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戰俘分贓

隔了一夜,林縛在濟州內城再次接見了甄封。

一夜之間,甄封的鬢髮又添了許多霜白,面容憔悴。對他來說,無論是求生,還是求死,都是艱難的抉擇。

林縛換了一襲湖青色的儒衫,與宋佳從後宅走出來,掀起襟擺,盤腿坐在書案後的軟榻上,看着甄封挺直了腰坐在對面,問道:“甄督覺得我的建議如何?”

“清川江一役,左靖給東胡人所圍,放歸後便成了東胡人的傀儡、應聲蟲。制置使若想甄某也如此,那是打錯了算盤。”甄封挺直了腰,不亢不卑的說道。

“本使唯願兩國息兵,重歸於好,何曾想過要干涉高麗國政?”林縛哂然而笑,說道。

甄封緩緩的閉上眼睛,便是要這時他仍沒有拿定主意,林縛嘴裡說沒有干涉高麗國政的意思,但他的意思倒像禿子頭上的蝨子,分明得很。

過了許久,甄封才睜開眼睛,雙手撐着書案,低頭說道:“如制置使所願,甄某願意回去。”

“好!”林縛哈哈一笑,朗聲說道,“甄督是明白人,跟明白人就是好說話,甄督此行歸國,有什麼要求,我都儘可能滿足你。不過你所提的要求,也不要太多分啊!”

“制置使此戰,所獲頗多,想來也有些粗劣兵甲給制置使看不上眼,能否送給海陽?”甄封說道。

“這個無妨,好東西沒有,讓三千海陽郡兵隨你回去,總要人手拿一杆槍矛走!”林縛慷慨道,他還怕強送一批兵甲最後給甄封丟到海里去呢。甄封既然有防備左靖的心思,那是真好不過,好東西沒用,三千杆長矛值不了多少銀子,說道,“海陽郡兵馬司的被俘武官,你希望誰跟你回去。你擬個名單來,我都允你!”

“我雖然不知道有哪些人給你俘獲,但只要是海陽郡的將卒,我希望能一個不落的帶回高麗去。”甄封說道。

他知道林縛打什麼心思,所以不奢望林縛同意將此戰被俘的高麗將卒都讓他帶回高麗去,但海陽郡的將卒,他還是想一個不落的都帶走。

“好,隨你。”林縛說道。

宋佳跪坐在一旁,翻出一疊卷宗來,遞給林縛。

林縛接過卷宗看了看,說道:“這裡記有海陽郡被俘武官,都卒長以上,有八十九人!普通兵卒則是兩千九百六十三人……我給你換一處寬敞些的住所,先將你麾下武官送過去。”

甄封要想迅速掌握海陽郡兵,就必須先掌握他以前的部屬。這八十九名武官並非個個都死忠於甄封,再說陡然放他們回高麗去,誰知道這些武官心裡會怎麼想?、

林縛先讓甄封跟這些武官先接觸,只要能先將這些武官的思想統一了,倒不怕普通兵卒那裡能出什麼亂子。

甄封低着頭,說道:“謝制置使成全!”

**********

林縛並沒有刻意封鎖送甄封及海陽郡兵返回高麗的消息,此事對儋羅人震動甚大,不過最先趕過來遊說勸阻的,卻是佐賀賴源。

“制置使欲用甄封分化高麗的國內勢力,此計甚妙,但焉知甄封與左靖不能摒棄前嫌?到那時再曉得縱虎歸林之害,怕是有些遲了,”佐賀賴源說道,“某讀春秋史。春秋時秦兵襲鄭,歸時給晉兵所破,秦主將孟明等被俘。晉欲離間秦之君臣,將孟明等縱歸。然而孟明歸秦後,非但未獲罪而死,依舊受到秦王的重用,最終領兵重挫晉國。晉國的教訓,制置使不可不察啊!”

