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平定李璮叛亂

平定李璮叛亂

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時候,漠南漢地發生一件大事,山東軍閥、漢族將領李璮,打着恢復漢族政權的旗號,舉兵叛亂了。

李璮,山東濰坊人。李璮的父親李全,是金末地方武裝紅襖軍的首領,佔據山東益都一帶,先後與金國、南宋爲敵,被南宋軍隊所殺。李璮的母親楊妙真,也是紅襖軍首領,武藝高強,獨創梨花槍,號稱天下無敵手,爲後世武術界所推崇。

李璮在父親死後接管了隊伍,仍然是地方武裝的首領。在木華黎經略中原的時候,採取了拉攏地方武裝的政策,李璮便投靠了蒙古。當時投靠蒙古的地方武裝首領,比較出名的還有張柔、史天澤等人。他們是最早歸附蒙古的漢人,被蒙古封官進爵,稱爲漢人世侯。

李璮的父母都是著名武術家,他從小習武,武藝高強,而且野心勃勃。李璮起初的勢力僅侷限在益都(今山東青州市)一帶,經過十多年努力,李璮兼併了周圍一些地方武裝,勢力擴大到大半個山東,而且向南發展,奪取了南宋的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等四座城池。

蒙古統治者十分器重李璮,將宗王塔察兒的妹妹嫁他爲妻。後來,李璮又娶了王文統的女兒。王文統是金蓮川幕府成員之一,被忽必烈任命爲平章政事。

可是,李璮勢力增強以後,野心膨脹,想要反叛蒙古,建立自己的政權。對李璮的反心,許多人都看出來了,漢人世侯之一的張宏,就曾經向忽必烈進言,說李璮必反。忽必烈正在推行漢治,極力拉攏漢人世侯,只好先採取籠絡的策略,加封李璮爲江淮大都督,賜金銀符六十多枚,同時對他保持着警惕。

公元1262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爲爭汗位打得不可開交,忽必烈親率大軍征伐漠北,中原一帶兵力空虛。李璮覺得機會難得,終於公開舉兵叛亂了。

李璮在起兵之前,秘密召回了留在燕京的兒子李彥簡,還寫信告知了岳父王文統。李璮發佈文告,傳檄各地,打着恢復宋朝的旗號,號召中原民衆和漢人世侯起來造反,推翻蒙古統治,建立漢人政權。李璮起兵之後,殺掉境內的蒙古官員和戎軍,迅速攻佔了濟南。

李璮爲了起兵成功,給南宋皇帝寫信,要求聯合出兵,共同抗蒙。南宋則要求李璮,先歸還被其佔領的海州四城。李璮無奈,只好歸還城池,以表誠意。可是,南宋已經偏安江南多年,實力弱小,不敢與強大的蒙古對抗,又與李璮有殺父之仇,所以只是象徵性地出了一點兵,並沒有全力支持他。

李璮原先以爲,他打着恢復宋朝的旗號,中原民衆和漢人世侯必會羣起響應。可是,宋朝丟失北方已達一百三十多年,北方長期在遼國、金國、蒙古的統治之下,人們對宋朝已經十分陌生,漢人統治的觀念也很淡漠,再加上忽必烈推行漢治很有成效,因而中原民衆幾乎無人響應。

在北方有許多漢人世侯,他們很早就投靠了蒙古,自身得到很多利益,因而大多數都忠於蒙古。漢人世侯不僅沒有響應李璮叛亂,反而聽從蒙古大汗的命令,向李璮展開攻擊。

李璮叛亂時,忽必烈正在漠北與阿里不哥決戰。起初,忽必烈有些恐慌,他擔心李璮打出恢復宋朝的旗號,漢人響應,北方會陷入混亂。

謀士姚樞爲忽必烈分析了形勢,指出李璮不會得到江南政權和北方民衆的支持,並且說:“李璮有勇無謀,他起兵後應該有上中下三策,我料定他必出下策,就是據守濟南,我們正好可以甕中捉鱉”。

姚樞還獻計說:“對付李璮,用不着蒙古大軍回去,當地漢人世侯的武裝就足夠了。建議可由史天澤負責平叛。”

忽必烈聽了很高興,放下心來,隨即任命史天澤爲平叛總指揮,由宗王合必赤協助他。同時,忽必烈命漢人世侯的武裝力量迅速向濟南集中,合圍李璮。忽必烈還處死了與李璮有聯繫的王文統。

