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發下的公文中,給全天下州縣清丈土地的時限是三年。也就是說,三年之內,必須完成這個任務。而公文到了陝西布政使司,陝西布政使司這邊爲了響應中樞號令,爲了響應首輔大人的號令,將這個期限縮短到了一年。
陝西布政使司下發的公文之中,措辭相當嚴厲,言道一年之內必須完成,若是有清丈土地不力者,立刻革職查辦。
有了這個要求,這就逼的那些本來不想承擔這個差使,或是不想得罪人,或是本就能力有限碌碌無爲的那些官員們,逼的他們也不得不行動起來,來做這個差事,來推動這個改革。
實際上,不光是陝西布政使司這樣,其他各省都是一般。因爲朝廷中樞下發的公文措辭就非常嚴厲,這當然是張居正推動的。
說實話,張居正此人其實是有點兒急於求成的,他想要在儘量短的時間內,這將這項改革內容完成,因爲這一項內容是他改革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也是成功之後效果最好,成果最大,最能引起天下矚目的一部分。
畢竟土地乃是根基呀!而若是他能一下子清丈出數百萬頃土地,給國家增加數百萬頃土地,讓國家賦稅得到極大幅度的增加,那麼,整個朝廷,整個天下,誰又能批評他的改革?誰還能反對他的改革?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總體來說,還是好處大一些。
好處就是可以逼着所有官員都認真的做這個差事,而壞處則是有些過猶不及了。有的地方的官員們急於求成,於是將許多平民百姓家的土地也清丈出來,給老百姓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但整體來說,利大於弊,功大於過。
聞安臣苦笑道:“黎大人,您說這是個好差事,學生看來,可當真是未必。這差事,可是苦得緊呀!吃力不討好!做好了,那是應該,若是做得不好,上頭要怪罪。而哪怕是做好了,上頭固然是不會怪罪你,但卻會得罪其他人。”
黎澄斜眼看着她,輕聲道:“但是,這事情若是不做,這官兒可也就做不成了。”
聞安臣點點頭:“確實是如此。”
“而且本官覺得……”黎澄沉聲說道:“這確實是一個於國於民都大有益處的大好事兒,我知道去做這個肯定會得罪許多人,但是這是沒法子的事情。人,必須得得罪,差事,必須要做。聞安臣,本官知道你現下在準備科舉,按理來說不該分心,但是現下本官手中可用的人才,着實沒有,也就你一個而已,也顧不得什麼了。”
“聞安臣,本官就問你一句話,這差事,你接不接?”
聞安臣深深吸了口氣,聲音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大人,您放心,這差事交給我即可!定給您做的圓圓融融,沒有差錯!”
“好!”
黎澄哈哈大笑:“聞安臣,我果真是沒有看錯你。”
“這樣,你回去先準備一下,等到明日,本官便會着急州衙之中大夥兒,向大夥兒說清楚此事。然後,本官會專門成立一個衙門,這衙門便由你來統領,你來選人,整個州衙之中的精兵強將,你都可以挑選,放到這衙門之中。”
“這衙門
,其他事一概不管,只管清丈土地一事。州衙之中,所有衙門,都要配合這個衙門來做事!你明白了嗎?”
聞安臣沉沉點頭,道:“屬下明白。”
第二日一大早,黎澄便是將州衙中所有的官員、胥吏衙役等等,全部都召集起來,而後向大夥兒宣佈了這個消息。
衆人聽完這個消息之後,臉色不一,反正大部分人臉上神情都不是那麼好看。
與他們而言,這個消息當真是如石破天驚一般,來的如此突然,而且真真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放眼秦州,以秦州這地方做例子,他們就是秦州的既得利益階層,他們這些掌控了官府權力的人,在官僚體系中的人,相當一部分都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相當一部分家中都有隱瞞的田產。而毫無疑問,這次清丈土地的話,他們也會受到波及。他們家中的田產也會被清丈出來,從而造成他們利益上的受損。
他們自然也不願意。
不過,黎澄下了命令,言道這是朝廷中樞下發的公文,這是首輔大人推行的,誰敢反抗?誰敢說出一個不字來?
