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世界之焚燒者

伊斯萊爾戰死,他的三個成年兒子全被古爾王伊茲俘虜,在沒請示高文下均遭殺害。

待到紅手旅團和守衛者旅團跟進到白沙瓦城後,羣龍無首的城中守兵已一致同意投降。而先前耶律大石要求自巴拉克特城(巴里黑)迢迢運來的兩門鑄鐵重炮,恰好正在城裡驛站裡調換挽馬,現在它倆完全不用再去希爾斯皮斯河了,全歸高文軍隊所有成了戰利品——此外,白沙瓦背靠高山,前臨河川,向來是伽色尼汗國最重要的牧場,廄舍裡的四千匹戰馬和八百峰大夏駱駝也成爲了高文的囊中物。

繳獲了大炮和戰馬的高文一鼓作氣:他把木爾坦城交給摩西亞大旅團去繼續牽制,自己、布拉納斯、梅洛、伊茲、塔吉等領着主力旋風般北進。

白沙瓦幾乎等於伽色尼城的“後背”,此地一旦失守,只要踏破三十古裡上下的山隘,就出現在伽色尼城後側的山坡上了。

伊斯萊爾的帝國崩潰後,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擋高文的鐵蹄,二日後自白沙瓦城進發到此的皇帝,就能立於山峰,俯瞰到伽色尼城全貌,它外圍是個橢圓形的形狀,環繞着城牆,中央是座隆起的山丘,有道堅固的內牆,那裡是衛城和巴爾穆拉大清真寺所在地,還有兩座赭紅色的石頭尖塔在內城山頂花園裡,自遠處望去就像雲層和陽光下的漂亮紅玻璃球般熠熠生輝,那是伽色尼汗國勝利和榮耀的象徵,兩座新月教風格的“米納斯”塔。據說這兩座塔下的地窖,和衛城的汗君宮殿裡藏着數不清的珍寶,它們都是昔日伽色尼歷代的汗自印度掠奪來的,是“新月聖戰”的戰利品,也正是這些財寶把伽色尼這個昔日的小鎮,變爲了氣勢宏偉、一片繁榮的高原王都。

亮晶晶的河川遠處,在伽色尼城的西側和西北側,也立着棋盤般的野營——卡貝阿米婭、格里高爾、阿塔米諸人的軍隊駐屯在那裡,和皇帝遙相呼應,把這座城市給圍困住。

高文派遣一個使節團,來到城下,他們舉起的托盤上,是伊斯萊爾和其三子的人頭,城中還留有伊斯萊爾的幼子哈勒基,使節團的意思很明確:儘快讓哈勒基出城投降,羅馬的皇帝保證這座城市不會被他焚燬夷平。

衛城裡的名爲“bar—i—khas”的樞密殿中,國政參事、汗君的親戚、新月教法官、慈善家等重要樞機人士齊聚起來,他們的想法也很單純:哈勒基應該遵照羅馬皇帝的指令去做,伽色尼汗國從此刻起脫離“皇宋聯盟”的轄制,重新成爲塞爾柱,不,還包括羅馬帝國的附庸。

這種去而復返來保全國家的模式,在這個時代是不新鮮的,樞密殿中所有與會成員也認爲這沒什麼大不了:前任汗君已在戰場上殉身,伽色尼不再抵抗並願意歸附,那麼羅馬皇帝沒理由拒絕,並要在隨後起到保護附庸國利益的作用。

於是哈勒基遞交了國書,願意交出所有城門的鑰匙降服。

高文回信說:衛城宮殿和大清真寺繼續屬哈勒基私人所有,城中顯赫人家全部齊聚到巴爾穆拉大清真寺當中,每人馬上繳納十分之一的家財就能重獲自由;而下城和外野裡的所有居民,則要全出城立營,不允許逗留在城中成爲抵抗力量。

又是番討論後,哈勒基再次送來國書,表示同意。

在閃瓦魯月末(十月底)最後一個禮拜四,哈勒基穿着致哀的衣裝,在宮廷侍臣們的伴同下,伏在城門的沙土前,向騎着馬向自己走來的高文誠惶誠恐地獻上了城市模型、汗君權杖和諸門鑰匙等,並請求對方寬宥伽色尼王族。

還沒待高文答覆,城西的“馬茂德門”(當年馬茂德出征北印時,喜歡由此出發)忽然傳來了馬蹄聲和喊殺聲,接着城內火煙突起——哈勒基嚇得毫無人色,而馬背上的皇帝也怒氣勃發,他對着肩膀扛着劍穿着金色鎧甲的侍衛們吼道:到底是那支隊伍無視皇帝的權威,不遵守停戰的和約?

不久傳令馳馬來報:

“是伊茲.阿拉丁的三千古爾騎兵,和哈米爾將軍的二千拉傑普特士兵,他們高喊着復仇的口號,不聽我軍的阻攔突入到城裡去。”

高文故意詢問,爲什麼會喊着復仇的口號?

傳令便當着瑟瑟發抖的哈勒基面說,伊茲深恨其父死於伽色尼人之手,而哈米爾麾下的拉傑普特士兵則深恨歷代伽色尼人在其家園的燒殺劫掠。

這時羅馬皇帝仰天長嘆,接着對哈勒基溫言說到,這種情態怕是朕也無法控制,若想繼續讓盟友爲朕征戰,怎麼能忽視他們百年來的訴求呢?

