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悍勇鮮卑

郭嘉欲言又止,卻又害怕破壞既定的戰略規劃。

如今的興漢軍,真正的精銳不多。

特別是擁有軍魂的隊伍,更是少之又少。

幷州鐵騎的軍魂是——笑談渴飲鮮卑血,萬里長城我最兇。

神威軍脫胎于飛熊軍,也鑄造了軍魂——崛起西涼鋼鐵漢,獨戰天下起雄風。

趙雲十年磨一劍,白馬軍也有了獨一無二的軍魂——我是粉絲我怕誰,東征西討帶譽歸。

如今輪到紅衣衛鍛造軍魂了。

劉正給了陳到一個很強大的機會,拿鮮卑鐵騎的鮮血,給紅衣衛正名。

這既是道義之爭,又是勇氣的決鬥。

鮮卑鐵騎一向以欺凌手無寸鐵的漢人爲榮。

總是以偏概全的認爲漢人懦弱。

紅衣衛的出戰,向鮮卑鐵騎展示的,不僅是甲堅槍利,更是漢人的鋼鐵意志和守護漢土的勇氣和決心。

戰場之上的紅衣衛,已經忘記了疲累。

他們握緊了手中的鐵槍,跟隨在陳到的身後。

衝鋒陷陣,死不旋踵!

這是男兒的歸宿,這是使命的召喚。

戰!

陳到沒有多餘的廢話,桃花槍完美的綻放了朵朵桃花。

每一朵桃花,就是一條人命。

用鮮卑鐵騎的鮮血開放出來的桃花,在長城南面的土地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紅衣衛,威武!

負責掠陣的白馬軍將士,拿出了吃奶的力氣,替戰場上的同袍吶喊助威。

陳到又盯上了拓跋力微,感覺欺負鮮卑第一勇士,也是揚威沙場的一部分。

拓跋部的勇士憤怒了,凡事可一可再而不可三。

拓跋力微已經逃了兩次,肯定是不能再逃了。

草原之鷹的表現,直接代表着鮮卑鐵騎的勇氣和血性。

拓跋力雄看着臉色蒼白的大哥,從身後的草原之鷹勇士的手中,接過了沉重的熟銅棍。

拓跋力微看着年僅十七歲的弟弟,認真的說:“小雄,只有活着的第一勇士,纔是部落生存的頂樑柱。”

不要去做無畏的犧牲了,拓跋部的人死不起。

這三千草原之鷹勇士,就是拓跋部的所有底蘊,是維持部落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拓跋力雄說:“哥,鮮卑人都看着呢?”

保存實力很重要,可是拓跋部的血性和勇氣,纔是其他部落敬畏的根源。

這些東西得用鮮血澆灌。

維護部落的安全,有你一個人就夠了。

讓我去爲了鮮卑鐵騎的榮耀而戰,爲了拓跋部的生存而戰,爲了心中的信念而戰。

拓跋力微說:“小雄,活下去!”

拓跋力雄說:“大哥,要是屈辱的活着,我寧願死無葬身之地。”

拓跋力微沉默了,拓跋部的聲威,是無數拓跋勇士,用生命和鮮血澆鑄起來的。

眼前的這一戰,拓跋部已經沒臉見人了。

這是拓跋部的恥辱,總得有人站出來,接過勇士的大旗,用鮮血洗刷草原之鷹身上的恥辱。

拓跋力雄拿着熟銅棍,帶着八百草原之鷹,迎接陳到發起了決死衝鋒。

拓跋力微帶着剩下的草原之鷹,退到了戰場的角落。

陳到看見了拓跋力雄的反抗,也發現了草原之鷹的決絕。

桃花槍擦着熟銅棍而過,扎進了拓跋力雄的心窩。

拓跋力雄拼盡了最後的力氣,吼出了一句——鮮卑人永不服輸,總有一天會站在世界之巔的。

犧牲,由拓跋力雄開始。

陳到掄起桃花槍,一槍拍碎了拓跋力雄的腦袋。

縱馬殺入了草原之鷹的方陣之中,在經過拓跋力雄身邊的時候,陳到說:“陳到專治各種不服,鮮卑人的死亡之旅,由拓跋部開始。”