秦國襲鄭是秦穆公時期所發生的事情,高麗國主或把持國政的高麗國相左靖若能有秦穆公一半的雄才偉略,也不會屈服於東虜鐵蹄之下苟且偷生了,更不會愚蠢到一次將上萬兵馬送上儋羅島來。

“執政所憂也有道理,”林縛說道,“所以我只許甄封領海陽郡兵返回高麗,其他戰俘仍舊要扣押下來……”

這會兒有人通報儋羅國主李建與東州都督遲胄以及近鄉津野三人一起來求見,林縛便請他們進來,好一起解釋這事。

甄封在海陽郡對儋羅覬覦日久,又是他率海陽郡兵先犯儋羅,掀起這場兵事。

放甄封回高麗,儋羅人最爲敏感。

儋羅國弱言微,國主李建心裡很擔憂,反而說話的聲音不如佐賀賴源響亮。

“高麗人經此一敗,反而是更難逃脫東虜的掌握,”林縛耐心的跟衆人解釋,“東虜獲得兩遼之後,野心就膨脹得難以遏制,慾壑難填,其必然會驅使高麗傾一國之力與我淮東對抗。甄封返回高麗後,必受高麗國相左靖猜忌,則能使高麗國內對立,而化解淮東、儋羅及佐賀氏、近鄉氏的壓力。即便甄封回高麗後給國相左靖立即降服,不過使高麗國多三千將卒,又能有多大的區別?”

“真是奇謀,”近鄉津野拍手讚道,“甄封便算知道制置使的心思,返回高麗後要自保,也要跟高麗國相左靖對立。此外,制置使僅讓海陽郡兵返回高麗,而將其他戰俘扣押下來,更是妙中之妙。甄封要沒有兵馬帶回去,就沒有立身的資本。他安然率本部兵馬回去,便是向高麗國相左靖剖心見誠,也不可能給信任啊。此役,高麗除海陽郡外,關內郡與山南郡出兵最多,這兩郡的權貴又怎麼會對甄封沒有疑心?真是越琢磨,越覺得制置使之謀當真是奇妙啊!”

林縛微微一笑,沒有怎麼理會近鄉津野的誇捧,說道:“說到戰俘,既然大家都在這裡,就說一說戰俘的處置!除了要遣歸高麗的海陽郡兵外,尚有戰俘約六千九百餘人,”看向儋羅國主,問道,“李國主,儋羅能容置多少戰俘?”

說起來殘酷,但人口,特別是青壯丁,對農耕體制來說,從來都是最重要的一項資源,遂東虜破關侵燕南,最重要的一樁事就是擄奪人口。

林縛不會做擄奪平民的事情,但也沒有仁義道德得到跟侵國戰俘講人權的地步。便是千年之後,還有勞改犯一說呢。

儋羅島及東州以及九州島,人口相對稀少,戰俘就成了最重要的戰利品。

此役,儋羅國犧牲頗大,林縛不能不劃出一部分戰利品來彌補他們。

這次戰事,儋羅前後損失了約兩千名青壯年,相比較才三萬人數的丁口,這是一個相當慘重的損失;此外,儋羅還要維持三千人左右的常備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儋羅島上能用於勞作的青壯丁,相比較戰前,減少了近一半。

儋羅國極需要補充青壯勞力,戰俘無疑是個好的選擇。容留戰俘也非多多益善,貪心太多,管制也是個問題,也會給日後埋下禍端

儋羅國主李建對這個問題早有考慮,見林縛問及,答道:“儋羅勉強能容留三千人,再多就力有未逮!”

遲胄心裡暗罵:倒不怕吃撐了,放甄封及海陽郡兵回高麗,剩下七千不到的戰俘,李建就要吃下近一半人去。

“那我就將三千戰俘交給儋羅安置了,”林縛心想儋羅島安置三千戰俘應該沒有太大的隱患,便答應下來,又跟遲胄、佐賀賴源說道,“此外還有近四千戰俘要處置,頗爲麻煩,希望東州都督府與佐賀氏能替我分憂!”

遲胄聽了一喜,沒想到會有他的好處,忙應道:“怎麼能說是麻煩?替制置使分憂,是我們的幸事!”

