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 條件

朝鮮半島從白頭山主峰到朝鮮海峽全長3000裡所以有“三千里錦繡江山”的美稱。歷來爲中國藩屬國的朝鮮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分成兩派一派是閔妃集團的親中國派稱爲“事大黨”另一派就是親日本的以金玉均魚允中、洪英植、樸泳孝等人爲首的“開化黨”。894年清政府甲午兵敗閔妃集團投*俄國隨即895年“乙未事變“發生閔妃被日本人亂刀砍死朝鮮徹底倒向日本。897年朝鮮高宗改國號爲大韓帝國905年日本數萬軍隊開進朝鮮朝鮮從此淪爲日本殖民地日本樞密院院長伊藤博文爲”大韓帝國“第一任統監。

對於中國來說朝鮮戰略位置重要爲東北、華北之屏障因此在李國勇的整體設想中這塊中國曾經的藩屬國是一定要從日本人手裡奪回來的。在帝國軍隊對日作戰各線大捷的時候不滿日本人在朝鮮肆意妄爲驕橫霸道的朝鮮高宗李熙又重新動起了歸附中國趕走日本人的心思。

朝鮮人的心思一舉一動早在帝國特工的監視之下當吳佩孚的第4集團軍屯兵丹東、鳳凰山一線的時候作爲高宗李熙秘密特使的李瑋鍾就被帝國特工帶到了吳佩孚的總指揮部。

吳佩孚顯得很悠閒地坐在座位上手裡捧着一本《三國演義》看得搖頭晃腦嘖嘖稱歎根本就不理會已經在他面前等了他一個多小時的李瑋鍾。

“大將軍……”能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李瑋鍾實在忍不住了開口說道。

誰知道吳佩孚猛力一拍面前臺子“可惱啊可氣呂布三姓家奴朝三暮四主子換來換去換個不停誰若得勢他就投*誰氣死我也。”說完他放下書瞟了一眼李瑋鍾馬上換上一副笑臉“原來是李大人吳某看書看得實在認真竟然沒有注意到大人來到恕罪恕罪!”

熟讀中國書籍的李瑋鍾知道吳佩孚話裡指桑罵槐的意思臉上紅一陣青一陣偏偏自己有求於人家吳佩孚又是一臉的和氣讓他有氣也發不出。

“來來來李大人請坐看茶!”吳佩孚高聲叫道。等茶端了上來吳佩孚笑眯眯地道“不知道大人今天來對吳某有何指教?”

心裡罵了聲明知故問李瑋鍾臉上卻不敢對手握重兵的大將露出分毫不快“大將軍貴人多忘事前天下官向大將軍轉達了鄙國皇帝的親筆書信不知大將軍可曾看過。

吳佩孚想了半天然後一拍腦袋“李熙的信啊我說哪個皇帝朝鮮歷來中國藩屬之國一說皇帝我還真反應不過來。”見吳佩孚對皇帝無禮。李瑋鍾“騰”地一下就站了起來面紅耳赤的就要發作忽然看到吳佩孚連連責怪自己“哎呀我這人就是個大老粗貴國皇帝的名字怎麼能亂叫。失禮了失禮了使節大人請坐。”被吳佩孚忽真忽假的態度弄得哭笑不得的李瑋鍾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走過去將他按在了座位上吳佩孚爲難地說道“出兵貴國趕走日本人恢復中朝兩國關係吳某那是極爲樂意的可是你也知道雖說我手下有兵可沒有得到我們元首的命令那是斷斷不敢出兵的軍法無情啊一個弄不好我就得掉腦袋。”

也不知這話是真是假的李瑋鍾大失所望肩負李熙使命的他深知中國是否出兵援助朝鮮對李熙的重要性上被《日韓保護條約》壓得喘不過氣來下被日本統監伊藤博文欺凌得不堪忍受而且最近傳出伊藤博文有意廢掉不是很聽話的高宗李熙改由皇太子李拓即位。此時屢敗日本的中國方面的態度就極爲重要了反正朝鮮從來就是歸附於中國換成寬容大量的中國人當朝鮮的宗主國總好過殘暴嗜殺的日本人。但現在吳佩孚的態度明顯對朝鮮朝三暮四的態度不滿就是擺明了不出兵任由朝鮮自生自滅。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吳佩孚悠然地捧起杯子喝上了一口茶“就要看貴密使答應不答應了一些小小的條件了。”

