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

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

歸義軍在對黃班等糖廠奴工中的威望大哥們襲殺清洗之後,歸義軍在事實上已經被招安了,核心決策層其實都是朝廷派去的人。

有些人是劉鈺一手教出來的,有些就算不是一手教出來的,也聽前輩提過一些傳聞。

他們對劉鈺的敬畏和信賴,是一種非常玄妙的狀態。

從沒有人覺得劉鈺是如陳慶之那樣的名將,可以八千破十萬,縱橫萬里無敵;也不是如同冠軍侯那般,從來沒學過打仗,對孫子兵法之類也不以爲然,卻偏偏有着天才般的嗅覺。

他們對劉鈺的敬畏和信賴,是這樣的:鯨侯自認爲沒有本事以八千破十萬,就肯定不會去打這一仗,而是溜回去練兵、造炮、搞錢、徵兵;等到鯨侯一旦決定開戰的時候,你也別管鯨侯到底帶了多少兵,哪怕一千呢,那也肯定會獲勝。

至於打仗的水平,很多人看完之後覺得,也就那麼回事:炮兵轟完騎兵衝、騎兵衝完逼對方結陣步兵跟上開火破陣、局部優勢以點破面、能在戰場上造成以多打少的局勢。

但即便覺得也就這麼回事,卻古怪地從來都相信,只要劉鈺決定打了,就一定能打贏。

打不贏的就不打、只要打的贏的就一定能贏。這似乎是一句廢話,但這就是軍中給劉鈺身上貼的一種信仰符號般的標籤。

包括劉鈺從來沒真正指揮過的海戰,也是有這樣的信賴。敢出兵了,荷蘭人的艦隊肯定要完。

帶着這種詭異的信賴,歸義軍的決策層一致地認同了牛二的意見,覺得後續的一切計劃,都要以朝廷的海軍大獲全勝、徹底拿下制海權爲前提。

以此爲前提,牛二的想法也就正確的不能再正確了。

此時的牛二不用擔心荷蘭艦隊的炮擊,站在棱堡的最高處,指着遠處荷蘭人的炮兵陣地道:“讓弟兄們試探着衝一波。做出一副要黏住荷蘭人的態勢。”

“荷蘭人肯定會擔心他們被咱們黏住,擔心被黏在這裡全軍覆沒、也擔心巴達維亞空虛。所以咱們做出要黏住他們的態勢,他們應該會丟掉大炮,將步兵集結起來跑路。”

“先奪了他們的大炮,然後派人去給那邊待命埋伏的弟兄們傳個信,準備幹票大的。荷蘭人慌了神,一旦被伏擊,或者被堵截,他們多半潰散。一旦潰散,就要猛衝,一直追到巴達維亞城下。”

“若能趁亂入城,則蓋世奇功。此地算是西洋人的一處都城,咱們歸義軍也算是天朝有史以來第一個攻下西洋人都城的隊伍了。”

“即便不能趁亂入城,使得荷蘭殘軍無法集結,巴達維亞城中空虛,亦是大功。”

他的戰場嗅覺非常靈敏,準確地把握到了荷蘭人此時的心態。怕被黏住。

實際上,牛二對荷蘭人圍城而不攻城,既不滿,也欣慰。。

如果荷蘭人選擇塹壕肉搏向前推線,朝廷的海軍一到,他都用不着在回巴達維亞必經之路上埋伏的千人,單憑自己手裡這些人,就能徹底擊潰荷蘭人。

攻城一方的部隊展開之後,是最脆弱的時候。一旦展開,被側翼襲擊或者援軍來襲,都將是毀滅性的失敗。

這是不滿。

而荷蘭人的指揮官很小心,並沒有將部隊完全展開,而是採取了圍城的方式。

這雖然妨礙了牛二靠這手裡的人,來個八百破兩千的大勝,以便日後吹噓。

但牛二和歸義軍的決策層還是很欣慰。

覺得荷蘭人很重視自己的戰鬥力。

敵人的重視,是軍隊的無上驕傲。

就像劉鈺說的,荷蘭人既沒有在十年前突襲威海衛,毀掉大順海軍的萌芽;也沒有往東南亞增兵備戰……這讓劉鈺覺得很不爽,覺得荷蘭人侮辱了大順,沒有尊重大順,瞧不起他。

同樣的道理,放在歸義軍這邊,就是截然不同的結論。

首先,荷蘭人肯定不知道樞密院的計劃,否則根本就不可能把軍艦集結在井裡汶附近。

所以,荷蘭人沒有選擇直接攻城,而是選擇長久圍困,這說明什麼?

