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縣的旱災雖然解除,但是一場瘟疫卻悄然而至。
疫情最先在縣城邊緣的貧民窟爆發。起初只是零星的嘔吐、腹瀉,高燒囈語。疲於應付災後重建的縣衙未曾在意,只當是風寒或水土不服。
然而,不過旬日,那恐怖的病症便如燎原野火,裹挾着死亡的陰風,迅速蔓延開來。城裡的藥鋪被擠破了門檻,呻吟取代了災後恢復的一點生氣。
鄉野間更慘,本就虛弱不堪的身體如同腐朽的堤壩,在瘟疫的洪流面前一觸即潰。
村村寨寨掛起了白幡,擡棺掘墓的人比下田勞作的人還多。空氣裡瀰漫的不再是泥土的腥氣,而是濃重的絕望和屍體腐壞的甜膩惡臭。
“又倒了三個!東街的老王家,一家五口……全躺下了!”
“城南的粥棚剛開,排隊領粥的人就暈了好幾個,吐了一地啊!”
“聽說老李莊那邊……絕戶了……”
“天爺啊,這是要把人往死裡逼啊!”
恐慌如同瘟疫本身,以更快的速度侵蝕着人心。縣衙裡,剛戴上災後重建功臣桂冠不久的郝縣長此刻臉色比霜打的茄子還難看,在辦公室裡焦躁地踱步。
案頭堆滿了染病和死亡人數的急報,每一份都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上。汗珠順着鬢角往下淌,平日裡梳理整齊的頭髮也凌亂不堪。
“隔離!把所有染病的都給我圈起來!郎中呢?城裡城外的郎中都徵召了嗎?”郝縣長聲音格外嘶啞。
“圈起來了……可地方不夠,照看的人手也不夠,送飯的都不敢靠前……郎中們…郎中們有的自己也染上了……”秘書的聲音帶着哭腔,手裡捧着的又是一份最新報喪單。
郝縣長頹然坐倒在太師椅裡,正頹喪間,忽然想起了什麼。
“白鹿原!白鹿原那邊可有上報多少人感染瘟疫?”
秘書被他問得一愣,仔細回想了一下,遲疑地答道:“好…好像…沒聽到白鹿原那邊有急報上來。就……就跟平常一樣,報些治安、春耕的事情。會不會是……有人故意隱瞞災情?”
“隱瞞災情?”郝縣長重重一拍桌子,紅木桌面發出沉悶的響聲:“放屁!這麼大的疫情是能瞞得住的嗎?!”
秘書嚇得一哆嗦,大氣不敢出。
“電話!快!給關中大學,找白先生!不,找白校長!立刻!馬上!”
關中大學校長辦公室內,電話鈴聲急促地響起,打破了學術殿堂的寧靜。秦浩拿起聽筒,郝縣長那因激動和恐懼而變調的聲音立刻衝了出來:
“子瀚!是我啊,郝偉成!”郝縣長語無倫次地將疫情爆發、失控的慘狀飛快描述了一遍,言辭懇切,甚至帶着一絲乞求:“……十萬火急!我知道您在白鹿原…去年那麼大的災,白鹿原都安生無事!您…您一定有辦法!看在…看在上次……看在滋水數十萬百姓的份上……”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郝縣長提到的“上次”,秦浩心知肚明——鹿兆鵬那次刑場瞞天過海的計劃,若非郝縣長這位地頭蛇冒着巨大風險配合執行、提供場地人手處理“屍體”和轉運,絕不可能成功。這份人情,得還。
“郝縣長,別慌。疫情雖兇,並非無解。我現下無法親至,但可以把白鹿原去年至今一直沿用的一套瘟疫預防和處置辦法告訴你,不過能否挺過去,就看你們的執行力和造化了。”
WWW● тт kΛn● ¢ ○
郝縣長大喜過望:“您說!您說!我記!我一個字不漏地記!”
