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俘虜安置

張北南面的白馬軍大營,劉正一收到張遼的戰報,就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

劉正說:“諸位,闕機帶着三萬鮮卑鐵騎,在張北隘口向止啼軍投降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鮮卑人被嚇到了。

陷陣營以八百將士,對戰三千鮮卑鐵騎。

不到半個時辰,居然剿滅了對方。

闕機被嚇慫了,直接棄械投降。

張遼趕到的時候,兩軍正處於不進不退的尷尬境地。

現在的問題是——高順和張遼聯合請示,關於闕機部鮮卑鐵騎俘虜的安置辦法。

張遼的意思是,他和高順都沒有辦法向手無寸鐵的人動手。

既然不能殺了,就得妥善安置,以免造成新的禍患。

龐統說:“王爺,關於俘虜的安置,必須要堅持兩個要點。”

一是將兵分離,讓普通的鮮卑鐵騎失去統一的指揮。

二是生活費和打工者制度。

咱們不能一直無償的養育俘虜,實踐經驗證明——不參加勞動的鮮卑俘虜,閒得蛋疼的時候,肯定會惹是生非的。

不如讓鮮卑俘虜用勞動換取生活費,給鮮卑樹立“勞動光榮,搶掠可恥”的思想觀念。

郭嘉問:“王爺,對於改造好的鮮卑人,應該和何處置呢?”

劉正覺得郭嘉有話要說,於是就反問了一句:“奉孝,你的意思呢?”

畢竟堅持漢本位思想毫不動搖,這可是興漢國的立國之本。

咱們總不至於學燕王劉虞,毫無底線的討好鮮卑人吧!

郭嘉說:“興漢國中無二民!”

我們必須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大原則。

至於鮮卑人俘虜,可以用企業的辦法集中安置。

只要是得到漢人認可的鮮卑人,就可以成爲正式的興漢國老百姓。

至於那些劣跡斑斑的鮮卑人,就只能一輩子在俘虜改造企業生活下去了。

咱們可以給俘虜提供正常的生活物資,至於自由,得讓俘虜們自己努力的去爭取。

畢竟鮮卑人造孽了多年,總不至於爲了他們的自由,從而給興漢國的原有百姓,造成新的不適吧?

鮮卑俘虜作爲外來人口,必須要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之後,纔可以憑藉着財力購買居所,或者是開辦企業。

至於鮮卑人想要做官,經商,必須要在興漢國中生活滿十年,以及五年以上的就學經歷。

想要從軍,至少得生活十五年以上。

即就是在興漢國中土生土長的下一代,纔有資格參加興漢軍。

劉正問:“奉孝,我怎麼感覺你在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在排斥鮮卑人呢?”

郭嘉冷冷的回答說:“華夷之防大於天,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劉正想了想,不知道該怎麼反駁郭嘉。

然而鮮卑人也是興漢國的百姓,總不能一直排斥到底吧?

冥思苦想了好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義務教育資源,重點向鮮卑適齡兒童傾斜。

確保每一個鮮卑適齡兒童,都能學習儒林聖人的文章。

興漢國中唯一的語言,只能是漢語。

鮮卑人講漢語有獎,不講漢語受罰。

逐漸的改變鮮卑人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模式。

只要鮮卑人接受了漢人的教育,傳承了漢人的思想,那就是貨真價實的興漢國百姓。

劉正總結說:“既然如此,那就參照上面的思想,由士元組織參謀部拿出方案。”

一個是關於鮮卑人的教育推廣方案。

另一個是即將到來的大草原防寒保暖的建設方案。

這兩個方案的實施,要儘可能的兼顧底層百姓的根本利益。

方案出來之後,要儘快的形成規制,向止啼軍和陷陣營提供法律支持。

這是一次嘗試,以後將會作爲邊境開發的樣板。

興漢軍主力再壓縮一下鮮卑鐵騎的生存空間。

十幾萬青壯勞動力,興漢軍已經決定笑納了,得照顧好包圍圈之內的那些人。

龐統聽了劉正的話之後,忙去佈置任務了。

郭嘉忙跟了出去,畢竟要把幾個人的想法綜合在一起,僅靠龐統一個人會有很大的壓力,甚至是顧此失彼。

兩個人通力合作,儘量把容易出現的弊端消滅在規制階段,剩下的部分在執行的過程中微調就好了。

劉正見趙雲欲言又止,忙問他:“子龍,你剛纔一言不發,究竟有什麼要說的嗎?”

趙雲回答說:“王爺,我有一個想法。”

既然以闕機爲首的鮮卑鐵騎,可以放下武器走向和平;那麼鮮卑大營中的軻比能和素利,是不是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手段勸降呢?

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是兵家至高無上的戰法。

我想把兩條規制拓印出來之後,派人向鮮卑鐵騎大營投放,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呀!