紅衣衛整隊碾壓,八百草原之鷹,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然而拓跋部表現出來的血戰勇氣,還是值得陳到欽佩的。

弱不是放棄的理由,草原之鷹的堅持,讓紅衣衛看到了鮮卑人的韌性。

陳到並沒有產生憐憫之心,畢竟仗打到了這個份上,贏了就有軍魂。

要是輸了,紅衣衛就會成爲歷史。

這不是兒戲,而是真正的勇氣比拼。

紅衣衛可以佩服草原之鷹,但是他們都不會手軟。

陳到已經開啓了殺戮模式,在這個紅衛衣證道的關鍵時刻,打倒對手纔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紅衣衛的戰士們已經很疲憊了,很多人甚至連手中的鐵槍都舉不起來。

陳到也感覺到了桃花槍上傳來的重量。

大戰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紅衣衛完全憑藉着一股血氣在堅持戰鬥。

拓跋力微輾轉回到了軻比能的身邊。

軻比能問:“拓跋首領,你身上的傷不要緊吧?”

拓跋力微回答說:“大首領,鮮卑鐵騎已經敗了,還是鳴金收兵吧!”

興漢軍擺明了是在拿草原之鷹練兵,想要替紅衣衛塑造軍魂。

再繼續打下去就兩敗俱傷了。

鮮卑鐵騎與興漢軍兩敗俱傷,其實就是鮮卑人敗了。

以興漢國的實力,想要重新組建一支三萬人的紅衣衛,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然而我們鮮卑人想要恢復兵力,就得等上好幾年才行。

這就是爲什麼以前的大首領們都不敢徹底的激怒漢人。

僅僅是一個上谷郡,就足以讓鮮卑人元氣大傷。

軻比能說:“鮮卑鐵騎不能撤呀!”

這是見證勇氣的一刻,鮮卑人不可以輸掉戰鬥的。

咱們必須要樹立一個鮮卑人不可戰勝的信念。

拓跋力微說:“大首領,五萬草原之鷹,一旦損失之後。”

咱們鮮卑王帳的實力就會急劇的下降。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就沒有力量制霸素利,彌加和闕機三個人了。

一旦鮮卑內亂,超神呂布就有可能攻破彈汗山。

軻比能說:“那也不能撤退呀!”

紅衣衛的軍魂沒有成形,就已經力壓草原之鷹了。

要是紅衣衛破繭成蝶,那將會是鮮卑人的噩夢。

我不能放任紅衣衛成長,一旦草原之鷹退縮了,就會是鮮卑人的千古罪人。

拓跋力微說:“大首領,紅衣衛的軍魂已經誕生了。”

爲了咱們自己,不能再打了。

興漢軍還有一支白馬軍在一旁虎視眈眈呢?

白馬軍可是擁有成熟的軍魂,趙雲更是以消滅烏桓人爲己任。

前段時間的遭遇戰,白馬軍可是血戰到底的。

興漢軍有本錢血拼,一千三百萬興漢國百姓,拼掉一百萬也無所謂。

咱們鮮卑人敢針鋒相對,就得亡族滅種了。

軻比能終於明白了,鮮卑人是部落聯盟,互相拆臺那就是家常便飯。

要是鮮卑王帳衰落了,素利等人肯定會取而代之。

至於讓鮮卑的部落首領們顧全大局,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軻比能說:“天色已晚,不能再打了,傳令下去,收兵回營。”

早有令使通令鳴金收兵去了。

拓跋力微一直強撐着勸諫軻比能,直到聽見了鳴金收兵的將令,才心神一鬆,暈倒在了馬背上。

軻比能令左右親衛扶好拓跋力微,轉身走向了鮮卑大營。

陳到再次殺透鮮卑鐵騎的陣形之後,立即整飭隊伍。

又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副將陳全問:“將軍,王爺爲什麼看着兄弟們血戰送死呢?”

