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各有所圖

“官人,妾聽說折相公歿了?”夫人張氏藉着上茶的機會,小聲問孔昆。

如今的孔昆,早不是當年的微末小吏了。他久居於內閣參知政事的高位,宰輔氣度威勢逼人,他只略微掃了眼張氏,張氏便知趣的閉上了嘴巴,不敢多言。

孔昆品了口茶,拿起雪白的大帕子,擦了擦嘴角的水漬,淡淡的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折老相公這一歿,宮裡只怕有大變化了啊。”

張氏夫人和孔昆,畢竟是共過患難的夫妻。當年,孔昆不得志的時候,俸祿微薄,窮困潦倒,親朋好友盡皆離棄。

如果不是張夫人不顧顏面的屢屢找孃家借錢借物,並不斷變賣嫁妝補貼家用,孔昆也難有遇見李中易的這一日。

“官人,您不是常說,三皇子人品貴重,聰慧過人……”張夫人察覺到孔昆的面色不善,遂不敢繼續說下去了。

孔昆又品了口茶,瞥了眼欲言又止的張夫人,不由微微一笑,說:“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之際,過早的選邊站了,只會讓我孔家自蹈險地,萬劫不復。”

張夫人見孔昆並未發怒,不由暗暗鬆了口氣,小心翼翼的說:“重臣交遊皇子,固然十分不妥。可是,官人您的育人大業,終究需要傳承下去的。”

此話恰好撓到了孔昆的癢處!

孔昆瞥了眼低眉順目的張夫人,不由慨然嘆道:“皇上雖英武過人,奈何,顯然不喜孔孟之道,儒術恐怕再難獨尊矣。”

張夫人心裡明白,孔昆一直念茲在茲的是,光大孔門儒學。

孔昆雖然是外孔子弟,卻一向以孔門嫡脈自居。換句話說,孔門儒學如果在孔昆的手上,做到了發揚光大,絕對是他將來徹底掌握孔門的根本性底氣之所在。

然而,據孔昆的長期觀察,李中易對孔孟之學的態度,不僅談不上支持,反而屢有暗中打壓之舉措。

實在是可惱啊!

如今,折從阮在內閣次相的任上病歿了。劉金山和孔昆都是內閣的參知政事,也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問題是,李中易會如何選擇呢?

說句大實話,孔昆的心裡,完全沒有底,難免有些焦慮不安。

自家知道自家事。孔昆心知肚明,論及親厚和信任程度,他在李中易心目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劉金山。

但是,孔昆也有優勢。他扛着孔門嫡脈的名頭,天然對士大夫集團,有着廣泛的號召力。

現在,就看李中易的態度了,孔昆只能選擇默默的等待。

張夫人不是無知的村婦,而是飽讀詩書的大才女,她自然知道孔昆的煩惱之處。

張夫人輕聲提醒說:“朝局重在分權制衡。皇上也是聖明之君,相信必有明斷。”

孔昆點點頭,卻沒吱聲,早知道折從阮會這麼突然的歿了,他當初就該奮力一搏,無論如何爭取到跟着李中易一起南征的大好機會。

實在是可惜了啊!

如今的南征軍中,李中易的身邊,竟無一名朝廷重臣。結果是,孔昆即使想影響李中易的決策,也是鞭長莫及。

“官人,瑤兒從宮裡出來後,一直茶飯不香,總是鬧着要去道觀做道姑,這可如何是好?”張夫人愁容滿面的向孔昆問計。

孔昆張了張嘴,卻又無奈的合上了嘴脣。女兒孔黛瑤年紀已經不小了,可是,至今無人敢上門來求親。

歸根到底,主要是孔黛瑤和當今皇帝之間,傳出了見不得光的所謂“緋聞”。

官宦之家,哪怕是家主再沒有腦子,也沒人敢讓兒子娶這種兒媳婦進門!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孔昆皺緊了眉頭,左思右想,卻始終不得要領。

可是,面對張夫人執着的眼神,孔昆也只得硬着頭皮說:“若不是你怕她在宮裡吃苦受累,非要逼着我想辦法讓她出宮,我又何苦去求皇太后呢?現下倒好,好不容易把她折騰着離了宮,從此不當女官了,不吃宮裡那個苦了,就不能消停一點麼?”