“陛下說的有道理。”哈勒基也只能如此回答。

“你還願意回城嗎?”皇帝把馬鞭探出,朗聲問哈勒基。

哈勒基急忙搖頭,說城內現在已太危險,願託庇在陛下的營帳當中。

高文答應下來。

其實,他早和伊茲、哈米爾密約好了這一幕:自己演牧師,誘騙伽色尼城投降;而伊茲和哈米爾則演惡棍,以復仇的名義徹底毀掉這座城市,把它自高原上抹平掉,讓伽色尼汗國再也復興不起來!

三方又做了進一步分贓:伽色尼城中的財富,包括四萬居民大家均分,但其中木爾坦城大太陽神廟原本雕塑上充作眼睛的紅寶石,特意歸哈米爾所有,他要將其物歸原主,以恢復婆羅門教的聲勢。

結果,王都伽色尼城,這座昔日高原上的美麗之花,擁有無數波斯式花園、宮殿和噴泉的地方,街道如印度棋盤那樣筆直的瑰麗之處,迅速被越多越烈的火焰吞噬,煙霧和喊殺聲一直延伸到了衛城當中——在那裡遵命聚集的貴族和富翁們成了最大的受戕害者,他們被野蠻的古爾人用箭射倒,有刀砍殺,金銀財寶滾落滿地任由劫掠,如花美眷則任由玷污佔有。

伽色尼城就這樣和以它而命名的王朝一起,在三日三夜的大火裡毀滅了。

正如後世的新月詩人在篇章裡極度傷感地說的那樣,“整個世界就這樣被焚燬了,只剩下兩座被烈焰燒烤成黑色的米納斯塔還矗立在種滿蕎麥的高原上,不然任何旅遊家都會認爲它從來都只是片田野而已。”

第19章 蘇丹夫妻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76章 羊毛盾第40章 屠龍之劍第33章 刺客末路(上)第11章 拋劍第71章 第三條路第82章 還願第88章 典禮(中)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3章 連襟第90章 罪孽深重第100章 借船第3章 高文來到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88章 海北砥柱第113章 精實案第48章 阿拜多斯之戰第52章 下水第83章 薩勒克保衛戰第82章 和威尼斯人的談判第81章 車塔第73章 絞殺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65章 宣戰第52章 入城的召喚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81章 通牒第74章 武裝團第49章 僞報第7章 臨時車壘第52章 帳篷第84章 攻守易位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36章 西瓜第38章 木杆木臼第90章 會盟碑第89章 淨航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46章 惡魔的力量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24章 立旗第39章 雷蒙德的索取第19章 急救第74章 說服的理由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84章 “霍爾姆剛加”第5章 梅里克最後的選擇第45章 離去之後第14章 轉危爲安第27章 危機第33章 裝腔作勢第96章 不近人情的指令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90章 失蹤的肉第35章 刺客末路(下)第48章 屈辱就擒第91章 殺意第101章 斷崖大勝第37章 紅手分隊第31章 逃離的路第39章 抽兵第112章 送別第77章 女子會第18章 溫水第94章 熊心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17章 馬達姆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56章 鐘聲激盪第4章 兩岸對陣第18章 內情第8章 出戰第59章 絲綢花第12章 夜巡隊第60章 狼嗥第31章 游擊戰第89章 賀朝歡第57章 五方陣第2章 忍讓和進取第35章 羽檄交飛第126章 稱職的新御墨官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58章 聲北擊東第5章 舞步裡的試探第42章 價碼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29章 進擊時刻第27章 阿蘇夫,還是推羅第92章 熊襲第112章 送別第60章 風雲逆轉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77章 齊射第29章 桑薩瓦爾兄弟第85章 魂不守舍
第19章 蘇丹夫妻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76章 羊毛盾第40章 屠龍之劍第33章 刺客末路(上)第11章 拋劍第71章 第三條路第82章 還願第88章 典禮(中)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3章 連襟第90章 罪孽深重第100章 借船第3章 高文來到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88章 海北砥柱第113章 精實案第48章 阿拜多斯之戰第52章 下水第83章 薩勒克保衛戰第82章 和威尼斯人的談判第81章 車塔第73章 絞殺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65章 宣戰第52章 入城的召喚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81章 通牒第74章 武裝團第49章 僞報第7章 臨時車壘第52章 帳篷第84章 攻守易位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36章 西瓜第38章 木杆木臼第90章 會盟碑第89章 淨航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46章 惡魔的力量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24章 立旗第39章 雷蒙德的索取第19章 急救第74章 說服的理由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84章 “霍爾姆剛加”第5章 梅里克最後的選擇第45章 離去之後第14章 轉危爲安第27章 危機第33章 裝腔作勢第96章 不近人情的指令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90章 失蹤的肉第35章 刺客末路(下)第48章 屈辱就擒第91章 殺意第101章 斷崖大勝第37章 紅手分隊第31章 逃離的路第39章 抽兵第112章 送別第77章 女子會第18章 溫水第94章 熊心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17章 馬達姆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56章 鐘聲激盪第4章 兩岸對陣第18章 內情第8章 出戰第59章 絲綢花第12章 夜巡隊第60章 狼嗥第31章 游擊戰第89章 賀朝歡第57章 五方陣第2章 忍讓和進取第35章 羽檄交飛第126章 稱職的新御墨官第54章 以梅桑德之名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58章 聲北擊東第5章 舞步裡的試探第42章 價碼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29章 進擊時刻第27章 阿蘇夫,還是推羅第92章 熊襲第112章 送別第60章 風雲逆轉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77章 齊射第29章 桑薩瓦爾兄弟第85章 魂不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