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帝王家

看着父皇的神情,紀王正容道:“父皇,兒臣承認與陸天風的關係很好,但兒臣確實是依據國事的得失而言,沒有偏袒。”

“父皇知道你是持正之言,不過你畢竟還是傾向了陸天風,但那是正常的。”周皇帝溫和道。

紀王聽了無語,周皇帝又溫和道:“父皇問你的用意,你沒有別的見解嗎?”

紀王一怔看了父皇,道:“父皇,兒臣沒有別的見解。”

“你沒有想過,陸天風能夠輔佐你嗎?”周皇帝直白問道,眼睛溫和的看着紀王。

紀王聽了卻是平靜,搖頭道:“父皇,兒臣沒有爭儲之心,是真的。”

“那你與陸天風的親近,卻非了好事。”周皇帝溫和道。

“父皇,陸天風是不會支持兒臣爭儲的。”紀王搖頭說道。

“陸天風與你說過?”周皇帝問道。

“也算說過。”紀王回答。

“怎麼說的?”周皇帝溫和追問。

紀王遲疑一下,道:”兒臣不敢瞞了父皇,是五哥自河西回到了會州之後,對兒臣似乎不悅,兒臣不解,就去問了陸天風,陸天風說,他拒絕過五哥,說不會參與了皇儲之爭,兒臣因爲相關了五哥,所以沒有書稟了父皇。”

周皇帝平靜點頭,紀王又看着父皇,道:“父皇,兒臣與陸天風在一起,陸天風從未說過什麼支持兒臣的言語,也從未有過巴結討好的意圖,但兒臣卻是能夠有一種很是溫馨的感覺,就好像,陸天風是一位兄長。”

周皇帝眼神溫和點頭,紀王又憂鬱道:“父皇,兒臣沒有爭儲的心思,兒臣一直是願意四哥做太子的,而且兒臣認爲,若是借用外勢爭儲,會造成了挾天子之禍。”

周皇帝點頭,道:“你年紀雖小,卻是能夠看清了很多的本質,借用外勢軍力的後果,確實會太阿倒持,歷史上的董卓,就是一個例子,父皇當年身受重傷,不得不重用了趙氏兄弟,用以制衡其他的功臣勢力,直至如今,趙氏卻是成了尾大不掉。”

紀王點頭,忽又道:“父皇是擔心陸天風也會尾大不掉。”

周皇帝點頭,但又道:“陸天風已然是尾大不掉,但他只是外勢,暫時威脅不到大周的根本。”

紀王點頭,周皇帝想了一下,道:“熙謹,過了年,你去京兆府接任留守。”

紀王一怔,道:“父皇,京兆府留守兒臣見過,是一位很盡職的老臣。”

“沈軼倫上書請辭了,朕也不宜爲難他,會調歸進入政事堂,而京兆府那裡,朕不放心用了別的人。”周皇帝溫和道。

紀王點頭,道:“兒臣願意爲父皇分憂。”

周皇帝慈愛的看着紀王,溫和道:“父皇,是不想你又遠離了的。”

紀王鼻子一酸,咽聲道:“父皇,兒臣也是想侍奉不離的。”

周皇帝傷感點頭,過了一會兒神情才平靜,道:“你去京兆府之前,父皇會調會州兩萬軍,和西寧都督府的三萬軍力,都去了京兆府歸你統策。”

紀王吃了一驚,道:“父皇調走河湟軍力,那河湟怎麼鎮守?”

“陸天風是河西與北庭宣撫使,朕將河湟,蘭州和會州,也歸他宣撫。”周皇帝說道。

紀王明白點頭,周皇帝又平和道:“河湟已然是打殘了,人口流失的太多,朝廷沒有財力去給養了河湟和防禦吐蕃,更重要的是,京兆府過於了空虛,所以朕只能有所取捨,讓陸天風去爲朝廷分憂戎邊。”

紀王點頭,道:“這麼說,過了年,陸天風也會回去了河西。”

“朕是那麼打算的,但看陸天風的架勢,似乎打算了在開封府久居。”周皇帝淡笑說道。

紀王聽了,竟然點頭道:“父皇若是不想陸天風離開,陸天風還真能夠久居不厭,因爲他一直都能夠找到了事情去做。”