“第一條,也是根本:水!”“所有飲水,必須燒開沸騰至少一刻鐘方可飲用!無論井水、河水、雨水,哪怕看起來再幹淨!這點關乎生死,必須強制執行!在縣城、各大安置點、各村入口設置開水供應處,專人值守,確保人人喝到燒開的水。源頭管控水源地,派人看守,禁止直接取用。”
“第二條,隔絕穢物:立刻在縣城和所有村莊劃定區域,遠離水源和人居,挖深坑,作爲定點公共廁所。糞便必須集中掩埋。所有污穢之物,嚴禁隨意傾倒!家家戶戶必須自備馬桶,倒入指定地點。派人巡查,違者重罰!這一步斷了污染源。”
“第三條,清理源頭:屍體!郝縣長,這是大凶之物!立即組織可靠人手,必須集中統一焚燒!立刻執行!不得土葬,不得停靈!違令者,無論是誰,強行處理!疫病在腐屍中流毒最廣,不容猶豫!焚燒處選在遠離居住區和下風口,深挖坑,燒透後掩埋。處理屍體者須用石灰水洗手、更衣消毒。”
“第四條,消殺毒源:縣城、各疫情村寨所有地面、水溝、垃圾堆、疫病人家內外牆壁地面,每日早晚兩次,大量潑灑石灰水!石灰必須買足,這是保命的東西!病人嘔吐物、排泄物處更需厚厚一層生石灰覆蓋。”
“第五條,隔離阻斷:將現有病人集中安置到城外空曠地帶,搭建獨立簡易棚戶,專人看守。沒症狀的也要減少走動。各村之間、村內鄰里若非必要,暫時減少往來。縣裡停止一切集會。”
“第六條,補液固本:但凡上吐下瀉的患者,身體水分鹽分流失極快,比疫病本身死得更快!給他們喝淡鹽水!大量喝!水裡撒一點點鹽,有鹹味即可,不停地喝!這能吊住命!有條件再弄些糖,加糖鹽水更好!這是能救下一大批人的法子!”
電話那頭傳來郝縣長粗重的喘息和刷刷的筆尖劃紙聲,顯然記得飛快。
“白校長,您…您就是滋水的再生父母!我郝偉成替全縣百姓給您磕頭了!”他真恨不得對着電話磕頭。
“郝縣長,言重了。儘快執行吧,時間就是人命。記住,執行要徹底、要快、要嚴!民心恐慌時,強硬些反而能穩定局面,關鍵是要讓他們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放下電話,郝縣長如同被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掃頹唐。
“快!通知所有科局頭頭,立刻到大堂集合!”
滋水縣的抗疫戰爭,在郝縣長前所未有的強硬手腕下,以一種近乎軍事化的高效展開了。
衙役、鄉勇、徵調的民夫,甚至部分尚能行動的災民,都被髮動起來。一車車生石灰被緊急購入,堆放在各交通要道。縣城街巷和重災村落的空氣中,開始瀰漫開濃烈而乾燥刺鼻的石灰味。
開水供應點在主要街道和城門迅速設立。深挖的公共廁所在城外劃定區域匆匆成型。更令人心悸的是,城外專門劃出的焚屍場上,日夜火光不熄,濃煙滾滾,雖然淒涼殘酷,卻也像一道堅定的防火牆,試圖阻隔死神的繼續肆虐。
衙役們戴着口罩,挨家挨戶巡查,嚴厲督促鹽水飲用和定點排便。縣裡專門組織了鹽巴供應點。
起初,強制措施引發了巨大的恐慌和抵制。尤其是焚燒親人的屍體,衝擊着傳統孝道的底線,有些人家哭天搶地,甚至試圖搶屍。
但郝縣長這次鐵了心,派出了尚能控制的少數警備隊士兵維護秩序。在血淋淋的“立刻執行,違抗軍令者格殺勿論”的標語和幾聲震耳欲聾的槍鳴震懾下,混亂被強行壓制了下去。
隨着措施逐步落實,尤其是那些上吐下瀉、本已絕望等死的病人,在喝了幾天鹽水後,竟然真有不少人病情沒有急劇惡化,甚至慢慢能睜開眼睛喝點稀粥了!這生還的實例,比任何說教都有力。恐懼漸漸被一點點求生的希望取代。
就在外界瘟疫肆虐、人心惶惶的這段時間,白鹿原卻彷彿被神祇格外眷顧,自成一片安寧祥和的世外桃源。
得益於去年那場驚天動地的“以工代賑”修路工程,白鹿原的村民在秦浩的帶領下,不僅吃飽了飯,更集中勞力,挖掘修建了縱橫交錯的灌溉水渠。
這些由關中大學學生參與測量、設計的水利工程,將流經原上的溪流河溝巧妙引導、蓄積。
去年旱災時的無水之痛尚歷歷在目,白嘉軒便深知這水渠是命根子,入冬前便以族長的權威和組織力,動員全村勞力維護疏通。
此刻,充沛的春雨滋養了乾渴的土地,經由那些寬闊堅實的水渠,如同血脈般,將生命之水均勻地輸送至每一塊田地。
“老哥,你這麥子長得可真不賴啊!比我那兩畝強!”一個老者扶着鋤頭,對鄰居讚道。
“託老天爺福,更託咱族長和子瀚的福氣咧!看看這水,嘖嘖,順着溝就流過來了,去年想都不敢想的事!”
