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逆轉外交

第571章 逆轉外交

又在廣州逗留了數日,眼看着颱風天就要過去,心急火燎的劉鈺終於等到了北面來的另兩艘船。

一艘船上,是通過多年老友驕勞布圖的關係轉託了好幾道關係,弄來的一批在長白山一帶和朝鮮採參人整日火併的採參團夥。

這些人是加強中法關係、讓法國願意爲北美流更多血的關鍵人物。

這些人將被送到加拿大挖人蔘,裡面還有一些驕勞布圖託關係找到的會種林下參的老手。

這些會種參的,得動用手段才能“請”到。

因爲這羣種林下參的,都是冒充野山參賣的,手段高明,根本不差錢,完全沒有移民的動力。

明知道人蔘可以人工種植,但爲了讓法國樂於爲北美流更多的血,也只能裝作不知把這些人送過去。

畢竟直接給法國輸血,朝廷不可能出錢,再說朝廷的錢是靠稅收,憑啥收老百姓的稅給法國人送錢?

那就遠不如讓法國人賣人蔘,這樣一來這筆錢就不是朝廷出,而是藥材商人出,誰有錢買人蔘誰買單。

反正大順也不差這點貿易額,照顧照顧法國人生意,法國也就混個貿易平衡,不在乎這點白銀外流。

只要能保證法國在北美賣人蔘的收益,能達到海地的水平,就能讓法國願意爲北美流更多的血。

法國政府本就對印度興趣不大,此消彼長之下,更容易達成劉鈺“上黨歸趙”的戰略構想。

這一船人之外的另一艘船,不是去加拿大的,但是去的目標緯度也差不多。

水手還是天朝人,但船上的乘客卻都是當初黑龍江一戰俘獲的哥薩克,人數並不是很多。

絕大多數被俘的哥薩克選擇留在大順當兵,不願意回去。

這些不多的、願意回去的人,也是漢尼拔好說歹說,把這幾年在大順當官、教授要塞工程學和負責督建天津港口炮臺區等攢下的那點錢,都作爲僱傭費用纔好容易請到的。

剛一靠港,漢尼拔幾乎是跑着去見的劉鈺,希望能夠儘快出發。

“我理解你急躁的心情,但你好說也是跟着你的教父在荷蘭海軍實習過的,也主持過海軍建設。就算你沒去過印度洋,也該知道這個季節的風向不對。你固然有你關心的人,可我作爲大順的侯爵和樞密院副使,也需要關心那些南洋的百姓。”

“短時間內,不會起航。至少要等到明年一月份,才能過馬六甲。”

看着漢尼拔黢黑的臉上滿是焦急,黑乎乎的,劉鈺忍不住想笑。

自己當初在黑龍江的堡壘抓了這廝,轉眼已經十多年了。

當初兩人之間的仇怨並未化解,不過是因爲當初劉鈺承諾讓他回國,暫時擱置。

爲了這一天,劉鈺把他當做工具,已然等了十餘年。

一旦大順開始經略南洋,就要面臨七年戰爭歐洲的外交特點——逆轉外交態度,爲今後促成中、法、俄三國同盟而做準備。

中、法、俄。

英、普、荷。

現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爲了保持同盟的連貫性,大順這邊允許英國在大順港口獲得補給,實際上就是把西班牙勢力趕出南洋。

畢竟法西同盟,大順要在戰後促成中法俄同盟,就不能自己去打西班牙,這便需要借英國的人拿下呂宋,將來再從英國手裡奪回呂宋。

從而將南洋錯綜複雜的局面,變成大順對戰英、葡、荷三國同盟。

英、葡、荷本來關係就比較密切,而大順想要的呂宋、蘇祿、澳門、馬六甲、錫蘭、乃至印度,便要和這三國發生矛盾。

不如趕時間,讓他們一起上,也好作爲中法俄三國同盟的基礎——共同的敵人。

漢尼拔這個養了十餘年的工具人,就是確保俄國的西法黨領袖伊麗莎白政變不出意外的。

也是爲了讓在大順生活了十餘年的漢尼拔告訴俄國大順的真實情況,讓俄國不要琢磨着東進,那是一條死路。

劉鈺非常能理解漢尼拔焦躁的心情,俄國的局面越發難看,奧斯特爾曼伯爵一旦歸國,或者現在的安娜女皇一旦死掉,一場大清洗是不可避免的。

伊麗莎白作爲彼得現存的最後的女兒,是新黨眼裡的正統;安娜沒有子嗣,德國黨必要扶植幼兒做攝政王,絕不會允許有威望有法理繼承權、而且不是可以操控的幼兒的伊麗莎白上臺;舊黨不喜歡伊麗莎白,認爲支持剪鬍子、脫長袍、學科學、建海軍、剃鬚易服的彼得女兒不是俄羅斯正統。

三方勢力現在都在等待着安娜女皇的死,等待着決出勝負。不管誰上臺,都必然開啓對另一方的清洗。

漢尼拔這個工具人,就是大順這邊能夠找到的最適合干涉俄國內政的人選。

他有法國背景,在法國留過學,上過法國軍校,也和法國的貴族們認識,和伏爾泰等啓蒙學者也都談笑風生。

而法國駐俄大使館,幾乎就是新黨伊麗莎白一派的基地,法國不希望俄國被一羣德國人把持,也希望俄國上臺以爲新黨領袖推行西進政策,畢竟法俄之間還隔着一個德國。

他是彼得大帝的養子,跟隨彼得去過荷蘭、建過海軍、參與過聖彼得堡的修建,身上幾乎抹不去“新黨”的印記。

以及他和養父的女兒伊麗莎白之間的那種……單方面的思慕。

這種心情劉鈺其實也能理解。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作爲一個乍得地區的黑人,在土耳其當過奴隸,這段日子當然是晦暗的。而彼得就像是救世主一樣把他收爲養子,讓他渡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那時候年紀還小,身邊經常接觸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怎麼可能沒有感情?