周皇帝一怔,隨即淡然點頭,道:“確實是個閒不住的人。”

紀王想了一下,道:“父皇,兒臣以前也想過,若是陸天風真的能夠效仿了張議潮,那卻是好事。”

“你認爲陸天風會甘爲了張議潮嗎?”周皇帝溫和道。

“兒臣知道不會,事實上陸天風也與兒臣探討過,他說日後的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也會有很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願對兒臣說些空話,兒臣聽了,心裡反而欣慰。”紀王輕語回答道。

周皇帝聽了點頭,道:“你的來信裡,說過此事。”

紀王輕語道:“父皇,兒臣覺得,陸天風是很重情義的,所以兒臣也曾動過與他結義的念頭,只是兒臣終究是皇子,需要顧慮了很多。”

周皇帝點頭,道:“父皇說過,你與陸天風親近,未必是好事,父皇不希望你與兄長,日後走向反目。”

紀王苦笑了,輕聲道:“父皇,就是兒臣不與陸天風親近,也會與兄長們有了嫌隙,所以兒臣,不願刻意的疏遠了陸天風。”

周皇帝默然,他身爲皇帝,當然明白賦予兒子紀王重兵軍權,以及帝都象徵的京兆府留守,必然會讓臣民有了敏感猜度,但大周內患深重,讓他不得不重用了才十五歲的紀王,他很清楚,重用紀王事實上會害了紀王,日後很難避免了兄弟失和。

周皇帝回到了皇宮,紀王在入宮後下車去給了母妃請安,事實上紀王若是有心爭儲,除了年少是弟弟的劣勢,還有紀王不是皇后所出,而太子卻是皇后所出,曹王是貴妃所出,曹王的母族姓範,曾經是已故宰相範質的女兒。

周皇帝是在文德殿下車的,一下車就看見了太子和曹王,他的眉頭微皺了一下,事實上紀王是被他支使走的,他準知道太子或曹王會來見。

進入了文德殿,周皇帝坐在了龍案後,眼睛溫和的看了太子和曹王,太子起禮道:“聽說父皇出宮去了西風樓,卻是驚了兒臣們,兒臣們擔心父皇的安康。”

“朕無妨,是熙謹接了陸天風的請帖,來問朕該不該去,朕多年沒有出宮,就出去散散心,你們不必擔心。”周皇帝溫和迴應。

“父皇無妨就好,兒臣進言,父皇以後出行,望喚了太醫相隨。”太子關心道。

周皇帝欣慰點頭,太子又道:“父皇,兒臣也想請教,父皇去西風樓,可有深意?”

“深意是有的,一是朕應該出去與臣民見一下,二是朕想加恩了陸天風,讓臣民知道,陸天風與朝廷是親近的。”周皇帝回答了太子的請教。

太子點頭,曹王忽起禮道:“父皇,兒臣認爲,陸天風在開封府的所爲,未免過於的張揚,有樹立威望之嫌。”

周皇帝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不過西部需要穩定,你不可在外妄言。”

“是,兒臣謹記。”曹王恭敬迴應。

“你們兄弟若是無事,就退下吧,朕累了。”周皇帝溫和道。

太子和曹王辭禮離開了,周皇帝后靠龍椅,閉目養神了片刻,忽睜眼喊喚,承旨班直應喚而入,周皇帝吩咐了一下,承旨班直領諭去找來了兩個班直,都是曾經護送曹王的護衛。

周皇帝問了一下千陽縣刺殺的細節,也問了紀王和曹王一路是否騎馬,兩個班直恭敬的一一實言回答,周皇帝瞭解後,打發走了班直。

班直一走,周皇帝的臉色立刻陰沉了,眼神流露了失望,兩個兒子的出行細節,他當然沒有過問,班直也不可能稟報了兩位親王是騎馬還是坐車,但陸天風的西風樓之言,卻是變相的陰了曹王一棒。

“傳諭,趙卓盡職護主,升趙卓爲馬軍司備身都虞侯,其他護主將士,各犒賞百貫,錄事積功。”

