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滑不留手

第884章 滑不留手

能做到一省節度使的,自不是書呆子。

不過有些話也不要說得太明白。廣東節度使雖然說鴉片一物有大害,但他也不覺得這是天大的事,提前發現控制住就好。

即便皇帝讓他查辦,那也只是該查辦查辦、該上疏表態說此物大害就上疏,在它看來事雖大,卻好解決。

他和劉鈺說這些的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的稅法有問題,這纔是朝廷真正要解決的大事。

本身若能延續一條鞭法,完善一下,確保朝廷徵稅之後,地方不再加徵,然後中央和地方分稅,這就很好。取消徭役,完善募役法,配合取消丁稅,正合適。

但他不會說出來的。只要說出口,就要得罪人。

得罪的甚至不只是那些利益相關的人。

甚至可能直接得罪皇帝:這麼搞,肯定要明面上加稅。哪個皇帝不想着史書上記一筆,輕徭薄賦、三十稅一?但地方所需不攤派、算在國稅裡收上來再分,就不可能三十稅一。

從明朝開始就知道,朝廷一直在搞君子遠庖廚、掩耳盜鈴那一套。但就和琉球問題一樣,誰閒着沒事幹揭開這畫皮啊?

堵上耳朵、假裝不知道。

當三十稅一的好皇帝不好嗎?

幹嘛要當十而稅一的暴君?

現在他這麼和劉鈺說,其實要說的更明白點,就是在提醒劉鈺,不要做“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美夢。

戶政府又不給錢。

地方怎麼鼓勵遷民?鼓勵有個卵用?靠鼓勵能遊過大洋、鼓出種子耕牛?

再者說了,就戶政府收那幾個子兒,稍微遇到災荒和戰爭就不夠用,估計也給不起。

現如今那鴉片販子把蒙皮揭開了,幾十萬人的生計要解決,之所以要低調處理,不還是考慮到朝廷根本沒錢嗎?到時候不低調處理,也不給錢,朝廷的臉往哪放?

廣東節度使心道,這事雖說我覺得是對社稷有好處,並不認爲遷回廣州是好事。但惹出來的麻煩,畢竟不是我惹出來的。現在你卻叫我幫你解決這些無業百姓下南洋的事,你又不給錢,我怎麼解決?

又想,反正我話說明白了,好處壞處都說了。你要是真急眼了,要上疏陛下搞政績考覈掛鉤,到時候激起民變,那也和我無關,我可是提醒你了。

總之,情面給到了,事情我不辦。

朝廷承認貿易中心北移,確實出現了無業流民生計問題,我可以辦,地方加派一些稅,給他們解決了。

朝廷不承認這件事、假裝不存在,我就不管。出了事朝廷出錢鎮壓,反正不是我攤派加稅引起的,責任找不到我頭上。

要不然,朝廷不承認有事,我卻主動加派稅去解決,萬一沒解決了,出事了。那到底是你的責任?還是我加派稅導致的?那可說不清。

事情沒辦之前,應該先把鍋分清楚。

不然,便是,寧無功,毋有過。

哪怕戶政府就明說了,沒錢,不撥錢;內帑也說了,沒錢。只要皇帝或者天佑殿,或者你興國公背這個鍋,自己就可以辦這個事。沒錢,大不了加派嘛。

但既不給錢,也不背鍋,自己是斷然不辦的。

再者說了。

商路變動、貿易中心北移,好處誰拿了?

大部分好處都歸於內帑了,在廣東留了一堆爛攤子,按理也應該是內帑出錢。

總不能說,好處內帑和入股的勳貴們拿了,然後爛攤子讓戶政府太倉國庫銀子收拾吧?

這本就不合道理。

況且國庫戶政府也不出錢,那豈不就還是讓他們這些“基層”地方官來解決?不出事便罷,一旦出事,他們這些地方官“亂攤派”,是不是正好就是個平息民怨的藉口?

借地方官之頭顱一用不提,曹孟德最起碼還汝妻子吾養之呢,這要是被借頭了,只怕妻子都要戍邊流放。

這就不是虎兕出於柙的問題,而是刺人而殺之說非我也兵也的問題。

這種話,點到即止。

劉鈺也不好意思樹大旗、講道理。因爲這種事一旦開始講道理,那大順的合法性就沒了——你大順有這麼原因、那般理由,大明難道就沒有這般原因、那般理由?怎麼不見你李自成、李過、高一功、李來亨老老實實體諒朝廷?

是以,大順自復京城鼎定天下後,對一些事,都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態度。

這是大順特殊的政治正確。

從當年的“帝不甚暗”開始,對前朝也不甚抹黑,甚至主動擦屁股,洗白。就拿最尋常的漕運來說,大順之前有沒有默許“衝南不衝北、保漕不保民”的情況?

