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

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

“但是,這場仗需要打的很精緻。”

“我們不能輸,但也不能讓盟友贏。”

“有時候,最難對付的敵人,反而是盟友。”

“否則,興國公又何必在印度問題上一直等到杜普萊克斯被召回?我們又何必等到本地治理陷落?”

面對做天子還是做五霸的問題,陳青海還是說出來了最重要的【但是】。

戰爭在開始前,就要想打如何結束。

而如何結束,又涉及到應該贏到什麼程度。

在場的每個人都清楚。

如果,中法聯軍真的全殲了英國艦隊。

那麼,距離大順被趕出歐洲,也一樣很近了。

大順的新興階層,討厭英國。

因爲英國有航海條例,有東印度公司,有高額保護性關稅。

但大順的新興階層,也一樣討厭法國,甚至更甚。

因爲英國最起碼還能買些茶葉生絲,法國人連茶葉都買不了多少,還老琢磨着國產替代。

大順要贏。

但要在英國海軍主力,足以單獨對抗法國的情況下贏,而絕對不能是中法聯軍全滅英國艦隊的那種贏。

大順在歐洲的極限投送能力,就是這三五千精銳戰鬥工兵。

大順的戰鬥工兵很能打,但即便很能打,在歐洲大陸也無法做到壓倒性的優勢,能壓服衆生。

人太少了。

一旦要是把英軍的艦隊主力消滅,詹姆斯黨的小王位僭越者登陸蘇格蘭,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是難以預料的。

大順的新興階層,既不想把戰爭過於長期化,其實也不是很想造成歐洲的全面荒廢,甚至在英倫島上搞出來宗教異端審判戰爭之類的事情。

戰爭如果想要比較穩妥的結束,那就要打的非常精緻。

要戰勝英國人。

但英國人留存的戰艦,又足以在大順不參與的情況下,守衛海峽。

否則,法國肯定把大順一腳踢開:我都能登陸蘇格蘭了,我幹嘛還聽你的?印度都丟了,反正我對印度的興趣也沒多大,歐洲的事我說的算,您請回吧。再見。

這就是所謂的“盟友比敵人更要提防”的問題。

陳青海又道:“大帥剛纔所言‘天子’、‘五霸’之別,我們自然也知曉。但若做‘西周天子’,需得憑一己之力,便壓的諸侯噤聲。‘東周’之前,無需霸主,天子之兵,足以鎮撫。”

“我等亦有天朝總齊八荒之心,只是,如今看來,實力不濟。着實不能做到憑藉一己之力,壓的戰爭走勢必須沿着我們計劃好的方向去走。”

“比如說……假使我們徹底殲滅了英國艦隊,而法國欲要登陸英國,乃至爲歐洲霸主。我們是否有能力,威懾法國和西班牙,說你們敢這麼幹,就要把你們的海軍一起滅掉?你們這麼幹不符合天朝設想的國際新秩序、新禮法?”

“我也不是妄自菲薄,只怕我們現在並無這樣的能力。戰場擺在南洋,我們自然無敵;可擺在歐洲,我們其實連荷蘭都無法獨自打贏。”

他這個判斷,雖然有些喪氣,可衆人還是紛紛點頭,認可陳青海的說法。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這一次歐洲之行,雖然一路都很順利,總參謀部提前做好的後勤準備和各種預案,使得整個過程很穩。

但,對於大順此時能否做天子這件事,各路真正來打這一仗的軍官,在抵達歐洲後,全都持悲觀態度。

做不了,太難了。

至少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單單一個後勤,就能把他們嚇死。歐洲的物價水平,後勤補給靠花錢,當真是花錢如流水。

