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

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

身邊的衛兵如狼似虎,在戰場上都如狼似虎,對付老百姓更是如狼似虎。

二話不說衝過去,連拖帶拽,將那個跪地喊冤的人拖走。

時不時還傳來叫罵聲,如同土匪。

“鱉孫,閉上你的糞門!”

待哭喊聲遠去後,劉鈺皺着眉盯着這幾個本地地方的鹽官和地方官員,看的那幾個人心裡發毛。

半天,劉鈺才嘿了一聲,笑了出來。

“他是自己膽子大呢?還是你們站在他身後給他壯膽?”

有個年輕一些的官員邁出一步,跪地道:“國公,讀書人,當養浩然之氣!既有浩然之氣,自然膽大如卵!”

“國公只看這鹽業總公司,卻不去看看那些破產的百姓嗎?”

“萬民呼慘,千姓同悲,而至這一家公司興盛。此有違天道!有違人道!此非王政,乃霸政也!”

劉鈺點點頭,臉色仍舊掛着笑意,道:“起來吧。好一個浩然之氣。說得好啊!前朝覆亡,險亡天下,本朝重塑士人之風,今日得見,當真可喜、可喜啊!”

那年輕官員是冒着巨大的風險來說這番話的,這時候聽劉鈺這麼一說,當真是一腔的熱血竟找不到腔子噴出,彷彿積累了數月的一拳只能打在棉花上。

從鹽場修好之後,短短几個月內,這個資本充足的大公司,就採取了最狠厲的手段來競爭。

現在的政策,是公司產鹽、朝廷點數收購,再專賣給商賈,由商賈買票售賣。

新成立的大公司,仗着技術先進、生產力高、資本充足,在秋冬鹽票售賣之前,報給了朝廷一個最低價。

如果是燒草燒柴煮鹽的,不要說這個價格,再高一些的價格,也是賠錢的。

只有破產,來鹽場打工賺力氣錢這一條路。

如果也是曬鹽的,則因爲資本不足,技術不夠先進,生產成本根本不能壓低。當然,主要還是那些私下裡囤積鹽場地的“場主”還要壓榨。

這玩意兒,理論上,淮南淮北的鹽場之類,都是朝廷的,鹽戶只有皮而沒有骨。

但別說現在了,就是後世,土地集體所有的時候,私下裡賣地的事也有的是。等到後來農業補貼或者拆遷的時候,全國更是不知道爆發了多少起因爲當初“賣地”而引起的風波。

法律上,不能賣,契約不成立,違法。

情理上,習慣法上,又沒法弄。只能弄了個“要尊重歷史事實”的說法。

如今更別提了。

不賣是現在死,賣了日後受盤剝,那也只能賣。

加上租子,本來技術就不足,如今大公司再壓價,日子確實難熬。

大公司的討論,非常簡單粗暴。

就是壓價。

燒草燒柴煮鹽的,這要是能幹過免費的太陽能,那可真是以爲大順的柴草遍地是不要錢了。

而那些曬鹽的,被公司逼到經營不下去,自然會選擇出售。

公司會買下經營權。

但買下之後,絕對不會跑那麼遠、那麼偏僻的地方再投資。

而是直接把鹽場平了,把地圈起來,扔在那。

仗着技術先進,資本雄厚,壓價壓到了加上鹽稅都比燒草煮鹽的私鹽便宜的地步。

小手工業者的破產,在劉鈺的推波助瀾下,於鹽業一行,半年見效。

他現在真的是蝨子多了不養了,淮南墾荒公司,剛爆出來大事,逼死了不少人。

如今淮北鹽改才半年,就民不聊生,估計也快出流民圖了。

然後他還真沒辦法扯淡。

他理虧。於此時的理、此時的義、此時的三觀,他理虧虧的大了。

現在站出來爲民請命的官員,可能是和私鹽販子有勾結,但也可能是真的爲民請命、浩然正氣、鐵骨錚錚。

理虧之下,劉鈺也只能道:“嗯。”

“自太公煮海、管仲官山,以牢盆爲器、柴草爲煮,已歷兩千年。”

“宋元時候,有風車之術引滷;前朝中期,曬鹽之法乃出。以至於長蘆福建各地,柴草墾爲耕田,盆竈覆爲丘墟。自非以權勢迫之,實乃應天自然也。”

“今你蘊浩然之氣、抱天道聖學,何乃強要逆天理、背自然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大公司帶資百萬,鐵牛數十,引潮取滷,無問朔望;蒸騰結晶,分池森嚴。晾那些小生產者,如何能敵?”

“他們若賣場取契,以資來降,仍不失小股東之位。鹽價日賤,百姓日利,豈不美哉?”