在歸義軍高層看來,這說明荷蘭人被兩次失敗的圍剿弄怕了,非常認可歸義軍的戰鬥力,哪怕在嘴上不承認,但在潛意識裡,已經將歸義軍看成是一支強軍了。

對軍隊來說,有什麼比得到敵人的認可和恐懼更好的誇獎嗎?現在來說,基本沒有比這更高的評價。

荷蘭人在亞洲,打了一百二十多年的順風仗,打出了自大。

當年鄭成功圍困臺灣的時候,荷蘭人二三百人,就敢列陣出城野戰,想要以二百破數千,雖然被懟了回去。但也可見他們打了多少的順風仗,以至於建立起了這樣的自大和狂傲。

至於在東南亞,更是可以說,有幾艘戰艦、三四百門火炮、一兩千軍隊,就敢和數萬小國的軍隊開戰,而且從來都是主動進攻。

現在荷蘭人有戰艦、有火炮、有將近兩千兵力,可慫的卻畏畏縮縮,不敢主動攻城,而是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上帝造人的弱點上;寄託在壞血病、飢餓、熱帶病、瘧疾上。

潛意識裡,就沒敢強攻。

牛二準確地把握了荷蘭人的這種心態,也使得他做出的決定,也是基於荷蘭人的這種心態。

如果荷蘭人潛意識裡對歸義軍沒有重視和膽怯,看歸義軍和看待那些東南亞小國的土著軍隊一樣,那麼牛二的這次反衝擊奪炮就相當冒險。

不說失敗,至少也會遭受荷蘭人猛烈的反擊。

他又絕對不可能把自己手裡的這點兵都壓上去,到時候怕就是處在一種焦灼的狀態,反而讓荷蘭主力趁機溜走,大炮也奪不到,多半會如同井裡汶的炮臺一樣,拿楔子給堵死。

然而荷蘭人的心態既然對歸義軍很重視,那麼這一次反擊奪炮的成功率,就大了許多。

…………

荷蘭營地裡。

當大順海軍的桅杆出現在海面上時,包括瓦爾克尼爾在內的巴達維亞高層,臉色微變。

當大順海軍的艦隊露出幾乎全部的艦船數量時,他們的臉色從微變變爲慘白。

至少八艘戰列艦、二十多艘次級軍艦的規模,在歐洲不能橫着走,可是在好望角以東,絕對是可以橫着走的。

陸軍有可能以少勝多。

但海軍,八艘武裝商船,對八艘戰列艦、一二十艘巡航艦,獲勝的機率很小很小很小。

除非遇到當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遭遇的英國神風,或者是奧蘭治的威廉登陸英國時候遇到的神風。

否則,即便荷蘭艦隊損失不大、甚至有所斬獲,在戰略上卻也於事無補,制海權肯定是拿不到了。

而且,大順忽然捲入這場戰爭,怕是處心積慮許久,可不是閒着沒事幹來打一打荷蘭艦隊練手的。

不管盤踞在萬隆和火山地區的華人叛亂者,到底是誰在幕後支持,此時已經不重要了。

大順親自下場,艦隊南下,不管這支叛亂者是不是英國人在背後支持的,他們都會和大順合作,來趕走自己這些荷蘭人的。

戰術上,荷蘭艦隊還有獲勝的可能性。

憑藉優良的航海術、他們自以爲遠超東方的炮術、百餘年的海戰傳統,單純從戰術上將,都是有可能創造奇蹟的。

比如,俘獲一艘大順的戰列艦;比如擊沉幾艘大順的輔助船。然後荷蘭艦隊全身而退。

在這戰術上,算是勝利嗎?