鄰居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
“那是!白老哥家是祖墳冒了青煙,出了子瀚那麼個能人!不光能修路賑災,還能引水灌田!這水渠就是咱原上的命脈!”
旁邊的漢子大聲附和。
這樣的話,這些天來白嘉軒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無論他走到村中巷口、田間地頭,還是村頭老槐樹下,總能聽到村民帶着敬意和感激的議論。
白嘉軒揹着手,腰板挺得筆直,穿着漿洗得乾乾淨淨的中式褂子,頭上扣着瓜皮小帽,下巴微微揚起。
他面上依舊是一副古井無波、沉靜威嚴的樣子,微微頷首,偶爾搭一兩句“嗯”、“都好”、“靠天吃飯”之類的場面話。
但仔細看,他那雙深邃的眼底,卻藏着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
時光荏苒,在白鹿原一派祥和、努力恢復生機的日子裡,滋水縣那邊如同煉獄般的瘟疫戰場,也在郝縣長依仗秦浩“六條”的強力推行下,經過數月的殊死搏鬥,終於迎來了曙光。
死亡名單的增長速度已變得極爲緩慢,新增病例幾近於無。焚屍場的濃煙熄了,石灰水的刺鼻氣味也淡了,街上行人雖少,但愁苦絕望的氛圍總算褪去,漸漸有了一點劫後餘生的生氣。
而就在白鹿書院那間簡樸清幽的書房裡,一位“沉睡”已久的故人,也終於養好了他半年前在鬼門關撿回的半條命。
身體漸好,那顆註定要奔波於烽火亂世的心,便再也按捺不住了。一個春深似海的傍晚,鹿兆鵬收拾起極其簡單的行囊,緩步來到朱先生的書房。
“先生。”
朱先生放下手中的書卷,擡起頭,那雙能洞察世事的眼睛裡,並無訝異,只有深沉的關懷。
“傷好了?”
“好了,讓先生掛心了。”鹿兆鵬直起身,目光懇切而堅定:“先生,學生……該走了。”
“去吧。”朱先生的聲音很輕:“我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這世道,需要你這樣的人去搏、去闖。老夫不問你去向何處,亦不問你要做何事。唯有一言,望你謹記於心:——”
“前路險惡,步步殺機。命,只有一條。做事,要三思而行,謀定而後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鹿兆鵬聞言,心頭猛地一熱,鼻尖泛起酸楚。這半年的休養,是療傷,更是受教。朱先生沒有說教救國大義,沒有責備他離經叛道,只叮囑他珍惜性命,懂得韜晦。這份關懷,比任何壯烈的鼓勵都更讓他動容。
他後退一步,拂開長袍下襬,挺直腰背,重重跪下,額頭狠狠叩在冰冷堅硬的青磚地上。
“先生教誨,字字如金,銘刻五內,永世不忘!此外,請先生,替學生給子瀚帶句話……兩次救命之恩,深似滄海。今生恐難報答,只能……來生結草銜環以報!”
再無更多言語。鹿兆鵬最後看了一眼這清雅的庭院,這如父如師的先生,眼神複雜,深深抱拳,轉身大步流星地走出書齋的門。
時光倥傯,白鹿原的麥浪在農人的辛勤照料下由青轉黃,金色的海洋在1931年秋日的暖陽下翻滾涌動,處處瀰漫着劫後餘生的喜悅與對豐收的期盼。這年的秋收,對於經歷過慘烈旱災和瘟疫的滋水縣百姓來說,意義非凡,那是實實在在的活路和希望。
然而,這寧靜註定短暫如琉璃。
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秋日清晨,如同血色標槍般的巨大標題,像一顆炸雷在中華大地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