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

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

這個問題就又繞回到奧屬尼德蘭問題上了。

劉鈺之前和路易十五談過,奧屬尼德蘭就不能吃、也不該吃。

吃了之後,必然就是法普同盟,對抗俄奧英荷諸國。

陸上打生打死,無力面向大海,英國人美滋滋就把殖民地都吃了。到時候,英國就是歐洲版的“秦滅蜀而有稱帝之資”。

而普法同盟又是不穩定的,普魯士背信棄義自不必提,關鍵是法國除了英國這個敵人,還有“德國”這個敵人。

所以奧地利是“德國”,那普魯士就不是“德國”了?

現在的情況,是普魯士已經崛起,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打的奧地利毫無還手之力,每戰必敗。

這時候應該考慮普魯士的崛起,而不是再用“刻舟求劍”的思維,繼續圍堵奧地利。

圍堵奧地利,是爲了遏制“德國”的崛起。

但現在,“德國”到底是普魯士有潛力,還是奧地利有潛力呢?

這就好比一個人一開始左腿有病,所以柺杖架在左邊。

過了幾年,左腿好了,右腿瘸了,卻還是按照以往的經驗,把柺杖架在左邊,這就是不明智了。

去圍堵普魯士,能拉到奧、俄、瑞典、薩克森等一大堆盟友,荷蘭還能保持中立,法國還可以有餘力在海上爭霸,大順還能幫幫忙。包括瑞典,對波美拉尼亞,也是有宣稱、有野心的。

去繼續圍堵奧地利,搶下奧屬尼德蘭,荷蘭肯定是不可能中立的,因爲脣亡齒寒知道再中立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俄、奧、瑞典、薩克森等被普魯士威脅的國家,全都會站在法國的對立面。

奧屬尼德蘭,是法國在歐洲大陸最適合的擴張方向。富庶不談,比利時是天主教不是新教加爾文宗,這也利於法國統治。而且也是法國人所謂的天然邊疆的理想西北邊界。

但,這還是“帝”與“霸”的區別。

齊國公不得不和路易十五講了講春秋戰國時候的故事。

齊桓公是霸主,他這個霸主,不是靠燕國戰敗的時候吃燕國的地吃出來的,而是會盟小國,去打楚國。

晉文公是霸主,他這個霸主,也不是靠打周邊打出來的,而是會盟各國,去打楚國。

法國現在面臨的局面也是類似的。

而且之前做的也挺好的。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就是一種稱霸,施加影響。法國發了話,歐洲各國就不得不慎重。

俄土戰爭,也是非法國不能調停,除非法國出面,俄土之間連籤條約的信任都沒有。

神羅皇帝之爭,法國也是可以大加干涉,扶植傀儡,甚至還真讓巴伐利亞選侯當了皇帝。

不想讓俄國摻和中歐的事,隨便許諾幾句,就能讓瑞典親法派對俄宣戰,要夷平彼得堡。

這,就是霸。

什麼是帝?

學秦國。

函谷關前,硬懟反秦同盟;今日騙楚國,吃楚國的地;明日嚇唬三晉,不給地就捱打。

可如果沒有秦國那般硬懟反秦同盟的實力,卻不求稱霸而求稱帝,這就很不對了。

法國現在沒有硬懟反法同盟的實力,而且哪怕是後世有拿皇加革命的諸多BUFF加成,結局也不是六王畢、四海一,況於現在?

路易十五對法國的實力、歐洲各國的力量對比,也是有點數的。要不然,也不能氣急敗壞地罵俄國女皇,更不能因爲俄國出兵五萬就着急上火。

這就像是秦國有稱帝實力的時候,圍攻趙國,魏國要救,就一句“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便能嚇得魏王不敢出兵。

法國現在要是能直接給俄國送個國書,來一句“吾攻尼德蘭,旦暮且下,爾若敢救,必移兵先破彼得堡”。嚇得俄軍不戰自退,趕緊退兵,這就有資格興帝業了。

然而現實是俄國出兵,法國不是恐嚇,還是派大使懇求俄國不要和英國同盟。

就這實力,也配行帝業?

帝業不敢行,霸業卻可成。

齊國公按照劉鈺之前的分析,以及他對這邊事務的理解,就認爲法國日後成霸的機會還有很多。諸如“征討蠻夷”、“貢酒苞茅”之類的理由,多得是。

首先,英國不是歐洲大陸國家,歐洲大陸的事,你一蠻夷,摻和什麼?

其次,神羅內的事,神羅內部解決。你英國國王,頭頂上還有個漢諾威選侯的頭銜,這事得說道說道吧?要麼去當英國國王、要麼來當漢諾威選侯,現在你這個漢諾威選侯,到底是爲神羅說話?還是爲英國說話?

再次,普魯士崛起,奧地利衰落,法國居中調停,使之均衡,不至一方過強;打掉英國人這個漢諾威選侯的頭銜。做神羅內部事務的仲裁者,左右者。

這不都是霸業嗎?

