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

站在陳倉城頭,目送隗囂帶着數千人西去,隗崔皺着眉默然不語,直到隊伍尾巴的身影也消失不見,他才從鼻子裡哼了一聲。

“吾侄柔懦猶豫,不似六郡子弟,反像關東儒生。”

雖然看不上侄兒的做派,但他畢竟是“大司馬大將軍”,這一走必定引發人心動盪,隗崔也少不得召集諸家首腦,請他們宴飲,用六郡人喜歡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來安撫戰前軍心。

隗崔舉碗掃視衆人,隴西楊廣、狄道牛邯,皆乃隴右一時英傑:“吾等祖上,家家都稱得上是良家子。”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所謂良家子,乃是家財十萬甚至百萬以上的中家、富家子弟,可以自備戰馬甲兵。六郡,指的則是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郡也常被囊括,都是關西緣邊地區。

這些郡的特點是迫近匈奴,漢人與羌胡雜處,於是武德充沛,家裡有一定資產的良家子年少起就開始修習備戰,修高尚氣力,以射獵爲先。他們頗受漢朝皇帝青睞,常得以入補郎衛,或者從軍因善騎射,有功而爲名將。

隗崔依然記得父輩曾與自己說過的沙場故事。

“孝文皇帝中年,赫然發憤,遂躬戎服,親御鞍馬,從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講習戰陳,聚天下精兵,六郡子弟由此而興。”

“孝武皇帝時,選拔六郡子弟,守衛建章宮,初稱爲建章營騎,後改稱羽林騎,其意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在座十六家隴右豪強的祖輩,誰沒在漢武帝身邊持戟執勤過?隨他騎射於上林?

而綿延了數十年的漢匈大戰,也是六郡子弟出生入死,往往祖、父死於漠南、河西,兒孫又前赴後繼,繼續入伍,馳騁於漠北、西域,這漢家碩大的邊郡,每一里上都灑着六郡子弟的血!

隗崔飲酒讚道:“隴西李廣,用善騎射,殺首虜多,號飛將軍。金城趙充國爲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天山一戰,威名赫赫,躍馬河湟,諸羌震驚。北地甘延壽,少以良家子善騎射爲羽林,投石拔距絕於等倫,與陳湯駐西域,斬郅支單于,揚威萬里!”

其餘義渠傅介子、公孫賀,狄道辛武賢、慶忌,鬱郅王圍等輩,皆以勇武顯聞,不可勝數。

回想過去,那真是六郡子弟的黃金時代啊,至今歌謠慷慨,風流猶存。

可這一切,都在漢元帝時,與匈奴徹底和平後戛然而止。狡兔已死,飛鳥已盡,還需要獵犬、弓箭做什麼?隨着邊塞晏然,朝廷也不再派兵出征,六郡子弟延續百多年的軍功仕進就此結束。

那朝中郎衛總還能當罷?但漢家已經完成了轉型,退武人而用儒生,五經優異者容易做官升職,羽林、期門不如太學生吃香,且分配的名額越來越少。

“外戚、關東儒生與五陵人合起夥來,排擠六郡子弟。”

這是隗崔六十年來所見所聞造就的認識,他憤慨地擊案,開始地圖炮。

漢武以後興修的五陵邑,在發展百年後迎來了全盛,五陵人士讀經風氣濃厚,富賈、豪俠、高官頻出,反觀隴右卻一天天被邊緣化。昔日傲然的良家子去京師,竟成了給關東五陵相侯站崗把門的存在——爲了競爭朝堂一官半職,關東、五陵人士開始瘋狂內卷,隴右的大老粗哪卷得過人家?

王莽以新代漢,對西域、匈奴用兵,本以爲是復興六郡地位好機會,但新軍之弱令人瞠目結舌,反而送了不少子弟的性命,而新朝更加好儒。

隴右豪強也試過轉型,他們隗氏就培養出了一個善經術的隗囂,但又如何?依然只能給劉歆做吏,無法混入新朝高層。

故而當天下大亂,方望將劉嬰送來時,隗崔立刻意識到,這是讓六郡復興的大好機會!

“若是漢家天子爲隴右控制,吾等位列朝堂爲三公、九卿,做了人上人,子弟們便不必擔憂被五陵惡少年、關東儒生壓一頭了!”

這便是隗崔的迷夢。

“可如今,五陵人卻想故技重施,將吾等趕回隴右山坳裡去!”

“第五倫及其宗室,長陵人也;馬援、耿弇、萬脩、原涉,茂陵人也……”

在隗崔眼中,所謂的魏國,就是一羣五陵人推了第五倫當頭,甚至連南邊的蜀國,也是茂陵人公孫述做王。

六郡人看不慣五陵人,在他們眼中,五陵都是惡少年,仗劍倚馬、輕財任俠、飲酒賦文,長於私鬥而怯於國戰,每次出征匈奴、西域,都給良家子拖後腿!

