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

四月初,陽筱和武承訓的親事終於議定。

燕國本欲將吉日擇在是年冬月,但陽曦卻不同意,說陽筱的生辰在那月,且又是及笄之年,時間上並不合適。二人婚期堪堪往後又延了一年有餘,直定在來年的四月初六。

日子纔剛定,寧王府便人來人往,前來賀喜的幾乎要踩破了門檻。

武承訓落落大方,親自在門上迎送賓客,嘴裡解釋說不過是訂了婚期、來年再賀也不遲,態度卻十分熱情,分明是一副萬分歡迎的模樣。

寧王世子待客有道,一掃從前的唯唯諾諾,讓人讚歎不已。去過寧王府的人不禁議論紛紛,都說廉王府出了個大將,寧王府則有位君子,堪爲世家公子之典範。

武承肅聽到這些話時,愈發覺得心中不安,卻又不敢將外頭的話告訴陽筠,生怕她爲此擔憂。

其實無論他說與不說,陽筠的擔憂都未曾或減。

之前陽筠還擔心帕子的事情,過了月餘仍不見動靜,她便存了一絲僥倖,只道慈元殿並未留意。自從妹妹親事定了下來,陽筠便開始盤算何時見陽筱,如何開口相勸,有時她又覺得自己杞人憂天,或許看錯了武承訓也未可知。

最讓陽筠煩心的,還是武承肅的宿留。

三月十五之前,武承肅還極少宿在別處,那之後卻時常去別的宮裡,雖說初一、十五照例還宿在八鳳殿,一月卻有三四回要去宜秋宮。

莫不是從前衛良娣病着,他沒處去,又圖新鮮,才宿在八鳳殿的麼?

陽筠胡思亂想,態度上難免有幾分心不在焉。武承肅大概猜到了緣由,不禁對陽筠既心疼又感激,但他哪裡知道高陽與燕國不同?

武承肅心裡也是難過,卻以爲陽筠和他一樣,對這些事早見慣了,自然能懂他的身不由己,解釋的話也就從未說出口。殊不知陽筠心中雖懂,卻不能坦然接受。

衛良娣自是開心。

之前她還以爲太子厭棄自己,如今她身子好了,太子殿下果然還是常來宜秋宮,雖然未必每回都有魚水之歡,但軟語溫存還是少不了的——甚至在她小日子時,殿下還來過兩回,拉着她的手入睡。

可憐衛良娣開心過了頭,甚至未曾發覺,衛氏在東宮的眼線被拔了大半。

衛氏和錢氏幾乎同時知道武承肅在清東宮的人,但是他們無能爲力,只能眼看着人手漸少,等待自己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這些眼線培植了多年,並非一年半載可以補得上的。

然而武承肅並未全動,衛氏和錢氏兩族的探子,他都逐一仔細權衡過,留了小半給他們。而之所以留了部分,正是爲了讓這些人把該遞的消息遞出去,至於不該知道的,偶爾透出去些風聲也是無妨。

武承肅覺得,“水至清則無魚”,用在這裡竟也頗爲合適。

他既然想釣大魚,就不得不留一灘渾水給他們。

果然,衛氏的眼線把武承肅常去宜秋宮的事說了,又說衛良娣進來心情好得很,衛懋功聽過之後難免開心。

衛懋功心知肚明,他清楚太子不過是做給他看,未必就是喜歡衛良娣,但他並不在乎。

女兒與家裡本就是互相幫襯,太子常去宜秋宮,正說明衛氏可以爲太子所用。被人利用不怕,怕的是成爲雞肋,甚至沒人稀罕利用你。更何況如今用得着他的是太子殿下,未來的大燕皇帝,他大可以借勢鞏固自己的勢力。

衛懋功越想越覺得這是互利之舉,他只要謹慎一些,根本吃不了虧。

果不其然,太子有求於他。

幾日後的早朝上,又有人爲了增賦一事吵了起來。

武嶽也知道增賦會引起民怨,但常年征戰導致國庫虛空,他不得不從賦稅上開源,以充盈國庫。因此武嶽一方巧立名目,費心編了多少花樣來。

這一遭由戶部所轄金部郎中顧賀提案,戶部尚書孫植甫附議,雖然減輕了田稅與人頭稅,看似惠民便民,但同時增加了許多雜稅——管控之內的酒、糖、鹽、鐵也便罷了,連日常的牲畜、車船、薪柴、油米等,但凡有需,只要有所消費,便要繳納一份賦稅。

這種事情從前也有過幾回,不過是大家在朝堂上吵嚷一番而已,最終常由武承肅這邊的人死死扛住,武嶽也便無法頒旨施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何時行軍需要糧餉,何時再換個名頭提出來再議罷了。

可偏偏這麼一件事,竟忽然不在控制。

按燕國制,門下、中書兩省設立諫官,有左、右散騎常侍,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這些官員雖名爲諫官,實際卻更像個空銜,均不得在朝上主動諫諍——除非皇帝之前有明旨,許其諫諍的實權。

彼時衛懋功等人正與顧賀苦辯,不開眼的門下省右司諫賈兆忽然冒了出來,也不知他被誰慫恿着,分明未得武嶽允准,卻好一番據理力爭,張嘴閉嘴都是國計民生,力諫不能增賦。

還沒爭論出個所以然來,那賈兆竟好大的氣性,先罵了句“窮兵黷武”,又痛斥朝制,列舉諫官不能言之十弊,接着便在大殿上疾走,直接觸柱而亡。

賈兆當即死在了早朝之上,滿朝文武登時便都傻了眼。

武嶽怒視武承肅,幾乎要把眼珠子瞪了出來。

武承肅卻不知自己該去瞪誰。

賈兆並非東宮的人,卻好像站在東宮這邊,於辯論中處處維護着衛懋功。但他究竟爲何忽然跳出來,一言不合又直接觸柱,武承肅也一頭霧水。

武承肅直覺今日的事是衝他而來。

有侍衛上來把賈兆擡了出去,又有力士提着水桶進來抹地,武嶽冷哼了幾聲,起身就回後宮去了。

武承肅憤怒不已,強忍着纔沒發作,硬撐着回到了東宮。

丁鑫在殿外等候時便知道出了大事,見武承肅黑着臉,他小心問是否還要議事。武承肅讓衆臣先各自回府,好好想想今日的事,自己則直接去了崇文館。

不止衆臣需要思考,他也需要獨自呆着,靜下心來仔細分析。

無論是誰在背後搞鬼,使的可都是狠厲的好手段。

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二五六回 心如鐵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二七五回 避嫌疑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一零七回 綺羅叢(三更)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三一四回 解千愁第二回 初相見第二十四回 賞秋梨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二七五回 避嫌疑第三零八回 心不死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二八三回 分離乍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二九三回 生嫌隙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三回 白紵舞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五七回 兩相厭第一八三回 比禮單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八四回 弘重恩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三一一回 洞於先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二六四回 意難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一七六回 諱不言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三二三回 瞻君子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五二回 懸未決(翩雪生日加更)
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二五六回 心如鐵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二七五回 避嫌疑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一零七回 綺羅叢(三更)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三一四回 解千愁第二回 初相見第二十四回 賞秋梨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二七五回 避嫌疑第三零八回 心不死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二八三回 分離乍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二九三回 生嫌隙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三回 白紵舞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五七回 兩相厭第一八三回 比禮單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八四回 弘重恩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三一一回 洞於先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二六四回 意難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一七六回 諱不言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三二三回 瞻君子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五二回 懸未決(翩雪生日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