正在絕望中的李瑋鍾立刻燃起了希望“大將軍儘管說只要不是太爲難的李某在這全部答應了。”

吳佩孚笑了下從懷裡摸出了張紙遞給了李瑋鍾李瑋鍾接過看了遍上面列出了這麼幾條

割斷與日本的一切關係重新確定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取消大韓帝國稱呼恢復朝鮮舊有體制;興建中國東北到朝鮮的鐵路;朝鮮稅務由中國代不掌管;朝鮮派往中國使節應守屬國體制;除向中國外朝鮮不得向任何國家借外債;由中國派出官員爲朝鮮監理大臣;朝鮮防務由中國軍隊主要負責朝鮮軍隊各高級軍官高級警察職務必須由中國進行培訓並由中國軍官擔任相應顧問職務;朝鮮各重要省份由中國遣員協同當地官員治理;未經中國允許朝鮮不得與其它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看了這些條件李瑋鍾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比當初清朝提出的“整頓事宜六條”還要過分要是答應了這些條件朝鮮的內政外交國內國際事務將完全操縱在中國手中偷偷看了眼自得其樂喝着茶的吳佩孚李瑋鍾汗都下來了這個滿口自稱自己是“大老粗”的將軍可比當年的袁世凱還要兇狠。

“大將軍這個這個是不是太過分了。”李瑋鍾囁嚅着說道“您看我們是不是再討論下。”

“送客!”吳佩孚聽都沒有聽完就放下了茶杯。

李瑋鐘沒想到吳佩孚說翻臉就翻臉一點情面都不講。

吳佩孚冷着臉說道“李大人請吧本司令軍務繁忙就沒有空陪你了!”

“再議議再議議大將軍息怒。”賴在那不肯走的李瑋鍾簡直是在哀求了。

臉色稍稍平和了些的吳佩孚說道“李大人別怪吳某多嘴*着日本能*多長時間?百萬日軍精銳部隊都在我中華帝國國防軍打擊之下灰飛煙滅朝鮮境內的那些日軍能起什麼作用?況且這些不說日本人對你們皇帝怎麼樣我看你比我更清楚他們的條件恐怕比我的條件更加苛刻吧?想想上千年來中國和朝鮮的關係中國能對不起朝鮮嗎?這些個條件實實在在的是爲貴國好別的我也不會說就一點。我能保證李熙安心當他的朝鮮之王你們都能夠安心當你們的大臣繼續享受一切財產、權利!”

李瑋鐘不作聲了開始思索着吳佩孚的話吳佩孚也懶得理他繼續捧起了《三國演義》。

過了好長一會時間李瑋鍾試探着問道“真的皇帝和我們的一切權利都能得到保障?”

吳佩孚淡淡點了點頭。

“好所有的條件我全部都代皇帝答應!”李瑋鍾咬着牙道“但你得首先保證皇帝和皇太子的安全!”

吳佩孚放下了書又換成了滿臉的笑容這位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將軍說道“儘管放心我們也不想看見李熙被日本人害了中朝人民世代友好兄弟之邦兄弟有難做哥哥的不出手幫忙那真正是豈有此理了。”

聽着他的話李瑋鍾苦笑着連連搖頭他又看到吳佩孚似乎很堅決地說道“雖然本將軍手下部隊準備得很不充分貿然出兵大背用兵之道但爲了中朝友誼本大將軍也不得不冒險行事明日我便出兵!”

辛苦等到了第2天李瑋鍾一早便被外面的集合號所驚醒走出去一看當時就傻了眼中國軍隊哪有半分倉促用兵的樣子人員、武器、後勤無一不被安排得妥妥當當士兵們一個個臉上露出興奮地神色躍躍欲試。

站在高處的吳佩孚正在大聲訓話“第4集團軍的弟兄們日本人正在對面肆虐着我們的藩屬國朝鮮這是對中華帝國赤裸裸地挑釁對朝鮮人民地侵略士可忍孰不可忍我們不會看着日本人殘害我們的朋友出兵拯救朝鮮!”

“出兵出兵!”士兵們大聲叫道聲音整齊響亮可聽在李瑋鐘的耳朵裡卻總覺得那麼刺耳。

“丁偉!”

“到!”昔日地“瑞山英雄連”連長現爲第4集團軍8旅旅長的獨臂英雄丁偉站了出來。

吳佩孚將一面軍旗交到了丁偉手上“命你爲解放朝鮮先頭旅旅長立刻出發!”

