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雙虎

話說陳豫,鄧茂這邊。這兩員小將一碰頭,那立即是“臭味相投”,感情是相見恨晚,立即就接爲知己!當然,這也只是說兩人的作戰思想非常相似,這兩人走到一起,那大草原上就熱鬧了!

陳豫與鄧茂兩人都是騎兵將領,之前分別率領先鋒與偏鋒兩路軍馬,各自立下大功!從作戰思想上來看,兩人都崇尚進攻,並且以指揮騎兵快速突擊出名!陳豫因爲在大草原上作戰多年,所以對付蒙古騎兵的經驗要比鄧茂豐富許多。不過,鄧茂是敢拼敢打,且手下還有一員猛將,因此也不落於陳豫之下!

兩人率領的大軍一會師,立即就做出了決定,陳豫與鄧茂分別率領兩萬騎兵,一路向西,一路向北,分別去襲擊也先的軍隊,結果把火槍兵統領魯平章給留在了後面,由他在杭愛山附近修建營地,組織防禦,當然,後勤保障物資也都集中在了這邊!

朱祁鈺這次是放開手讓陳豫與鄧茂領軍作戰,基本上不干涉戰術上的事情,只做了戰略上的限制。這兩人更是如魚得水,紛紛卯足了勁,帶着手下騎兵立即就殺向了也先的大軍,沒有給也先一點準備的機會,甚至沒有給蒙古人一點喘息的機會!

先看陳豫這邊。在大漠草原上,陳豫征戰多年,對蒙古騎兵的戰術非常瞭解。與大明軍隊不一樣,蒙古騎兵在不作戰的時候,是比較分散的。這一方面是蒙古騎兵並不會專門準備戰馬的草料,在休整的時候,戰馬都是放在大草原上的。另外一方面,蒙古騎兵是由各部落的人組成的,只要沒打仗,自然是各個部落的人馬聚集在一起,並不像明軍那樣,在休整的時候也是集中在一起的!

陳豫正是瞭解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敢率兩萬騎兵殺入蒙古大軍之中。反正,只要蒙古人沒有集中起來,每一股的兵力都遠少於陳豫率領的騎兵。而騎兵之間本來打的就是速決戰,往往數個時辰就能決定勝負。而這次,陳豫又是以奇襲爲主,根本就不與蒙古騎兵纏鬥,採取打了就走的戰術。在這種情況下,以機動能力見長的蒙古騎兵,反而被明軍的快速突擊,快速進攻打得措手不及!

陳豫大軍離開營地之後,就以路向西殺去。在到達扎撲罕河上游之前,他遭遇到了幾股蒙古遊騎,迅速的解決掉了這些蒙古遊騎之後,陳豫沒有耽擱時間,繼續前進。最終,在扎撲罕河附近,陳豫遇到了第一股蒙古軍隊!

這個蒙古騎兵大概有五千人,他們到河東岸來是爲了放牧戰馬的,而當遊騎把明軍騎兵殺來的消息送到的時候,陳懋的騎兵已經到了他們的面前!這是一場非常迅速的戰鬥。陳豫將兩萬騎兵分成了四隊,每隊五千,然後分三個方向包圍了蒙古騎兵,最終,這股蒙古騎兵退到了河邊。倉皇之見,根本來不及渡河,結果,被淹死的蒙古人比被明軍砍死的蒙古人還要多得多!

戰鬥只持續了一個時辰,明軍大獲全勝,只有極少數蒙古騎兵得以逃脫。陳懋一邊組織人員將俘虜,戰利品(主要是戰馬)以及傷員護送回去,一面派人沿河岸尋找淺灘。半個時辰後,陳懋率領餘下一萬多騎兵,在上游不十五里外的一處淺灘渡過了扎撲罕河,繼續向西推進!

當日下午,陳豫他們遭遇到了第二股蒙古大軍。戰鬥是在一處叫做落鷹嶺的地方打響的。相傳,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在此射落一隻蒼鷹,因此該地得名落鷹嶺。實際上,這裡也只有一座小土包,相對高度不過百餘米。而這個部落的蒙古騎兵也正駐紮在這座小土包上面。

當他們接到陳豫大軍襲來的消息時,立即組織人馬,準備東去阻擋陳豫。這是一個很冒失的決定,肯定是這股蒙古騎兵的將領認爲陳豫率領的只是一股明軍遊騎,一股規模大了一些的明軍遊騎而已,所以根本就沒有把這點威脅放在心上。幾千蒙古騎兵迅速的組織了起來,當他們衝下了落鷹嶺,準備向東殺去的時候,陳豫已經率領軍隊到了他們的南面!

