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鹽幫(一)

宋常青奔出老遠,發覺身後無人追來,這才停步。想道:“好險,我只不過轉身時踩着一根枯枝,姓孫的便聽見了,耳力倒是不錯。二叔常說這類江湖幫會的隱秘不能窺探,若被發現,那些人糾纏起來不死不休,麻煩就大了。”

又想道:“白蓮教分爲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堂,似乎每個堂下還有舵,不知舵下面又是什麼?”

當年他和王大通出逃,王大通被誣爲白蓮教之人,當時王大通也給他說過白蓮教行事極爲詭秘,亦邪亦正,雖然他在山神廟外聽見那幾人所說似乎頗爲俠義,心中對白蓮教卻無半點好感。

白蓮教下分四個堂,每個堂又分五個舵,玄武堂人才凋零,五個舵相當於虛設,朱雀堂卻頗有規模,堂下五個舵主人人均有一身不凡的武功,姓孫的武功才幹更是遠遠高於同濟,頗有期望升任下代堂主。

宋常青望了望天色,天際已露出亮光,天快亮了,查明方位,向東而行;他下山心中便已決定,先回宋家莊看看,這天下雖大,他卻頗感茫然。

不出半月就來到江南,這一路探尋老和尚給那本怪書的秘密,卻始終一無所獲,他也不焦慮,只是想:“老和尚找了一輩子也沒找到,若是該我走運,定能有結果。”

有時閒暇時忽然想起莊敬的女兒,憶起白蓮教幾人說的話,不由對這叫莊瓊的女孩兒充滿好奇,只覺這女孩兒行事極對自己脾性。

這一日,離宋家莊不到五十里,宋常青不禁有些近鄉情怯,心中百般滋味涌上心頭。

來到宋家莊已是下午,遠遠但見一片廢墟,處處斷牆廢壁,宋常青心中又是難過,又感淒涼,忽見莊門插着許多香燭,還有一堆堆紙灰,想來是燒盡的冥錢。

他不由想道:“哎呀,不好,忘記買些香燭來祭奠一下。這許多香燭是誰來燒的,難道這許多年了還有人來祭拜?”

那些香燭痕跡頗新,似乎才燒過不久。他正在左猜右想,一個農夫挑着一擔柴匆匆忙忙走了過來,猛一擡頭看見宋常青站在莊外,嚇了一跳,放下柴擔,對他說道:“公子,這麼晚了,你還不趕緊離開,危險得很啊!”

宋常青看了看天色,道:“大叔,我路經此地,忽然在這裡迷路了。天色都還未黑,應該不會有什麼野獸吧!”

那農夫頓時驚慌失措,左顧右盼,似乎怕什麼突然出現一般,挑起柴擔,拉起宋常青就走。邊走邊說:“快走,快走,幸好你遇上了我,要不定然……定然,唉,反正沒什麼好的。”

宋常青奇道:“這裡有什麼不妥麼?”

農夫急急忙忙道:“快走,一會再告訴你。”

大約走了五六裡地,這農夫才停了下來,擦了把汗道:“好險,下次別到那兒去了。”

宋常青心中早憋了個大大的疑團,問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啊,那有什麼可怕的事物麼?大叔不也從那兒過路麼?”

農夫道:“那地方一到天黑,便有邪物害人。平日就是白天,都極少有人從那過路,今日我是家中有急事,又想天色未黑,這才大着膽子從那抄近路走,誰知現在白日也不安生了。”

宋常青道:“我沒發覺有什麼古怪啊。”

農夫上上下下打量了宋常青幾眼才道:“剛纔咱們出來的路極好辨認,你青天白日的居然在那兒迷路,那不是被邪物所迷是什麼?”說完連連嘆氣。

宋常青剛纔說迷路不過是敷衍他而已,誰知竟被他認爲被邪物所迷,宋常青心中不由愕然。

農夫繼道:“那地方原是一座山莊,叫宋家莊,約十年前被白蓮教王大通殺害滿門。那屍體啊,堆得滿地都是,莊子燒時,映紅了半邊天。這附近的人都傳言宋家一門陰魂不散,經常晚間出來找作怪。我們村上李三狗偏生不相信,常常晚上跑到這附近捕獵野物,多年來居然一直無事。這事兒漸漸就淡了。三個月前,他出去一個晚上未歸,第二日家人找來,在那廢莊裡找到了他,已是昏迷不醒。”

