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繩結

果如岑彭所料,馮異的進攻,只是在爲撤退打掩護,當聽聞鄧禹在漢江以北“全軍覆沒”後,馮異就知道,他們的冒險,以失敗而告終了。

馮異用兵謹慎,雖取得小勝,但眼看襄陽附近魏軍數量並不少,強攻根本佔不到便宜,若等岑彭重新控制軍隊,反會落了下風。他第一反應就是撤,將部隊拉到南邊再說。

行軍途中,大樹將軍駐馬回首望去,逶迤隆起的阿頭山越來越小、高聳的峴山亦只見一個小尖角。馮異的大部隊遠離了那扼守襄陽的“甕口”,這意味着他們暫時安全了。

儘管,這是以數千斷後部隊損失慘重爲代價換來的。

當馮異抵達宜城時,這裡仍在魏軍繡衣都尉張魚控制下,王常、鄧晨二人的圍困一籌莫展,不過,他們倒是早知曉鄧禹兵敗之事。

鄧晨嘆息道:“大戰後第三天,上游就漂了些浮屍,最初還以爲是發大水淹死的百姓,撈上來一瞧,容貌都被水泡得辨認不清,靠着衣裳號色,才知道是漢兵,實在是太悽慘了。”

王常也憤懣不已,鄧晨在時,他不好發作,等將其支開後,遂對馮異低聲道:“此役有今日之敗,並不能怪徵西大將軍!陛下手詔裡說,一將屯襄陽以南,牽制岑彭主力,一將繞道渡水擊其樊城,一舉取之,此萬成之計也。計策是好的,但壞就壞在執行上,當初我請纓將兵襲樊,而鄧仲華從未單獨領軍,不如待在宜陽看護後路。”

“然而鄧禹貪圖功業名聲,竟以大司徒身份強壓,搶得奇軍,我一直擔憂來着,鄧司徒雖號稱精通兵法,長於方略權謀,但仗卻打得少,果然,如今北上不過數日,竟全軍覆沒,真是趙括第二!只不知馬武將軍如何了?”

又過了一日,漢水裡的浮屍倒是沒了,但隨着鄧禹帶二十四騎狼狽歸來,也帶回了馬武被俘,不屈而死的消息。

“子張啊!”

王常和馬武是在綠林山的老夥計了,同生共死這麼多年,不料馬武竟先折損,不由大悲,幾乎氣絕,等緩過氣來後,眼看鄧禹全須全尾,也不管禮數了,徑直對鄧禹開炮:“鄧司徒身爲三軍之主,如今上萬將士何在?子張殉國,君何以獨還焉?”

鄧禹垂着頭,不服過去的年少輕狂,由着王常罵了幾句後,擡首道:“漢律,覆軍者有大罪也,禹一將無能,三軍受累,歸去後,自當向陛下謝上大司徒、列侯印綬,素衣受懲!”

“此役倒也不能全怪鄧司徒。”這時候,還是一直沒表態的馮異說話了,卻幫了退到懸崖邊的鄧禹一把:“徵西主帥是我,一切決策,馮異都逃不脫責任;我又與鄧司徒約合相機行事,但卻打得太謹慎,未能牽制岑彭,竟使其縱橫漢水南北。”

“真要追究起來,馮異當同鄧司徒同罪。”

這位大樹將軍,打勝仗爭功勞時,他默默站到一邊謙遜,打了敗仗,別人忙着追究責任分鍋時,他卻主動來攬下罪責,這態度讓鄧禹大爲感動,也讓王常無話可說,只能恨恨作罷。

制止了統帥們內部的大分裂後,馮異提起現在最緊要的事:“吾等無能,已壞了陛下妙策,經此一戰,襄陽恐怕更難支撐,岑彭大軍隨時可能南下,如今該如何是好,諸君都說說看。”

“當然是繼續打!”