這場戰鬥異常的殘酷。當然,這是對蒙古人而言的!陳豫這次將近兩萬的騎兵都集中了起來,排成了箭矢陣型,一路狂奔而來!蒙古騎兵還沒有來得及掉轉方向,側翼就已經遭到了攻擊!在人數不如對手,又遭到突襲的情況下,蒙古騎兵沒有絲毫的勝算,他們甚至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當有人發現明軍規模龐大,是他們無法戰勝的時候,陳豫已經率軍殺透了蒙古軍陣,然後又掉轉頭殺了回來!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最終除了百十人逃脫之外,近六千蒙古騎兵有一大半陣亡,餘下的也全部帶傷,做了俘虜!而陳豫手下僅傷亡不到五百人!

當晚,陳豫就在此地紮營,除了安排遊騎在附近警戒,如遇危險就以火箭報知之外,明軍好好的休整了一夜。天還未亮,大隊人馬就出發了!而就在明軍出發之後不到一個時辰,一股由也先手下大將率領的兩萬多蒙古騎兵就已經殺了過來,只不過,他們撲了個空,連明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顯然,這不僅僅是陳豫的運氣問題,而是他非常熟悉蒙古軍隊的戰術。那些逃出去的蒙古人必然去給也先報信,而等到也先理清了戰況,派人趕過來的時候,正好在黎明。陳豫並不想與蒙古騎兵打對攻戰,他沒有那麼雄厚的兵力,而且這次奔襲的目的也不在於要與蒙古人拼消耗。所以,陳豫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就率軍出發了,將蒙古追兵摔在了屁股後面。

接下來兩日,陳豫率軍一路衝殺,雖然沒有遇到過大規模的戰鬥,卻數次殺入蒙古部落的牧場,將整個扎撲罕河西面牧場攪得一片混亂!而陳豫也是數度改變進軍方向,不斷的吸引着周圍的蒙古大軍,將越來越多的蒙古騎兵向西帶去。顯然,這是陳豫在爲鄧茂創造機會。只要他在這邊成功的吸引住了蒙古大軍的主力,那麼鄧茂在北面就能打得更暢快一些!

陳豫並沒有忘記他的任務,這一路衝殺下來,第五日的時候,陳豫已經率軍到達了金山北面,也兒的失河上游東面三十里處,一個叫做跑馬山的地方。這裡已經靠近了山區,並不適合騎兵作戰。而陳豫的突擊極限也就到這裡了。連續五日作戰,除了第一日休息了一夜之外,明軍將士已經連續四日只能在馬背上休息,甚至連吃飯都只能在行軍途中吃點乾糧,喝幾口水!大家都疲憊至極!

而這時候,陳豫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率軍進入了金山,讓部隊在金山裡休整了兩日。當然,他沒有忘記在外圍部署防禦,隱藏部隊行蹤!而那些追到這裡來的蒙古騎兵也停止了追擊,畢竟他們吃過無數吃的虧,如果明軍建立陣地,固守待援的話,他們根本就打不敗有防禦準備的明軍!而且,明軍的步兵與火槍兵都配有戰馬,如果這次又有火槍兵在此的話,那衝進山區,就是去送死!

兩日後,陳豫率軍從金山南面突圍,向東繞過了扎撲罕河的上游,在出徵十日之後,這纔回到了營地。這十日,陳豫率領的西路大軍,與蒙古騎兵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殲滅蒙古騎兵兩萬餘人,俘虜五千餘人,另外還嚴重破壞了扎撲罕河西岸草原上的牧民生產活動,打亂的了也先的安排,將大批蒙古騎兵帶到了金山附近!

陳豫這邊起到吸引兵力的作用時,鄧茂這邊卻在大開殺戒!

鄧茂率領的北路大軍比陳豫晚了一日出發,不過,這一路上,他的速度一點都不比陳豫慢,再加上有張同率領的五千騎兵充當先鋒,這一路殺起來,北路大軍的進度反而比西路大軍快了不少!

這張同確實是猛將,從杭愛山的營地出發開始,他就一直保持在鄧茂率領的逐利前面三十里左右。每當遭遇蒙古遊騎,張同就將其驅散,留給後面的主力去解決。如果遭遇到的是蒙古大股軍隊的話,那張同就先率軍突擊,衝散了蒙古騎兵之後,再由鄧茂的主力殺上來解決戰鬥,而張同則繼續率領前鋒,一路不停的向北殺去!