“是!”丁偉單臂接過了軍旗“何兆兵!”

“到!”這次站出來的是297團團長同樣參加過瑞山血戰的何兆兵。

丁偉莊重地將軍旗遞給了他“命你爲解放朝鮮先頭團團長出發!”

聽着他們一口一個“解放朝鮮”李瑋鍾苦笑不已請中國人入朝用中國的老話來說是不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了?

隨着總司令的一聲令下297團象一羣放出閘的猛虎用讓人看了目瞪口呆的瘋狂速度往朝鮮境內跑去。297團走了沒有多少時候第4集團軍從丹東和鳳凰山兩路同時出發爲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開往朝鮮。

僅僅用了半天時間297團就到達了朝鮮境內的新義州新義州爲進入朝鮮的交通要道在此日軍駐紮了2500多人的守衛部隊。何兆兵命令營正面主攻2、3營左右迂迴包抄。國防軍進入朝鮮的第一場戰鬥在瞬間打響。

這次守衛新義州的日軍可能是因爲兵力不足變得聰明瞭些除了陣地上安放了足夠地火力外陣地外圍還放了大量的鹿砦木籤。擔任突擊任務的營2連指揮部隊向日本陣地一連發動了數次進攻都因爲障礙物的阻攔加上敵人兇猛的火力無法突破陣地。

何兆兵眼都急紅了“馬合才你他媽的的給我把那些鬼東西都給拆了!”

2連長馬合才大叫一聲脫去上衣摔在地上反手抽出背後第2集團軍每個戰士必帶的大刀光着膀子怒吼道“2連的都別給國防軍抹黑是漢子的跟我上!”在他的帶領下戰場上令人吃驚的一幕出現了就看到數百名士兵齊刷刷地脫去上衣赤裸着精壯的上身高舉大刀跟在馬合才的後面嗷嗷叫着衝了上去。

督戰的何兆兵看了高聲命令着道“所有重機槍掩護第2梯隊做好進攻準備!”

全營集中起來的火力象下雨一樣向着敵人傾瀉依*優勢的火力壓得日軍一時無法擡頭。在強大火力地掩護下馬合才高舉着大刀向第一道鹿砦砍去在他的帶領下整個2連的戰士連砍帶踢根本不顧敵人的子彈和紮腳的籤很快生生砍出了一道豁口然後潮水一樣地涌入日軍陣地。

大刀上下翻飛砍倒一個又一個的日軍日本士兵雖然善於拼刺但大刀卻正好是他們的剋星血光閃閃2連漸漸佔據了上風。很快後續部隊也跟着衝進了陣地。

後面日軍第2道防線的指揮官冶目次郎見狀急得連聲叫喚“重機槍重機槍給我擋住支那軍隊……”

日軍的子彈傾落在衝破第道防線正迅猛推進的2連面前2連官兵象根本不畏懼死亡揮刀猛砍爲部隊開路。彈雨中2連長馬合才忽然一頭栽倒在了地上邊上的士兵急忙扶住了連長馬合才的胸口不斷滲出鮮血他越來越散亂的眼睛盯着前方吃力地笑着笑着“命令所有士兵別給老子丟臉衝上去、衝上去……”然後他閉上了眼睛在朝鮮戰場爲他所忠誠的國防軍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連長的死象是激勵了2連的全體官兵他們一個個紅着眼睛瘋狂地叫着跑着揮舞着手中的大刀如同憤怒的利刃插向日軍的心臟。