當然是算的。

八艘武裝商船爲主力的艦隊,痛毆八艘戰列艦、一二十艘巡航艦的艦隊,還能擊沉或者俘獲幾艘,還能全身而退,這不但是戰術上的勝利,更是可以寫進阿姆斯特丹海軍學校教科書的經典戰例。

但是,戰術上就算勝利了,於大局無補。

大順依舊把持着制海權,荷蘭艦隊只能遊擊騷擾,戰略上就是徹底將荷蘭在東南亞的各個據點分割了。

瓦爾克尼爾對荷蘭艦隊是有信心的,但信心也就止於戰術勝利了。

在大順艦隊露出全貌之後,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撤退。

往巴達維亞撤退。

據守巴達維亞,等待公司調兵、等待公司支援。

井裡汶地處爪哇的東西要衝,瓦爾克尼爾卻只能選擇往巴達維亞撤退。除了巴達維亞是東印度公司的“首都”之外,更因爲往東走,死路一條。

許多許多年前,中國的孟子說過一句話: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這句話就是對荷蘭統治東南亞最好的詮釋。

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沒有盟友,只有屈服在其淫威之下的保護國。真要是往東撤退,一直聽話的馬打藍蘇丹國,決定第一時間伏擊荷蘭人,而不會置辦酒肉,邀請荷蘭人入國都,一起抵抗大順天兵。

這一點,瓦爾克尼爾還是有判斷力的。

至於失去了制海權,巴達維亞能不能堅持到公司援軍抵達、甚至能不能抵擋大順的強攻……瓦爾克尼爾信心並不足。

大順拿到了制海權。

公司對巴達維亞的統治,也就僅限於城中。歷史上紅溪慘案之後,荷蘭人的統治才真正輻射到了巴達維亞的周邊:一個很好的側面證據,就是紅溪慘案之前,甘蔗種植園和糖廠內部,都用內部發行的鉛幣代幣,每年過年之前都要鬧一出要工錢的大戲;而紅溪慘案之後,周邊開始用荷蘭的銅幣了。

就算大順圍而不攻,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學現在他攻井裡汶的方式。

制海權拿在手,鎖死海上補給線,巴達維亞能撐多久?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可公司的援軍,至少也得兩年才能到。

瓦爾克尼爾看了看遠處華人叛亂者構建的、整齊的、蜘蛛網一樣的反擊壕溝,心想……能守多久?

若是大順這邊的正規軍技戰術水平,有這支華人叛亂者一半的水準,恐怕巴達維亞也守不了一個月。

“這支叛軍,很強大。他們其實早已經擁有了控制整個爪哇的能力。我們應該早點承認的。”

“他們真的很強大,即便在歐洲,也是一支精銳的強軍。”

頭一次,瓦爾克尼爾公開的承認了這一點。

然而身邊的心腹卻苦笑一聲道:“早點承認,董事會不會相信,只會覺得總督大人無能,不能擔起巴達維亞總督的重任。”

“這,是個在東南亞海岸上架起大炮,就能讓他們屈服的時代。”

(本章完)

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2章 枯燥第46章 哈士奇第703章 海戰(一)第478章 看破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541章 人性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17章 天誅!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541章 人性第995章 嫺熟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256章 優劣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45章 冰牆第725章 殺心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84章 備戰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39章 分歧(五)第707章 海戰(五)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046章 破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796章 工商局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6章 埋伏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993章 直鉤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422章 突入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1027章 割裂(五)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441章 瘋了第395章 樞密院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
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2章 枯燥第46章 哈士奇第703章 海戰(一)第478章 看破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541章 人性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17章 天誅!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541章 人性第995章 嫺熟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256章 優劣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45章 冰牆第725章 殺心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84章 備戰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39章 分歧(五)第707章 海戰(五)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046章 破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796章 工商局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6章 埋伏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993章 直鉤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422章 突入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1027章 割裂(五)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441章 瘋了第395章 樞密院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