普魯士那樣的小國,能拉出來十萬野戰部隊。法國把七八成的軍費花在陸軍上,依舊還能保持三四十艘戰列艦。

而大順短期之內能集中上萬人規模征戰的極限,也就是印度。

西非完全沒有落腳點。

各國重商主義橫行,都想着多出口少進口。

大順也算是佔了個大便宜,才能以這種直接的形式摻和歐洲的世界大戰,因爲歐洲亂成一團,歐洲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全都縮在本土附近,唯獨大順在本土壓根不需要保留主力艦。

道理也很簡單。

法國真的可能登陸蘇格蘭,如果海峽沒有英國艦隊。

而大順周邊,就算英國玩什麼圍魏救趙,把海軍全拉過去,就算不考慮後勤補給,指望誰攻入京城?朝鮮?還是越南?還是緬甸?

即便如此,大順也就只能維繫“支持誰誰就贏”這種程度。

絕對做不到“我說將來怎麼辦必須得聽我的”這種程度。

直布羅陀的一場海戰,讓大順這羣算是初生牛犢的海軍,知道了英國主力艦隊的水平和他們算是半斤八兩。

陸戰的話,估摸着法國普魯士等也不會差,大順也着實做不到能三千破五萬。

現在李欗挑明瞭“天子”和“五霸”問題,也等於挑明瞭戰後的格局怎麼談,是需要他們在戰場上打出來有利於大順希望的戰後格局的態勢。

這場戰爭的本質,在開戰之初的小冊子上,他們已經瞭解了。

因爲他們接受的三觀養成,使得他們看那種按照他們接受的三觀邏輯所衍生出的小冊子,非常順滑。

即:

法西和葡英的殖民地矛盾。

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奧普主導權矛盾。

俄國西進與普魯士崛起之矛盾。

伴隨着大順參戰,這三大矛盾,都會解決。

普魯士死定了,西里西亞肯定要吐出來,東普魯士和波蘭問題,也基本和普魯士關係不大了。

英葡和西法殖民地問題,其實這一次阿蘭達伯爵和大順談判的貿易問題,本身就是這個殖民地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

而這三大矛盾解決之後的和會上,必然是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國際體系的,並且這個超脫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新國際體系,必然是大順參與主導的。

這件事之後,各國肯定都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和平。

大順要消化印度。

西班牙要解決美洲的美洲化問題。

法國要解決國內的士紳納糧或者財政改革以及教權和政權矛盾。

英國要面臨一堆的債務問題、殖民地徵稅問題。

當然,最完美的情況,就是通過談判,把呂宋問題解決掉,並且納入到新的國際體系之中。這樣大順就可以獲得完勝,從而盡全力維護這個國際體系。

大順暫時也確實沒能力維繫一種真正由他主導壓服衆生的天子制禮的國際體系。

至少在好望角以西,大順要辦成什麼事,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得英、法、西、俄、奧等這幾國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點點頭。這幾個不點頭,靠大順自己指定是辦不成。

至於說五霸模式的帝國自貿區體系,那就意味着,大順不只是要把呂宋問題就此擱置……而是西班牙開了個這樣的頭,各國必然都會有學有樣,由政府對接貿易的模式,政府主導東方貿易品在其勢力範圍內的銷售。