周皇帝賜賞了護送西行的班直將士,而讓他最爲失望的不是曹王坐車,而是曹王竟然不會抓在籠絡軍心的機會,沒有爲盡職救護的趙卓請功,而曹王爲什麼沒有爲趙卓請功,主要因爲了惱羞,次之是顧慮父皇會疑他圖謀不軌,班直都是皇帝的近衛。

第30章 任用第46章 折香月第60章 觀佳人第129章 演武第47章 翁婿第86章 上賊船第85章 當年第11章 請帥第59章 豔女綠娥第40章 鼓舞第49章 策劃第43章 石忠飛第23章 夜話第39章 訓軍第3章 歸德軍第84章 西征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209章 溝通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94章 常州兵變第43章 文華第28章 面君第83章 出行第146章 兒女第106章 主動權第133章 安置第1章 江寧第13章 東主第39章 兄弟交心第13章 清風酒樓第118章 途驚第51章 幕後第75章 帝疑第45章 誰是月老第95章 押解第133章 趙括?第118章 途驚第23章 附屬之國第73章 車中語(三)第113章 求升第41章 軟硬兼施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30章 任用第4章 知信第20章 梟匪之性第88章 夜見第194章 得關內第76章 千牛衛第122章 詢問第121章 抵開封第44章 喜歡什麼第158章 將計就計?第22章 會見第167章 巴蜀之戰第50章 壯軍第189章 據太原第48章 陸都尉第38章 商談第73章 車中語(三)第132章 劫殺第81章 運籌第84章 老臣之憂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111章 自辯第171章 酒話第72章 福州之變第76章 千牛衛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3章 垂拱殿(三)第30章 進言第78章 聚敘第42章 驚心第64章 憐惜第74章 驚遇第83章 出行第95章 出動第90章 密談第4章 知信第12章 買得第26章 定策第64章 官梟之心第96章 都護府第19章 雲錦東第43章 文華第49章 行權第115章 捧一下第14章 回鄉第92章 奏對第89章 鳳還巢第140章 雁棲府第114章 瞭解第41章 孤弱寡聞第88章 殺威第19章 面君第45章 和親第57章 談心第90章 密談第11章 請帥第121章 廷議第15章 興雲
第30章 任用第46章 折香月第60章 觀佳人第129章 演武第47章 翁婿第86章 上賊船第85章 當年第11章 請帥第59章 豔女綠娥第40章 鼓舞第49章 策劃第43章 石忠飛第23章 夜話第39章 訓軍第3章 歸德軍第84章 西征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209章 溝通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94章 常州兵變第43章 文華第28章 面君第83章 出行第146章 兒女第106章 主動權第133章 安置第1章 江寧第13章 東主第39章 兄弟交心第13章 清風酒樓第118章 途驚第51章 幕後第75章 帝疑第45章 誰是月老第95章 押解第133章 趙括?第118章 途驚第23章 附屬之國第73章 車中語(三)第113章 求升第41章 軟硬兼施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30章 任用第4章 知信第20章 梟匪之性第88章 夜見第194章 得關內第76章 千牛衛第122章 詢問第121章 抵開封第44章 喜歡什麼第158章 將計就計?第22章 會見第167章 巴蜀之戰第50章 壯軍第189章 據太原第48章 陸都尉第38章 商談第73章 車中語(三)第132章 劫殺第81章 運籌第84章 老臣之憂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111章 自辯第171章 酒話第72章 福州之變第76章 千牛衛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3章 垂拱殿(三)第30章 進言第78章 聚敘第42章 驚心第64章 憐惜第74章 驚遇第83章 出行第95章 出動第90章 密談第4章 知信第12章 買得第26章 定策第64章 官梟之心第96章 都護府第19章 雲錦東第43章 文華第49章 行權第115章 捧一下第14章 回鄉第92章 奏對第89章 鳳還巢第140章 雁棲府第114章 瞭解第41章 孤弱寡聞第88章 殺威第19章 面君第45章 和親第57章 談心第90章 密談第11章 請帥第121章 廷議第15章 興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