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着大地。無情的秋天剝下了樹木美麗的衣裳,它們只能光禿、陰鬱地站着。

秋雨不斷打在陶成章的臉上,他卻不曾放慢腳步。腰束麻繩,足穿芒鞋,在他身上和臉上卻沒有顯出絲毫的頹廢和喪氣。

陶成章,曾用名漢思、起東、志革、巽言,紹興會稽陶堰西上塘人。幼時雖家境貧寒,然隱天資聰穎,過目成誦,曾受到良好的舊學教育。六歲入本村陶氏義塾讀書,十五歲便在家鄉設館任塾師,著有《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和《浙案記略》等書。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激發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意識,與“推翻君主體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義思想逐漸合拍,他漸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專制。父陶品三懼禍,多次告誡之,然其志不變。

而早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陶成章憂心如焚,即定下從戎之心。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他曾兩次赴京擬刺殺慈禧未果。其後,陶赴奉天、蒙古等地察看地勢,以爲進行之計。歸途中,道經徐州,經費缺乏,步行七晝夜,幾至餓斃。

一九零年,陶再次北上謀刺,亦未果。八月,得蔡元培之助,東渡日本,入清華學校,數月後轉入成城學校,在陸軍班中勤奮砥礪,成績優異。留學生監督探知其有反清之志,遂於一九零三年設法誑其歸國,取消其留日學籍,然其革命之志愈堅,經常以麻繩束腰,腳穿芒鞋,奔走於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辭勞苦,四至杭州老家而不歸”,積極聯絡各地會黨,以謀起事反清。

儘管現在的陶成章認爲“革命就是造反……改朝換代,恢復漢室,建立漢人統治的政權”,但在他身上,有着當時許多革命者的縮影,他們寧肯放棄舒適的生活,離開溫暖的家庭,拋卻個人的幸福,而選擇了一條困苦艱險荊棘叢生的革命之路。

革命在於力行及實施,這也是陶成章的主張。從他的經歷和行爲來看,可以稱之爲革命的清教徒和苦行僧而無愧。

……

悅客來茶館,生意很冷清,可江湖人都知道,這個茶館乃是幫會中人用來聯絡接頭,或是外來人前來掛牌的所在。江湖中人,初到一陌生地界,不瞭解當地幫會情況,更不知該碼頭老大是何人,如何探尋同幫呢?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宜公開暴露幫會成員身分的,當然,也不便四處打聽。要聯絡接頭,就得先到碼頭茶館掛牌。掛牌,就是在茶館內,出示幫規的動作,講出幫規的語言。

陶成章風塵僕僕,走進了茶館,落坐之後,招呼道:“堂倌,泡蓋碗清茶。”

茶館堂倌愣了一下,看了看櫃檯後的掌櫃,得到其點頭示意後,馬上送上一蓋碗泡好的綠茶,仔細注意着陶成章的舉止和話語。

陶成章輕輕將碗蓋取下,放在茶碗左邊,茶碗蓋頂朝外,蓋底朝裡。堂倌面無表情,伸手遞上來一雙筷子,豎放在茶碗右鍘,陶成章立即將筷子橫擺在茶碗前面。

掌櫃的慢慢從櫃檯後走了出來,一抱拳,對陶成章說道:“敢問,你是何方老大?”

陶成章恭敬地起立,回答道:“不敢,只是沾祖師爺的風光罷了!”

掌櫃的繼續問道:“貴前人是哪一位?貴幫是什麼幫?”

陶成章回答道:“在家子不敢言父,出外徒不敢言師,敝家姓陳名叫上江下山,是江淮四幫。”

雙方這樣對答之後,便知道大家都是幫中人,但彼此之間的問答,卻還沒有結束。掌櫃的要知道更詳細的資料,便問道:“老大頂哪個字?”

陶成章答道:“頭頂二十世,身背二十一世,腳踏二十二世。”

掌櫃的點了點頭,在陶成章對面坐下,開口說道:“不知老大是途經敝地,還是要另開碼頭?”

“在下久仰和義堂趙山主威名,特來拜見。”陶成章如實答道。

掌櫃的聞聽此言,臉色凝重起來,上下仔細打量着陶成章,半晌纔不冷不熱地說道:“此地已非和義堂所管,老大請先吃飯,詳情呆會兒再說。”說完,他招呼堂倌按照規矩招待陶成章,自己轉身而去。

…………

此時正是晌午,太陽雖不比夏天,但也驅走了不少深秋的冷意……陶成章洗了把臉,蹲在牆邊的陰影處,端起飯碗,大口吃起飯來。

工地提供的伙食相當不錯,雜糧面饅頭,有油星的菜湯,這對前來幹活的工人來說,實在是難得的美味。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工期要求十分嚴格,完不成就要扣工錢。

今天是禮拜天,很多愛國學社的學生都來勤工儉學,推砂子,搬磚頭,聽說只幹這些零活,一天掙的錢也比真正的工人多。而自從蔡元培加入復興會之後,愛國學社便退租了房子,搬到了這盧家灣。

“這些學生娃去吃飯嘍!”一個工人望着學生們的背影,萬分不捨地將湯碗裡的一小塊肥肉夾進嘴裡,細細咀嚼。

“掙的比咱們多,吃的也比咱們好。”另一個工人輕搖着頭羨慕地說道:“我見過,一個鐵盤子裡有白米飯,還有好幾個菜呢!”

“還是讀書好啊!”不知是誰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一個監工走了過來,衝着陶成章招了招手,陶成章趕緊放下飯碗,跑了過去。

“陶哥,咱們現在就去見龍頭,記住,可千萬別說是我帶你來的。”監工囑咐道。

陶成章在江浙四處奔走,聯絡會黨,反抗清朝。其他地方還算順利,卻在茶館裡碰了一鼻子灰。也怪他選的時間不好,趙鏡湖在獄中“畏罪自殺”,和義堂在打壓下已成瓦解之勢,對他這個突然到來的外人自然警惕萬分拿了點路費就把他給打發了。

遭到挫折後,陶成章又抱着一線希望來找興義堂,卻意外得知興義堂山主金三爺基本不管事情,而香長李亞溥下海開公司,弟兄們大多去當工人,這下子弄得陶成章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就在他徬徨之際,正好碰上了這個洪門出身的同鄉,央求之下,這個同鄉才無奈地答應幫他與金三爺見上一面。

在這個同鄉的引領下,陶成章很順利地來到了金三爺在盧家灣的住處,一所綠樹掩映下的二層小樓。

“就是這裡了。”小同鄉指了指,低聲說道:“我得走了,你也別耽擱太久。”

陶成章點了點頭,看小同鄉走遠,方纔上前叫門。

……

第241章 無題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53章 一箭三雕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52章 內應外合第6章 新藥,說和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07章 大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章 接客,賣唱第37章 無題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07章 大戰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86章 無題第199章 武昌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66章 慶生第90章 廣州第46章 味素問世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73章 訪德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53章 一箭三雕第71章 龍興堂初立
第241章 無題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53章 一箭三雕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52章 內應外合第6章 新藥,說和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07章 大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章 接客,賣唱第37章 無題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07章 大戰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86章 無題第199章 武昌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66章 慶生第90章 廣州第46章 味素問世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73章 訪德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53章 一箭三雕第71章 龍興堂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