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

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

泰興十年,正月二十六。

或許應該是這個冬天京城的最後一場雪。

上元節的花燈已經摘了,街上時不時還會響起幾聲爆竹。國子監和武德宮每年用廢的紙張,都要留着做上元節用的爆竹紙,比着看誰的響,悶悶的聲音不斷迴盪。

風有些大,瑩瑩的窗紙透不過雪景,西洋來的玻璃窗卻可看看外面的雪綿綿堆砌在樹上。

田貞儀把蓋在腳上的錦被捲了卷,腳趾輕輕在腳爐上一碰,又趕忙縮了回去,就像是拿茸茸的爪子試探水影的貓。

銀骨炭難燃,燒的卻慢,她嫌棄桂花餅子的香氣,手爐裡不加半分香餅。

手攏在手爐上,僵僵的手指總算是暖和過來。本來暖手是爲了寫字,這時候卻又不想提筆了。

小炕桌上,露出了半頁寫滿了字的紙。

一半被蓋住,另一半清晰可見。

“三哥哥,萬萬記得,發餉的時候,要叫兵卒呼喊一聲‘謝陛下的餉銀’。雖有溜鬚拍馬之嫌,或人所不齒,或以爲幸佞,萬勿在意。”

“三哥哥既是要改發餉之制,不由營官經手,而是月底集結於校場分發,另設督查,監督發餉,切要按我說的那麼做。”

“嶽武穆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平?然其爲天下乎?爲趙氏乎?其爲天下,遂有風波亭天日昭昭。”

“三哥哥所爲之事,豪言猶在耳,捨我其誰?可細論起來,非是捨我其誰,而是陛下無他人可用。此中區別,千萬深思。萊登不遠,或以爲不過千里,然禁宮城牆便有萬里寬,是以非千里,實一萬一千里。”

“之前來信,論及軍陣新法、艨艟異術,若真能以一敵三,又非三哥哥所不能編練,實非幸事,望三哥哥細察。”

“既入青州,奏報三日一封,實無事可記,亦要記瑣事。陛下或言:勿送瑣事。三哥哥卻不可不送,陛下可以不看。三哥哥豪氣太重,雖有人深喜,卻亦有人深憂,小節可不拘,然小節又不可不拘。不拘者,英雄也;不可不拘,亦英雄也。”

“英雄者,有大,有小。不可不拘,是爲天下之大;不拘,是不過爲有人稱讚之小。其中分別,三哥哥定能辨析。猶記飛天時候不敢解纜繩而惜命事……”

紙的下半部分被壓住了,田貞儀已經寫了很多,卻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把這封信送過去。

明日的送別她是去不成的,正月裡也沒有去別院的藉口,二哥雖縱容她,可父親不在家,家裡終究還有母親和大兄。

以書信傳遞,她也知道或許不該說這些話。也想着翼國公也是宦海沉浮多年,想着劉鈺自然應該知道。

可心裡總像是有個聲音悄悄問她:萬一他不知道呢?

即便那個聲音也會說“萬一”,只是萬一,不過萬一,但這萬一卻壓的讓她有些喘不來氣,終於提起筆寫了一些不該寫的話。

此時尚且還在最後的猶豫,這信到底要不要寫完。

若是不送,寫了也不過化作焚灰;若是送,連這樣的話都寫了,難道還差把心事也寫上嗎?

去歲金風起時,託二哥把自己思索天文的小冊子送了過去。

然而如泥沉海,心裡怏怏不樂。直到十二月才收到了回信,也不過是上個月的事。

翻看之後,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批註和圈記,心裡壓着的那份怏怏終於化爲了喜悅,連帶着最惱人無趣沒有半分色彩的深冬也暖了許多。

後面還帶了一張靖海宮官學考試的試卷,也很細心地告訴她只有三個時辰的答題時間。

田貞儀就真的鋪下了卷子,午飯也沒有吃。好在丫鬟們知道她讀書的時候總是這樣,並沒有一遍遍的煩擾。

寫過了卷子,第二日便匆匆讓二哥給遞送出去。這一次沒有再等太久,更不會如上次從金風等到寒雪,很快就得了回信。

信上誇她的話,讓她心裡高興,可後面的話,才讓她心裡發甜。

那是一些關於心事的話,沒有太多的文辭,只是平淡地用直白的白話寫就。

讀着別人的心事,沒有半分的苦悶,不由地想吃石榴,便讓丫鬟取了一個石榴。

取來之後,卻沒有吃,只是輕輕剝開,看着黃澄澄的外皮,指甲輕輕挑起一枚鮮紅的籽,問一旁呆呆的丫鬟:“你知道這黃澄澄的石榴皮下,有這樣的籽嗎?”

呆呆的丫鬟以爲她發了燒,伸出手試了試她的額頭,卻被她輕輕撥開,然後一點一點地把石榴籽都挑了出來。

回頭找出來那張題將軍黑龍江望雨的畫,親手化作了一團灰,覺得那張畫只是畫出了石榴皮,卻根本不知道一丁點的石榴籽。

或許有那樣的雨,或許有那樣的風,但現在她知道,若是有那樣的風雨,他可不會站在船頭望雨,定是會跑回船艙喝酒。

想到這,便看着燒成灰的畫,輕聲傻笑。

笑過之後,又蜷縮在錦被上,抱着膝,呆呆地望着玻璃窗外的風雪,想着信上那些微微流露出的苦悶。

透過玻璃窗,外面有丫鬟在玩雪,凍得手縮着,哈了哈熱氣搓了搓手。

她也伸出手,摸着窗上的冰花,這些平日裡捨不得除掉的冰花,在指尖上融化,又冰冷冷地包裹了指尖,然後又把手整個兒地壓在了窗霜上,感受着咬牙的冰冷,心想原來剛纔那些丫鬟們的手,應該就是這樣的感覺。

只是冷雪能隔着窗也讓她知曉滋味,人心中的滋味又怎麼樣去感同身受呢?