王常還帶着好友戰殞的憤怒,就像當初他被景丹攔在潼塬,只能眼睜睜看着劉伯升被第五倫困死渭北一般,那種無力感又來了,這使他做決定時頗爲衝動,但又搬出了一個衆人不能拒絕的理由:“陛下指明要襄陽!”

是啊,這次荊北之役的目標,不就是奪取襄陽,至少不能讓第五倫得了去麼?爲了實現這個戰略計劃,他們是否能承受一切犧牲?

鄧禹卻只搖頭道:“王將軍,不可因怒興師啊,經此大敗,襄陽,已不可奪了……”

王常頓時大怒:“爭襄陽,難道不是鄧司徒先提出的?爲何今日卻一味退縮,難不成是被岑彭打怕了,斷了脊樑?”

鄧禹無從反駁,只辯解道:“兵者如水,水形多變,切不可刻舟求劍。”

還是馮異攔下了想借故再吵一架的王常:“我以爲,鄧司徒言之有理。”

“大軍已在荊北五個月,師老兵疲,加上新敗,士氣大跌,而補給糧秣,也難以爲繼。”

打這場仗,本就是東漢政權掏空好幾個郡家底,現在是真的撐不住了。

“若再遲疑不退,一旦岑彭南下,同宜城裡應外合,吾等與其新勝之師決戰,亦無勝算。”

馮異也看出,魏國有將漢軍咬死在荊襄的打算,硬拖下去,除了讓東漢在別處損失更多,毫無利好。

王常還在不甘,鄧晨詢問馮、鄧二位主將:“那該撤到何處?鄀縣?還是藍口聚?”

馮異和鄧禹對視一眼,這一次,二人的想法卻是相同的。

鄧禹先道:“襄陽以南,江漢一馬平川,再無險要可守。”

“不能再以我之短,擊敵之長了。”馮異接話道:“漢水之中,東南舟師逆勢迎敵,也討不到利好。”

“沒錯,只有大湖、大江中,才能真正發揮南人之長。”

既然襄陽無法奪取,許多謀劃,就得推倒重來,這次,他們得割捨些東西,扔掉瓶瓶罐罐,來一次大踏步後退了。

馮異再度北望,遺憾又決絕地說道:

“撤到江夏郡。”

“撤到雲夢澤!”

……

馮異、鄧禹從容南撤這天,恰逢襄陽告破。

漢高帝時代修建的土牆早已在數月圍攻中破損不堪,而隨着漢軍敗績撤退,襄陽城內,楚黎王秦豐最後一點抵抗的意志也被摧毀了。

畢竟是在長安做過太學生的人物,秦豐肉袒而出,牽着一頭羊,恭恭敬敬拜在接收城池的岑彭面前。

“罪臣秦豐,不識天威王師,負隅頑抗,罪該百死!”

岑彭騎在馬上,接受了他的投降,只與旁邊的任光笑道:“城中居然還能剩下羊,看來糧食果然未盡啊,三軍不至於空着肚子入駐此地。”

五月中,來自巴蜀的成軍終於攻破江陵,如今秦豐出降,遂意味着小小的“楚”政權就此宣告覆滅。

襄陽目前只是一座小縣城,雖然堅固難攻,但裡面其實沒什麼好看的,任光與岑彭入內轉了一圈後,與他低聲道:“自陛下稱王以來,東征西討,已滅數國。馬援、景丹、吳漢、耿純助滅北漢;萬脩、吳漢與小耿又滅西漢;去歲,馬援、蓋延、耿純助滅赤眉主力。”

“唯獨南征軍自建立以來,除了子午谷一役外,一直撈不到大仗打,如今,君然獨滅一國了!”

岑彭會意一笑:“這滅楚之功,難道沒有任公一份麼?”