張夫人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女子,她自然知道孔昆的難處,可是,他們夫妻二人就孔黛瑤這麼一個獨女,難道真的讓她從此不嫁人,孤苦一生麼?

說實話,張夫人捨不得獨女吃這個苦,所以,她試探着說:“在京裡恐怕是不成了,不如嘗試一下京外的大戶人家?”

孔昆搖了搖頭,苦澀的說:“我的夫人吶,咱們家是什麼樣的人家?我孔某人的獨女,居然要嫁去外鄉,只要別人不是傻子,肯定會派人暗中來京裡打聽的。那不是結親,而是結仇啊!”

道理,張夫人都明白,可她就是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努力掙扎着說:“那……難道要眼睜睜的看着瑤兒去作道姑不成?”

“唉!”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原點,孔昆渾身上下充滿了無力感。

張夫人確實很賢惠,這些年,她幫孔昆張羅着納了五房妾室。然而,時至今日,這五房妾室竟無一人誕下一男半女。

“要不,招婿入贅?”孔昆思來想去,只想到了這一招。

誰曾想,張夫人不樂意,她搖着腦袋,不滿的說:“咱們瑤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精,竟要淪落到招贅婿的地步?要知道,贅婿視同賤民,我絕不答應!”

“唉,這也不成,那也不行,你究竟想如何?”孔昆實在是頭疼的厲害,把想繼續糾纏下去了,索性問張夫人的心意。

“等皇上南征凱旋迴京後,朝廷必開恩科,不如從新進士裡挑一個合適的?”張夫人此言一出,孔昆立時恍然大悟,說白了,還是怕委屈了自家的獨女。

“咳,新進士?就算他矇在鼓裡,娶了咱們瑤兒,遲早也是會知道的。到時候,我死之後,夫妻反目成仇,應是必然。”孔昆實在聽不下去了,索性把話說死,免得張夫人繼續做白日夢。

就在孔昆兩口子打嘴巴官司的時候,滑陽郡王府裡,李瓊父子倆亦是闢密室長談。

“大人,折從相公既然去了,喪儀之事,也該操辦起來了吧?”判軍器監李虎,畢恭畢敬的站在李瓊的身前,小心翼翼的打探口風。

“嗯,本朝新立不久,禮制之中,尚無宰輔歿去之後,如何治喪的成例。不過,老夫既爲首相,權且作一些主,倒也使得。”李瓊眯起兩眼,盯着桌上的茶盞,淡淡的說,“以皇上和折從阮的情誼,恐怕是要親自主持大奠了。”

“哦,照您這麼說,親朋故舊的登門弔唁照舊,正式出殯尚需時日?”李虎有些不確定的問李瓊。

李瓊沒好氣的瞪着李虎,沉聲喝道:“你看看你,你都這麼一把年紀了,怎的還如此的不曉事?折家是什麼人家?人家在宮裡有德妃和皇三子撐腰,西北有偌大的地盤,而且人才濟濟,輪得到你區區一個判軍器監來操這份閒心麼?”

李虎被訓斥得不敢吭聲了,李瓊在心裡暗暗一嘆,折家失了頂樑柱,他們滑陽郡王府又何嘗沒有遠慮呢?

