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

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

從1609年開始,北美這羣人,應該算得上是整個世界上過的最舒適的一羣人。

他們遠離了戰爭,雖然他們剝印第安人的頭皮,但那實在算不上什麼戰爭。

三十年戰爭,德國境內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不是像是中國古代的那種隱戶,亦或者從這個省遷徙到了那個省,而是硬生生的打沒了。

他們實際上根本沒有見識過戰爭的殘酷。

以至於幾十年前,菲利普王戰爭爆發的時候,印第安人的復仇摧毀了他們的村落,就讓許多人堅信,貴格會那羣人說的“末日審判”,真的要來了。

太可怕了,居然村子會被燒、人會被殺死。

這些年,便隨着北美的人口增多,邊境推進,印第安人節節敗退,雖然戰爭仍在繼續,但戰爭的殘酷已經遠離了這些人。

戰爭是殘酷的。

但如果這種殘酷不是針對雙方的,而只有一方被屠的無比殘酷,那麼戰後的結果不會是助長愛好和平的情緒,反倒會助長擴張開戰的情緒。

既然戰爭是無代價的,既然戰爭的殘酷只由對方承擔,那麼爲什麼要反對戰爭呢?

這是個很現實的心理。

當然,宗教使人魔怔,這種魔怔在此時的北美,更加的嚴重。

之前被劉鈺稱之爲“啓蒙加速年”的那一年後,里斯本發生了超大的地震。

這件事,對於歐洲來說,算得上是啓蒙的加速。

一方面,當葡萄牙首相喊出了“埋葬死者、救治傷者”的口號、而耶穌會喊出了“這是天罰天譴,救人是違背上帝旨意的”之後,天主教和耶穌會在歐洲的退潮,伴隨着王權崛起的需求,那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對那些啓蒙主義者而言,早期瀰漫在歐洲的“萊布尼茨樂觀主義”,以及這種樂觀主義所引申出的“雖然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其實這就是上帝推演了無數宇宙之後最好的結果,是至善的可能世界,人,要完全理解這神的至善意志,是不可能的”這種思想,被這場地震後的慘烈場面所打斷。於是這不再是一個“所有可能中最好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推動了法革如此激進的推手。

當然這是在歐洲。

而在美洲,則恰恰相反。

之前已經說過了,宗教道德這玩意兒,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和大明中期學說甚多思想大開放、晚期直接東林道德主義迴流一樣。

北美經歷了第一版山巔之城的破產,然後塞勒姆女巫審判,再之後宗教道德和山巔之城的想法徹底退潮,再再然後就是所謂的“第一次大覺醒”,宗教復興,傳教士希望重塑道德。

在這個背景下,里斯本的大地震,對這些新教徒傳教士而言,簡直是天大的好事:看吧,異端這幫逼,天罰了吧?活雞兒該,這回知道末日審判誰能活下來了吧?

只不過,這玩意兒,是容易反噬的。

一開始倒是挺好,公理會本來已經在新英格蘭有些撐不住了,藉着這一波,立刻又煥發了生機。

新教的百姓,一看,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哈。你看,自己信加爾文宗,就沒事;那羣信天主這種邪教,遭天罰、遭末日審判了吧?

關鍵就是這玩意兒要是自己一直好、別人一直差,那就沒事了。

這玩意兒怕的就是自己好到一半不好了,“天罰”之類的玩意,落在自己身上了。

那之前宣揚了那麼多的“千禧年主義”、那麼多的“末日審判”、那麼多的“我們纔是神選之人”的話,遇到事的時候,肯定是要反噬的。

可就像之前北美的諸多宗教問題一樣,站在理性的角度,可以說是因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一開始的團結墾荒農業爲主、到後來的商業發達商人不怎麼清教主義卻過得美滋滋、再到矛盾加劇導致了宗教迴流等等,是有內在原因的。

但對普通信徒而言,他們要是能理解這一套東西,那麼他們壓根就不會信這玩意兒。

反過來也一樣,因爲他們無法理解“侵略是可能導致自己被人反錘”的道理,所以眼見着阿納波利斯山谷的屠殺,簡直宛如地獄,這讓他們會怎麼想?

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完了,末日審判了,只怕自己這些人並不是神選之人,這是要下地獄啊。

所以說,末日審判這玩意兒,本身並不可怕。因爲是“神選者上天堂、有罪者異端異教徒下地獄”的“好事”。

關鍵是,不說東正天主新教,只說新教就有公理會、貴格會、長老會、唯一神反三位一體派、路德宗一系的、加爾文宗一系的……誰是神選之民?誰是異端?誰是下地獄的?

