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商談,忽悠

立憲運動風起雲涌,陳文強既推動又參與,儼然成了立憲派的新旗手,身後則是一羣立憲派頭子的支持鼓舞,吶喊助威。

十一月二日,俄皇宣佈立憲;十一月六日,沙皇又下詔釋放所有政治犯。俄國如此迅速地公佈立憲,對國人震動很大,也令國人更加的焦灼。

受到刺激和鼓舞的立憲派聞此消息愈發振奮。十一月十五日,上海,寓滬士紳出席法政講習所開幕式,隨後舉行會議,確定立憲請願書稿,聯名致電清憲政編查館:“切願太后、皇上、中堂、諸公上念朝事之艱,下順兆民之望,乘此上下同心之際,奮其毅力,一鼓作氣,決開國會,以三年爲限”,並通電各省。

湖南、湖北、廣東、江蘇、安徽、山東、山西、浙江等省陸續掀起請願簽名運動,並計劃推代表赴北京呈遞請願書。

據統計,各省在請願書上簽名的人極多:河南四千,安徽五千,江蘇一萬三千,山西四千不等。湖南省女界單獨上一道請願書,頓時傳爲美談。更有北京八旗士民一千五百人簽名上書,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兩江總督端方、河南巡撫林紹年、駐外使臣孫寶琦、胡惟德、李家駒等也電奏請速立憲。憲政編查館討論立憲期限問題時,福建人高種主張二十年後開國會,被人罵爲“愚頑”,福建同鄉會宣佈不認高種爲福建人。

一旦民衆的力量被髮動起來,其進程和結果便不是改革的設計者所能控制和預料的了。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革命派是不希望清廷推行的新政和立憲取得實效的,因爲這和他們的宗旨不相符合。因此,對於清廷實行新政和立憲,他們不僅是懷疑其動機。更是抱有某種惡意。

但事情就是這麼奇怪,吳樾刺殺五大臣,本意是阻撓清廷立憲進程,但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倒是立憲派利用此契機,再加上俄國立憲的影響,形成了倒逼朝廷的風潮。

“忙着呢。實在是太忙了。”陳文強剛剛參加完廣州立憲派組織的請願簽名擴大會,在大會上還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還沒走出會場,就被李準給拉住了。

“忙,是,本官知道,知道。”李準伸手示意,請陳文強旁邊說話,臉上的神情卻是苦悶加愁悵。

“立憲已是大勢所趨。看看這民心、民氣,啊——”陳文強裝模作樣地伸手指點着,意氣風發倒象存心氣李準一樣,“李大人怎麼愁眉苦臉,難道你是頑固派,要阻撓立憲,要做失民心、積民怨之舉?”

“啊?”李準滿腹心事,被陳文強率先責問。又搞暈了。

“啊什麼啊?”陳文強停下腳步,瞪起了眼睛。說道:“立憲之事連督撫大人都極表贊同,你還要另生枝節不成?”

“不,不。”李準趕忙擺手,說道:“立憲好啊,本官是舉雙手贊成。此番來找陳大人商談,卻不是爲了立憲。而是瓊州亂黨之事。”

“亂黨跟我有什麼關係?是剿是撫,關我屁事。”陳文強翻了翻眼睛,鼻子哼了哼,“文官三隻手,武將三條腿。這還真不是謠傳。你看看你派的那兩個巡防營,不是說很能打嗎,怎麼一聽說亂黨要來,就嚇得丟棄防線,跑到崖州港口,光想着坐船逃跑呢?”

李準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陳大人,咱們到了地方再談,這些事情呀,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明白。”

陳文強歪着頭,看了李準好一會兒,聳了聳肩膀,說道:“走,坐我的車,可不坐轎子,也不騎馬。”

李準咧了咧嘴,沒奈何,上了陳文強的汽車,指點着路,向水師行臺駛去,一衆衛兵或騎馬,或跑步,跟隨在後。

“德國貨,純手工打造。”陳文強按了按喇叭,炫耀道:“怎麼樣,感覺不錯吧?”

“很貴吧?”李準悶悶地問道:“或者是德國人給的回扣?”

“我不是盛宣懷,拿國家的錢辦實業、撈名聲、飽私囊。”陳文強撇了撇嘴,說道:“不過這汽車倒是真沒花錢,德國人想使船隻能夠在崖州港口停靠,加加水,簡單修一修。嗯,就是這個要求。”

“茲事體大。”李準停頓了一下,委婉地說道:“商船倒還可以,若是軍艦呢?”