史天澤是漢族人,可在他父親史秉直那一代,就歸附了蒙古,對蒙古十分忠心。史天澤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立即率部奔赴濟南,同時令各地武裝,急速向濟南聚集。

史天澤到達濟南後,立即修築圍城工事,防止李璮突圍。不久,各地武裝紛紛趕到,將濟南圍得水泄不通。李璮身陷孤城,真成甕中之鱉了。

李璮確實有勇無謀,他攻佔濟南以後,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坐等南宋出兵和民衆響應,白白耽誤了兩個多月時間。如今城池被圍,只能被動守城了,好在濟南城堅固,能守一陣子。

史天澤見濟南城堅牆厚,易守難攻,爲了減少傷亡,也不急於攻城,而是圍而不打,坐等城中糧盡。李璮知道史天澤的用意,知道守在城中,早晚是死路一條,於是多次組織突圍。可是,史天澤已經修好了圍城工事,李璮軍隊根本衝不出去,而且傷亡慘重。

李璮守城五個多月,城中終於糧盡了,戰馬也吃光了,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軍心渙散,許多人墜城投降。李璮知道末日已到,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妾,然後投大明湖自盡,可惜沒有淹死,最終被史天澤軍隊抓獲。

李璮被擒後,史天澤與宗王合必赤共同審訊他。史天澤喝問:“大汗沒有虧待你,爲什麼叛亂?”

李璮見有蒙古王爺在場,心生一計,血口噴人,說:“你與我約定共同起兵,爲何背盟?漢人世侯結盟反蒙,恢復大宋,可惜一個個貪生怕死,致使大事不成。”

史天澤聽了,勃然大怒,又擔心他胡說八道,下令將李璮斬首。

李璮叛亂只有半年多時間,就兵敗身死,而且平叛所用的兵力,主要是漢人世侯的武裝力量,蒙古軍隊不是很多。

可是,李璮的叛亂,卻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警覺,尤其是李璮的血口噴人,更令忽必烈感到不安。後來,忽必烈逐步削奪了一些漢人將領的兵權,並取消了漢人世侯的世襲,這對於漢族官僚與蒙古貴族之間的矛盾,產生了重要影響。

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3、蒙古諸王叛亂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20、拖雷離奇去世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54、兄弟相爭弟殺兄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9、朱元璋掃平江南60、元末農民大起義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32、忽必烈建立元朝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4、神箭手哲別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6、蒙哥爭得汗位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55、權臣控制朝廷2、北方興起蒙古族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29、蒙軍第三次西征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42、華夷一統大元朝56、元惠宗剷除權臣68、朱元璋勢力崛起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2、忠心耿耿博爾術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60、元末農民大起義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5、乃馬真後攝政67、明玉珍佔據巴蜀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1、元朝也有“蘇武”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9、窩闊臺試行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23、窩闊臺征服吐蕃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2、華夷一統大元朝56、元惠宗剷除權臣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6、孫子接了爺爺班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6、孫子接了爺爺班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67、明玉珍佔據巴蜀25、乃馬真後攝政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0、拖雷離奇去世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6、蒙哥爭得汗位9、蒙軍南下伐金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5、乃馬真後攝政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43、蒙古諸王叛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6、蒙哥爭得汗位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67、明玉珍佔據巴蜀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4、神箭手哲別54、兄弟相爭弟殺兄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
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3、蒙古諸王叛亂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20、拖雷離奇去世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54、兄弟相爭弟殺兄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9、朱元璋掃平江南60、元末農民大起義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32、忽必烈建立元朝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4、神箭手哲別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6、蒙哥爭得汗位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55、權臣控制朝廷2、北方興起蒙古族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29、蒙軍第三次西征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42、華夷一統大元朝56、元惠宗剷除權臣68、朱元璋勢力崛起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2、忠心耿耿博爾術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60、元末農民大起義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5、乃馬真後攝政67、明玉珍佔據巴蜀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1、元朝也有“蘇武”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9、窩闊臺試行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23、窩闊臺征服吐蕃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2、華夷一統大元朝56、元惠宗剷除權臣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6、孫子接了爺爺班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6、孫子接了爺爺班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67、明玉珍佔據巴蜀25、乃馬真後攝政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0、拖雷離奇去世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6、蒙哥爭得汗位9、蒙軍南下伐金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5、乃馬真後攝政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43、蒙古諸王叛亂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6、蒙哥爭得汗位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67、明玉珍佔據巴蜀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4、神箭手哲別54、兄弟相爭弟殺兄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