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血祭

昌都,地處吐蕃與益州、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門,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是地地道道的商貿要道,自從落入到了農奴起義軍手中之後,便使得益州朱友貞,吐蕃德里赤南如哽在喉,雙方的交易,不得不繞過昌都這一地區,對於雙方來說,極其不便。

拿下昌都,使得雙方之間的交往再不受到扼制,對於雙方來說,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如今吐蕃需要益州向他們輸入大量的日常用品,從茶葉、鍋碗瓢盆到針頭線腦,吐蕃都需要,而益州,也需要從吐蕃得到兵器,戰馬,藥材等物資。

而農奴起義軍盤踞在昌都,生生地割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自然是不處不快。

相對於玉樹的阿不都拉,德里赤南將他的主攻目標,選在了昌都。

昔日吐火羅之子曼格巴,成爲了攻擊昌都的主帥。而色諾佈德,則率另一部攻擊玉樹。打昌都是真,而打玉樹,則是一個幌子,德里赤南很希望青海的李存忠所部能在玉樹遭到攻擊的時候發兵來援,那個時候,他就能率主力將來援的唐軍一舉殲滅。

孫桐林的警告,使得德里赤南想起了多年以前的河東之戰,那一次,是他們被李澤深深地誘進了河東地區,最終遭遇到了吐蕃建國以來的最大的一場慘敗,也正是這一場慘敗,導致了吐蕃的政局大變,德里赤南一躍而成爲了與吐火羅分庭抗庭的另一個領袖,並最終在李澤的支持之下,生生地熬死了吐火羅,完成了吐蕃的再一次的統一。

當吐火羅在臨死之前決然地向德里赤南交出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德里赤南也完成了吐蕃的再一次統一,而他與李澤,也從親密的戰友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

現在李澤的目標是要完全拿下吐蕃,將吐蕃疆域變成大唐的一個行省,而德里赤南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之下,只能努力地想着保全吐蕃國祚的延續。

主動攻擊李存忠,德里赤南心懷疑慮,正如孫桐林所說的那樣,興許李澤又在故伎重演,那麼他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引誘李存忠所部深入吐蕃境內。

李存忠不來,德里赤得樂得先剪除了玉樹與昌都兩支唐軍的臂膀,李存忠如果真的敢大軍前來,那麼,漫長的道路將成爲他最大的敵人,廣闊的區域給了德里赤南與其周施的戰略空間,如果能徹底擊敗李存忠,那麼至少在數年之內,唐人將再也無力對吐蕃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有一點很清楚的是,其它的唐軍不可能像李存忠的這支部隊一樣,能很快適應青藏高原的氣候,初來乍到,別說是打仗了,他們能站着正常的舉起刀子來就不錯了。

而李存忠所部數萬人,可是爲了攻打吐蕃,準備了數年時間。只要能夠幹掉他們,他們吐蕃將迎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的時間。

派出曼格巴,也是德里赤南對吐火羅一系人馬的一種示好。

畢竟,打一夥農奴起義軍的難度,要遠遠低於與唐軍交鋒,而將昌都這個地方交給曼格巴,也等於是將以後與益州,雲南等地的商業往來的利益交給了曼格巴,這是德里赤南對吐火羅臨死之前向他交出大權的一個回報。

只有坐到了這個位置之上,德里赤南才真正體會到了吐火羅當時的心情。也明白了爲什麼吐火羅在最後會將權力交給他。

因爲吐火羅,實在是在他的陣營之中找不出比自己更強的了。

而一個分裂的吐蕃,必然會成爲唐人的口中之食。

只有一個統一的吐蕃,纔有可能對抗唐人的入侵。

所以德里赤南,頂住了自己一系無數貴族想要領兵進攻昌都的奢望,將這一塊肥肉,交給了曼格巴。

現在,他也需要一個統一的團結的吐蕃。

昌都,馬康崗,馬康寺。

無數的白幡成了主色調,一排排的喇嘛齊聲誦經,幽遠的禪唱之聲隨着寒風飄揚,這裡,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葬禮。

靈堂正中,擺放着一具棺槨。不過棺槨之內,並沒有死去的人的遺體,只有一副衣冠。

棺槨之間的供桌之上擺放的靈牌之上,一行血紅的字,讓所有前來祭奠的人,無不是心中肅然,身體顫慄,因爲這個靈牌,赫然是用血寫就的。

這是薛均的靈位。

在德里赤南下達進攻昌都的命令之後,薛均以及十數名仍然在拉薩的薛氏族人,全都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

他們的血,被塗在了曼格巴的帥旗之上。

棺槨前方,左右兩側,跪着四名全身戴着大孝的人。

分別是薛均長子薛仁忠,次子薛仁勇,倒子薛仁義,薛仁孝。而在他們的後方,還分別跪着兩排人,而這些人,也都姓薛。

當年薛均在河東與李澤的對抗之中失敗之後,薛氏一族,爲了爭取活命立功,主動請櫻來到了吐蕃,那個時候,吐蕃與李澤治下的北地正處於蜜月時期。

以薛均的經歷,在那個時候,他就從李澤的所作所爲之中清楚地知道了終有一日,李澤必然要對吐蕃動手,而這個期限,便取決於李澤什麼時候能真正將自己的勢力完全做大,成爲中原大地之上那個權力最大的人。