二人大笑,心中都頗爲暢快,對岑彭來說,這是洗刷前恥的一仗,於任光而言,這意味着他們這批魏國的“南陽系”賭贏了,至少在朝、野都能站穩腳跟。

“當然,還是聖天子親臨南陽,指揮得當。”任光懂事地往北拱手,岑彭也頷首,旋即下令:

“將秦豐速速押往宛城。”

“告捷於陛下,荊襄之役,已得完勝!”

……

捷報傳到南陽宛城行在時,五月將盡,屋外蟬鳴陣陣,天氣悶熱,第五倫穿着單衣讀完了岑彭的奏疏。

“彭與漢軍相拒且數月,今終一舉取之!鄧禹襲樊城,臣渡水擊之,時逢大雨,禹軍士卒飢倦,俘獲八千,潰亂溺斃漢水者萬餘,鄧禹僅以身得脫歸。馮異聞訊,亦將漢軍宵遁,不敢再抗王師,今已歸於南方,宜城之圍遂解,荊北自襄陽至藍口聚,皆彩五色!”

讀罷後,第五倫只釋卷感慨了一句話:“繩結解開了!”

作爲漢、魏的第一場戰爭,荊襄頗爲重要,雙方都往那邊添了不少人馬,第五倫更親自來南陽坐鎮,替岑彭的冒險打法兜底。這個小地方,彷彿是兩根粗繩子打了一個死結,久久不能開解。

而今,終於以魏軍大勝告終,戰略目標得以實現,還順便重創漢軍,第五倫豈能不喜?

不過嘛,前線將軍送回來的戰報,數字是不能全信的,哪怕如岑彭這等心腹,也會有意無意間注點水,畢竟麾下三軍幾萬雙眼睛都指望着多分點犒賞呢!

你看這“溺斃漢水萬餘”,就很靈性嘛!

但只要能勝,只要不太過誇張,第五倫也不想戳破這小泡沫——清算斬獲太嚴,還會傷了將士的心,反正魏國早就不以斬首,而以戰略、戰術目標和俘虜數量來計勳了。

於是,第五倫令尚書持筆給岑彭回信,一番勉勵後,當場就念了首詩: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此詩出自大雅,乃是西周時,說的是召穆公奉周宣王命平淮夷,通篇都在頌揚其功,倒也應景。

第五倫不但以岑彭比擬爲召伯虎,更打算在“鎮南將軍”裡,也加個“大”字,讓這座軍中的山頭更高點,以與馬、耿並列。

他繼續念道:“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

然而,唸完第五倫卻後悔了:“將第二段刪了,留第一段即可。”

爲何呢?

因爲第五倫覺得自己畫蛇添足了,這句“至於南海”,容易引發將士的進取心,萬一當真了,繼續往南打,補給等都吃不消。

更何況,岑彭雖然勝得漂亮,但他這種打法,放進來太多敵人,在南陽橫衝直撞,使後方多了一堆爛攤子,虧得第五倫跑來坐鎮兜底,否則南陽早亂套了!

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最讓第五倫牙疼的,是合流後的賈復、鄧奉二將,這兩人得知第五倫在宛城,這邊大軍雲集,知道不好打,遂改道往北,去了武關與宛城之間的丹陽三縣。

第五倫從宛城派了一萬人過去,配合從關中南下的一萬兵卒圍剿,結果竟被賈、鄧二人在山區附近先後擊敗。

這下,二人聲威大震,控制的縣又多了幾個,竟成後方頑疾。

如今大戰結束,第五倫可是大忙人,哪能一直呆在這替他收拾,還得岑彭回來處置,魏軍的大踏步南進,還是再緩一緩吧,岑彭的目標,還是先保持在“時靡有爭,王心載寧”爲妙。

這一日第五倫收到的消息,是好壞參半的,剛看完岑彭的捷報,就得知了又一縣淪陷的消息……

然而卻不是南陽西邊無關痛癢的小地方,而是一處緣邊重鎮!

陰識親自來謝罪:“陛下,臣無能,就在前日,有漢軍自江夏北上,襲取了隨縣!”