劉正想了想,於是就同意了趙雲的設想。

畢竟是十幾萬青壯人口,劉正捨不得呀。

劉正說:“子龍,你是白馬軍的統帥。”

凡是對興漢國和白馬軍有利的想法,只要不違反興漢國的法律,就一定可以執行。

第二天,趙雲帶着三千白馬軍,將一萬份“鮮卑鐵騎前途命運的規劃書”,投進了鮮卑鐵騎的大營。

負責守營的鮮卑鐵騎不懂漢語,忙把收繳上來的紙張上報給了軻比能。

軻比能看過之後,忙遞給了素質。

素利問:“大首領,你怎麼看呢?”

軻比能回答說:“不能再打了!”

鮮卑人的生育能力有限,這倖存的十幾萬鮮卑鐵騎,可是幾代人積累出來的家底。

既然有機會投降,那就降了吧!

鮮卑人的種不能滅呀。

素利問:“大首領,咱們還有機會回大草原嗎?”

軻比能說:“不可能了。”

鮮卑人的命運,只能是徹徹底底的成爲興漢國的一員。

興漢王已經解決了禦寒的關鍵性問題,咱們已經無法利用冰天雪地,來困殺興漢軍的遠征大軍了。

全天候作戰部隊的存在,無視季節的出征作戰,這可是大草原上鮮卑人的噩夢。

再說鮮卑鐵騎已經沒有箭支了,再打下去那可是送人頭。

派人向興漢王請降吧!

告訴各部,一定要真心實意的投降。

咱們鮮卑人,不能走烏桓人的老路。

真要是執行了“二選一”,你我都是鮮卑人的千古罪人了。

素利問:“大首領,要不要再考慮一下呢?”

軻比能說:“考慮個屁,你我手中的情報,一旦轉賣給了興漢王,咱們就是漢人貴族了。”

我決定了,要是可以把羊毛織成布,一定可以賺好多好多的錢。

就算是銷路不好,鮮卑人也可以自己穿,從此再也不用受凍了。

降了吧!

聽說烏桓人已經佔據了赤峰,正在鮮卑人的大後方鬧騰呢?

要是再熬一段時間,錯過了收穫羊毛的季節,咱們得再等上一年才能發大財。

素利問:“大首領,爲什麼要找我合作呢?”

憑藉着王帳部落的實力,完全可以吞下羊毛紡織這塊蛋糕呀?

爲什麼要把好處讓給我來分享呢?

軻比能說:“羊毛織布,需要咱們鮮卑人齊心協力。”

鮮卑人的數量有限,根本就沒有可能消費掉草原上的羊毛,只能把目標顧客對準了興漢國的百姓。

想要賺錢,咱們先得制定行業標準,並且選擇共同進退。

素利點頭同意了,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大草原之上掉羊毛的季節。

自己人去收羊毛,總比興漢商會的商人們小打小鬧要有利得多。

軻比能和素利一合計,既然有了賺錢的路子,那還打什麼仗呀。

就這樣兩人鼓搗出了一封文縐縐的請降書,送到了劉正的面前。

劉正召開了軍事會議,向參加會議的人宣示了軻比能的請降書。

請降書:

遠古神農大帝后裔大草原鮮卑人,罪臣軻比能,攜同罪之人素利,向軒轅大帝苗裔,興漢國開拓者興漢王請求歸化依附。

興漢之民包羅萬象,鮮卑人久慕人文鼎盛的中原大地,卻又蹉跎歲月不得其法。

鮮卑鐵騎四處侵掠,似乎既壞了祖宗的規矩,又惡了興漢國邊境的百姓。

如今身陷絕境,才知道勤勞致富有理,搶掠發財大罪。

興漢王雄才大略,興漢軍威震八方。

鮮卑人冒犯虎威,實屬不該。

如今番然醒悟,願意誠心誠意的歸附興漢國,請求給予安排,指導鮮卑人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

罪臣軻比能和素利,願意爲興漢王牽馬墜蹬,成就興漢國的無上榮光。

劉正讀完之後,又遞給了郭嘉。

郭嘉看完之後,又交給了龐統。

最後到了趙雲的手中。

劉正見趙雲閱讀完畢之後,纔開口問:“諸位,鮮卑人請降,咱們應該如何答覆呢?”

郭嘉率先拋磚引玉,問出了兩個問題。

興漢軍對於大草原的攻略計劃需不需要調整呢?

幷州鐵騎的彈汗山攻勢需不需要中止呢?

龐統直接指出,接納鮮卑人一時爽,後續的麻煩會接踵而來,甚至是會影響到興漢國的治安。

趙雲則說:“困獸猶鬥!”