“所以我還沒答應他們。”陳文強想了想,說道:“瓊州亂黨的事情影響惡劣,要有個解決的辦法。而且,這個,這個刺殺,令人頭痛啊!”

李準眼光一閃,立時覺得和陳文強所憂慮的相似,肯定有很多共同語言,心情也鬆緩下來。

到了水師行臺,陳文強和李準直入衙署,在廳堂落座。下人端上茶點,李準屏退閒雜人等,只和陳文強單獨敘談。

“亂黨怕洋人,這是肯定的。”李準苦笑了一下,說道:“你招募洋人充門面,還買了機關槍,這招兒不錯。至於那兩個巡防營,不是他們怕死,確實是不敵亂黨啊!你知道嗎,亂黨武裝有機關槍,這豈是巡防營能夠抵擋的?”

“那就增兵啊,沒機關槍就買呀!”陳文強皺着眉頭,十分不滿地說道:“你這麼拖延下去,就算亂黨不做大,朝廷怕是也要降罪吧?”

“亂黨的刺殺着實可怕,且兵力多集中在廣州城維護治安了。”李準連連搖頭,“若要再調,時間非短啊!再說購買槍械,錢財何來?新軍要組建,耗費頗多,有機關槍怕是也輪不到巡防營。”

陳文強想了想,嘆了口氣,說道:“刺殺防不勝防,實可憂慮。實不相瞞,我已經派人去拜會宋復華,並出資十萬購買光復債券,以示無敵對之意。”

“花錢買平安!”李準並沒有大驚失色,倒覺得在防不勝防的刺殺面前,這還真的不失爲一條保命之道。“那你的瓊州產業怎麼辦?亂黨若是長期在瓊州禍亂,恐怕早晚會殃及。”

“不會長期禍亂。”陳文強四下瞅了瞅,壓低了聲音說道:“宋復華志向極大,豈是瓊州一地能夠滿足的?他已經找到了一塊安定之地,好象是婆羅州,他準備撤出在瓊州的軍隊。在婆羅州招兵買馬,訓練軍伍。”

“婆羅州?”李準趕忙拿出地圖,攤在桌上用手指點,“這裡,荷蘭人的地盤?”

wωw☢ ttKan☢ C〇

“坤甸。”陳文強很肯定地用手指點了點,“那裡華人數量最多,而且歷史上還有蘭芳共和國的建立,休養生息、以圖大舉,相當有利。且荷蘭小國。遠隔萬里,若是長期消耗,估計支撐不住。而且,當地的土人也忿恨被外人統治,若羣起響應,作亂四方,荷蘭人難以抵擋。當然,他們不會馬上與荷蘭人開戰。而是應該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

相對於陳文強的歷史、地理知識,李準顯然只有當學生的份兒。荷蘭在哪?國家有多大?人口有多少?統治的殖民地的面積和人口又是什麼情況?被陳文強一通忽悠。他暈了,蒙了,只知道瓊州亂黨似乎要另闢戰場,似乎不用大動刀兵,便能解決這場麻煩了。

“復興會估計也看清了,在瓊州的發展有諸多限制。打敗了瓊州官兵,還有廣東官兵,還有派來的其他地方的官兵,什麼時候是個頭兒?”陳文強探悉着李準的心思,繼續發揮着忽悠大法。“況且,國內立憲風潮正盛,於革命十分不利。所以,他們想退而觀望,保存實力,發展壯大之後再擇機捲土重來。從徐春山那裡得到的消息,似乎也證明了復興會的異動。”

“走了自然是好。”李準努力想把這些繁雜的頭緒理清,想了半天,望着陳文強問道:“我這裡沒有問題,讓他們儘快撤出瓊州好了。難道他們還有什麼要求不成?”