談道德,那就沒有大錯、小錯,只有對與錯。

既然天下烏鴉一般黑,那麼“君子遠庖廚”,“假裝不知道”,“非朝廷不愛民,實在是朝廷不知道,加入要是知道了肯定就解決了,然而不知道”,就是這種彆扭的政治正確下,最爲流行的做法。

是以廣東節度使一來是就說很多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哪怕憑着政治敏感性就能覺察到那鴉片販子背後有問題,但當鴉片販子說到大庾嶺商路後,涉及到朝廷裝聾裝瞎的體面,這事就不能深究。

至於劉鈺異想天開地想要讓地方鼓勵遷民,廣東節度使更是直接告訴劉鈺,別幻想了,沒用。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好處你們拿了,出了事我們地方上擔着,我們是不會做的。

所以內帑、勳貴、戶政府或者江蘇省不出錢,那礙於朝廷顏面,我們就假裝廣東根本沒有因此產生的流民和失業。

你要非說有,非要點破這件事,那你出錢——或者,不出錢也行,出六政府、天佑殿帶大印的公文,讓我們地方自行辦理,加派、助捐,將來出了事也和我們無關。

劉鈺被廣東節度使委婉地噴了一通後,無奈自嘲道:“是故,韓非說:發齒吻形容,伯樂不能以必馬;授車就駕,而觀其末塗,則臧獲不疑駑良。觀容服,聽辭言,仲尼不能以必士……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陛下不使我任地方事,正是這樣的道理啊。是我異想天開了。”

廣東節度使聽劉鈺說的這麼正式,忙道:“國公心繫百姓,關心則亂,這是好事。只不過,國公久在軍中,或與商人打交道。這地方上的事,着實難辦,與軍中、商賈大爲不同。”

“非我等不辦,實是挾太山以超北海,非不爲也,實不能也。”

“國公素有智謀,或可以不尋常手段解決,亦未可知。下官只是說,以下官愚鈍的思慮,所能想到的兩個辦法,都各有利弊,做起來極難。倒不是說這事就一定解決不了,只是我不知該如何解決而已。”

給劉鈺足夠的臺階後,劉鈺本想着趁機說說人口買賣的事,但想了想,覺得現在也不是時候。

廣東節度使滑不留手,除非自己公開說,鼓勵變種的人口買賣,把大鍋背起來。

否則只要澳門的三個案子辦了,廣東節度使和地方官必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這種違背大順政治正確的話,劉鈺也沒法說,尤其是皇帝找藉口懲治葡萄牙和英國商人的節骨眼了。

而且,劉鈺覺得,就算說了,以現在看來這滑不溜秋的廣東節度使,也肯定是面上點頭,心裡卻琢磨着只要皇帝沒鬆口、沒用公開的文書支持,自己也不會辦,免得沾上事。

這時候不好說什麼,也只好又回到了審訊的地方。

幾個衛兵早已經動手,把那個鴉片販子的舌頭戳爛了,拖到了後面。

劉鈺又叫人提審了其餘幾個數額較大的,這回倒是沒有剛纔那個鴉片販子那麼“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

雖然他們知道自己必死,但必死,和死前受非人的折磨,還是不同的。

幾套刑具一擺,纔上到夾棍,一個個就是問什麼答什麼了。

劉鈺來之前,廣東節度使牽頭,已經審過了。

但廣東節度使審問的方向,和劉鈺想要的方向,還是有偏差的。

劉鈺審問的方向,主要還是葡萄牙人、英國人那邊的情況。問上線爲主,因爲他的真實目的是藉機搞葡萄牙和英國商人。

廣東節度使審問的方向,主要還是下線爲主。因爲廣東節度使的目的,是揪出來罪犯,真正的治理鴉片問題,防微杜漸。

審問的結果,也和劉鈺之前瞭解到的情況差不多。

純粹走程序正義的話,英國東印度公司還真是沒法弄:按照供詞,確實有英國貨。英國貨,也確實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不會用自己的船裝,而是讓非公司的商人裝貨。

而且,在給他們貨的時候,還會讓他們寫一份“聲明”,聲明這些鴉片不會往中國銷售,因爲中國的法律禁止售賣和抽。

至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到底知不知道這些人是往中國賣的呢?呵……

葡萄牙這邊就簡單多了,幾個主要供貨商都是葡萄牙人。而且葡萄牙沒有一個實體公司,都是私人行爲,從理論上說,私人行爲不牽扯國家,不能說因爲一個某國人犯罪了,就徹底禁止這個國家的所有人來本國。

這就是葡萄牙和英國,此時在鴉片貿易上的最大區別。因爲英國有個壟斷的公司實體,非公司員工很難參與東方貿易,一旦被抓到,那就是公司實體的責任,完全可以把公司禁了。

然而,這都不是問題。

因爲,大順的法,和他們的體系完全不一樣。英國人始終沒明白一點,皇帝說你們可以貿易,你們就能貿易;皇帝說你們不能貿易,你們就不能貿易。至於你們是個人行爲,還是公司行爲,根本無意義。

大順沒有《航海條例》之類的東西,但若需要,皇帝寫幾個字就行了。

大順,自有國情在此。

(本章完)

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6章 未雨綢繆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883章 無用功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228章 開戰(七)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06章 狠話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025章 割裂(三)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7章 必拿下第355章 對罵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81章 監獄船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381章 臚音第862章 好事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4章 衝突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27章 臨行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55章 說服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252章 特許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343章 絕戶計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49章 暫借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846章 雙贏(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29章 雪盲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209章 變臉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464章 立碑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171章 備戰(十)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86章 恐嚇第246章 探險隊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
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6章 未雨綢繆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883章 無用功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228章 開戰(七)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06章 狠話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025章 割裂(三)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7章 必拿下第355章 對罵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81章 監獄船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381章 臚音第862章 好事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4章 衝突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27章 臨行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55章 說服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252章 特許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343章 絕戶計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49章 暫借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846章 雙贏(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29章 雪盲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209章 變臉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464章 立碑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171章 備戰(十)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86章 恐嚇第246章 探險隊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