所以到了吐蕃之後,所有的薛氏族人,便全都被他遣散,分佈於吐蕃各地,而昌都,正是他的重點經營之地。幾乎所有的薛氏有能耐的人,或公開,或隱姓埋名地抵達了這塊地方。

昌都區域,縱橫來去十數萬平方公里,足夠他們藏身,也足夠他們經營了。

有人,有錢,還有來自在大唐的支持,薛氏族人,很快就在這裡悄悄地做大了。

吐蕃因爲吐火羅與德里赤南兩方長達數年的戰爭,使得國內百姓處於水熱火熱之中,終於在忍無可忍之下爆發了農奴大起義之後,薛氏一族,敏捷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順勢融入到了農奴軍隊之中。

這些人能搞到糧食,能搞到武器甲胃,很快就聚攏了成千上萬的農奴,在與奴隸主們的戰鬥之中,薛氏族人充分發揮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勢,悄無聲息地吞併了一支又一支的小型的農奴起義軍,最終,他們成爲了昌都勢力最爲龐大的那一支軍隊,幾乎完全控制了昌都地區。

作爲外來者,即便擁有了強大的武力,他們也還需要本地人的支持,所以,這支軍隊名義上的統治者,是一個自稱爲格薩爾的吐蕃人。

格薩爾對於昌都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可以讓人震撼,讓人一聽便會匍匐在地上膜拜的姓氏。歷史之上的格薩爾的後裔已無影蹤,對於這樣一個突然冒出來的格薩爾,自然會讓很多人產生懷疑,但當這個人有了紅教大喇嘛隆巴的背書之後,昌都人便再無懷疑。

有了這面大旗,昌都剩下的幾支農奴起義軍,也彙集到了格薩爾的旗下。

對於薛氏族人來說,所謂的格薩爾,只不過是他們手中的一個工具人罷了。他們真正的合作者,卻是紅教的大喇嘛隆巴。爲了紅教的宏偉事業,隆巴如今也算是豁出去了。率領着整整上千紅衣喇嘛到了昌都。如今的昌都地區,已經成了紅教的大本營。

薛均死了。

他被隆巴宣稱爲是紅教的護教法王,爲了紅教的偉大事業而奉獻了自己的肉身。

恐怕薛均自己也想不到,他死之後,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祭拜他。設在馬察寺內的靈堂,這些人自然是進不去的,但這並不妨礙那些信徒們,在馬察寺外虔誠地祭拜着爲了解放他們而奉獻了自己的肉身,被他們的敵人,來自地獄的惡魔殺死的護教法王。

唐得功站在薛均的靈位之前,上了三柱香,又雙膝落地,躬敬地叩了三個響頭。

如果是以前,唐得功自然是不屑於向薛均行禮的。但現在,這三個頭,他是叩得結結實實。不管怎麼說,薛均最後的選擇,無疑是壯烈的。

他是有機會走的。

但他沒有走。

他站到了最後一刻。

最後,還用他的血,激起了無數昌都人的決死一戰的決心。

不管他是爲了自己的家族,爲了尚在大唐境內的那些薛氏族人,還是爲了大唐整個的大戰略,他一定會在史書之上留下屬於自己的那幾行字的。

那怕就是提上一筆,在出身禮部的唐得功看來,薛均也死得值了。

煌煌史書,能在上面留下一個名字的人,在當時,又何嘗不是一個名動天下的風雲人物呢。

而像他唐得功,死後只不過是一抔黃土,一堆枯骨,無數年後,當墓牌垮塌,他的名字也就在這個世間煙消雲散了。

看着嗚咽還禮的薛氏諸人,唐得功走過去扶起了薛仁忠等人。

“大唐不會忘記你父親的。我已上折爲你父請封!”

