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

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

什麼叫容易吃的利益?

比如鬆遼分水嶺以北的土地,適合種豆,並且在事實上大順已經拿下了南洋和日本的市場,鐵路修通,資本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可以直接在鬆遼分水嶺以北建立。

什麼叫不容易吃的利益?

比如北美現在的很多土地,既適合種稻、黍、稷、麥、菽這樣的五穀,也適合種西瓜、棉花、亞麻。

問題在於,要讓這些土地有利可圖,你得爲這些土地,準備一大堆的東西。

要在現有條件下,準備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否則這些東西沒法賣,剩餘價值要在流通中實現,沒有剩餘價值怎麼有利可圖?爲了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出現,你可能要移民幾百萬上千萬,因爲沒有人就沒有消費。

這,就叫不容易吃到嘴裡的利益。

鐵路修好了,資本會主動跑到鬆遼分水嶺去圈地種豆。

但,你和資本說,這個北美人口要是達到了三五千萬,伱們在北美的土地就值錢了。不如你先花高價買在北美的土地,然後你再出錢移民過去。這樣,百年後等你重孫輩家裡開枝散葉的時候,你家就可以剝削剩餘價值了,土地也就升值了。

道理即便能講通,但人家資本稍微一算,媽的百年之後?這每年的投資回報率、或者平均利潤,只要能到10%,百年之後是多少?

那都是翻了151574倍。一兩銀子變15萬兩,我有這錢乾點啥不好?我現在在扶桑買塊地,就算一兩銀子買了100畝地,便宜到死。那100年後,這100畝地能賣15萬兩白銀?這坷垃是金子做的?還是這石頭是金子做的?

的確,大順這邊確確實實是有買地投資的習慣,而且整個天下都非常熱衷。

但其實就還是墨子當年的那個問題:是用?是愛?

買地的人,是愛土地?愛土坷垃?愛這泥土的芬芳?愛這壟溝?所以熱衷買地?

還是因爲,要用這土地,作爲資產。因爲作爲資產,土地是最保值的、收益率最高的?

那麼,既然是資本,就要問了:扶桑的土地、大順的土地,你可以找出來一塊一樣肥沃的土地、甚至旁邊的河流、乃至於說積溫降水都一樣的。但這兩塊地之外的社會條件,一樣嗎?

或者說,舉個最簡單的換位思考。

現在,假設,中原某地的大地主,擁有土地4000畝。朝廷說,這樣吧,你的土地歸朝廷了,給你10倍、不,100倍補償,補你40萬畝土地在扶桑大草原上,也就是30里長、30裡寬的這塊地,都給你了。

這地主要嗎?

且不說別的,就算帶着人去了……法律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這個工具需要國家的暴力機關去執行。在中原,這4000畝地,是地主的就是地主的,大順朝廷要維護“法律”,所有土地私有制似乎是神聖且不可侵犯的。那麼就算說挖地窖挖出來了家裡留下的金銀財寶,移了一千百姓過去了,說一如中原制度,六成租子……你看這些佃戶吊他嗎?甚至於,佃戶吊什麼土地私有制的神聖性嗎?就分地了,咋的,大順朝廷還能派兵來維護私有制的神聖性啊?敢來,就跟他幹了!

歷史上,北美在1865年開始迎來了一大波的移民潮。因爲剛打完南北戰爭、勞動力不足、宅地法等,所以出臺了《合同工法》——這玩意兒,理解成“契約奴”制就行,工廠主出運費,按照契約和利息什麼時候把工資扣完運費,什麼時候算是自由了。

許多人盛讚,這個政策實在是太智慧了云云,引發了歐洲移民潮,帶來了北美人口的快速增長、工業快速發展云云。

但是,這麼說,則完全是空話。

不說種種種種的物質條件,只說最簡單的一條:沒有古納德公司的廉價蒸汽船票,和縮短到12天的跨大西洋蒸汽船旅程——這是所有條件中似乎最簡單的一條,那麼這個政策就是個扯犢子的空談。

若無此條件,還想發展工業,那就只剩一個辦法,取締《宅地法》,逼着農民去工廠,而不是去西進當自耕農。

當然,這不是說,只需要點亮一個蒸汽船科技就行,只是說,蒸汽船這玩意兒只是衆多物質基礎、社會條件中的貌似最簡單粗暴的一個,是使使勁兒可以搓出來的。

而剩下的那些條件,則完全不是使使勁兒就能搓出來的。

這些問題,也就造成了大順現在非常難走的局面。

比如說,這種非常難走的局面下,就隨便找一個點,來說爲什麼難走。

例如後世,上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百年間,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豪傑,爲理想而奮鬥、犧牲,終於重現光明?

千萬人得有吧?

那從1840年開始算起,這千萬英雄裡,都是抱着什麼樣的心態去戰鬥的?

反滿、恢復漢土、滅殺閻羅妖?

這個,在大順直接拋掉,一個陝西皇帝,這個理由實在沒法用。

反洋夷侵略?

這個,在大順,要反洋夷,得跑泰晤士河口去反了。

爲中華之崛起?