甚至於,單單公理會,如今又分出了老派、新派、需要有形聖人教化派、無需有形聖人只要自悟派……等等、等等。

不相信宗教的人,是無法理解教徒對於“末日審判”的恐懼,其實並不啻於死亡。

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真就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這羣人真的沒見過什麼叫殘酷。

不要說把他們往此時的歐洲、非洲、亞洲扔,就是讓他們回到百年前看看愛爾蘭人反抗大起義的時候是怎麼被屠的,也不至於見到這點事、甚至於之前的菲利普王印第安人戰爭,就能驚呼末日審判降臨了。

那麼如何讓這羣人快速世俗化、脫離過於嚴重的宗教情節?

說起來也不難。

比如大順現在正在做的,損有餘而補不足,讓阿拉巴契亞山以東感受到戰爭。

比如將來必然要爆發的二戰,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大家互相搶市場的時代,北美四國演義的邊境也成爲不啻於歐洲的絞肉場。

這基本上是破除“例外論”、“我是神選之民”、“末日審判降臨在別人頭上我直接上天堂”等反人類的想法的最佳方式。

至於現在,意義也非常重大。

歐洲風起雲涌的啓蒙運動,跑到北美竟造成了宗教思想回潮的第一次大覺醒,這還了得?

覺醒哪能這麼覺醒?

所以讓這羣經歷了戰爭恐怖的人活着,並把這種恐懼的思想傳播出去,是非常有利於北美啓蒙運動的大事。

反侵略、反戰爭、反戰敗,並不是一回事。

如何把反戰敗,提升到反戰爭的程度?打一頓,真的知道戰爭的可怕,而不是隻有別人受苦。

如何把反戰爭,提升到反侵略的程度?打一頓之後,憋出來內爆大清算。

北美這羣人殺印第安人殺的太爽了、搞開拓團搶人家開墾好的耕地和水利設施也搞得太爽了,大資本大土地投機商吃肉,底下的跟着喝湯,這是不利於他們真正覺醒的。

而由宗教引申出的對末日審判的恐懼,再到把這份恐懼消除,也即是宗教退潮的過程。

顯然,大順這一次,又做了歷史無意識的進步推動者。

確實是無意識,因爲大順這幫子人,壓根不知道啥叫末日審判。

…………

隨着這批倖存者,或是被送去了佐治亞的種植園、或是被送去了賓夕法尼亞去傳播戰爭的殘酷。

搶收糧食之後,冬天就這樣來臨了。

冬天去了,是春來。

越來越多的阿卡迪亞人、米爾馬克人遷徙到了安納波利斯山谷。

大順禁教,和天主教之間互相看不順眼。

但是,在屯田,或者說從安置恢復這些技術手段和組織能力上,兩邊倒是有很多的共同話題。

屯田和天主教那羣人的神國思想,以及這些人普遍帶有的濃重的部落時代的合作思想,使得第二年春天的生產,很快就組織起來、發展起來了。

一個個的村落,圍繞着小教堂,再度萌發。

一個個水壩和灌溉工程,在天主教牧師的組織下,修復如初。

土地、徵稅、管理,對於戰後恢復來說,這無疑是高效的。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到來,前前後後,這個山谷,以及附近的海濱,一共接收了大約30000名從各地來到這裡的人。

有的是在森林裡走過來的、有的是法國從集中營裡交換出來的、有的是從南方的種植園送回來的。

這三萬多人,也開始了標準流程一般的“耕戰”體系。

組建了民兵,用於防守。

抽選了精銳青壯,組建了正規的森林輕步兵。

組建了各個村社的天主教那一套的勞動合作社,用於墾荒、修水利、和提供糧草。

大順這邊也抽調了一批在西海岸那邊武裝的原住民夷丁,作爲森林輕步兵裡有組織的散兵,爲野戰做好了準備。

海軍這邊,送來了一批俘獲的英國私掠船。

整編後的阿卡迪亞人森林輕步兵,也開始學習列陣作戰,雖然野戰多半還是打不過龍蝦兵,但是和新英格蘭的民兵掰腕子是沒什麼問題的。

等着春天來了,穀物種上了,信風也送來了大順新一批的貨船,以及大順這邊“繼續打下去不要停,貿易穩步發展非常好,打仗現在還是賺錢”的態度。

於是,又長了一歲,不知何時就沒機會復仇的、按說不應編入整編連隊、但因爲他有威望和軍銜以及個人強制要求的約瑟夫·戈丁,終於迎來了復仇的機會。

(本章完)

第541章 人性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92章 欽定?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2章 參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72章 藍狗子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737章 機遇(下)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255章 兩制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88章 對策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054章 站臺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478章 看破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579章 廢物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597章 下西洋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809章 閹黨(下)第861章 哄一鬨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225章 開戰(四)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06章 狠話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72章 參謀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030章 氛圍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05章 入營
第541章 人性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92章 欽定?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2章 參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72章 藍狗子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737章 機遇(下)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255章 兩制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88章 對策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054章 站臺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478章 看破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579章 廢物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597章 下西洋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809章 閹黨(下)第861章 哄一鬨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225章 開戰(四)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06章 狠話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72章 參謀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030章 氛圍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05章 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