第166章 抓 捕第476章 - 獨……裁第480章 332高地第518章 - “人道”的英國西方蜘第195章 - 歡迎來到地獄第570章 - 大峽谷的空襲第200章 - 元首進監獄第464章 - 前進,中國海軍!(五)第259章 - 皇 宮第286章 - 廢 除第67章 援 兵第421章 - 陰謀與危機第70章 進步的代價第310章 - 官 員第278章 - 東京審判(下)第20章 兵變前夕第198章 - 帝國師,前進!第495章 - 俄國人來訪第14章 編練新軍第424章 - 安加拉河大會戰(上)第333章 - 挺進越南第502章 - 再見吧,俄羅斯(五)第95章 喜 訊第20章 兵變前夕第489章 - 智力的較量第359章 - 瘋狂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五章第54章 鐵路利益第315章 - 間 諜第141章 元首的計劃第380章 - 光榮和獨立第527章 - 浴血鏖戰第109章 緊打慢攻第537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中)第452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四)第218章 - 最後一戰第458章 - 中西伯利亞軍團(下)第557章 - 李空一世第63章 攻擊失利第556章 - 時代的使命第216章 - 暗鬥第541章 - 元首接班人第463章 - 前進,中國海軍!(四)第148章 北洋軍的命運(上)第82章 血債血償第314章 - 故 交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221章 - 變 故第2章 救 駕第416章 - 朱可夫的離開第329章 - 出擊印度第21章 蘇州兵變第134章 京城風雲(一)第91章 英名萬古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357章 - 祝融之攻擊第302章 - 中英聯軍第192章 - 三十八旅第113章 北京來客第83章 戰爭爆發第79章 擴 軍第52章 損主意第98章 黨衛軍第575章 - 坦克大決戰(中)第239章 - 毀滅的前奏第338章 - 殊死搏殺第311章 - 殺頭第188章 軍事會議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197章 - 攻克建昌第151章 特殊飛行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314章 - 故 交第172章 特工在行動(中)第55章 克納佩第128章 登陸作戰(三)第433章 - 協約國的進攻第320章 - 雷霆小組(下)第537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中)第五百四十二章第532章 - 前線傳來的喜訊第475章 - 別了,英國人第184章 潛 艇第51章 海 軍第38章 鐵血軍官團第78章 回 國第181章 猶太民族第471章 - 士兵眼裡的戰爭第226章 - 統(一)第434章 - 遠征軍團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393章 - 聯邦會議(上)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15章 借 款第313章 - 華元本位制第79章 擴 軍第367章 - 中華體系第56章 朝 會第511章 - 空戰和空降
第166章 抓 捕第476章 - 獨……裁第480章 332高地第518章 - “人道”的英國西方蜘第195章 - 歡迎來到地獄第570章 - 大峽谷的空襲第200章 - 元首進監獄第464章 - 前進,中國海軍!(五)第259章 - 皇 宮第286章 - 廢 除第67章 援 兵第421章 - 陰謀與危機第70章 進步的代價第310章 - 官 員第278章 - 東京審判(下)第20章 兵變前夕第198章 - 帝國師,前進!第495章 - 俄國人來訪第14章 編練新軍第424章 - 安加拉河大會戰(上)第333章 - 挺進越南第502章 - 再見吧,俄羅斯(五)第95章 喜 訊第20章 兵變前夕第489章 - 智力的較量第359章 - 瘋狂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五章第54章 鐵路利益第315章 - 間 諜第141章 元首的計劃第380章 - 光榮和獨立第527章 - 浴血鏖戰第109章 緊打慢攻第537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中)第452章 - 威烈夏金諾攻防戰(四)第218章 - 最後一戰第458章 - 中西伯利亞軍團(下)第557章 - 李空一世第63章 攻擊失利第556章 - 時代的使命第216章 - 暗鬥第541章 - 元首接班人第463章 - 前進,中國海軍!(四)第148章 北洋軍的命運(上)第82章 血債血償第314章 - 故 交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221章 - 變 故第2章 救 駕第416章 - 朱可夫的離開第329章 - 出擊印度第21章 蘇州兵變第134章 京城風雲(一)第91章 英名萬古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357章 - 祝融之攻擊第302章 - 中英聯軍第192章 - 三十八旅第113章 北京來客第83章 戰爭爆發第79章 擴 軍第52章 損主意第98章 黨衛軍第575章 - 坦克大決戰(中)第239章 - 毀滅的前奏第338章 - 殊死搏殺第311章 - 殺頭第188章 軍事會議第553章 - 最後通牒第197章 - 攻克建昌第151章 特殊飛行第398章 - 沙皇的決心第314章 - 故 交第172章 特工在行動(中)第55章 克納佩第128章 登陸作戰(三)第433章 - 協約國的進攻第320章 - 雷霆小組(下)第537章 - 都柏林大起義(中)第五百四十二章第532章 - 前線傳來的喜訊第475章 - 別了,英國人第184章 潛 艇第51章 海 軍第38章 鐵血軍官團第78章 回 國第181章 猶太民族第471章 - 士兵眼裡的戰爭第226章 - 統(一)第434章 - 遠征軍團第355章 - 名將隕落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393章 - 聯邦會議(上)第263章 - 日本的投降(下)第15章 借 款第313章 - 華元本位制第79章 擴 軍第367章 - 中華體系第56章 朝 會第511章 - 空戰和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