 兵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133章 主公第33章 滲透第32章 蝶翼之陣第76章 嵊泗諸島第23章 暨陽磐石第12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