這種道理,是沒法辯的。

往微裡說這是三觀問題。三觀問題只有爭吵,沒有辯論。哪怕先秦墨辯名家的時代,也知道先設置清楚大家都任何的定義,才能繼續往下辯。

往大里說,這是階級的鬥爭。小生產者和大資產者的鬥爭;家庭手工業和大工廠的鬥爭。

階級的鬥爭,你死我活的事,要麼家庭手工業死,要麼大工廠死,沒法調和。

劉鈺說他這一套是“自然之理”、“天道不仁”。

反過來人家還說他們那一套是“自然之理”、“天地有正氣”呢。

氣理之論,劉鈺沒資格參與辯論,先分善惡後有天,還是先有天地後善惡,這是他們儒家內部的爭論,劉鈺連邊還沒摸着呢。

如今他強詞奪理地這麼一說,對方可沒有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

而是很不服氣,還要繼續爭論,卻被劉鈺用非常專橫的詞彙打斷。

“我乃當朝國公,你一小小的六品官,憑什麼和我爭論?便是朝堂爭論,甚至陛下再立鹽鐵之議,那也輪不到你。”

那官員一聽這話,更是梗着脖子,又說了許多話,劉鈺是一句沒聽。

他現在也是經驗豐富,見的多了。

正如他想要埋葬大順,就先做了二十年事,來加強皇權。

想要毀滅等級制度,就要先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靠着等級制度壓服衆議。

這就曲線螺旋着往前走。

也算是可以理解當年革命之鷹和勒拿河關於巴爾幹問題及是否要分農民土地的論戰了。

理想是直的,現實逼着人繞圈。

那年輕官員兀自不停,有那麼一瞬間,劉鈺甚至有些懷念那些給魏閹立祠的媚上官員了。

大順找回了一些士人的浩然氣,如今全都是麻煩。

方向錯了,越有勇氣越反動。

等了許久,那年輕官員的浩然之氣發泄了許多,劉鈺這才問身邊的林敏道:“林大人,你覺得如何?此番你我入京,陛下嘉獎鹽政諸事,保不齊又是一場爭論。我自好說,你可是鹽政改革的銳意改革派啊。”

林敏的臉頰不由自主地抽動了兩下,只道:“國公,咱們繼續往前走走,且去看看那蒸汽提水。”

避開這個話題不論、不爭,劉鈺一笑,衆人便再往前走。

林敏心亂如麻,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件事。

如今大順的航海術進步極快,自江蘇往京城,乘船不過一旬即可往來。這江蘇節度使,身在朝廷財稅重地,那可不像是川陝等地,而是要每年都要入京一趟的。

要說鹽政改革本身,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來評價這一次改革的成功還是失敗。

從鹽稅的角度?

鹽稅的角度,這一次淮北鹽政改革,已經不能用成功來評價了,而是大獲成功。

劉鈺早就和他說過,站在鹽稅角度看,這次成功,可以算是“貪天之功,以爲己利”。

說白了,廢運河的第一天,淮北鹽政改革,從鹽稅的角度看,就不可能失敗了。

單單是斬斷了漕米船私鹽這一條走私渠道,淮北鹽政的鹽稅,就可以直接提高三四成最少。

問題就在於,是在廢運河漕運的幾乎同時,展開的淮北鹽政改革。

皇帝明白,大臣也明白,這是擺明了皇帝支持鹽改。

長蘆鹽走私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這裡面有個問題。

如果,每一次長蘆鹽走私,都被抓到了,那麼,還有私鹽嗎?

而現實是私鹽氾濫,所以反過來證明一件事,長蘆鹽走私非常嚴重,大部分都沒被抓到。

那麼,怎麼量化廢掉漕運之後,杜絕長蘆鹽走私這件事對淮北鹽政改革的影響?

沒法量化,因爲要是能量化的話,那他媽就沒有走私鹽了。

都被抓了登記在冊了,還叫個屁的走私啊。

淮北鹽政改革,是鹽業新政的成功?還是廢運河漕運的成功?

這取決於皇帝,皇帝想要繼續鹽改,那麼就是新政變法的功勞。

這個因素既然不能量化,那就只能看鹽稅了。

鹽稅,白花花的銀子,這可做不得假。

劉鈺放的票本來就多,因爲他壓根就是奔着廢掉淮南鹽去的。

現在淮南還是煮鹽法,成本極高。

劉鈺在淮北一下子放了那麼多的票,他的幕府裡一堆的會計,手裡有各縣的人頭統計數,難道不知道該放多少鹽?

明明知道,還放了超額的票,那就差告訴那些賣鹽的了:你們傻呀?淮南鹽那麼貴,這邊的鹽這麼便宜,你們一羣走私販子出身的,不知道往淮南鹽區走私啊?術業有專攻,難道怎麼走私鹽還用我教你們?

這些小九九,林敏還能看不明白?

雖說淮南淮北都是兩淮,對他這個兩淮鹽政使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他本身也是改革派,且是認爲得隴而不望蜀是暴殄天物的。

對這種事,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反正都是大順的鹽稅,又不是揚州的銀子就比海州的香。

(本章完)

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40章 野心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343章 絕戶計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862章 好事第51章 小小批評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64章 笑與悲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455章 賣舊貨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79章 爭功(四)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340章 宿命第381章 臚音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2章 枯燥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00章 槍和槍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055章 小麻煩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80章 開個小洞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45章 畫餅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251章 壓力第702章 備戰第183章 變陣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685章 試試看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171章 備戰(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234章 打小抄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278章 夷丁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971章 割袍(上)第307章 雙喜臨門
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40章 野心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343章 絕戶計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862章 好事第51章 小小批評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64章 笑與悲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455章 賣舊貨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79章 爭功(四)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340章 宿命第381章 臚音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2章 枯燥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00章 槍和槍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055章 小麻煩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80章 開個小洞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45章 畫餅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251章 壓力第702章 備戰第183章 變陣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685章 試試看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171章 備戰(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234章 打小抄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278章 夷丁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971章 割袍(上)第307章 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