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洞(三)

宋常青讀到‘稱之爲融雪大法’這一句時,見下面密密麻麻還有許多字,隨意看了看,後面寫的是東靈子一生對武學上的體會及一些基本武學至理;再往下卻是寫得亂七八糟,什麼‘今天捉了三條魚’‘今日捕捉了兩隻山鼠’諸如此類,宋常青不由搖搖頭,想道:“這前輩在洞中形影相弔,只怕孤單寂寞得都要發瘋了,他後來只活了三年,未始不是這個原因。難道我和這位前輩一樣,一輩子都要呆在此地?”

一想到這裡,心情低落了下來;低頭想了一會,擡起頭來大聲道:“我一定要想法子出去,我一定要出去,我不要在這裡呆一輩子!”四周嗡嗡傳來回音。

宋常青叫了一會,聲音沙啞了,這才停住。他本是個性情開朗之人,如此發泄了一會,心情舒暢多了,突然間大聲叫道:“這位前輩找不到出去之路,未必我就找不到,這地方又不太大,我細細搜尋,總會有一日能夠出去。”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精神不由一振,從火堆裡找了根長樹枝當火把,在這洞裡仔細查看;這洞從他進來後不知找了多少遍,如有什麼出口早就發現了,這次當然也是什麼沒找到。

宋常青不由有些沮喪,看了看暗河流進去的那個小黑洞,忖道:“只有這裡沒去過了,進去看看。”以前每次想進這黑洞細查,看着這黑黢黢的小洞,宋常青心中發毛,害怕裡面有些什麼不知名的怪物,所以一直沒有進去過。現在把牙一咬,拿起火把鑽了進去。

這洞不甚寬闊,如是身體稍微肥胖的人就無法進去,宋常青身材雖高,卻較爲削瘦,進去倒也不困難,只是走路須得把身體躬下來彎腰前行,便是想轉身也是有所不能。宋常青拿着火把慢慢行走,左顧右看,當真是心驚膽顫,惶惶不安。

走了約有二三十丈,宋常青叫了一聲苦道:“完了,完了!”只見前面已無出路,一大塊山壁立在眼前,暗河流進山壁上的一個洞裡。宋常青彎着腰仔細用火把照看,確確實實再也沒有任何通道,這才倒退着返回。

宋常青回到外面,怔怔看着洞頂孔隙射下的陽光,想道:“恐怕只有化爲飛鳥,才能出得去。”又想:“如果老和尚知道我在這裡,從外面放下一根繩子,出去也是不難。”

想到這裡,又大聲叫道:“無暇公公,我在這裡,我在這山肚子裡!”卻聽見自己聲音嘶啞難聽,叫了一陣,嗓子幾乎發不出音了這才住口。

宋常青情緒低落了一會,忽然想道:“我本來不能活多久了,誰知道在這洞裡卻發現這什麼‘融雪大法’,似乎對治療我的內傷頗爲對症,反正這命相當於是撿來的,且過得一日是一日,當務之急是把身上內傷治好。”更不多想,細細又把那‘融雪大法’讀了一遍,便即坐下練了起來;本來各派內力修練方法雖有不同,但運行卻是相差不多,大多都是內氣從下腹部丹田出發過會陰順着脊柱向上,過大椎,玉枕等穴到頭頂百會後沿着身體中線下行,經過人中、廉泉等穴最後回到丹田穴,這‘融雪大法’修練之法卻甚爲古怪,不僅運行順序不同,修練經脈的次序也是亂七八糟。宋常青開始時小心翼翼的,心想只有一有不對,立即停下不練。但練了一陣,只覺體內原來修練的內力當真便如雪遇上太陽一般,慢慢融化了去;不由又是高興,又是傷感。

不知過了多久,宋常青睜開眼一看,天已經黑盡了,四周黑壓壓一片,只有火堆還閃着微弱的火光,急道:“啊,怎麼坐了這麼久,差一點火都要熄滅了。”連忙上前去那些乾枯的樹枝加在上面,待得火燃起來後,纔去把白天捉到的魚拿來烤起。

忙完這些,宋常青突然覺得有什麼不對,但一時間又想不出來,站起來走向暗河,準備用自己燒製的土碗舀些水喝,忽然心中一動喜道:“我身上有力氣了,手腳也敏捷了。”

從他內傷發作以後,身體從沒如此輕鬆過,來這裡吃了怪魚後雖然內傷沒有發作過,但手足無力,動作稍一用大,立刻滿頭大汗,像現在這般跑來竄去毫不費力那是絕無可能。不由大聲笑道:“哈哈,這法子當真有用,看來再練幾日,這內傷便可痊癒了。”心中喜悅,當晚的晚餐多吃了條魚。