可以說,鄧茂與張同合作這麼多年,互相都非常的瞭解。而鄧茂派張同充當先鋒,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有了張同開路,即使先鋒無法徹底消滅大股蒙古騎兵,也可以給後方的主力創造出戰機來!

正是這樣,北路大軍一日之內狂奔六百里,連續打了十幾場戰鬥,殲滅蒙古騎兵八千餘人,擊潰萬餘人,另外還抓了兩千多俘虜!當日晚上,張同率領的先鋒就已經到達了控奎河一帶的牧場!

此時,也先手下的大批人馬已經殺到了西面去對付陳豫了,控奎河一帶幾乎沒有兵力防守。這張同也絲毫不客氣,一番衝殺下來,雖然沒有殺多少蒙古牧民(這是朱祁鈺嚴格禁止的事情),不過,卻衝散了蒙古牧民的營地,導致大批牧民不得不向北,向西逃竄,根本就不敢去抵擋張同率領的先鋒騎兵!

這一下,也先後院裡燃起了兩處大火,而也先對此也束手無策,他現在還沒有集結起足夠與明軍主力決戰的兵力,而且蒙古軍隊士氣低落,根本就無法與明軍對撼!在此情況下,即使陳豫與鄧茂率領的騎兵不過兩萬,也先也只能退避三舍!

也是這也先命不該絕。第三日,鄧茂從一名俘虜的蒙古軍官嘴裡知道了也先的大營所在地。他沒有絲毫猶豫,更沒有任何的害怕,立即把張同招了回來,向全軍宣佈將奇襲也先主營的消息之後,軍士們頓時士氣高漲,鬥志爆棚!隨即,鄧茂就率領兩萬騎兵朝着也先主營的方向殺去!

經過數個時辰的快速前進,當鄧茂他們趕到的時候,也先主營裡也是人去營空,根本就沒有一個蒙古兵的影子!鄧茂非常失望,不過最終他們還是找到了一些可以證明也先曾經在此的物品,比如也先的一套備用戰袍,甚至還有瓦剌的一些公務文件!顯然,也先也是在倉皇之間離開這裡的,根本來不及把所有的東西都帶走!

原來,在鄧茂大軍殺來之前,伯顏帖木兒就勸也先向北撤退,避開明軍鋒銳,畢竟控奎河一帶太危險了!也先也有此想法,見到伯顏帖木兒提議,也就立即下令撤退。在鄧茂趕到之前兩個時辰,也先就帶着自己的族人,以及親衛軍離開了營地,向着北面的唐努山退去!

可以說,鄧茂只晚來了一步,如果他早一點得知也先在此的話,說不定也先都做了他的俘虜了!鄧茂並沒有讓部隊追擊,此地已經深入蒙古牧區,周圍都是蒙古騎兵,如果這是也先下的圈套,那麼追上去就是送死!最後,鄧茂下令部隊向西突擊!

北路大軍在控奎河一帶掃蕩了數日,與前來阻擊的蒙古騎兵打了幾次惡仗之後,鄧茂見軍士都已非常疲憊,這才下令撤退。等他們返回營地的時候,陳豫率領的西路大軍已經回來兩日了!而這次,鄧茂率領的北路大軍與蒙古騎兵打了大大小小百餘仗,殲滅蒙古騎兵一萬餘人,俘虜三千餘人,另外還帶回來了一個有五萬多人的蒙古部族,幾十萬頭牲畜!

可以說,這十幾日的戰鬥打下來,鄧茂與陳豫兩人都打出了名聲。蒙古人給他倆也取了個外號——“草原二虎”。這應該是讚譽吧,能得到蒙古人尊敬的明軍將領畢竟不多,而且這次蒙古人也被兩人給打怕了,今後聽聞兩人的名字,恐怕首先想到的都是逃跑,而不是留下來抵抗吧!

這草原二虎一出了名,自然也不甘寂寞,等到朱祁鈺派來的兩萬援軍到達之後,兩人更是“變本加厲”,不時出兵襲擊蒙古牧場,迫使大批牧民要麼順勢投靠大明,要麼就向北轉移,結果,也先精心策劃的反擊行動,還沒有開始,就被兩人給徹底的破壞了!