和折家類似,滑陽郡王府其實也是外戚之家。在宮裡,李家有良妃李七娘和皇六子華哥兒撐腰。

在內閣裡,李瓊乃是當朝首相,權勢可謂是滔天。另外,準國舅爺李安國,也在近衛軍中任職炮營指揮使。

和折家相比,李家略微佔優勢的,有兩點,其一是李虎任職判軍器監。判軍器監,屬於皇帝特別重視的衙門,皇帝的耳目衆多。

換句話說,只要李虎踏實肯幹,他所作出的成績,皇帝絕對看得到。

至於其二嘛,則是李七娘一直盛寵不衰,屬於皇帝心尖兒上的人兒。

不足之處是,李家和軍方新貴們的聯繫比較淺,沒有獲得軍方實力派的支持。

隨着李中易的帝位越來越穩固,老派軍方巨頭們也跟着逐漸退出了權力中樞,富貴有之,權勢則日衰。

說句大實話,如果李七娘沒有誕下皇六子,李瓊倒也沒有爭儲之心。

問題是,皇六子活蹦亂跳的生長於宮中,李瓊不可能裝作看不見。

從皇長子,到最小的皇六子,都是皇帝的嫡親血脈。客觀的說,誰都有可能在將來登上皇位,成爲天下至尊。

事到如今,滑陽郡王府即使不想爭儲,也由不得李瓊不提前謀篇佈局。

折從阮歿了,李瓊其實又能多活幾年呢?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所以,李瓊藉着折從阮的死,想方設法的教導李虎,把朝堂鬥爭的秘訣,傾囊相授。

“折令公既去,吾在這首相之位的時日,也無多了。”李瓊嘆了口氣,滿是惆悵的說,“朝堂大權,相生相剋,吾與折令公實乃共存共榮之一體也!”

李虎沒有完全聽明白,脫口追問:“大人,您何出此言?您爲內閣之首,替皇上分憂,一向兢兢業業,勤懇辦差,從無出過大錯,何來罷相之言?”

李瓊一時恨極,張嘴就罵:“蠢才!實乃朽木不可雕也!若是正青在此,必懂吾意。”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李瓊恨不得拿起桌上的鎮尺,狠狠的敲破李虎的腦袋。

然而,李瓊終究不是常人,他緩了口氣,緩緩坐回到椅子上,溫和的說:“汝生性木訥,不通官場上的機竅。按理說,一旦離了老夫的扶持,汝絕難青雲直上。不過嘛,你勝在忠厚二字,竟然入了皇上的法眼,委你以判軍器監的重任,倒也是各花入各眼,別擅勝場了。”

“我說多了,你也聽不太懂,倒不如始終如一的侍奉皇上。將來啊,若是機緣巧合,倒也有入閣之機。”李瓊望着木頭一般的李虎,雖連連暗歎,卻也無可奈何。

“大人,七娘說過,讓孩兒務必聽皇上的吩咐,只須用心辦差即可。”李虎憨憨的一笑,居然明晃晃的告訴李瓊,他覺得聽女兒的話,並不丟人。

李瓊只覺得一陣頭皮發麻,本欲訓斥一番,轉念一想,說不準還真的是,憨人有憨福,也未可知?

“罷了,汝去吩咐廚下,精心置辦一桌素席面,送到折公府上去。”李瓊沒好氣的瞥了眼李虎,索性做了必要的安排。

李瓊和折從阮,因爲根本利益的不同,雖然彼此之間不敢當着李中易的面鬧翻,卻也暗鬥過不少回了。

不過,哪怕再怎麼暗鬥,明面上的禮節,也需要敷衍過去。畢竟,死者爲大嘛!