接下來的幾日,宋常青除了捉魚揀柴外,便是在打坐運氣,如此毫不間歇的散功,多練一刻,身子便舒服一些。

這日中午,吃了兩條魚後,正準備練功,忽想:“這幾日好像沒感覺體內真氣流動,這功法到底還要練不練?”又想道:“假使內力已經散完,再練下去究竟有害無害,那卻不得而知。”一時籌措猶豫,只是這功法練過之後,渾身上下無比舒暢,身上的毛孔似乎全部打開,便如吃了人蔘果一般,待要不練卻也有所不捨。考慮了一會後,忽而想道:“在這裡如此寂寞,若再不找些事兒做做,只怕不用十天,人就會瘋了。有些事做總是好的,若一但發覺不對,立時停下不練就是。”但心中畢竟有所顧忌,只練了兩個時辰就停下,坐在河邊看那些魚兒游來游去。

他猛然想道:“如果這些魚吃完了,那可怎麼辦?這些樹木也終有一日被燒完。”嘩啦一聲,突然一條魚躍出水面,在空中劃了道弧線,又落入水中。

宋常青練了那‘融雪大法’後,似乎目力增強不少,看着這魚到達最高點後停了一停,這才落下,想道:“要捉住剛纔這魚,待到它躍到最高的時候頓了一頓這時是最好的機會,它此刻正是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突然一呆,喃喃道:“舊力已盡,新力未生這八個字是誰告訴我的,二叔?好像不是,老和尚?他一天只忙着給我把脈,也沒說過這話,到底我是怎麼知道的?”

只覺這兩句話似乎從沒聽誰說過,但這話又確確實實是自己說出來的,心中一陣混亂糊塗;想了良久心中一亮,跑到東靈子刻在壁上的文字那兒,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直看得頭昏腦脹,纔在中間找到‘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正是制敵絕好機會’這一排字,這才恍然道:“原來在這裡看到的。”又自言自語道:“這位前輩說的這些似乎很有道理,今天如不是看到魚兒躍出水來,我也絕不會明白。”

第六章 和尚(二)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三十四章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十章 出洞(一)第五章 身亡(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十二章 鹽幫(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三十章 迷茫第七章 傷發(二)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六章 和尚(一)第三十四章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七章 傷發(一)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章 出洞(一)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十四章第十三章 糾纏(二)第三十四章第三十章 迷茫第四章 習武(一)第八章 地洞(三)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二章 鹽幫(四)第四章 習武(一)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五章 身亡(二)第七章 傷發(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三章 治病(三)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二十五章 奏功第四章 習武(二)第六章 和尚(二)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二十章 攪場第七章 傷發(二)第四章 習武(二)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三章 治病(一)第二十二章 窺密第九章 明理(二)第十章 出洞(二)第三十二章第十章 出洞(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一章 落崖第十章 出洞(一)第一章 滅門(三)第二十五章 奏功第五章 身亡(二)第三十四章第十二章 鹽幫(二)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十二章 鹽幫(三)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二十一章 落崖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十七章 (獲帖)
第六章 和尚(二)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八章 地洞(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五章 被擒(二)第三十四章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十章 出洞(一)第五章 身亡(二)第五章 身亡(一)第十二章 鹽幫(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三十章 迷茫第七章 傷發(二)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六章 和尚(一)第三十四章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七章 傷發(一)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七章 傷發(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八章 地洞(三)第十章 出洞(一)第九章 明理(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十四章第十三章 糾纏(二)第三十四章第三十章 迷茫第四章 習武(一)第八章 地洞(三)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二章 鹽幫(四)第四章 習武(一)第十六章 憤離(一)第十五章 被擒(三)第五章 身亡(二)第七章 傷發(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三章 治病(三)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二章 鹽幫(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二十五章 奏功第四章 習武(二)第六章 和尚(二)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一章 滅門(二)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二十章 攪場第七章 傷發(二)第四章 習武(二)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十四章 初遇(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五章 被擒(一)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十六章 憤離(三)第三章 治病(一)第二十二章 窺密第九章 明理(二)第十章 出洞(二)第三十二章第十章 出洞(二)第一章 滅門(二)第六章 和尚(一)第十三章 糾纏(一)第二十一章 落崖第十章 出洞(一)第一章 滅門(三)第二十五章 奏功第五章 身亡(二)第三十四章第十二章 鹽幫(二)第二十八章 失蹤(三)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一章 下山(三)第三章 治病(一)第十一章 下山(一)第十九章 比武(二)第十二章 鹽幫(三)第二章 逃命(二)第十八章 比武(一)第二十一章 落崖第二十六章 失蹤第十七章 (獲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