其本質,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

而是……各國把東印度公司,搬到了一口通商的港口,東印度公司只是不下海了,但換了名後依舊掌控着本國東方貿易品的壟斷。

那……那大順能賣多少東西,還是要看各國買多少。

這自然絕對不是劉鈺等貿易擴張派的希望。

朝廷派出來談判的人,並沒有預想到西班牙提出的這種藉機佈局戰後國際格局的方案,或者說這和大順預想的方案完全不一致。

而如果一成不變,非要按照大順這邊的預想的戰後格局來,現在就不好辦。

西班牙並沒如樞密院預想的那樣,見好就上,一起來摘桃子。而是強忍着巨大的誘惑,要在戰後格局問題上,保持其之前積累的美洲優勢。

的確,呂宋就在大順的掌控之下。

但西班牙這次掌權的,居然很有格局,就擺出來一副大不了你去攻打呂宋我不要了的態度,就是咬死了你若不接受戰後格局裡維繫西班牙殖民體系,那麼我就不參戰。

這當然冒着巨大的政治風險,比如大順真的氣急了,回去打呂宋去了。

但無疑,西班牙賭贏了。

因爲大順並不想因爲呂宋,而錯失了此時好容易等到的歐洲亂局。

陳青海等軍官從軍事角度,都認爲現在歐洲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看似優勢很大,但如果考慮戰後分贓,把戰爭作爲政治的解決手段,那麼不但沒那麼輕鬆,還必須要打的小心翼翼,像走鋼絲一樣控制着法國不要失控。

那麼,儘快攻下直布羅陀就是關鍵一環。

攻下直布羅陀,英國海軍就只能縮在海峽了。大順的商船就可以在地中海、西印度等地,掌控貿易。

塞內加爾、哈瓦那、加的斯或者直布羅陀地中海的三角巡航區,纔算是真正建立。

海軍也可以幫着法國,一點點拿回來北美的殖民地,吃掉英國在加勒比的幾處支撐點,從而爲切割北美勢力均衡打下基礎。

這和以往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同,以往的目的是獲勝。

而現在,戰爭的目的,是貿易,獲勝不是目的,如何獲勝而有利於貿易,纔是目的。

七嘴八舌地討論之後,李欗沉吟了一陣,緩緩道:“茲事體大,按說這不該是我來決定的。但如今通信不易,一來一回,兩年過去了,局勢瞬息萬變,到時候反倒可能誤了大事。”

“朝廷和樞密院那邊,真要知道了西班牙的想法,必有更高明的手段應對。但現在肯定不行。”

“事有輕重緩急。”

“若西班牙繼續中立,我們打直布羅陀,怕是要把這十年訓練的精銳戰鬥工兵,都埋在這片石堆中。”

“這樣吧,這件事的責任我來擔。”

“西班牙的條件,可以答允。但西班牙必須參戰,開放哈瓦那作爲戰時的海軍基地,本朝戰艦可以在哈瓦那停靠修整。”

“呂宋可以列爲不徵之地、可以答應他們在呂宋和加的斯二口通商,本朝商船也可保證不私往西班牙殖民地貿易。”

“先把大框定下,速速派人回京稟告此事變化。具體細節,日後再談。這大框定下後,要趕緊在今年過年之前,把直布羅陀圍下,不要影響明年的貿易。”

“這西洋下的……爲誰辛苦爲誰忙?西班牙倒是會見縫插針,我們成了扼殺西葡之後的新興國家的力量,他們這些老牌殖民國反倒得利!”

“一仗打完,西班牙倒像是重回《烏得勒支條約》之前的國際局勢了,他若這能解決教會、耶穌會、美洲的那些土司,倒頗有中興之可能。”

(本章完)

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40章 野心第68章 決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33章 朋友第368章 我是誰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65章 制禮第152章 入倭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938章 笑話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1章 收心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703章 海戰(一)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545章 難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050章 坐莊(中)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33章 斡旋家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33章 邊軍第633章 斡旋家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57章 老婆本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345章 畫餅第54章 全員賭棍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712章 反擊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35章 府兵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9章 條約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946章 旗手第1052章 定性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585章 要忍讓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027章 割裂(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46章 哈士奇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1279章 特色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705章 海戰(三)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
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40章 野心第68章 決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33章 朋友第368章 我是誰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65章 制禮第152章 入倭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938章 笑話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1章 收心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703章 海戰(一)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545章 難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050章 坐莊(中)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33章 斡旋家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33章 邊軍第633章 斡旋家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57章 老婆本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345章 畫餅第54章 全員賭棍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712章 反擊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35章 府兵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9章 條約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946章 旗手第1052章 定性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585章 要忍讓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027章 割裂(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46章 哈士奇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1279章 特色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705章 海戰(三)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