紅衣衛需要一個解釋。

陳到盯着陳全,大喝一聲:“放肆!”

你可以不理解王爺的安排,但也絕對不要詆譭王爺的決策。

興漢軍成立至今,還從來都沒有讓戰士無故送死的習慣。

紅衣衛想要獨擋一面,就得塑造軍魂。

白馬軍的軍魂,可是在與烏桓人的血戰中培養起來的。

紅衣衛的軍魂從何而來呢?

就得靠血拼鮮卑鐵騎才行呀!

有白馬軍保駕護航,紅衣衛的軍魂塑造可是有驚無險的。

想當初白馬軍鍛造軍魂的時候,一直都是在孤軍奮戰。

紅衣衛成軍這麼多年了,一直無法成爲獨擋一面的精銳。

如今面對鮮卑鐵騎,好不容易纔打造出了軍魂,你可不要壞了紅衣衛的大計。

陳全說:“將軍,末將知錯了!”

陳到不再理會陳全,而是高舉桃花槍,大聲呼喊:“興漢有我紅衣衛,保境安民不惜身!”

身後兩萬二千多名紅衣振臂高呼:“興漢有我紅衣衛,保境安民不惜身!”

陳到的話,就是紅衣衛的軍魂。

血戰之後,纔是凝練軍魂的最佳時機。

陳到終於不負所望,讓紅衣衛有了軍魂。

一支擁有軍魂的隊,纔有資格邁入精銳之列。

看着緩緩後撤的鮮卑鐵騎,紅衣衛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口號。

興漢軍大陣前方,劉正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身邊的郭嘉說:“奉孝,傳令紅衣衛,鳴金收兵!”

郭嘉忙揮動令旗,擊鼓隊忙換鑼鳴金。

持續了整整一天的血戰,以鮮卑鐵騎的撤退而告終。

紅衣衛大勝一場,徹底的底定了興漢軍的地位。

寧縣城中,劉正論功行賞。

劉正說:“叔至,紅衣衛的這一戰,打出了興漢軍的威風。”

我決定:

紅衣衛到廣寧休整補充,編制五萬人。

步軍三萬,騎兵兩萬。

陳到領了軍令,轉身出去準備了。

看着陳到離開之後,劉正等人又開始了軍議。

龐統問:“王爺,這個時候調走紅衣衛,是不是太過於着急了呀?”

劉正回答說:“鮮卑人已經得到了教訓。”

要是不知死活,以五萬白馬軍的戰鬥力,打殘鮮卑鐵騎也不在話下。

軻比能不敢賭,也賭不起的。

要是我所料不錯的話,鮮卑人也該撤了。

戰鬥了一天,鮮卑鐵騎的損失應該超過了兩萬人。

這樣的損失是軻比能無法承受的。

一直以來都有鮮卑人不擅長攻城的記載,其實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鮮卑人常年騷擾邊境,擄掠漢人爲奴,難道真的沒有了解過攻城的戰鬥嗎?

答案是否定的。

鮮卑人之所以不願意攻城,是因爲以他們的人口底蘊,根本就沒有辦法承受攻城的巨大損失。

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戰役損失數萬人口,那是家常便飯。

然而鮮卑人要是損失數萬青壯之後,只怕某些部落就得消亡了。

鮮卑人自相殘殺,可比侵掠漢人要殘酷得多。

老弱病殘都得死,高過車輪的青壯俘虜都得殺。

這樣一來,大戰過後的鮮卑人想要恢復元氣,需要的時間會很漫長的。

紅衣衛血戰一場,拼掉了兩萬多鮮卑人。

五年之內,軻比能部將無法南顧。

至於別的部落會不會落井下石,這根本沒有必要去考慮。

每一個鮮卑部落的首領,都有一個大首領之夢。

郭嘉問:“王爺,要不咱們聯絡一下素利,減輕白馬軍的壓力吧?”