這個,大順現在雖然是個縫合怪,但謂之馬上到來的19世紀的壓路機、世界第一列強,這個還當得起吧?

爲華人的生存空間?

這個,更沒法用了。之前就說過了,現在的問題是,就算大順現在立刻死了,天下大亂五十年,環太平洋區域,從澳洲到北美,華人已經完全佔據絕對的人口優勢了。但華人有優勢,和西南山區、西北乾旱區、普遍人地矛盾爆發區、華北生態崩潰區的那兩億多百姓,基本沒有啥關係——此時世界的五分之二的人口,如果全面工業化、全面富庶,和全世界一起富庶、全世界普遍工業化,那也沒啥區別了。

所以,其實最後也就剩下了一個選項,爲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當然,科社出現之前,會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反動社、空想社、宗教社、小資社等等。

在加上傳統因素,不免在科學的理論出現之前,在大順也就只剩下純粹的“天下大同”這個選項了。

問題在於,天下大同,怎麼走到?

之前,儒學一脈,爭的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

然而,社會意識落後於社會存在。

這套東西再怎麼爭,它產生的社會基礎,也就是小農手工業時代。

如今,時代變了,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套東西其實走不通,尤其是伴隨着考據學的發展,很多人都認爲,周禮、周官之類的書,多半是一些人爲鼓吹王莽改制而寫的……呃,“小說”設定。

和顏元、李塨等人悶在家裡,倆人憋出來的一整套“官制”、“土地法”、“學校制度”、“稅收政策”、“軍制”等,差毬不多的玩意兒。

而現在,大順這邊唯一能撐得起來這個“對未來世界的美好設想”的,其實也就剩下劉鈺的那一套東西了。

然而,問題在於,新學派當年爲了防止被滅殺,只教“術”而不學“道”,大部分“道”的內容,都是潛移默化和隻言片語的。

這也是社會條件所造成的某種必然。

就好比說。

法革,那是一羣思想家在上、平民在下,而許多律師等中層,作爲思想家和平民之間的聯繫。

所以,聖西門會說,法革那羣人的口號,和他們反對的反動派的口號一樣,空洞、辭藻。

而華革,則是本土派的哲人王,在山溝溝裡,面對着一羣文盲和基本沒出過山的農民。

所以,風格是通俗且易懂的,是甚至能讓半文盲聽明白的。

而劉鈺當初面臨的情況,就是大順允許有聖人,但一定得是死了兩千多年的聖人。

皇權強勢。

正值王朝中期,休養生息結束。

加之以史爲鑑,還有“復古半聖意見領袖”安漢公、還有“一人易天下之學”王荊公之類的事。

故而,劉鈺就只能以“臣子”的身份,做事。

而“臣子”這個身份,就註定了,新學一派裡,很多話不能說、很多東西只能隻言片語、最多隻能自然秩序,上限就定死了。

這個定死的上限,撐得起“對未來世界的美好設想”嗎?

如果劉鈺沒真的見過未來的世界,這麼這個定死的上限,撐不起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幻想,最多也就是個空想——只有術而無道,也就意味着沒辦法自行的邏輯演繹出最終的結果。

問題在於,劉鈺真的見過未來的世界,所以即便是定死的上限,只有術法,那麼他依舊可以描繪出一個差不多的、聽起來並不遙遠的、似乎可行的美好的未來世界。

所以,在大順這個縫合怪,此時早已註定的排異反應發生的時候,皇帝爲什麼要大張旗鼓地把劉鈺的屍骨運回來安葬?

後世有句話講:天王殺天父,終究一場空。收拾包裹回家去,依舊做長工。

那要是“天父”早早病死、或者自然死亡了,而“天王”依舊還能得到指引、並且有證據表明依舊是“天父”在指引呢?

如果說,大順的實學派,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論、邏輯思辨。

那麼,創立者也不好使,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用方法論和是邏輯思辨,是可以推出後續的正確結果的。

或者說,如果大順的實學派,學的是一套科學的理論,是可以通過邏輯演繹和運用方法論得出後續的結果,那麼這一套是沒有任何用的。

但問題是……劉鈺,更像一個……先知。

而不是一個大順的思想家、哲學家。

就像是,他可以漂亮地解出一道立體幾何的題,但他連幾何的許多基本定理都不教一樣。

他只是個先知。

一個“預見過未來”的、可以“用此時的詞彙形容未來”的、思想支離破碎的……先知。

而已。

因爲沒有基本定理,所以大順走到這一步,有志之輩,迷迷糊糊,不知道該咋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而這時候,自然會有很多人,覺得,若是我實學派“先知”在此,定有辦法。

(本章完)

第430章 權謀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25章 殺心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09章 親不親第713章 活路第971章 割袍(上)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045章 平衡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938章 笑話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251章 壓力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93章 破題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70章 先驅者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597章 下西洋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6章 邀請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987章 止步(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48章 魚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
第430章 權謀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25章 殺心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09章 親不親第713章 活路第971章 割袍(上)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045章 平衡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938章 笑話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251章 壓力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93章 破題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70章 先驅者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597章 下西洋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6章 邀請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987章 止步(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48章 魚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