提起筆,想着這樣的心事,終於沒有再寫那些學問,而是寫了許多平淡。

兒時的蟋蟀,摔過跤的青石板,望遠鏡裡的星星,哭鼻子時的苦悶,家宴裡被父親誇獎時的自豪……

她想:

有高牆啊,有儀門啊。

所以,我把我寫給你看吧。

就像是桌上的那枚石榴,又或者石榴就像那日飛到天上的熱氣球,眼睛可以看到的已經看到了,剩下的就要寫給你看了。就像是西洋人的畫,總是缺了那種滋味,畫出的永遠都是石榴皮。哪怕畫出了石榴籽,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也有同樣的鮮紅,又怎麼畫得出來?

想着花木蘭的故事,她想告訴他,木蘭是無奈而成木蘭,她卻沒有軍書十二卷的逼迫。

金風玉露的時候,想着讓他知道自己是女中豪傑。

寒雪嘯風的時候,卻想着讓他知道自己爲什麼會成爲這樣的人。

這封信送出去了,還回來的正是她想看到的文字。

這樣的書信往來了幾日,慢慢又寫到了一些將來要做的事,詢問如果是她會怎麼做。

前幾日的信是剝開的石榴籽,這一次的信便如同在詢問她該怎麼剝石榴。

父親會誇獎她有才智,但真正的大事卻從不會問她。

二哥偶爾會詢問詢問她一些武德宮裡沒懂的算學學問,卻不會和她探討。

閨中別家的姊妹們會和她探討學問,有時候也會闊論一下天下事,卻沒有把這些事去試試能否做成的機會,頑皮的會說這像是一羣公公去了煙花地。

展開信紙,便把那些問題一一寫出自己的意見,就像是籠中的鳥以爲自己會飛,終於盼到了籠子打開振扇起翅膀,不知道會是笨拙着地,還是叼走那片雲。

信越寫越多。

有時候也會因爲一些問題的看法起了爭執。

爭執的時候,她也會悶悶的生氣,覺得自己纔是對的。

往往第二日便會收到回信,信上說細細思索了,果然妹妹纔是對的。

之前悶悶的氣,便在這一刻煙消雲散,更從那句“昨夜深思久不能寐”中,感受到了一種大約名叫尊重的東西。

漸漸的,問的將來事越來越多,本來心裡會有幾絲期待,想知道這辦法到底能不能用,是否有效。

可轉念一想,過了年寫信的人就要遠去山東,心情又失落下來。

過完年,便是春天,春天過了便是夏天,夏天便有機會去別院,然後偷偷溜出來玩耍。

可是現在即便溜出來,又怎麼能隔着京畿和青州的山水相見?

那種想知道自己的辦法是否有效的期待,最終敵不過遠別的失落,啪嗒啪嗒落了幾滴淚,也不管紙上的淚滴清晰可見散了墨。

這幾日,心裡便想着那些萬一,終於提起筆寫了一些不該是她說的話。

也想着翼國公也是宦海沉浮多年,想着劉鈺自然應該知道。

可心裡總像是有個聲音悄悄問她:萬一他不知道呢?

即便那個聲音也會說“萬一”,只是萬一,不過萬一,但這萬一卻壓的讓她有些喘不來氣,直到寫下了那些不該她說的話,纔算是鬆了半口氣。

牀榻下,就有一個炭盆。

可以焚掉信稿,也可以暖暖手讓筆揮的更快。

揪起寫了一半的信,重又讀了一遍,看了看牀榻下的火盆,終於又放回了桌面。

猶豫了許久,又提起筆。

“有制之兵,其勢在制而非兵。制者,術也。道不可傳,而術可傳。三哥哥,這術要傳下去,使得陛下相信,此術人人可學,只是三哥哥先學會了而已。萬萬不可化術爲道,使陛下以爲道不可道,非三哥哥無以能成此軍者。”

“私以爲,若軍練成,平準之事畢,而三哥哥所練之軍立大功。屆時,陛下必會調走三哥哥,以他人代之。另尋他人編練新營。”

“若軍威仍在,他人亦可編練,戰力如前,則幸,尚且可再立新功,以安天下事,以遂平生志;若三哥哥一走,他人不能編練,軍威不再,戰力大不如前,則不幸,三哥哥或可封爵,然只恐日後三哥哥所求之事均做不得了……”

(本章完)

第1077章 爭功(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331章 雷罰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325章 迎天使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050章 坐莊(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8章 罵人揭短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348章 怕疼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625章 手段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278章 夷丁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222章 開戰(一)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617章 許願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
第1077章 爭功(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331章 雷罰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325章 迎天使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050章 坐莊(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8章 罵人揭短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348章 怕疼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625章 手段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278章 夷丁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222章 開戰(一)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617章 許願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