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內,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全數聚集於大殿之內,恭恭敬敬的低着頭,對着坐在高高向上龍椅上的皇上。 “衆愛卿可有什麼疑問,提出來便是,無需顧及什麼。” 皇上直直的坐在那裡,九五至尊,身着一身龍袍,威嚴滿面,漠然的模樣注視着站在低下的文武百官,一覽無餘。 手握在龍椅旁邊的龍頭扶手上,淡淡的語氣,提高了分貝,帝王的威嚴與氣勢不曾減弱半分,端着帝王該有的架子。 “皇上,臣有本啓奏。” 年紀稍長的臣子邁着步伐走到了大廳中央,衝着那高高在上的方向,行了一個禮,而後仍舊低着頭,等候着皇上的吩咐。 “講。” 皇上垂斂了一秒眼眸,便立刻擡了起來,眼眸裡有一抹不耐煩的神情看着那人,不等那人開口,皇上便知道那人想要說什麼。 只是就算心知肚明,也是無法阻止的,今日故意沒有提這件事,是因爲他已經決定那樣去做了,哪怕有人不同意,又能夠怎麼樣? 畢竟國庫也是有一定的限度,而不能因爲某些人害了整個國家,皇上還是有一定自己的考慮和想法,畢竟要顧全大局。 該做的都已經去做了,奈何貪官污吏太多,所謂山高皇帝遠,管不住的終究還是管不住。 “邊疆難民一事,不知該如何處理?” 又將這樣的話題提了出來,老者到底還是不忍心,爲官這麼多年,總是要做點什麼才能夠心安,更何況這可是和人命有關的事,豈能坐視不理。 哪怕再綿薄的力量,也是要繼續反抗的,無辜的性命終究是無辜的,絕對不能夠讓百姓感覺到心寒。 老者已然知道了皇上心裡的答案,但還是想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哪怕希望不大。 “容大人,你這樣就問的有問題了,該做的皇上已經做了,是拿着難民不知好歹,離開那個窮地方有什麼不好的?” 不等皇上開口,御史大夫魏霆就站出來與老者容巖並肩,反駁着
容大人,可見御史大夫是維護皇上的,哪怕決定是錯誤的,也會一直追隨。 只有站在皇上這一面,讓皇上高興了,自己才能夠有利可圖。 “魏大人此言差矣,正所謂落葉歸根,樹長的再高,葉子再茂盛,到最後枯萎時都是要落到樹根旁的。倘若要魏大人離開自己的家,恐怕魏大人也是不願吧。” 容巖冷冷的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他對御史大夫魏霆很是不滿,看不慣他這樣只爲自己,全然不爲百姓所考慮。 爲官之道,就應與國與民爲重,而不是貪圖私利。 不用去調查容巖也是知道的,朝廷所派發下去的賑災款與糧食都被一層層的抽拿,中飽私囊,直到災區時,導致所剩無幾。 “容大人……” 魏霆還想要說什麼的時候,從高出傳來的阻止的聲音便將他的話給打斷了。 “好了,你們兩個有什麼可吵的,既然容愛卿認爲朕所做的不夠,那容愛卿可有什麼好的提議說出來聽聽。” 皇上知道魏霆是爭辯不過容巖的,所以便爲魏霆解了圍,將這個燙手的山芋再一次扔回了容巖的手裡。 只有讓容巖自己認栽,那麼他纔會放棄繼續堅持,不然這件事只會沒完沒了。 “臣無能,但臣懇請皇上多爲黎明百姓着想。” 容巖大大方方的承認,這也是他自己所困擾的,所以只能夠儘可能的去說服皇上,企圖能夠讓他回心轉意。 懇求的話語,裡面帶着一抹苦澀與無奈,始終低着頭,不敢擡頭去看,只怕自己會更加的失望。 “容大人,你是在說皇上從沒有爲黎明百姓着想嗎?你這純屬污衊。” 找到了可以理直氣壯去反駁的機會,魏霆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他可不能夠輕易的就讓容巖搶走屬於自己的風頭。 而且正好是一個可以向皇上表明衷心的時候。 “臣並非這個意思,還請皇上明察。” 容巖感覺到的只是心寒,爲什麼這麼多的朝廷重臣,沒有一個肯爲百姓而着想,那
爲官還能夠有何用? “朕不會怪罪與你,若是提不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按照之前商議好的去做吧。” 皇上表現出自己的大度來可以不去計較,目的就是爲了讓容巖放棄他的執念,若是能夠這樣,有些話還是可以去當作耳旁風的。 這樣的話出口的時候,容巖就感覺到了沒有任何的希望了,只恨自己的腦子不夠用,想不出什麼合理的辦法來解決。 “臣遵旨。” 雙手交疊伸向前,容巖給皇上行了一個禮後,便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嘆了一口氣。 站在他身邊的青年衝着他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太難過,凡是盡力就好,不可強求。 就算是這樣,容岩心裡的不甘心仍舊存在着,是沒有辦法去消除的。 “魏愛卿,邊疆難民遷移之事,就由你去辦理吧,一定要處理乾淨,明白麼?” 皇上沉着想了片刻後,便當衆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完完全全要杜絕其他可能性還會再發生的反抗之類的。 反正這件事拖了這麼久,也是應該要去解決的了。 “臣遵旨。” 脣角劃過一抹得意的神情,魏霆像是炫耀一般偷偷的看了容巖一眼,似乎是在炫耀和挑釁。 他就要讓容巖知道,和皇上作對終究是無用的,只會給自己自討苦吃罷了。 “過幾日便是祭天的時候,各位愛卿認爲今年應該怎麼樣準備?” 處理好一件事後,便就該商量下一件事了,畢竟祭天對於皇上而言還是很重要的事情,這可是關係到國家風調雨順與國泰民安的事情。 自然是不能夠馬虎的,需要慎重纔是。 所以皇上將這件事提了出來,想看看大臣們是否還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提議出來。 正所謂天災人禍無從避免,就只能儘可能的去祈禱了,天佑我朝。 此話一出的時候,羣臣之間便傳出了細細探討聲,突然有一句提高分貝的話語打破了這樣的局面。 “父皇,兒臣對邊疆難民一事有提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