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歸京(二)

沈祐一路護送太子殿下進了東宮。

袁皇后袁敏還有棟哥兒幾個,都圍攏在牀榻邊。誰也插不進去。

沈祐也沒湊上前的意思,低聲對祝統領道:“我這就去金鑾殿那邊。”

祝統領滿臉感激之色,拱手道:“這段時日,辛苦沈統領了。”

祝統領是個知情識趣的。過去的幾個月裡,一直以沈祐馬首是瞻,處處敬讓三分。沈祐對祝統領的印象也不錯。

只除了膽子小了一點少了點悍勇少了些擔當之外,其他都不錯。

沈祐悄然離去,出了東宮後,等在東宮外的沈嘉方鵬等人都湊了過來。明朗的陽光下,被養胖了一圈的沈嘉面色紅瀾容光煥發:“我們現在去哪兒?”

沈祐一笑:“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去見皇上。”

衆天子親衛齊聲應下,追隨在沈祐身後,大步去了金鑾殿。

離得老遠,就能見到肅穆巍峨的宮殿。守在殿外的天子親衛們,一個個身着銀色軟甲,在陽光下閃着熠熠光芒。

見到沈祐一行人,親衛們個個露出激動的神色。卻無人張口喧譁吵鬧。金鑾殿外當值,要沉穩嚴肅,不能輕易張口。

沈祐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衝衆親衛點頭示意。然後大步走上前,衆目睽睽之下,一路走到了守在殿外當差的御前紅人馮公公面前。

沈祐,你終於回來了。

馮少君以過人的自制力,按捺下心頭翻涌的激動喜悅,笑着拱了拱手:“咱家聽聞沈統領又立大功,恭喜沈統領!”

沈祐強忍住衝上前抱住她的衝動,目光貪婪地落在她的臉上,口中聲音還算平穩:“幾個月沒見,馮公公風采依然。”

“咱家聽聞,沈統領在邊關受了傷,傷勢不要緊吧!”馮少君的目光掠了一圈,不動聲色地問道。

沈祐低聲答道:“一點輕傷,早就養好了。”

短短的四目對視,兩人心潮澎湃激越,不必細述。

馮少君收回目光,笑着說道:“袁將軍孟將軍他們都在殿內。皇上有口諭,沈統領回來了,立刻進殿覲見,無需通傳。沈統領請吧!”

正事要緊,忙完正事,夫妻晚上相聚時,再閒話不遲。

沈祐略一點頭,邁步進了金鑾殿。

……

金鑾殿內的氣氛,此時並不太美妙。

遠道歸京的袁清,當着一衆文臣武將的面跪下請罪:“……邊軍接連大敗,數萬百姓被擄,死傷無數,皆是臣之過。”

“朝廷及時派援軍,何將軍拼死燒了韃子糧草,自己卻力戰身亡。韃子攻城猛烈,太子殿下親自擊戰鼓,卻被毒箭所傷。臣實在愧對聖上。”

“守城那一日,沈統領親自上城牆,殺敵無數,大振軍心。之後,孟將軍領兵追擊韃子,殺了萬餘敵兵。這纔有了邊軍大勝。”

“請皇上重賞孟將軍沈統領,重賞立了戰功的將士。臣自請領罪,請皇上嚴懲!”…

說完,重重磕了三個頭。

一衆文臣武將,看着袁清這般模樣,心裡既唏噓又感慨。一時竟無人爲袁清求情。

認真說來,袁清沒有大錯。可身爲武將,接連打敗仗,丟失疆土百姓,就是最大的過錯。更何況,還有戰死的何將軍,太子殿下也受了重傷,袁清這個主將難辭其咎。

大軍歸京的消息傳至朝廷後,衆臣都清楚,到了算總賬的時候。要如何處置袁清,端看天子聖心如何了。

龍椅上的慶安帝,收斂了所有情緒,目光沉凝。

一片沉寂中,袁海站了出來,上前跪下:“皇上,袁將軍是臣嫡親的兄長。不過,朝堂之上,只論功過,不論親疏。臣以爲,邊軍一開始大敗,確實是袁將軍之過。何將軍之死,太子殿下的重傷,都是因主將不力。請皇上下旨,嚴懲袁將軍!”

此言一出,衆臣齊齊震驚。

誰也沒想到,袁海站出來,竟不是爲袁清求情!而是請天子嚴懲重責!

袁海開了頭之後,很快,又有幾名武將出列,請天子嚴懲袁清。這些武將,大多和袁家是姻親,或是來往密切。

倒是孟將軍,拱手爲袁清說了幾句公道話:“皇上,臣斗膽進言。臣領兵追擊韃子,和韃子的騎兵交過手。這些韃子,皆是上馬能射下馬能戰的精銳。單論戰力,別說邊軍,就是大齊各軍都有所不及。”

“世間沒有常勝將軍。袁將軍已經竭力苦戰,盡到了主將的責任。戰敗之責,何將軍戰死,太子殿下重傷,百姓士兵們的慘死,確實令人痛心。不過,還是請皇上開恩,從輕處置發落,免得寒了爲國拼死的武將之心。”

孟將軍這話說得也有理。當下,又有數名武將站出來,爲袁海求情。

文臣們也按捺不住了,紛紛出言。

有贊成嚴懲的,也有支持從輕處置的。

慶安帝一言未發,目光掠過衆臣神情不一的臉孔。

就在此時,一個修長的身影進了金鑾殿,在衆臣的矚目下,走到袁清孟將軍身後,跪下行了全禮:“末將沈祐,見過皇上。”

慶安帝眉頭微微舒展:“起身。”

袁清一直跪着,孟將軍張口爲袁清求情的時候也跪下了。

沈祐此時當然不能起身,依舊跪着,沉聲說道:“末將人輕言微,斗膽進言。這幾個月來,末將在邊關,親眼目睹袁將軍殫精竭慮,爲退敵親自上城樓擊軍鼓。曾連着幾日幾夜不眠不休,時常去傷兵營安撫受傷的將士們。”

“末將懇請皇上,從輕處置袁將軍!”