佐賀賴源這才放下對林縛拉近鄉氏入盟的不滿,畢竟奪下對馬島,佐賀氏就補彌了割讓松浦、平戶的損失,從這邊還有大量的戰俘能分,這趟可以說是得大於失。與近鄉氏的矛盾,完全可以留到剿滅平氏之後再解決。

佐賀賴源忙致禮說道:“謝制置使信任!”

“那我就將兩千戰俘麻煩佐賀家處置,”林縛說道,“餘下的就由東州都督府負責安置,你們看如此處置可好?”

“制置使英明!”遲胄與佐賀氏異口同聲的說道。

佐賀家接受的戰俘,僅比東州稍多一些,不過佐賀賴源也沒有什麼不滿足。林縛一個戰俘都不給佐賀家,他又能說什麼?至少這一次,在佐賀氏與近鄉氏之間,林縛是傾向佐賀氏的。

近鄉津野沒有得到半點好處,臉上也無異樣。

儋羅一役,佐賀氏與遲胄畢竟出了力的,有功不賞,反而給近鄉氏無功受祿,林縛還如何在海東地區保持威信、行羈縻之政?

事情便大體定了下來。

中原大亂,導致流民大量南涌。算上工輜營及家眷,崇州丁口總數快要接近五十萬了。整個淮東地區更有數十萬的浮民生活困頓,僅以租種小塊田地或乾脆以乞食、盜竊爲生。

就目前的情勢來說,淮東地區人多地少,人口資源是富餘、過剩而非不足。

林縛若是一邊將戰俘遷往淮東,一邊將淮東地區的流戶遷來儋羅島、東州安置,就太看不起李建、遲胄、佐賀賴源等人的智商了。

既然過剩的人口對淮東地區來說,已經是種負擔,與其將七千戰俘押回淮東去,還不如慷慨的送給儋羅、東州、佐賀家來安置;也是告訴後來人:只要跟着淮東,總是有好處的。

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35章 落花流水第87章 勸誘第21章 子嗣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35章 螳臂之言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38章 顧宅家事第50章 血戰第126章 逃第10章 嫡爭(一)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124章 懸樑第33章 迷離第21章 國務第36章 受降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34章 殺或不殺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48章 制衡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36章 大私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30章 沒有良機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46章 控田第22章 突圍第133章 驚弓第71章 軟禁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0章 初戰第119章 行軍第73章 花燭夜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三章 柳月兒第49章 人心惶惶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5章 兵甲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4章 東海形勢第20章 猛虎搏兔第55章 閨房秘語第66章 淮陽行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40章 壯懷激烈第61章 特旨之危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8章 死守王府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5章 起霧第32章 餌中餌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6章 聯兵助伐第5章 挖牆腳第171章 遠航第二十章 誘殺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120章 主臣第18章 兵亂難止第58章 廟堂第20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8章 虎毒食子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章 幕僚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9章 收心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8章 廢除匠戶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九章 隨扈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38章 顧宅家事第63章 寧王一系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0章 以緩待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116章 強動員第92章 言之不預
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35章 落花流水第87章 勸誘第21章 子嗣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35章 螳臂之言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38章 顧宅家事第50章 血戰第126章 逃第10章 嫡爭(一)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124章 懸樑第33章 迷離第21章 國務第36章 受降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34章 殺或不殺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48章 制衡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36章 大私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30章 沒有良機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46章 控田第22章 突圍第133章 驚弓第71章 軟禁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0章 初戰第119章 行軍第73章 花燭夜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三章 柳月兒第49章 人心惶惶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5章 兵甲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4章 東海形勢第20章 猛虎搏兔第55章 閨房秘語第66章 淮陽行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40章 壯懷激烈第61章 特旨之危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8章 死守王府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5章 起霧第32章 餌中餌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6章 聯兵助伐第5章 挖牆腳第171章 遠航第二十章 誘殺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120章 主臣第18章 兵亂難止第58章 廟堂第20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8章 虎毒食子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5章 幕僚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9章 收心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8章 廢除匠戶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九章 隨扈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38章 顧宅家事第63章 寧王一系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0章 以緩待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116章 強動員第92章 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