宮裡,唐蜀衣已經聽說了折從阮去世的消息,不知道怎麼的,她情不自禁的長吁了一口氣,心情也格外的放鬆。

皇帝一共有六子,唐蜀衣所出的“狗娃”李繼易,排序第一,乃是響噹噹的皇長子。

在李中易的諸子之中,其餘的五位皇子,要麼是興哥兒,要麼是華哥兒。唯獨,皇長子李繼易取了個“狗娃”的混名,顯得尤爲特殊。

客觀的說,在六位皇子的生母之中,就數唐蜀衣的出身,最爲卑微。畢竟,當年的瓶兒,不過賣身爲奴的侍婢而已。

在唐蜀衣的心目之中,西北折家和滑陽郡王府李家,無論是門第還是實力,都遠遠超過了無依無靠的所謂唐家。

唐家是唐蜀衣的本家,可是,自從親身父母將唐蜀衣賣入李家爲奴爲婢之後,唐蜀衣就再也沒有見過唐家人。

一個蒼白的事實是,如今的唐蜀衣,唯一的倚仗,竟然只是李中易念着舊情,對她另眼相看罷了。

除此之外,唐蜀衣別無依靠,皇長子也沒有母家的勢力可以依靠,想想就覺得心酸不已。

如今,折家的頂樑柱折從阮去世了,唐蜀衣一直揪着的心,總算是稍稍可以放鬆一些了。

“琴香,大郎去了哪兒?”唐蜀衣獨自胡思亂想了一陣子,擡腳走出內室,舉目四顧,卻沒見到兒子的身影,不由擡高了聲調,喝問貼身的女官。

“娘娘,大郎方纔做完功課後,就去了太后娘娘那裡。”琴香有些擔憂的望着唐蜀衣。

唉,明明已經稟過了的事兒,這麼短的時間內,娘娘居然忘記了?

唐蜀衣仔細一想,隨即明白了過來,兒子想去皇祖母那裡,已經提前告訴過她了。

“唉,瞧我這記性。”唐蜀衣一邊埋怨她自己,一邊振作起精神,開始處理宮務。

不管怎麼說,身爲賢妃的唐蜀衣,雖無皇后之名,卻是有皇帝和皇太后撐腰的,權攝六宮的實權寵妃。

負手立於窗臺前的劉金山,一直盯在院內的那棵老槐樹上,久久不願收回視線。

冥冥中自有天意!

自從,皇帝御駕親征後,折從阮的身子骨突然就不行了,還沒等衆人反應過來,就已經病倒在了榻上。

據說,太上皇李達和拖着病體,親自去折府診治,卻得出了活不過半個月的結論,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不已。

劉金山心想,如果皇上就在京城,以皇上那驚若天人的高明醫道,折從阮恐怕還有救吧?

然而,事到如今,木已成舟,折從阮終究還是歿了。

身爲內閣的參知政事,劉金山自然清楚很多不爲外人所知的內幕。隨着折從阮的病歿,李瓊離開內閣首相的寶座,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

不管是異論相攪,還是權力制衡,在內閣中失去了對手的李瓊,已經不可能繼續安於其位。除非,當今皇帝是個昏君。

所以,劉金山儘管表面上顯得異常之平靜,內心深處卻是波濤洶涌。

只要李瓊離開了首相之位,以劉金山在當今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更上層樓,接任內閣次相,屬於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兒。

唯一的問題是,內閣首相之位,最終會花落誰家,劉金山的心裡確實沒有底。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現任內閣參知政事之一的孔昆,至少也會升任內閣次相。

原因其實很簡單。當今聖上自從河池建軍之後,身邊的心腹重臣,大多是軍功出身的新貴。

而朝中的士大夫羣體,則因爲今上十分輕視儒學,甚至特立獨行的改了科舉考試的科目,而少有投靠之輩。

劉金山根本不須細想,掐指一算,就知道皇帝可用的心腹文臣,就那麼很少的一批人而已。

而且,受限於資歷等問題,這些受到皇帝重用的文臣,大多是中低級文官,並無馬上進入內閣的可能性。

話說回來,內閣首相和次相的人選,一切盡在皇帝的聖裁。無論是劉金山,還是孔昆,都只有默默等待而已,他們倆誰都沒有辦法影響皇帝的判斷。

因此,劉金山此時此刻琢磨的是,內閣新任參知政事的人選。

只要是人類,就會有私心,劉金山也不例外。

在劉金山的夾袋內,最佳的參政人選,莫過於暗中投靠於他門下的工部左侍郎王曉田。

但是,王曉田也有着資歷不足的缺陷。畢竟,他沒有做過正任的部堂官。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心腹堂後官,既打破了室內的沉靜,也帶來了劉金山猜測正確的消息。