“吾等曾爲漢家皇帝而戰,喋血邊塞,遠征異域。”

“吾等曾爲天下黎民而戰,保得關中、關東兩百載不受羌胡侵擾。”

“可到頭來,吾等得到了什麼?”

被烹,被棄,被遺忘,被邊緣化,他們的憤慨藏於心中。現在,是時候用武力取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榮耀,保住右扶風,甚至更進一步,讓六郡子弟來坐一坐天下了。

隗崔將酒碗重重摔碎在地上,拔出了劍!而屋內噼啪碎盞聲不絕於耳,楊廣、牛邯等也杖劍而起!

“這一次,六郡子弟,將爲自己而戰!”

……

儘管隗崔頗爲鄙夷“五陵惡少年”,但他們不得不承認,茂陵人耿弇以極大的勇氣,翻山越嶺奇襲汧縣,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戰局。

但拿下縣城後,他們的日子卻不好過,雖然耿弇詐稱隴右已敗,否則他們怎能深入此地,騙得本地人助他擊退了隴右兵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但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這說辭不攻自破,耿弇麾下不到七百人,不但要抵禦敵軍圍攻,還得防着縣城裡二三千人。

於是他在一個雪天隴右兵縮在營中時,竟將城內居民逐出:“兩軍交戰,不忍使汝等死傷。”

反倒是隴右兵以爲是魏軍出擊,倉皇之下反擊,殺了不少無辜百姓……

這是耿弇故意爲之,此子心狠手辣,經此一事,縣城裡的人對隴右兵絕望,再無人言降。

臘月下旬時,隗囂的旗幟出現在汧縣郊外,派人來喊話勸降,只道第五倫已敗,魏軍主力被殲滅,魏王逃回櫟陽,再也不會來救援了,希望耿弇能早日投降。

“囂仰慕耿將軍久矣,將軍在魏是車騎將軍、封侯,若能歸順大漢,仍復其職爵,共興漢家,亦有灌絳之功!”

“敢問隗君復興的是劉氏之漢,還是隗氏之漢?”

耿弇卻決然不信,讓人在城頭對外頭回復:“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平哀失政,王莽代之,漢祚已盡,汝等欲復漢家,無疑於使死人復活,雖強起而難以持久,終將朽敗。”

“如今諸漢並立,不過是地方將率大姓借名而已,劉嬰癡傻,其實不過傀儡,權柄在汝家手中,名爲漢相,實爲漢賊!所謂天子之命,不出家門,百姓不知所從,士人莫敢自安,亂兵四起,竟使得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汝等非救天下,實亂天下也!”

“唯魏王誅暴起兵,驅逐王莽,萬姓傾心,四方仰德。今已定關中,帶甲三十萬,良將百員。諒爾等隴右、南陽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我倒是要勸隗君,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魏王念在昔日舊誼,仍不失封侯之位。”

這一席話傳回去,隗囂不由啞然失笑:“這小耿將軍,不但用兵勇銳,口才也了得。”

這就是五陵士人與隴右的一大區別了,文武兼修,作爲移民,思想活絡,不拘泥於地域之見,關東、關西的優點兼容幷包。也難怪元成以後,他們會壓了六郡人一頭。

既然談不攏,那便只能攻,這根刺不拔掉,總會心裡膈應,隗囂要趕着回西邊安穩人心,將攻擊縣城的任務,交給了隴西大姓楊廣,每日以數千人擊之。

吸取被耿弇奇襲的教訓,千山塬上也安排了一支千餘人的兵卒,讓北地魏軍再不可能穿插而來。

城中食物倒是充足,但箭矢已盡,乃髮屋斷木以爲兵,繼續固死堅守。

耿弇讓人將水澆在城牆上,凝結成冰,讓隴右的梯子難以搭上來,敵人的進攻一次次被擊退,戰至疲敝時,眼看傷亡者越來越多,而救援遲遲不至,軍司馬蒙澤也會有些氣餒遲疑。

“將軍,魏王不會當真敗退,不管吾等了罷?”

耿弇用雪將刀刃上沾着的血擦拭乾淨,反問蒙澤:“當年在新秦中,魏王坐視匈奴橫行,不敢渡河了麼?”

隗囂與自己的親叔父互不信任,但耿弇對第五倫,卻頗有信心。

“兩軍臨陣對敵,魏王是匹中駟。”

他心中暗道:“但要論兵略謀劃,抓時機,魏王卻是上駟!”