“隨縣?岑彭不是在那留了三千人馬麼?”

第五倫一愣,隨縣丟了可不是小事,要知道,因爲羣山遮蔽,從南陽南下江漢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就是襄陽,另一處,便是隨縣!

他力爭襄陽,不代表不要隨縣,此地北接宛葉,東蔽漢沔,介荊淮之間,實爲重地。加上山溪四周,關隘旁列,易守難攻,這幾個月來漢軍只力奪襄陽,隨縣一直無事,怎會忽然陷落呢?

而且這一手佈置頗爲靈性,漢軍爭奪襄陽不成,意味着荊北之地再不可守,只要岑彭料理完後方,隨時可以一口氣捅到雲夢澤、漢江口去,與漢國共享長江之險爲往後橫掃東南做準備。

然而隨縣易主後,漢軍戰略上的潰敗多少有所挽回,至少江夏郡是暫時能保住了。

等得知那奪取隨縣的漢將名諱後,第五倫就不再爲這手妙棋感到奇怪了。

“竟是劉秀親自將兵?”

陰識滿頭大汗,訥訥稟報:“隨縣城頭,僞漢皇帝旗幟飄動,若非故意爲之,當是劉秀不假。”

這個“僞”字他咬得很重,儘管自覺陰氏不欠劉秀什麼,但當劉秀真的出現在自己轄區時,陰識還是感到一陣陣心虛。

第五倫卻已從坐到站,甚至在殿堂裡踱步起來,手暗暗捏成拳又鬆開。

七年,時隔七年,他與劉秀,又一次同時出現在了南陽郡,相隔不過三四百里!

似是命中註定啊,纔剛解開荊襄的繩結,但另一處繩釦,似乎又要擰上了!而這次繩子的兩端,輪到第五倫與劉秀親執!

良久後,第五倫卻笑了,竟是感同身受:“秀兒,爲君不易啊,你也來替不省心的麾下將帥,兜底補牢了麼?”

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66章 報答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00章 第五層第683章 大敵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15章 三顧第182章 福報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554章 荊襄第56章 天鳳六年第176章 加戲第313章 運動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508章 豹尾第669章 當陽第139章 熟練第102章 滅國第78章 陰兵借糧第95章 那沒事了第61章 名單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110章 跟我上第386章 亡國第522章 殉道第479章 一生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4章 大學城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17章 友軍第524章 老友第422章 北京第51章 三辭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499章 強渡第225章 五第187章 難民第493章 預判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131章 如玉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69章 當陽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547章 換馬第11章 九世之仇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188章 洪流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562章 委屈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301章 退婚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74章 公孫述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239章 二五第679章 驚喜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190章 董王第670章 赴會第520章 煞幣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229章 董忠第243章 好日子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29章 細線第36章 靈氣復甦?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120章 天下亂第211章 改變第540章 倫秀(上)第187章 難民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687章 流星第445章 陳倉第639章 得加錢
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66章 報答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00章 第五層第683章 大敵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15章 三顧第182章 福報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554章 荊襄第56章 天鳳六年第176章 加戲第313章 運動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508章 豹尾第669章 當陽第139章 熟練第102章 滅國第78章 陰兵借糧第95章 那沒事了第61章 名單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110章 跟我上第386章 亡國第522章 殉道第479章 一生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4章 大學城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17章 友軍第524章 老友第422章 北京第51章 三辭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499章 強渡第225章 五第187章 難民第493章 預判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131章 如玉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69章 當陽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547章 換馬第11章 九世之仇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188章 洪流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562章 委屈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301章 退婚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74章 公孫述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239章 二五第679章 驚喜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190章 董王第670章 赴會第520章 煞幣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229章 董忠第243章 好日子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29章 細線第36章 靈氣復甦?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120章 天下亂第211章 改變第540章 倫秀(上)第187章 難民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687章 流星第445章 陳倉第639章 得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