袁海沒料到,沈祐竟會當衆爲自己求情,一時心潮激越難平。

別看沈祐官職不算高,論聖眷遠勝過普通武將。沈祐這一番話,抵得過別人千句百句。

慶安帝臉色稍霽,淡淡道:“都起身吧!如何處置袁將軍,朕會召閣老尚書們仔細商議。朕又不是暴君,不會輕易喊打喊殺。”

聽這語氣,至少不會處置得太重。

袁清高高提起的一顆心,稍稍落回原位,恭敬地磕頭謝恩。

沈祐也一併磕頭謝恩。

他爲袁清求情,沒什麼私心,也沒有向太子示好的意思,純粹是出於對一個鎮守邊關十數年的武將的敬重。

第164章 陰謀第36章 餘波(二)第133章 第一遍三十三章 驚險第81章 婚約第4章 燙手第286章 進宮第474章 盼歸第560章 喪事(二)第342章 改變第95章 “內鬼”第4章 燙手第524章 遠行(二)第474章 盼歸第411章 郡主第502章 面聖第3章 交鋒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467章 衝突(二)第530章 安頓(一)第461章 覲見第248章 書信第103章 做媒第581章 番外之敲打(一)第280章 洗三第160章 鷸蚌(二)第433章 歸來(一)第185章 差事(一)第198章 重逢(一)第509章 離去(一)第276章 立誓第216章 玉釵第134章 賬本第395章 殉葬(二)第181章 隱秘(一)第125章 熱血第90章 入宮(二)第31章 一見第502章 面聖第7章 演技第86章 相召第182章 隱秘(二)第74章 三夢第249章 功成第135章 大功第525章 遠行(三)第340章 兩年第482章 袒護(二)第359章 熱鬧(一)第56章 兄弟第123章 夜會(一)第464章 急速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313章 登門(二)第227章 動心(一)第401章 禮單第197章 回京第322章 雲裳(一)第474章 盼歸第134章 賬本第64章 大比(二)第443章 請戰(一)第312章 登門(一)第488章 當差第9章 親人(二)第482章 袒護(二)第86章 相召第101章 暖宅(二)第174章 重逢(一)第261章 母子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560章 喪事(二)第85章 新宅第178章 慪氣(一)第58章 心儀(二)第166章 遇襲(二)第118章 仗勢(二)第369章 進宮第394章 殉葬(一)第160章 鷸蚌(二)第296章 攆客第490章 好轉第147章 過招第591章 番外之示好(一)第558章 相見(二)第428章 百日(二)第220章 兄弟(二)第214章 及笄(一)第153章 憤怒第200章 冷遇第188章 衷腸(二)第396章 夫妻第454章 戰事第522章 真相(二)第370章 相見第458章 浮動(二)第393章 養胎第334章 嚴懲第172章 異樣第248章 書信第429章 淘氣
第164章 陰謀第36章 餘波(二)第133章 第一遍三十三章 驚險第81章 婚約第4章 燙手第286章 進宮第474章 盼歸第560章 喪事(二)第342章 改變第95章 “內鬼”第4章 燙手第524章 遠行(二)第474章 盼歸第411章 郡主第502章 面聖第3章 交鋒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467章 衝突(二)第530章 安頓(一)第461章 覲見第248章 書信第103章 做媒第581章 番外之敲打(一)第280章 洗三第160章 鷸蚌(二)第433章 歸來(一)第185章 差事(一)第198章 重逢(一)第509章 離去(一)第276章 立誓第216章 玉釵第134章 賬本第395章 殉葬(二)第181章 隱秘(一)第125章 熱血第90章 入宮(二)第31章 一見第502章 面聖第7章 演技第86章 相召第182章 隱秘(二)第74章 三夢第249章 功成第135章 大功第525章 遠行(三)第340章 兩年第482章 袒護(二)第359章 熱鬧(一)第56章 兄弟第123章 夜會(一)第464章 急速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313章 登門(二)第227章 動心(一)第401章 禮單第197章 回京第322章 雲裳(一)第474章 盼歸第134章 賬本第64章 大比(二)第443章 請戰(一)第312章 登門(一)第488章 當差第9章 親人(二)第482章 袒護(二)第86章 相召第101章 暖宅(二)第174章 重逢(一)第261章 母子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560章 喪事(二)第85章 新宅第178章 慪氣(一)第58章 心儀(二)第166章 遇襲(二)第118章 仗勢(二)第369章 進宮第394章 殉葬(一)第160章 鷸蚌(二)第296章 攆客第490章 好轉第147章 過招第591章 番外之示好(一)第558章 相見(二)第428章 百日(二)第220章 兄弟(二)第214章 及笄(一)第153章 憤怒第200章 冷遇第188章 衷腸(二)第396章 夫妻第454章 戰事第522章 真相(二)第370章 相見第458章 浮動(二)第393章 養胎第334章 嚴懲第172章 異樣第248章 書信第429章 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