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開戰(八)

第1229章 開戰(八)

大順不是那些有錢、但是實力不足的大騎士團。所以,法國沒辦法使用“不能解決債務問題,那就把債主解決掉”的辦法。

故而既是要問大順借錢,那麼拿出來財政改革方案,也是合理的。畢竟從現在來看,法國的財政有大問題,借了錢是還不上的。

這和紙幣時代很不同,紙幣時代,最極端的方式,可以學一戰後的德國,紙幣大貶值,賠款愛咋咋地。

現在是金銀貴金屬時代,日本的白銀,南美的白銀,那至於雲南的白銀,在巴黎還是在鬆蘇,都是一樣的。

但這個借款方案本身,就只是一個必然被排除的湊數選項。

如果法國能通過自身改革,解決財政問題,那爲什麼還需要向大順借錢呢?

如果法國只能選擇向大順借錢,解決財政困難,那怎麼可能足以完成財政改革呢?

大順使節團的這些人,對法國的情況,是很熟悉的。因爲法國的很多東西,真的和大順大明的一些情況很類似。

比如,法國按照財政計劃做出來的統計,法國國庫每年收到的稅收大約是2億裡弗爾;可是,民間統計下,實際上法國的總稅收,在大約7.5億裡弗爾。

哪怕到法革時代之前,法王依舊不理解:法蘭西的賦稅額度,實際上比英國要低,爲什麼百姓會感覺到賦稅很重呢?

實際上,法國進入國庫的稅收,最高只有GNP的6.5%。遠低於英國的14%。

但是,進入國庫的稅收,和民衆承擔的賦稅壓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少,在法國和大順,肯定不是一回事。

就像是大順的國庫收入,理論上也就是二十稅一的水平。可實際上,哪怕是一些士紳,他們也真覺得稅收太重,喘不動氣。正如很多士紳感嘆的那樣,國課最少、攤派太多。

這種問題,能解決嗎?

一本名爲《國家財富》的小冊子,通過覈算,確信法國的稅收潛力,可以達到每年6億9800萬里弗爾,也就是大約一億兩白銀。

很多人激烈反對,認爲出這個小冊子的人,估計連最基本的數學都沒學過。

人們的疑問,主要是“人民承擔的稅收更少了,可國庫的收入更多了?這可能嗎?”

可能嗎?

實際上,當然有可能。比如大順在鬆蘇搞的全面十一稅改革,就真的達成了人民承擔的稅收更少了、但是國庫的收入更多的了效果。

只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種改革,實在太難。

大明、大順都試過,要改,就要準備好傷筋動骨。

而且,經常情況,就是改出了黃宗羲定律,舊稅依舊在、新賦又加增,根本達不成以新代舊的效果。

這是一點。

再一個,法國的社會,已經明顯地撕裂了。

巴黎高等法院,對抗財政改革的依據,是法國封建時代的“自由”理論。

巴黎的中產階級,也談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東西。

詞,都是一樣的詞。

但念出來之後,兩邊對“自由”的定義,完全不同。

巴黎高等法院的自由,是說“政府憑什麼有資格去清查田畝?憑什麼可以丈量土地?這明顯侵犯了法國自古以來的自由傳統?”

顯然,這個巴黎中產階級談的自由,真的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巴黎高等法院說的這種法國封建傳統的自由、憲章,是封建貴族對抗完全的自由和憲章。

不是啓蒙學派的那種哲學意義上的自由。

大順大明的士紳,也經常拿以民爲本、不可與民爭利之類的傳統的東西,來對抗皇權。

那麼,他們說的民本、不與民爭利……這裡面的民,是誰?

民,還是那個民字,字都沒換,就像是巴黎高等法院說的自由,和啓蒙學派說的自由,是一樣的東西嗎?

當同文化、同文字的國家羣體,對某個字、某個詞的理解,呈現出嚴重分化的狀態時,只能證明,其內部的階級已經割裂。

所以,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玩意兒,換了層皮,都是在充當歷史不自覺的工具,最終都達成了對抗皇權和王權神聖性的歷史使命。

大順這邊的人,對這一套,真的是很熟悉、很熟悉,不會因爲換個皮,就看不明白了。

不還是名義國課和真正承擔稅收壓力的區別嗎?不就是拿着傳統的那一套理論維繫自己利益的老花樣嗎?

因爲很熟悉。

所以很清楚:改革?改個屁!

法蘭西要是能出臺一個完善的、且被高院和三級會議認可的財政改革方案,那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巴黎高等法院,反對清查田畝、反對一體納糧,不在法王的財政方案上簽字,相當於內閣不發。

啓蒙學派和支持土地徵稅的請願書,支持田畝稅,但前提是“法王放棄一部分絕對王權,把徵稅權交給三級會議,並且塑造一個真正的、集權的、統一的、地方勢力被蕩平的法國”。

法王自己又不想放棄王權。

所以,改不了。

也所以,大順張嘴說話又不花錢,開口就是“錢不是問題”,但實際上壓根不想借錢。

舒瓦瑟爾公爵對此,並無不滿,相反,非常高興。

一個封建王權國家,在內憂外患的時候,是會選擇內部變革,還是寄希望於借外國兵助力?