“如果能送走這些瘟神,我寧肯再多掏一筆鉅款。”陳文強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李大人應該知道亂黨武裝的組成吧?一部分人是復興會的骨幹力量,其他的則是瓊州當地的會黨。復興會要撤,還想着把善後工作做好,就是那些不想去異國他鄉的會黨人員,以及他們的家眷。所以,他們纔出動了那個什麼第一刺殺高手,還有殺手團,大搞暗殺,攪亂官府的征剿計劃。”

“我不太明白。”李準搖頭。

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陳文強苦笑了一下,說道:“咱們好好捋一捋,這聽得是有點亂。首先,復興會想保存實力,想把人馬撤出瓊州;其次,本鄉本土的亂黨不想走,搶得都不少,想過安生日子,可又怕官府不依不饒,現在也還得依靠復興會這夥能打的、不要命的;最後,復興會和本地亂黨想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想和官府做筆交易。如果交易不成,復興會就只能還在瓊州折騰,還是要派殺手來幹掉官府要員。”

“你的,明白?”陳文強衝着聽得愣怔的李準挑了挑眉毛。

“大概,好象是有點明白了。”李準摸着鬍子,猜測着說道:“只要官府不追究亂黨中的一部分亂黨,復興會就把自己的骨幹人馬撤出瓊州,不折騰了。”

“李大人學問精深,這一句話就說明白了。”陳文強伸出大拇指讚了一下,說道:“可我覺得這個不太保險,主要是徐春山要價很高,所以就沒向李大人通報。”

“說說,那徐春山想要什麼?”李準有了興致,主要是困擾多時的困難眼見有了解決之道,他的心情也舒鬆下來,

“他,他想當官兒。”陳文強看似不屑地撇了撇嘴,繼續說道:“他手下能有千八百人,要官府招安,編成三個巡防營,駐屯於萬寧、瓊海兩縣。而萬寧、瓊海兩縣周邊不得駐紮官軍,治安可交由民團承擔。另外,瓊州官兵不得多於五個巡防營,且應全爲本地子弟。”

“殺人放火受招安?”李準皺起了眉頭,不無疑慮地問道:“可如果這是復興會虛晃一槍,暫時偃旗息鼓,實際並未撤出,他日若興大亂,如之奈何?”

“是啊,不可不防啊!”陳文強深有同感地點頭稱是,停頓了一下,又誘導道:“那李大人覺得怎樣才能相信?”

“他有條件,咱們也有要求。”李準端起茶杯,輕呷着,思索着,緩緩說道:“招安可以,但要派人在其軍隊中監督,日常彙報不可少;瓊州駐兵呢,招募本地人也沒問題,廣東巡防營不可能長期在外駐屯;萬寧、瓊海可以任其駐紮,但其不可干涉行政,不可阻撓官府派員管理,不可擾亂地方;還有……”

“商團、民團的武力要保持,甚至要加強,以應對可能的變亂。”陳文強趁着李準沉吟的空當插話道:“萬寧、瓊海是沿海縣鎮,只要卡住瓊中,阻斷進入山區的道路,就算徐春山要作亂,也難形成氣候。到時候官軍更可由海上登陸,兩下夾擊,集中倒比分散更好剿滅。”

“只要亂黨穩下來,自然有很多手段分化瓦解。”李準的思路似乎被陳文強打開了,臉上也浮起了陰笑,“只要沒有復興會在其中,會黨不過是草莽之徒,圖的是錢財、女人,不難制矣!”

“李大人高見,高見哪!”陳文強笑着連連附和,“做官兒,那是大有門道的,徐春山讀過幾年書,識得幾個字,想在官場混,真是不自量力。”

“官場深似海呀!”李準大有感觸,撫着額頭嘆息道:“該認真時得認真,該糊塗時就得糊塗,這個尺度定要把握好。否則,你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所以我纔不在官場混,水太深。”陳文強哼了一聲,翻着眼睛說道:“在中國當官兒的心太黑,你看人家美國,連總統都不能爲所欲爲,千百雙眼睛盯着你,報紙媒體上該罵不耽誤。”

美國?李準的思路又被陳文強帶走了。說起來,復興會的暗殺威脅固然讓他心驚肉跳,可他最擔心的還是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安危。

第6章 新藥,說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8章 無題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4章 衝突起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273章 訪德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51章 無題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34章 猶太人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54章 攤牌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7章 吃講茶第56章 無情殺戮第3章 奪槍、回家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81章 無題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3章 奪槍、回家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43章 安頓第159章 無題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9章 外謙內毒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35章 無題第91章 赴日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
第6章 新藥,說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8章 無題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4章 衝突起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273章 訪德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51章 無題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34章 猶太人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54章 攤牌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7章 吃講茶第56章 無情殺戮第3章 奪槍、回家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81章 無題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3章 奪槍、回家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43章 安頓第159章 無題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9章 外謙內毒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4章 交談,託付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35章 無題第91章 赴日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