“多謝唐侍郎!”薛仁忠大哭。

“節哀順便吧,你父親用他的死激起來的士氣,可不能白白浪費,昌都,我們是絕不能丟的。”唐得功安慰道。

第九百六十五章:重返洛陽第九百六十四章:問詢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當街行兇第八百三十一章:契丹營第六百四十九章:狗仗人勢的進攻第六十七章:緊鑼密鼓第七十五章:你來軟的,我就來硬的第四百九十六章:怎一個慘字了得第四十一章:昨日如朝露第四百五十一章:有人得到的多,自然就有人會拿得少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兩代督撫第八百零二章:荊南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九章:話不投機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六百三十七章:幾多愁緒在心頭第三百三十九章:背道而馳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無法之地第八百五十章:激盪(1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租界第七百四十一章:落子第一千零六十九章:最後的生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隆冬之下的長安(下)第二百五十八章:架構第六百一十二章:處置第八百八十二章:不敢相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最清廉的官員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倒曹第四百八十章:誤會第四百四十九章:第一課第五百零四章:巧巧的媽媽生巧巧第三百二十一章:禮物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反應(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諾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調整(1)第七百九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四百零四章:夫人駕到第三百六十五章:背水一戰第一百六十一章:就是搬個家而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去向第七百五十一章: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該死的人不能活第九百四十九章:難題第九百七十六章:陌刀之前,人馬俱碎第三百八十章:棣州叛亂(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談話(再下)第八百一十章:長安事(下)第四十章:分潤第二百三十一章:破城第七百四十八章:公共交通第三百零九章:覆滅第二百零七章:暗涌(下)第九百九十三章:叛亂第九百五十九章:軍心第七百八十九章:人選第七百七十三章:勸說第五百五十二章:雪原之戰(還下)第三百九十章:難得閒遐第三百二十五章:柳成林的困境第五百一十四章:入營第四十三章:歸來第九百二十六章:最後的平靜第六百九十二章:別無他路第七十六章:李澈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九章:狗仗人勢的進攻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談話(下)第四百一十章:安排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酬功第三百七十六章:難兄難弟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八百八十七章:遼地第七百八十章:日常第七百八十章:日常第一千一百六十章:你是不同的第五百七十六章:突圍第八百五十四章:激盪(17)第三十三章:艱難的人生第四百章:能出兵否?第九百五十一章:對未來的考量(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二百三十章:攻與守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血祭第三百九十六章:流動的火第三百一十六章:該放慢一下腳步了第七百一十一章:集結第二百二十九章:我是跨越千年的老狐狸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蓄謀已久第一千零八十章:封海(2)第二百五十二章:拿你萬畝良田換來青史留名第九百二十八章:戰鬥吧,兄弟們(1)第七百三十一章:花邊新聞第三百六十二章:斬首行動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接戰第二百五十四章:加封第九十二章:鷹犬與夥伴第三百一十八章:我回來了第九百二十六章:最後的平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外交官與商人第一千零六章:史上最窘迫宰相
第九百六十五章:重返洛陽第九百六十四章:問詢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當街行兇第八百三十一章:契丹營第六百四十九章:狗仗人勢的進攻第六十七章:緊鑼密鼓第七十五章:你來軟的,我就來硬的第四百九十六章:怎一個慘字了得第四十一章:昨日如朝露第四百五十一章:有人得到的多,自然就有人會拿得少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兩代督撫第八百零二章:荊南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九章:話不投機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六百三十七章:幾多愁緒在心頭第三百三十九章:背道而馳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無法之地第八百五十章:激盪(1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租界第七百四十一章:落子第一千零六十九章:最後的生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隆冬之下的長安(下)第二百五十八章:架構第六百一十二章:處置第八百八十二章:不敢相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最清廉的官員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倒曹第四百八十章:誤會第四百四十九章:第一課第五百零四章:巧巧的媽媽生巧巧第三百二十一章:禮物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反應(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諾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調整(1)第七百九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四百零四章:夫人駕到第三百六十五章:背水一戰第一百六十一章:就是搬個家而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去向第七百五十一章: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該死的人不能活第九百四十九章:難題第九百七十六章:陌刀之前,人馬俱碎第三百八十章:棣州叛亂(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談話(再下)第八百一十章:長安事(下)第四十章:分潤第二百三十一章:破城第七百四十八章:公共交通第三百零九章:覆滅第二百零七章:暗涌(下)第九百九十三章:叛亂第九百五十九章:軍心第七百八十九章:人選第七百七十三章:勸說第五百五十二章:雪原之戰(還下)第三百九十章:難得閒遐第三百二十五章:柳成林的困境第五百一十四章:入營第四十三章:歸來第九百二十六章:最後的平靜第六百九十二章:別無他路第七十六章:李澈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九章:狗仗人勢的進攻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談話(下)第四百一十章:安排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酬功第三百七十六章:難兄難弟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八百八十七章:遼地第七百八十章:日常第七百八十章:日常第一千一百六十章:你是不同的第五百七十六章:突圍第八百五十四章:激盪(17)第三十三章:艱難的人生第四百章:能出兵否?第九百五十一章:對未來的考量(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二百三十章:攻與守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血祭第三百九十六章:流動的火第三百一十六章:該放慢一下腳步了第七百一十一章:集結第二百二十九章:我是跨越千年的老狐狸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蓄謀已久第一千零八十章:封海(2)第二百五十二章:拿你萬畝良田換來青史留名第九百二十八章:戰鬥吧,兄弟們(1)第七百三十一章:花邊新聞第三百六十二章:斬首行動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接戰第二百五十四章:加封第九十二章:鷹犬與夥伴第三百一十八章:我回來了第九百二十六章:最後的平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外交官與商人第一千零六章:史上最窘迫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