被劉鈺一戰抓獲,扔到京城蹲了十餘年,雖然有官職、有低微的爵位、有事業,但終究不會快樂。身邊也沒有個合適的女人,大順這邊的女人和他有文化隔閡。

這種情況下,過去的回憶、幻想,也就成爲了他生命的意義,一切都在持續十餘年的回憶和幻想中,這些碎片全蒙上了一層美的叫人心醉的濾鏡。

或許就像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漢尼拔知道自己不可能、也絕對沒有機會和思慕的人在一起,那些加了濾鏡的過去的美好碎片,讓他將“默默守護”作爲一種自己構想出的生命的意義。

原本這種自我幻想出的自我感動的生命意義,不會持續太久,二十來歲這麼感動一下自己還行,四十了,多半回首過去暗罵過去的自己一句傻X。

但劉鈺從一開始就在引誘他這麼想,當初他願意將在法國軍校所學的一切傾囊相授的原因,就是劉鈺答應他日後會送他回去,保護他想保護的人。

這是十餘年前的話,在大順京城的漫長生活裡,他又一直是個邊緣人。

雖有官位、甚至爵位,但他只是個“四夷入朝的象徵”,大順官員們不喜歡他,皇帝對他的信任也幾乎沒有,能交流的人很少。

這種邊緣人的生活,讓他時不時會想起劉鈺引誘他去自己感動自己、自己賦予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活下去,回到彼得堡,去拯救自己思慕的人,像騎士拯救公主的故事一樣。

十餘年前的接觸,劉鈺就看出來了,這個渾身黢黑的黑人,是個正統的俄國人:爲生命賦予某種意義,爲了這個意義承受極多的苦難與折磨,肉體痛楚,精神滿足。

越苦,越爽。越苦,越爽。

若爲了某個目標、意義,最好是救世或者爲全人類、再低點就是爲了某個別人,苦到極點,自己死了,無人理解,渾身腐爛被人遺忘,那簡直可以封聖了。

漢尼拔其實很自卑,不管是在大順還是在俄國,他都是外來者,是邊緣化的人,是被隱性歧視的。

這種人,特別喜歡通過拯救他人使自己獲得昇華,通過扮演一種救世主的角色來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是無法消除自卑感的人常常會陷入的優越情結的一種形態。

劉鈺跟着漢尼拔學過要塞工程學和法國軍校的課程,接觸頗多,對他看的還是比較透的——純正的俄國文藝貴族,要不後代怎麼能弄出普希金呢……

歷史上,漢尼拔和伊麗莎白的關係也算是相當好。

彼得死後,漢尼拔被流放到貝加爾湖附近的色楞格河修要塞,防備滿清北侵。伊麗莎白上臺後就把他提拔爲了愛沙尼亞總督,還以一個黑人的身份,在販奴的18世紀,混到了俄國陸軍上將軍銜,以及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其實漢尼拔也知道,劉鈺只是把他當工具。

但漢尼拔自己對於自己能當這個工具,也是心存感激,甚至隱約感謝劉鈺當初抓了自己之後,對自己多加保護和關照。

至於回到彼得堡後如何政變,這倒是不用劉鈺教他,他既是個正統的“第三羅馬”的貴族,自是對羅馬特色的禁衛軍政變耳熟能詳。

從奧斯特爾曼伯爵那得到的消息來看,他的一些老相識現在也仍舊在禁衛軍中,雖然礙於德國黨的強勢一個個裝作忠臣,但心裡怎麼想的那也不得而知。

自己從大順帶回彼得堡的哥薩克不多,可政變這種事,有時候可能多出百十個人,就能有改變大局的能量。

劉鈺爲了讓他安心,雖知道安娜女皇今年就得死,可也不好讓自己當神棍,便道:“你且放心。到了那邊,你可以先在哥德堡休息。你要缺錢就跟我說一聲。天朝的海軍和要塞工程學,以及天朝最爲優秀的戰鬥工兵,都有你的一份功勞。這份情誼我心裡記着呢。”

“若彼得堡有變,你星夜揚帆,數日即可登陸。你當初的好友如今應該也身居高位了,你就說去參加彼得大帝的誕辰紀念,怎麼說他也是你的教父,這個理由應該無人能反對。”

(本章完)

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38章 良家子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38章 下心毒第337章 見過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246章 探險隊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1051章 坐莊(下)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936章 綁定(下)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4章 買賣第30章 立信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52章 入倭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781章 談定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0章 錯路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3章 出事了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46章 哈士奇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39章 自覺(一)第348章 怕疼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636章 雞肋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65章 報捷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207章 守成第285章 黃淮患
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38章 良家子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38章 下心毒第337章 見過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246章 探險隊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1051章 坐莊(下)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936章 綁定(下)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4章 買賣第30章 立信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52章 入倭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781章 談定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0章 錯路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3章 出事了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46章 哈士奇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39章 自覺(一)第348章 怕疼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636章 雞肋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65章 報捷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207章 守成第285章 黃淮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