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1049章 兵不厭詐第1406章 巡營第975章 好狗第630章 取幽州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1143章 天助我也第747章 換俘第603章 萬歲第178章 以血還血第1312章 鬥法第1521章 齊射第984章 巍峨第1140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149章 龍子第286章 西夏太祖第326章 回京第1059章 天譴第559章 政爭波瀾第202章 破開京第1153章 掰手腕第1302章 亂雲密佈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1488章 勸降第969章 重臣私心第669章 狠辣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867章 靈州來信第610章 決戰第318章 怯第1518章 薄懲第1385章 鹽商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506章 宰相出京第1024章 個個有房第1012章 黑血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597章 破襲第1302章 亂雲密佈第1075章 天時第938章 開封來貴客第1058章 開炮第674章 心機表第1003章 清君側第917章 下毒手第661章 真要變天?第1283章 狡詐的休哥第888章 何爲前程?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854章 密碼本第161章 洗腦第355章 從容第207章 瓜分第903章 挖根第1221章 娘子關第1446章 下毒手第954章 悔不該來第80章 享受第1482章 狹路相逢第153章 流水線第863章 趙家的內訌第1194章 道行深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760章 錐入一寸者,斬第1532章 仁肇來也第107章 論戰(三更已畢,求月票)第326章 回京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380章 議儲第884章 出大事第1503章 各有所圖第1477章 犬子?龍女第618章 美人愛英雄第186章 氣死你第825章 大丈夫當殺人第870章 事發第656章 露了馬腳第899章 水師第898章 北上榆關第420章 舌劍第196章 天譴(四更,求保底的月票)第768章 炮營第1033章 亂了套第1425章 頭功第1070章 拖後腿第765章 開戰第1020章 錢財,都拿來第292章 彪悍第553章 誰爲帥?第248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424章 班師第746章 威壓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238章 計中計第583章 彼此算計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365章 倒黴催的第145章 中風
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1049章 兵不厭詐第1406章 巡營第975章 好狗第630章 取幽州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1143章 天助我也第747章 換俘第603章 萬歲第178章 以血還血第1312章 鬥法第1521章 齊射第984章 巍峨第1140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149章 龍子第286章 西夏太祖第326章 回京第1059章 天譴第559章 政爭波瀾第202章 破開京第1153章 掰手腕第1302章 亂雲密佈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1488章 勸降第969章 重臣私心第669章 狠辣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867章 靈州來信第610章 決戰第318章 怯第1518章 薄懲第1385章 鹽商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506章 宰相出京第1024章 個個有房第1012章 黑血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597章 破襲第1302章 亂雲密佈第1075章 天時第938章 開封來貴客第1058章 開炮第674章 心機表第1003章 清君側第917章 下毒手第661章 真要變天?第1283章 狡詐的休哥第888章 何爲前程?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854章 密碼本第161章 洗腦第355章 從容第207章 瓜分第903章 挖根第1221章 娘子關第1446章 下毒手第954章 悔不該來第80章 享受第1482章 狹路相逢第153章 流水線第863章 趙家的內訌第1194章 道行深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760章 錐入一寸者,斬第1532章 仁肇來也第107章 論戰(三更已畢,求月票)第326章 回京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380章 議儲第884章 出大事第1503章 各有所圖第1477章 犬子?龍女第618章 美人愛英雄第186章 氣死你第825章 大丈夫當殺人第870章 事發第656章 露了馬腳第899章 水師第898章 北上榆關第420章 舌劍第196章 天譴(四更,求保底的月票)第768章 炮營第1033章 亂了套第1425章 頭功第1070章 拖後腿第765章 開戰第1020章 錢財,都拿來第292章 彪悍第553章 誰爲帥?第248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424章 班師第746章 威壓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238章 計中計第583章 彼此算計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365章 倒黴催的第145章 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