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得償所願

張珍問趙雲:“趙老先生,這位老人家是誰?”

趙雲得到了劉正的示意,纔回答說:“他就是當年的討逆校尉。”

劉正開始向張珍講述當年的故事。當年討逆校尉部出幽州,帶走了南山城的精銳力量。進入南陽作戰之後,一切軍需全靠繳獲。

後來拿下宛城,查抄了南陽張家,纔得到了賴以生存的本錢。那筆錢不僅是討逆校尉部的命根子,更是數十萬遷徒百姓的救命糧。對於南陽張家的力量,劉正和郭嘉都心存恐懼。

那麼大一筆錢出南陽,一旦出現內鬼後果不堪設想。當時的討逆校尉部跟隨劉正轉戰多時,不會爲了蠅頭小利背叛大軍,畢竟家人都在幽州。然而那些編制入營的流民就無法保證了。

爲了錢糧的安全,劉正決定以姓氏入手進行身份甄別,儘可能的避免內鬼的存在。世家有一名名言——非吾族類,其心必異!遇事只相信同宗同姓,至於異姓輕則猜忌,重則分道揚鑣。

就這樣,張珍的父母就被拒絕入營了。畢竟當時的討逆校尉部經不起風浪,也不敢冒險。後來南陽的錢糧和人口到了南山城,這才讓興漢軍有了繼續討論兗州黃巾軍的大本錢。

張珍說:“大人,我的父母當時一門心思的想要到幽州過好日子,怎麼可能替南陽張家做內線呢?”

劉正說:“當時天下亂象未顯,誰敢冒險?”

張珍替父母覺得委屈。他覺得自己一家是無辜的。之所以被拒絕安排入營,是因爲姓張。這樣的理由實在是太荒謬了。

然而劉正卻不認爲當初的決定有錯。與南山城當時數百萬百姓的生存大計相比,委屈張珍一家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張珍問:“大人,憑什麼我的父母要爲南山城的安危承擔悲慘的命運呢?”

劉正說:“張老闆,我想以同樣的話回敬你。當年那筆錢可是南山城的救命錢。你覺得我應該讓數百萬人來承擔接納你們一家的那份風險嗎?”

張珍沉默了。世上本無萬全之策,當年討逆校尉部無法承擔那份風險,就只能忍痛割愛了。如今重回南陽,也沒有彌補的必要。興漢國並不虧欠張珍的父母。

張珠說:“父親,無論當年的討逆校尉部怎麼做,都是在爲天下百姓的幸福而努力。數十年來並沒有改變初衷。這就值得我爲之效力。您因爲爺爺奶奶的事情,所以因私廢公的拒絕我替興漢軍效力。這是極其錯誤的選擇。”

張珍還是無法解開心結,只不過對張珠的堅持也不再堅持反對到底。梅園穩紮穩打,南陽進入太平盛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再抱着成見毀了下一代,珍味居沒有前途不說,兒子的叛逆更會貽害三代人。

張珍不再限制張珠,畢竟興漢軍守護興漢國百姓的理念從未改變過。即便是那些照顧不周的人,也沒有理由拒絕進步。

走在離開宛城南街的石板路上的時候,劉正的心情很不好。當年興漢軍實力有限,不得不放棄了很多百姓。如今也面臨着抉擇,大家都是華夏人,卻有數千萬人在他人的治下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這樣的無奈誰有辦法?

趙雲知道張珍對興漢軍心存怨憤,對劉正的冷酷無情卻生不起一絲的反感。南山城創立之初,興漢軍爲了錢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黃忠勒緊褲腰帶組織屯墾團全力創收,甘寧也把海軍弄成了漁民隊伍。趙雲本人也爲了賺錢而找烏桓突騎拼命。

當年的南山城,爲了錢放棄了很多東西。宛城繳獲的那筆財富,是興漢軍崛起的關鍵。劉正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興漢軍只對南山城的百姓負責。

至於張珍和他的父母,並沒有納入南山城百姓的範疇。當年的討逆校尉部能力有限,無法保護所有的人。即便是佔據了華夏半壁江山的今時今日,梅園依舊沒有辦法保護所有的人。

劉正沒有理由責怪張珍,卻也不會對張珍一家心存愧疚。用興漢軍一直堅持的理念來解釋,那就是隻保護興漢國的百姓。

趙雲說:“莊主,據我所知蜀帝劉備爲了補充戰損,讓簡雍發行值百五銖錢搜刮民間財富。僅去年一年的時間,就有超過三十萬百姓死於糧價上漲。咱們是不是應該儘早展開統一行動,以免張珍父母的悲劇再次上演?”

劉正說:“子龍,梅園當前的儲備並不足以展開統一大計。特別是預備官員的儲備,根本就不足以在短時間內一統天下。強行展開只會搭上更多的人陷入痛苦之中。”

劉正告訴趙雲,梅園可以通過妥協的手段一統華夏。就像當年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可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妥協的代價就是興漢國的土地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實施。

當年廣陵陳家操控廣陵的土地政策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名震天下的徐州糧區,廣陵郡的良田居然不足萬畝。

廣陵太守陳登以不足萬畝的糧田養活五十萬百姓。政績考評年年優等,糧食畝產也是梅園之最。廣陵官倉每年都會大肆出售陳糧。梅園農商部的人對廣陵的畝產心存質疑,卻找不到廣陵地方弄虛作假的證據。