否則第五倫怎能在所有人都反對時,敢帶着八百人入關中,無中生有掀翻了新莽呢?

耿弇看向城外的隴右兵:“我這七百人,至少拖住了四五千隴兵,加上隗囂帶着西撤的兵卒,陳倉的敵軍,絕不會超過兩萬。”

“隴軍已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魏王要是抓不住,那他,就是下駟了!”

……

第五倫兩軍也已匯合,兩萬餘兵抵達郿縣,這裡是秦國名將白起的故鄉,這是第五倫知道的。

他不知道的是,而再過一百多年,六郡良家子最後的大英雄董先生,會在這裡修築一個龐大的塢堡:郿塢。

但如今的郿縣卻空空如也,既沒有高聳的塢堡,連糧食都被悉數帶走、燒燬,軍糧得由五陵、長安民夫從後方運來。

“這便是隗氏的打算,拉長我軍糧道,好使其騎從能繞襲其後。”

以萬脩等人爲首,還是認爲,應該等到春暖雪融,渭水和溝渠能夠運送糧食後,再徐徐西進不遲。

第五倫卻反問衆人:“耿弇在汧縣能守到來年麼?”

沒人知道。

“若我軍梭巡不進,隗氏便能從容調遣大軍圍攻耿將軍。”

“如今其有後顧之憂,已調了大批士卒去看着耿伯昭,陳倉一帶只剩下萬八千人。”

隴兵的主要組成,除了六郡良家子騎外,還有胡騎營、十六家豪強徒附,以及右扶風、渭南的部分豪強武裝。

在人數上,魏軍是有絕對優勢的,南北兩路合兵後,有兩萬餘正卒,更有起碼三萬民夫隨軍。

“若是緩圖,民夫就得頻繁往來五陵與右扶風之間,在長達三四百里的路線上運糧,必被隴右騎滋擾截斷。”

一個月前,是隴兵補給線長,而第五倫本土作戰,所以能拖。

但如今形勢反了過來,他要麼將大軍撤回五陵、長安去等冬天結束,來年再戰,要麼就得長途饋糧。

“陳倉距此不過百多裡,最慢三日可至,倒不如令三軍攜十日之糧,盡數西進,迫使隴右以弱勢之兵與我決戰!”

萬脩等人有憂慮:“若隴兵也學着大王,堅壁清野,拒守城郭塢堡呢?”

第五倫笑道:“那他便要擔憂,我軍進入陳倉一帶後,分兵北上,去救了耿伯昭,徹底截斷其退路隴阪道了!”

這一仗,在隗崔眼裡,是六郡對五陵之戰。

是良家子對甿隸兵之戰。

但在第五倫心中,卻也是“百姓”對百姓之戰!

而一個天然的戰場,就橫亙在雙方之間。

“岐山下。”

“周原!”

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8章 季布一諾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488章 蟲子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548章 山頭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0章 鴿了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54章 暮鼓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15章 韓信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62章 打虎第692章 雙管第620章 五人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67章 反他孃的!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109章 黃河謠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85章 大決戰第495章 陽謀第65章 皇漢第620章 五人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6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293章 武德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77章 武安第229章 董忠第682章 豆渣第560章 鷹梟第579章 飛將第16章 死狗第107章 烽火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37章 你信麼第74章 公孫述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79章 嘗新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382章 棄地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1章 九世之仇第678章 次元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87章 難民第582章 猛如虎第634章 要多想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368章 公平第124章 四殺第46章 騎驢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89章 宣戰!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20章 煞幣第335章借貸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12章 上駟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42章守戶之犬第243章 好日子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95章 陽謀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80章 軍糧第378章 五學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518章 辯經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92章 銜環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68章 南巡第317章 懷哉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305章 橫跳第304章 五等
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8章 季布一諾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488章 蟲子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548章 山頭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0章 鴿了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54章 暮鼓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15章 韓信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62章 打虎第692章 雙管第620章 五人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67章 反他孃的!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109章 黃河謠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85章 大決戰第495章 陽謀第65章 皇漢第620章 五人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6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293章 武德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77章 武安第229章 董忠第682章 豆渣第560章 鷹梟第579章 飛將第16章 死狗第107章 烽火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37章 你信麼第74章 公孫述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79章 嘗新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382章 棄地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1章 九世之仇第678章 次元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87章 難民第582章 猛如虎第634章 要多想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368章 公平第124章 四殺第46章 騎驢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89章 宣戰!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20章 煞幣第335章借貸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12章 上駟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42章守戶之犬第243章 好日子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95章 陽謀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80章 軍糧第378章 五學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518章 辯經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92章 銜環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68章 南巡第317章 懷哉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305章 橫跳第304章 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