針對英法矛盾這個路易十五已經認可的“共識”,齊國公用把外交理解成古之縱橫士的想法,用頗爲復古的方式對路易十五進行了勸說。

和古時故事一樣,先講了一個故事作爲比喻。

“天朝古時開武舉考試,有兩個人。一個人能開九石之弓、另一個人卻能開十石之弓。距離考試還有幾天的時間了,這個能開九石公的人,也想當狀元。”

“於是他悄悄去那個能開十石弓的人家,在他的飯菜裡下了藥。考試當天,能開十石弓的那個壯士,腹瀉不止,周身乏力。於是能開九石弓的壯士,就成了狀元。”

“國與國之間,難道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如果不能勤修自身追趕上別人,那麼就禍害別人讓別人不如自己,難道不是有一樣的效果嗎?”

這個陰損的故事做的比喻講完,齊國公又道:“之前英國不強,難以稱霸。遂三番五次攪合歐洲事務,讓法蘭西不斷削弱,就如同給法蘭西的飯菜裡下藥。”

“只是,斗轉星移,如今攻守之勢異也。”

“英人有北美之地,貿易拓展,人口日增,如今英人反倒是那個能開十石弓的那個。”

“英國日強,法蘭西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今法蘭西人口數千萬、百二十城。”

“南有比利牛斯山爲城、西有大洋有壕。東扼阿爾卑斯山,猿猱欲度尚愁攀援;北有神羅諸國,爭鬥不休,或如小婿言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法蘭西之耕地,若比中原之沃;法蘭西之人口,冠絕歐羅巴之最。”

“此已有雄霸之資。只要能把英國拉下水,即便法國的人口土地不再加增,那也依舊稱雄奪冠,難道不是這樣的道理嗎?”

“若使英國困於孤島,盡棄殖民地之利,法國即便不加人口土地,若無英國離岸攪合,法蘭西在歐陸,又有誰人可制呢?”

有了前面的諸多鋪墊,齊國公再講這番道理,就可以算作道理了。

和後世很多人臆想的“法國在不斷挑戰英國霸權”不同,此時的現實,其實是英國在不斷挑戰法國的霸權。歷經第二次百年戰爭,終於在1815年6月18日挑戰成功。

法國現在在歐陸是有優勢的,巨大優勢就是人口和耕地。法國的耕地面積和農作環境,實在是太好了。不過四川省大小的面積,可墾殖的耕地面積卻極大,畜牧業和農業底子很好。

單單一個人口優勢,就讓現在的法國有足夠稱霸的實力。

齊國公說的這種“我不變強,但我把比我強的人禍害死,就是另一種變強”的基礎,也就是法國自身的實力。

這裡面,就又繞回到法國的對外政策、以及奧屬尼德蘭是否佔領的問題了。

如果法國現在選擇和平,是可以通過利益交換,要回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的。法國手裡還有兩張牌沒打呢:天主教的英國小僭越王;以及漢諾威。

而英國內部,現在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英王到底是英王?還是德國的漢諾威選侯?”

英國的利益在哪?

或者說,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哪?

北美、印度,殖民地。

英國國王的利益在哪?

漢諾威選侯國。

如果法國能夠通過和談,達成利益交換,換回加拿大的路易斯堡、印度的本地治裡等地。

那麼,英國內部就會積累矛盾。

尤其是在劉鈺鼓搗人蔘貿易之後,北美殖民地的價值激增。

伴隨着日本開關貿易、大順移民遼東等等因素導致的效應,東北人蔘已經基本被挖沒了、日本開關各個諸侯也需要大量的人蔘做藥、大順內部對人蔘也有一種莫名的崇拜覺得此物神藥。

這種情況下,西洋參貿易是遠比歷史上更賺錢的。

在十三州殖民地的那羣人看來,法國的路易斯堡,是他們打下來的。

他們馬上就能獲得加拿大的人蔘貿易了。

不用紡、不用織,挖挖草根,就能從貔貅一般的中國換來白銀,這是怎麼樣的好事呢?

而且,路易斯堡卡在紐芬蘭漁場,漁業也是一筆極大的收入。

雖然說,往深裡說,新英格蘭的民兵能拿下路易斯堡、且能守住。關鍵不在於他們,而在於英國政府的王家海軍。

沒有王家海軍,法國人輕而易舉就能從這羣民兵手裡奪回路易斯堡。

但是,這和大順之前對海軍的爭論是類似的:海軍伐日,沒有打大仗,爲什麼海軍卻居首功?

新英格蘭的民兵直觀看到的,是:老子出錢,底層出力,拼死拼活攻下了路易斯堡,母國根本沒出力,結果母國政府直接把路易斯堡,以及利潤驚人的人蔘貂皮和鱈魚貿易,還給了法國?

他們不會去考慮,若是沒有王家海軍,他們就算能攻下也守不住。

他們只會去考慮,自己的利益,被母國,或者說,被國王背叛了。

再往深裡想,我們的國王,到底是神羅貴族的選侯?還是英國資產階級的王?

(本章完)

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340章 宿命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936章 綁定(下)第1079章 爭功(四)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48章 不可抗力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25章 殺心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09章 變臉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426章 錯覺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597章 下西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39章 心思不純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700章 反圍城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95章 過時了第1450章 “帝”(二)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229章 開戰(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128章 志向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330章 誰的責任?
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340章 宿命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936章 綁定(下)第1079章 爭功(四)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48章 不可抗力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25章 殺心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09章 變臉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426章 錯覺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597章 下西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39章 心思不純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700章 反圍城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95章 過時了第1450章 “帝”(二)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229章 開戰(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128章 志向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330章 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