第42節 軍械革命第34節 實力說服第23節 紅色的阿木河第10節 朝廷改制第29節 帝國警察第1節 天皇的野心第24節 犧牲的價值第22節 戰列線第25節 橫掃南洋第30節 將計就計第37節 接敵第25節 北線進攻第14節 瘋狂的商人第15節 西域雄師第13節 退敵第55節 皇后的選擇第71節 斷根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21節 兵逼宣府第25節 一敗石彪第29節 貿易的力量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8節 海上戰神第43節 從閱兵場到前線第16節 從蘇拉特出發第4節 工業帝國第32節 截擊石亨第26節 海上遠征第19節 惡戰阿杰梅爾第11節 訛詐第24節 人心第20節 說降第10節 偏鋒奇兵第4節 戰爭警報第20節 說降第62節 繫鈴解鈴第51節 南征第19節 權柄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65節 猛虎上岸第23節 收穫第13節 黑奴第42節 櫻花武士第32節 將計就計第57節 整合浪潮第13節 關門打狗第59節 奧斯曼艦隊第19節 姻盟第13節 忠臣良將第40節 防禦性海戰第19節 天降奇兵第32節 皇帝的戰爭宣言第16節 神機復仇第63節 美酒與棍棒第46節 帝國長鞭第44節 主動迎敵第3節 長崎解圍第23節 紅色的阿木河第5節 御用鏢局第32節 撞門第32節 生死之戰第46節 胡志的奇蹟第11節 三王子的身世第49節 相模原第45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54節 狼王楊天奉第1節 捷報連連第26節 大獲全勝第52節 島鏈戰略第70節 顧成林的婚事第29節 全面反擊第22節 怒濤襲岸第15節 馬關血戰第30節 次大陸之亂第18節 驚迅第16節 鬧宴第31節 華人共和國第22節 出海蛟龍第21節 蒙古軍團的轉變第35節 重拳出擊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19節 節外生枝第59節 萬炮齊鳴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31節 驚世寶藏第26節 海上遠征第71節 斷根第46節 北上的分歧第14節 貴族議會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17節 大魔王第58節 國家壟斷第43節 帝國學子第61節 後宮風波第9節 平叛戰略第7節 封鎖舊港第34節 王驥勤王
第42節 軍械革命第34節 實力說服第23節 紅色的阿木河第10節 朝廷改制第29節 帝國警察第1節 天皇的野心第24節 犧牲的價值第22節 戰列線第25節 橫掃南洋第30節 將計就計第37節 接敵第25節 北線進攻第14節 瘋狂的商人第15節 西域雄師第13節 退敵第55節 皇后的選擇第71節 斷根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21節 兵逼宣府第25節 一敗石彪第29節 貿易的力量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8節 海上戰神第43節 從閱兵場到前線第16節 從蘇拉特出發第4節 工業帝國第32節 截擊石亨第26節 海上遠征第19節 惡戰阿杰梅爾第11節 訛詐第24節 人心第20節 說降第10節 偏鋒奇兵第4節 戰爭警報第20節 說降第62節 繫鈴解鈴第51節 南征第19節 權柄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65節 猛虎上岸第23節 收穫第13節 黑奴第42節 櫻花武士第32節 將計就計第57節 整合浪潮第13節 關門打狗第59節 奧斯曼艦隊第19節 姻盟第13節 忠臣良將第40節 防禦性海戰第19節 天降奇兵第32節 皇帝的戰爭宣言第16節 神機復仇第63節 美酒與棍棒第46節 帝國長鞭第44節 主動迎敵第3節 長崎解圍第23節 紅色的阿木河第5節 御用鏢局第32節 撞門第32節 生死之戰第46節 胡志的奇蹟第11節 三王子的身世第49節 相模原第45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54節 狼王楊天奉第1節 捷報連連第26節 大獲全勝第52節 島鏈戰略第70節 顧成林的婚事第29節 全面反擊第22節 怒濤襲岸第15節 馬關血戰第30節 次大陸之亂第18節 驚迅第16節 鬧宴第31節 華人共和國第22節 出海蛟龍第21節 蒙古軍團的轉變第35節 重拳出擊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19節 節外生枝第59節 萬炮齊鳴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31節 驚世寶藏第26節 海上遠征第71節 斷根第46節 北上的分歧第14節 貴族議會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17節 大魔王第58節 國家壟斷第43節 帝國學子第61節 後宮風波第9節 平叛戰略第7節 封鎖舊港第34節 王驥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