鮮卑人和烏桓人不同。

烏桓人內附幽州多年,帶給幽州的是壓迫和災難,其實這也與燕王劉虞的故意縱容有關。

鮮卑人的請降,標誌着東部鮮卑大草原,已經變成了興漢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很重要。

隨着興漢軍防寒技術的提升,大草原建設城池和安排駐軍,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

興漢國的邊境線,可以真正的抵達神話傳說中的北海。

這就需要軍工企業將防寒保暖技術進行革新。

草原部落以新代舊,卻是在不斷的壯大。

二十年前的檀石槐,居然有底氣斬殺漢室的討伐大軍。

如今的鮮卑人,居然可以帶領二十萬鮮卑鐵騎侵掠上谷郡。

這就說明了鮮卑人取匈奴人而代之以後,有了十足的進步。

鮮卑人耐寒抗凍,這是他們與興漢軍對抗的真正本錢。

咱們必須要先解決抗寒的問題,纔有能力建設和開發大草原。

興漢軍想要在狼居胥山站穩腳跟,必須要解決裝備的問題。

現在的裝備在極寒氣候的影響下,變得十分的脆弱。

就在昨天的訓練之中,很多弩機的弓弦居然在射出一盒弩矢之後,發生了斷裂。

這要是到了戰場之上,會出大事的。

劉正聽到這裡,也是嚇得不輕。

這要是在受降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興漢軍的命運可就堪憂了。

劉正問:“子龍,工部的隨行人員怎麼說呀?”

趙雲說:“這是一個技術難題。”

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會很大。

劉正總算是明白了,難怪有的鮮卑鐵騎居然拿一根木棒參加戰鬥。

原來是鐵刀在極度寒冷的天氣條件下,還不如一根耐寒的木棒好使。

劉正說:“可以讓工部先在張北建立一個秘密基地,嘗試一下新型合金。”

至於兵器報廢的問題,直接交給馬鈞去解決。

可以嘗試一下建立人工低溫環境,用來試驗武器裝備的抗寒性。

既然抗寒方面出了問題,那就通知馬鈞和劉義。

一定要舉一反三,模擬各種各樣的生態環境,檢驗武器裝備的性能。

畢竟戰場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武器裝備是興漢軍的安全保障,不容許有一分一毫的閃失。

立即解決白馬軍的武器問題,準備受降鮮卑鐵騎。

第1805章 重組格局第490章 顏良突破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1211章 代理合作第44章 擒程遠志第1470章 拒絕突破第475章 楚國局勢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2212章 竹淚傳說第1429章 衆生棋局第478章 火璽問世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1289章 秘密挑戰第785章 逆水行舟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651章 師出有名第745章 帳議撤軍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1745章 狼軍慘敗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218章 水煮曹洪第2048章 陣斬武王第402章 興漢婚慶第1792章 真假婚書第1224章 欲加之罪第1002章 水潤天下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2189章 釣魚戰法第1869章 嘯天噬主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2014章 李丹拼爹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505章 仲達赴任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2061章 鞭長莫及第1365章 魔女玉竹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83章 陳到鬥陣第2159章 烏江自刎第439章 張承奮威第2143章 赤霄出世第177章 滎陽戰事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161章 趙雲立功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542章 曹操一笑第649章 戰公孫淵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74章 迫退韓忠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2169章 殺戮傳承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88章 馳援長社第1743章 貼補銷售第80章 戰裴元紹第593章 黑狗鏢局第2008章 文武之道第1081章 水牛王城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999章 獻祭清水第1905章 六峰競技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805章 罷免徐庶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59章 舞陰之戰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251章 建設錦州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910章 夷州海戰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1315章 削弱聯繫第627章 張魯歸曹第879章 分家之利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1630章 栽草計劃第1546章 量力而行
第1805章 重組格局第490章 顏良突破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570章 一起虐菜第1211章 代理合作第44章 擒程遠志第1470章 拒絕突破第475章 楚國局勢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2212章 竹淚傳說第1429章 衆生棋局第478章 火璽問世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1289章 秘密挑戰第785章 逆水行舟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651章 師出有名第745章 帳議撤軍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1745章 狼軍慘敗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218章 水煮曹洪第2048章 陣斬武王第402章 興漢婚慶第1792章 真假婚書第1224章 欲加之罪第1002章 水潤天下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2189章 釣魚戰法第1869章 嘯天噬主第465章 周瑜燒糧第2014章 李丹拼爹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505章 仲達赴任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2061章 鞭長莫及第1365章 魔女玉竹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83章 陳到鬥陣第2159章 烏江自刎第439章 張承奮威第2143章 赤霄出世第177章 滎陽戰事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161章 趙雲立功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542章 曹操一笑第649章 戰公孫淵第664章 長沙佈道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74章 迫退韓忠第1303章 自作自受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2169章 殺戮傳承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88章 馳援長社第1743章 貼補銷售第80章 戰裴元紹第593章 黑狗鏢局第2008章 文武之道第1081章 水牛王城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999章 獻祭清水第1905章 六峰競技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805章 罷免徐庶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59章 舞陰之戰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251章 建設錦州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910章 夷州海戰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1315章 削弱聯繫第627章 張魯歸曹第879章 分家之利第546章 張觸亂命第1630章 栽草計劃第1546章 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