而後,黎澄又是宣佈成立一個衙門,這個衙門有個名號,叫做清丈房。
顧名思義,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衙門是專門負責清丈土地的,別的一概不管。而聞安臣這位秦州典史,則是被任命爲清丈房的主事,全權負責起秦州城清丈土地的事情。
黎澄當着衆人之面,給了聞安臣極大的權力。
第一,他可以在州衙之中,隨意挑選除了知州,同知,判官之外的任何人進入清丈房做事,任何人都不得推諉反抗,接到命令就要立刻去清丈房來報到。
第二,整個秦州清丈土地的事務,由清丈房全權負責,其他任何人不得插手。而若是清丈房有需要,其他所有衙門都要配合。聞安臣一道命令,就必須要爲他辦事。
第三,被抽調入清丈房的所有人員,立刻放下手頭一切事務,專心於清丈土地這件事。
這些話一說完,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匯聚在聞安臣身上。隨着黎澄給的聞安臣的這三條便利,聞安臣的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甚至說,只要是他打着清丈土地的名頭,整個秦州所有的官府力量,都要爲他所用。
在某種程度上說,他的權力已經是不弱於知州大人了。
當然,雖說他現在權力變得極大,但大夥兒這次對他,卻沒有像以前對他那般豔羨。因爲誰都知道,這個位置固然權力大,看着也光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極大的苦差事,就像是被扔在火上烤一樣,是會非常難受非常煎熬的。
因爲你乾的這個差事,做得好做得壞都要得罪人,而且,得罪的人還不可能少了。
做這個事,就要得罪整個秦州的士紳官員。有不少人心中都是幸災樂禍,想看看聞安臣能夠怎麼應對?
衆人是個什麼想法,聞安臣大體能夠猜到,只不過他卻是怡然不懼,心中沒有絲毫的遲疑,更無半點畏懼。從他答應黎澄,接下這個差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下定了決心,要將這個差事做好。
因此,他也就不怕得罪
什麼人了。
我將你們都得罪透了又如何?人啊,有的時候終歸要有一些選擇的,總不能總是前瞻後怕,既想做事又怕得罪人。
和做下這個差事,做好這個差事對秦州,對秦州百姓的好處相比,得罪他們,聞安臣覺得值了。
得罪就得罪吧!
而且他不怕在秦州得罪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應該在秦州呆不了太久了,只要是考中進士肯定會離開秦州的。所以說,如此一看,得罪秦州這些士紳官員,似乎也沒什麼要緊,也不如想象中那般嚴重。
這就是他跟秦州其他官員的一個不同,秦州其他的這些大小官員,沒有門路也沒有能力可以調任外地,這一輩子大概也只能在秦州蠅營狗苟,上下鑽營,一輩子大抵也只能在這個州衙之中廝混,想跳是跳不出來的,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離開。而一直要待在秦州的話,如果在秦州得罪太多的人,那自然是不行的。
但聞安臣的整個思路跟他們就完全不一樣。
當然之所以能夠這樣,還是因爲實力使然,是因爲聞安臣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實力。
聞安臣當衆領了黎澄的命令,而後一刻也不停歇地便開始準備起來。他先是在自己的典史衙門之中,專門闢出一個房間來,作爲清丈房的辦公地點。
他現下既是秦州典史,同時也做着清丈房的差事,秦州典史的本職倒是不會丟下。
清丈房衙門正式成立了,他還着人做了一副牌子,掛在那間房子的門旁邊。
而後聞安臣便是開始挑人了。
他挑人也很有意思,基本上州衙的各個衙門裡頭,他都挑選了那麼一兩個人,每個衙門裡頭都不多選。這樣一來,他選走了這麼一兩個人,也絲毫不會影響人家原來所在那個衙門的運行,並不會給州衙的日常事務運轉造成什麼影響,
而他挑選的人,也都很有意思,州衙裡的有心人,在暗地裡觀察,很快就發現,聞典史聞大人,挑選的人,並不是在衙門之中風評最好的,也不是能力最強的,但卻都是膽子最大的,而且說白了都是有點愣的那種人,有點兒混不吝兒,腦袋一熱不計後果,做事大膽。
不少人看到這兒,大致就明白了,也猜想到了,看來聞大人是準備放手大幹一場了。
只不過,讓他們都很驚詫的是,聞安臣在挑好了人之後,卻是足足半個多月都沒有什麼動靜,似乎完全把這事兒給忘了一樣。他還是每天上值下值,在典史衙中一坐就是一天,幾乎也不去其他衙門那兒,州衙中的其他人都很少能見到他。他就這麼悠哉悠哉的,每一天就只是喝茶讀書,好像完全就沒有清丈土地這麼一回事一般,而他手底下那些人也都不知道都在幹嘛。
大夥都很是詫異:“聞安臣這樣做是爲什麼?”
只不過,卻是沒有人嘲笑他雷聲大雨點兒小,因爲聞安臣的大名在秦州早已經是如雷貫耳,他做那些事情,許多人都是耳熟能詳,自然都知道他到底有多厲害,是何等有能力的一個人,並沒有人嘲笑他,認爲他不敢做這個事情。
只是不知道他在打什麼算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