這一點,兩邊都無區別,明末的事,大順深有體會。甚至於大唐也借兵,都城隨便搶,這都很正常。

借兵,總是排在內部變革之前的。

或者說,如果能完成內部變革,就這倆稅收潛力都在一年一億兩、工商業都玩得起統制經濟和絕對重商主義的國家,用得着借兵嗎?

所以單就財政這件事上,大順和法國,真就是難兄難弟,烏鴉也別笑話豬長得黑。

對舒瓦瑟爾公爵來說,大順提出了三個方案,第一個沒用、第二個純粹扯淡,那麼顯然大順的意思就是大順實際上傾向於第三種方案。

借兵,對法國來說,也是最有用、壓力最小的方案。

問題在於:代價,是什麼呢?

舒瓦瑟爾公爵想要知道代價,於是先否定了明顯扯犢子的第二套方案:財政改革?那你還不如讓法國改共和制,那可能還能更容易實現一些。

“諸位先生,我作爲我王的國務大臣,可以負責任地告訴諸位:法蘭西暫時拿不出一套可以被通過的財政改革方案。”

“如果天朝真的願意向法蘭西伸出援手,我希望我們可以認真討論一下第三套方案。即由天朝直接出動軍隊,給予法蘭西足夠的幫助。”

這個回答,在大順使節團衆人的意料之中,於是使節團的人給舒瓦瑟爾算了一筆小賬。

“公爵大人,你應該知道,出兵所需要的軍費,將是一筆龐大的數目。”

“許多年前的英國對南美的遠征,高達三分之二的非戰鬥減員率,超過六分之一的人還未出海就因爲壞血病而失去了戰鬥力。”

“從天朝軍港觸動艦隊,如果要能夠達到左右歐洲戰局的力量投入,至少需要三十艘戰列艦,以及數量衆多的巡航艦、補給船。”

“……以上十餘種問題,我們已經一一列舉。”

“除此之外,還必須要考慮,我方艦隊駐紮法蘭西的港口,期間的補給消耗、糧食保障、蔬菜和檸檬的補充,酒類、菸草、蔗糖等水手必不可少的配給。”

“還要考慮,法蘭西的物價,是天朝的二三倍,同樣的白銀在法國購買的貨物只能買到在天朝購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這筆賬目算的基本沒啥問題,不管怎麼說,這種橫跨大洋的大規模作戰,是第一次。

之前英國有過艦隊環球航行、荷蘭和西班牙也在呂宋周邊發生過海戰,甚至之前英國的喬治·安森艦隊也在呂宋襲擊過西班牙戰艦。

但是,差了一個數量級。

五六艘戰艦。

五六十艘戰艦。

雖然法國的度量衡和算數用的是亂七八糟的進制,但是十進制終究還是此時東西方國際貿易的主流進製法,故而真的是和之前的跨大洋作戰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這裡面大順要花多少錢?

顯然,這筆錢,法國是出不起的。

如果法國出得起這筆錢,自然可以考慮類似“補助金”的方式。就像是英國和俄國之前的條約,英國人出錢、俄國人出士兵。

但法國出不起錢,大順現在還在談錢,舒瓦瑟爾公爵心想:他們會索要什麼呢?法國又能給他們什麼呢?

腦海中迅速轉了幾圈,考慮了一下法國能割讓的利益。

然而想了許久,他竟不知道法國能夠給大順什麼,才能償還這筆人情,或者債務。

歷史上,法國包括伏爾泰這樣的啓蒙學者,也認爲北美就是幾畝地的雪,一文不值。他們寧可用整個北美,換一個瓜德羅普島。

而瓜德羅普島,對法蘭西來說,非常值錢,那是法國重要的蔗糖產地。

可是,大順缺產蔗糖的熱帶島嶼嗎?

衆所周知,大順下南洋的導火索,就是爪哇島的蔗糖生產過剩危機。

況且,以法國人對大順的瞭解,大順不會喜歡一羣天主教徒佔主流文化的島嶼,因爲就算要了,也根本管不過來。

就如同法國在北美實行的類似改土歸流的制度一樣,大順對於控制區素來都是這種改土歸流的態度。

法國最富庶的加勒比島嶼,對英、法、荷、瑞、丹、普魯士……都值錢,很值錢。

唯獨對大順,一文不值。

甚至,以法國人對重商主義的理解,西班牙此時實際上擁有和大順合作的最大的籌碼,也就是南美殖民地的獨家貿易權。

然而,法國並沒有類似西班牙的南美那樣的廣闊市場,來和大順做交換。

至於說法國自己的本土市場……法國自己的本土市場,到底值多少錢?其實舒瓦瑟爾公爵也不清楚。

但從東印度公司這些年的貿易額來看,就算有因爲科爾貝爾主義影響下的重商主義國策的影響,但把這個影響去除,似乎也未必有多高的貿易額吧?

(本章完)

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81章 臚音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2章 枯燥第209章 變臉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58章 實封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09章 變臉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986章 止步(上)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238章 敲定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87章 開眼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322章 五月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52章 入倭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48章 怕疼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91章 煙幕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4章 江湖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231章 開戰(十)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222章 開戰(一)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209章 變臉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693章 宗教外交
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81章 臚音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2章 枯燥第209章 變臉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58章 實封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209章 變臉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986章 止步(上)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238章 敲定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87章 開眼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322章 五月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52章 入倭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48章 怕疼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91章 煙幕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4章 江湖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231章 開戰(十)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222章 開戰(一)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209章 變臉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693章 宗教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