劉正當然知道其中的貓膩,糧食方面的弄虛作假:一在標準秤,二在糧倉的設計方面。以英雄酒肆的能力都無法查明真相,世家爲禍地方的力量可見一斑。

區區一個廣陵陳家,就可以把廣陵郡玩弄在股掌之間。魏蜀吳三家擁有世家無數,一旦聯手造假禍害百姓,按下葫蘆起了瓢,梅園的名聲可就壞了。

劉正總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但凡是名義上一統華夏的勢力,都會在不久的將被他人取而代之。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前車之鑑。即便是那位讓後人受益終身的大帝,也沒有感受到後來人飲水思源的報恩之舉。

趙雲不知道劉正的想法——用妥協的方式完成名義上的華夏一統,結果就是爲他人做嫁衣裳。似乎這一切已經在歷史上得到了驗證。梅園放慢腳步,就是讓興漢國的正統地位深入人心。

只有真正到了人心思定的歷史時刻,纔有機會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梅園的土地政策是否符合華夏百姓的利益,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劉正知道,華夏世家之間的理念較量,只有等到所有的人都打累了,兜裡的錢也花光了,纔會迎來一段時間的真正和平。這就好比企業之間的商戰,不負債累累到真正的絕境,就不會有罷戰言和的情況發生。

劉正不想妥協,就是想盡可能的耗盡敵對世家的底蘊。梅園不想因爲“水至清則無魚”的謬論而故意的把水攪渾。走得慢一些,就是對興漢國百戰負責。那也總比妥協之後大量啓用未經系統教育的世家子弟。玷污了梅園的聲名只是小節,那些只顧私利的世家子弟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受苦的可是那些爲興漢軍流血的百姓。

趙雲知道,十年前梅園就可以在名義上統一華夏,可是兼收幷蓄的後果是讓一直支持梅園的百姓繼續流血,新近歸附的百姓黯然流淚呀!

在劉正看來,靠妥協一統華夏就好比用烙鐵治傷。表面上看起來已經結痂,其實內部全是膿水。偶而有人挑破一個膿包,都會痛上好一陣子。到後面只能視而不見,即便是流膿,也只得用紗布遮蓋,而不是選擇治瘡。

劉正想要維持文武並重的格局就不能過早一統華夏。當一方勢力失去外部威脅之後,裁軍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只有保持足夠的外部壓力,纔會讓內部的矛盾得到抑制。

第1274章 有口難言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965章 學習榮耀第45章 啞巴田豫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590章 偷雞不成第1359章 天命帝君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219章 除夕宴會第1516章 盧雙之死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1479章 中毒風波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1646章 羣戰金濤第972章 拒絕談判第2124章 五花三傑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587章 奪十里鋪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139章 盧門沐雨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1813章 五坊爭鼎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1554章 必須合作第1177章 德川立國第69章 虎賁徐盛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527章 強勢突破第1123章 楊林求援第229章 劉正開元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98章 陽谷張伯第1358章 玉清敗績第101章 頓丘之戰第2093章 保安聯合第1367章 道衛玉梅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1044章 夫妻釋疑第124章 陳到大婚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210章 徐庶擇主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106章 平鄉血戰第1186章 青鬼之約第1155章 待遇問題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1439章 收集裝備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1227章 制約壟斷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616章 荀攸出海第5章 九原逐胡第1794章 苟元治貪第1916章 羣嬌之戰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695章 嘯月出兵第2112章 烈武風雲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2198章 夏運轉移第1527章 黑暗帝劍第628章 顏良之死第224章 張濟之死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274章 有口難言第246章 烏桓分裂第56章 刺史龔景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35章 簡雍獻策第832章 法令難行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410章 大智司馬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2165章 天道御道第294章 遼東公孫第652章 趙統整軍第2061章 鞭長莫及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10章 任縣軍議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553章 獨戰八帝第54章 驅逐李典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592章 劉正出場
第1274章 有口難言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965章 學習榮耀第45章 啞巴田豫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590章 偷雞不成第1359章 天命帝君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406章 培養兒媳第219章 除夕宴會第1516章 盧雙之死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1479章 中毒風波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1646章 羣戰金濤第972章 拒絕談判第2124章 五花三傑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587章 奪十里鋪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139章 盧門沐雨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1813章 五坊爭鼎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806章 同權繼承第1554章 必須合作第1177章 德川立國第69章 虎賁徐盛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128章 大帝亂鬥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527章 強勢突破第1123章 楊林求援第229章 劉正開元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98章 陽谷張伯第1358章 玉清敗績第101章 頓丘之戰第2093章 保安聯合第1367章 道衛玉梅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1044章 夫妻釋疑第124章 陳到大婚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210章 徐庶擇主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106章 平鄉血戰第1186章 青鬼之約第1155章 待遇問題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1439章 收集裝備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1227章 制約壟斷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616章 荀攸出海第5章 九原逐胡第1794章 苟元治貪第1916章 羣嬌之戰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695章 嘯月出兵第2112章 烈武風雲第910章 寒門窘境第2198章 夏運轉移第1527章 黑暗帝劍第628章 顏良之死第224章 張濟之死第1777章 體驗生活第1274章 有口難言第246章 烏桓分裂第56章 刺史龔景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35章 簡雍獻策第832章 法令難行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410章 大智司馬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2165章 天道御道第294章 遼東公孫第652章 趙統整軍第2061章 鞭長莫及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10章 任縣軍議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553章 獨戰八帝第54章 驅逐李典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592章 劉正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