劉正搖了搖頭,緩緩的說:“奉孝,興漢軍對待鮮卑人的態度,只能有一個,那就是血戰到底!”

至於聯絡鮮卑人,難道是想做第二個燕王劉虞嗎?

那可是要遺臭萬年的呀!

興漢軍必須要愛惜羽毛,以免落人口舌。

只不過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咱們還是可以有針對性的安排嘛。

如今的戰場局勢已經很明顯了,鮮卑人要是敢拼,興漢軍就能再現封狼居胥的盛況。

我只是想要知道,究竟是幷州鐵騎完成這份功業呢?

還是白馬軍技高一籌攀登新的高峰呢?

Wшw◆ ⓣⓣⓚⓐⓝ◆ ℃o

第804章 弄巧成拙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973章 吳家自立第1451章 雙雄對決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25章 劉袁大戰第888章 與子同袍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2051章 陳八之死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991章 封閉訓練第1425章 生擒岳雲第816章 工事成本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754章 士兵成長第1920章 白猛投效第1995章 跨洲逃亡第1249章 廉頗抗命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425章 都尉淩統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776章 爭訟焦點第1618章 重回金陵第968章 四女救夫第740章 水淹七軍第372章 夫妻對話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107章 拜謁恩師第2217章 岳陽詩會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1228章 降溫誘惑第943章 慘烈爭奪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1830章 上庸會戰第1533章 通元仙槍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1082章 行宮探險第1119章 白桐受傷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579章 能力命運第992章 神座星力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310章 周倉攻城第7章 七星寶刀第1937章 大戰序幕第1055章 兔族之劫第644章 帶軍潰敗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500章 虎豹新丁第1665章 待遇恆定第1章 族譜事件第1964章 經濟閉環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531章 不死不休第584章 賈詡用兵第1069章 力量疏導第303章 龐統大婚第726章 得償所願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250章 昌黎攻略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章 族譜事件第534章 曹植救兄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572章 美女顧蕊第328章 陳宮勸進第1205章 納新考覈【謝謝書友請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賞】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912章 過街老鼠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1991章 天罡煉帥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907章 戰爭智慧第1977章 逃離樂山第1992章 伐敵立國第1322章 天地功德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32章 經略淨海第619章 賈詡說兵
第804章 弄巧成拙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973章 吳家自立第1451章 雙雄對決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25章 劉袁大戰第888章 與子同袍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2051章 陳八之死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991章 封閉訓練第1425章 生擒岳雲第816章 工事成本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754章 士兵成長第1920章 白猛投效第1995章 跨洲逃亡第1249章 廉頗抗命第1596章 溫柔一刀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425章 都尉淩統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776章 爭訟焦點第1618章 重回金陵第968章 四女救夫第740章 水淹七軍第372章 夫妻對話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107章 拜謁恩師第2217章 岳陽詩會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1228章 降溫誘惑第943章 慘烈爭奪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1830章 上庸會戰第1533章 通元仙槍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1082章 行宮探險第1119章 白桐受傷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579章 能力命運第992章 神座星力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310章 周倉攻城第7章 七星寶刀第1937章 大戰序幕第1055章 兔族之劫第644章 帶軍潰敗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500章 虎豹新丁第1665章 待遇恆定第1章 族譜事件第1964章 經濟閉環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531章 不死不休第584章 賈詡用兵第1069章 力量疏導第303章 龐統大婚第726章 得償所願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250章 昌黎攻略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章 族譜事件第534章 曹植救兄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572章 美女顧蕊第328章 陳宮勸進第1205章 納新考覈【謝謝書友請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賞】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912章 過街老鼠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1991章 天罡煉帥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907章 戰爭智慧第1977章 逃離樂山第1992章 伐敵立國第1322章 天地功德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32章 經略淨海第619章 賈詡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