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

李刻元趕在早膳之前來的八鳳殿,他離開後好一會,東宮女眷才陸續過來問安。

陽筠大大方方地受了拜見,跟她們閒話一會便命散了。

沒有人向陽筠道喜,因爲太子殿下沒有昭示,皇宮裡也沒遣內侍來傳旨,衆人只能裝作還不知道。對於陽筠這等身居高位的人,她們即使想要巴結,也要守着規矩。

問安的纔剛散了,春桃便一臉的笑,附耳跟珠兒說了兩句。

陽筠略歪了頭,看她倆當着自己的面說悄悄話,既覺好奇又有些好笑,忍不住問她二人道:

“你兩個說什麼呢?”

珠兒瞪着眼睛,一副想笑又不好笑的樣子,春桃卻吐了吐舌頭,低頭躬身,退到珠兒身後去了。珠兒無法,只得上前幾步低聲回話——陽筠已經問出口來,她們斷無不答的道理。

“稟娘娘,奴婢們方纔仔細瞧過,今日來問安的各位,倒與從前不大相同。”

“哦?我倒沒留意。”陽筠輕輕一笑道,“是哪裡不同?”

她今日是真的沒留心衆人什麼臉色。昨日八鳳殿裡又是請醫又是燒火,一大早膳房的掌事還親自跑了一趟,估計如今東宮裡頭已經傳遍了。那些人的總不會好看了去,盯着她們瞧做什麼?

珠兒見問,微微扭過頭去,瞥了春桃一眼。春桃知道這是要她說話,忙上前行了禮,站到陽筠身側,把方纔議論的話小聲說了一遍。

“從前幾次來問安時,不少人眼下都是烏青,可奴婢今兒瞧着,衆位娘娘的面色倒都還好。”春桃說着努嘴,似乎覺得難懂,“獨衛良娣與徐昭訓有些恍惚,許是沒休息好的緣故。”

陽筠聽完白了春桃一眼,嗔了句“就你話多”,便喚過墜兒來,讓罰春桃晚上不許吃飯。

“就罰今兒一天,餓她一晚上,什麼吃的也不許給。”陽筠佯怒道,“好好的議論起各位娘娘來了,不罰她怕以後還是記不住。”

春桃一臉茫然,娘娘雖然看着生氣,可聲調、眼神都沒變,且只是罰了她一餐飯而已。略一思忖,春桃便明白了陽筠的寵愛,心中感激不已。想起自己言行有失,春桃心中十分後悔,悻悻地站回到珠兒下首。她擡頭瞄了珠兒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便又低下了頭。

珠兒知道陽筠的用意,因此只抿着嘴偷笑。她也喜歡春桃,卻怕春桃那張嘴遲早誤事,因此陽筠問時,她才順水推舟,把春桃推了出去。

罰了飯也好,左右也是這張嘴惹禍,餓一晚上總能見些效果。

見外頭天氣不錯,陽筠有心出去走走,卻被墜兒幾個死死勸住,又說日頭太毒,又說臺階太陡,總是不讓她輕易動彈。她剛說要看釧兒,又被她們說忌諱着,不讓她去,還說釧兒看了心急,反倒不美。

陽筠無法,只得悶在正殿裡頭讀書寫字,胡亂打發着時間,尋思着從此怕都要如此,每日只盼三餐,用過膳後只圖個好睡。

將要午膳的時候,武承肅又來了八鳳殿。

陽筠想問他爲何又來,卻覺得這話不太妥當,及時嚥了回去。反倒是武承肅,纔剛在正廳胡椅上坐定,便直接講起正事來。

燕國實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書省謂之“南省”,中書、門下二省謂之“北省”,三省中,以北省爲尊,權力最大。

按燕制,凡各部、寺、監及地方所呈重要奏章,皆須經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門下省認可之後,方能送中書省草擬批答,或呈請皇帝親自批閱。如門下省如認爲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

舉凡軍國要政,也都是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擬詔書,門下省審議復奏後方可頒旨執行。

雖然燕國幾次改制,大大弱化了中書及門下兩省的實權,鞏固了皇帝的權力,但朝中不少有根基的老臣,武嶽依然時常覺得掣肘。

今日一早武承肅先去了崇文館寫了奏本,趕着在早朝前遞了進了北省。

北省多半是武承肅可用之人,既有錢柏齡從前的門生,也有效忠於東宮的臣子。門下省接了武承肅的摺子,只匆匆看了一眼,便立即遞去中書省。

現今的中書令郭淵便是錢柏齡提攜的,中書省的人哪敢耽誤了武承肅的奏本,更何況武承肅是當朝太子,要保住飯碗自然要主動討好。見東宮所求不是大事,中書省竟直接把奏本批了。

早朝上,武嶽聽人讀當日批妥的奏本,忽然聽到太子妃有孕的消息。

武嶽大笑,口中稱“好”不住,立即讓人賞賜了許多珍奇物件給東宮,又問了陽筠如今的情況。武承肅跪謝了恩賞,把醫官的話撿了一些說了。

衆朝臣紛紛恭賀武嶽並武承肅,衛懋功等人心中雖然不快,面上卻仍是一派喜色,十分違心地隨衆給武岳父子道了喜。

武嶽倒像是真的高興一般,一面加賞賜,一面承諾說,若太子妃產下男嬰,還有更多封賞。武承肅笑着接了,心中卻實在忐忑,心知從此要小心護着陽筠,不能教人害她。

陽筠聽了朝上的事,知道箭已離弦,不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定了定心神之後,才問珠兒要過單子,把膳房挑出來的三個人只給武承肅看。

武承肅一個都不認得。他喚了丁鑫過來,讓丁鑫小心去查過,儘快回來復他。

雖然武承肅並未吩咐細緻,丁鑫卻也知道八鳳殿的廚下需要什麼樣的人。他得令之後退出正殿,到外頭才仔細看了單子,幸好這三人他都略知一二。

丁鑫卻不託大,仍舊讓人去細細查了一番,趕在晚膳前便把所查稟了太子。膳房薦的三個人,除了那個嶺南的未必如太子的意,其餘兩個倒還穩妥。

聽了丁鑫的回報之後,武承肅竟把三個人都留下了,還讓膳房另外尋個擅烹魚蝦的。之前他曾問過陽筠,知她口味沒大變化,也並不挑食,獨比從前更愛吃魚,故而有此一舉。

吳百豐聽到了風聲,又求到李刻元面前。李刻元考慮了片刻,情知膳房裡做水產的多比不過吳百豐,便將他的名字又報了上來。

丁鑫把此人貪利的事告訴了武承肅,武承肅卻仍定了留他。見陽筠等人面露不解神色,武承肅嘴角一揚,輕笑道:

“貪財纔好,懂得看風使舵。”

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三零回 間親疏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二九五回 三寶殿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三二回 不容情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二二零回 守不嚴第一六零回 言棄德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零九回 與君知(二更)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七四回 誠可鑑第一一八回 喜樂同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一零九回 與君知(二更)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一零三回 夢有知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一六二回 解語花(二更)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三十五回 及笈禮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五回 曲傳心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二三零回 知節義
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三零回 間親疏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二九五回 三寶殿第五十二回 神難安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二五八回 旁搖煽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三二回 不容情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二二零回 守不嚴第一六零回 言棄德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零九回 與君知(二更)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七四回 誠可鑑第一一八回 喜樂同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一零九回 與君知(二更)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一零三回 夢有知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一六二回 解語花(二更)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三十五回 及笈禮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五回 曲傳心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二三零回 知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