宋常青聽他言說是王大通殺害宋家滿門,心中暗歎,知道錦衣衛誣陷王大通之事已深入人心,再也難得辯解,插言道:“他昏迷不醒也不能說那有什麼髒東西啊,不定是別的什麼原因。”

農夫搖頭道:“他家中找了大夫,卻查不出什麼毛病,昏迷五日後,一個道長找上門來,看了他幾眼,即說他是中邪,伸手在他身上點了幾點,李三狗就醒了過來,人卻是癡癡呆呆,神志不清。”

宋常青聽他所說,這道人點這幾下,似乎是武林中的點穴,心中疑雲大增。

農夫又道:“這道長走時還說,李三狗的命本是大富大貴,只是衝撞了邪物,現在能醒來還虧他命硬。臨走還送了李家幾錠金子,嘿,沉甸甸的十足赤金。”

宋常青更覺不對,笑問道:“怎麼道人走了後還給他家金子啊,哪有幫人治病了還送錢的?”

農夫嘆道:“這道長恐怕不是簡單人,想來定是神仙中人不忍見百姓受苦,特來解難。”

宋常青不由啼笑皆非,暗忖這古怪定是在那道人身上。又和農夫閒話幾句,轉身就要離開,忽然想起一事,拉住農夫問道:“大叔,剛纔我看那莊子門前插有許多香燭,什麼人來那裡祭拜啊?”

農夫道:“還不是李三狗惹出的亂子,大夥怕邪物繼續害人,每到初一十五便來燒些紙燭給它,讓它早日離開。”

宋常青本是來宋家莊看一看就離開,但聽有這等古怪之事,哪會如此就走?

他和農夫辭別後,來到附近的縣城,隨便吃了些東西,找了家客棧歇下。

睡到半夜,從窗戶跳出,偷偷來到宋家莊,誰知守了一夜,卻無半點事情發生。

第二晚又守了一夜,還是沒有任何異樣,第三夜宋常青早早就去了,找了個斷壁處盤膝坐下,想道:“今晚如再無事情,明晚就不來了。”又想:“明日就去打探紀綱下落,他位高權重,應當不難找尋。殺了他後拿他的人頭來這裡拜祭爹孃。”

他下山這些天,一直心無旁騖在探尋老和尚那本怪書的秘密,現在一想起紀綱,不由心中怒氣蓬勃。

就在此時,突聽南面啪啪幾聲擊掌之聲,宋常青心中一凜,立時運起龜息之法,緩緩呼吸。東面又有人擊了幾下掌,就聽見腳步聲漸漸走近,走到莊中內院的地方停下,離宋常青不過七八丈。

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一章 滅門(一)第三章 治病(三)第一章 滅門(三)第一章 滅門(一)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一章 滅門(三)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九章 明理(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七章 傷發(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四章 習武(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三章 治病(二)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十一章 下山(二)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十三章 糾纏(二)第十六章 憤離(二)第六章 和尚(三)第八章 地洞(二)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五章 身亡(一)第十七章 (獲帖)第二章 逃命(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四章 習武(二)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六章 和尚(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三十一章第一章 滅門(二)第四章 習武(二)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章 治病(二)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章 出洞(二)第二章 逃命(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二章 逃命(一)第一章 滅門(三)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十一章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章 出洞(二)第八章 地洞(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三十章 迷茫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三十四章第一章 滅門(一)第十一章 下山(二)第三十三章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六章 和尚(一)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七章 傷發(二)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四章 初遇(二)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十二章 鹽幫(四)第三章 治病(二)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
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一章 滅門(一)第三章 治病(三)第一章 滅門(三)第一章 滅門(一)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一章 滅門(三)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九章 明理(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七章 傷發(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四章 習武(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三章 治病(二)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十一章 下山(二)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十三章 糾纏(二)第十六章 憤離(二)第六章 和尚(三)第八章 地洞(二)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五章 身亡(一)第十七章 (獲帖)第二章 逃命(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二十四章 出谷第四章 習武(二)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六章 和尚(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三十一章第一章 滅門(二)第四章 習武(二)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章 治病(二)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章 出洞(二)第二章 逃命(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二章 逃命(一)第一章 滅門(三)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十一章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章 出洞(二)第八章 地洞(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三十章 迷茫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三十四章第一章 滅門(一)第十一章 下山(二)第三十三章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二章 逃命(一)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六章 和尚(一)第二十三章 功成第七章 傷發(二)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四章 初遇(二)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四章 初遇(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十二章 鹽幫(四)第三章 治病(二)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七章 失蹤(二)第十三章 糾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