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油盡

趙王世子私心如何盤算計較,暫且不論。

且說趙王,從這一日起,就在趙王府閉門守孝,一律不見外客……當然,以趙王府眼下的處境,也沒幾個朝臣肯登門就是了。

馮少君身在宮中,消息靈通,對趙王的尷尬處境一清二楚。不過,這些和她沒什麼關係。

以慶安帝的手段,收拾區區一個趙王,費不了多少力氣。無需她關心,她也無心過問。眼下,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義父身上。

楊公公病症越來越重,頭痛發作的時候,疼痛難忍,十分痛苦。全靠着是鍼灸止痛。再到後來,連施針也止不住頭痛了。李太醫只得調整藥方,楊公公服下加大了藥量的湯藥後,整日昏睡,如此才能稍稍免去痛苦。

這麼一來,楊公公每日清醒的時間少之又少,飯食難進,全靠着蔘湯續命。

人生路走到了盡頭,即將油盡燈枯。

陪伴在病榻邊的馮少君,感受最爲直觀明顯,心中難受至極。在楊公公面前,還得裝着若無其事,每天變着法地哄楊公公高興。

楊公公如何不清楚自己將死?

他在馮少君面前,也裝得什麼事都沒有。到了夜裡,纔會長長地嘆息。

李太醫之前的預估,還是太樂觀了。他哪裡還能撐兩個月,能熬過一個月,都算老天慷慨了。

大半個月後的一天,慶安帝親自來看楊公公。

楊公公已經不能起身,面無人色地躺在牀榻上,斷斷續續地說道:“三兒,你出去守着,咱家要和皇上說說話。”

馮少君心中惻然,輕聲應了,邁步出了屋子,將門關上。

……

屋內,慶安帝坐到牀榻邊。

看着面色慘淡行將離世的楊公公,慶安帝心中難受,喉嚨裡似被什麼堵住一般。半晌,才擠出一句:“楊景和,你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

楊公公忍着頭痛,低聲道:“奴才確實有一事求皇上。皇上應了奴才,奴才方能安心閤眼。”

慶安帝心中有了隱約的預料,口中道:“你說吧!朕一定應了你!”

楊公公打起精神說道:“奴才無親無故,無妻無兒,唯一的牽掛,就是義子馮三兒。奴才懇請皇上,賜一道聖旨給三兒傍身。日後不管到了何時何地,遇到何等困境,至少能保性命無虞。”

慶安帝深深看了楊公公一眼:“好,朕答應你。”

楊公公這是擔心有朝一日,太子知道沈祐的真實身世後,心中忌憚,容不下沈祐和馮少君。所以,想爲馮少君求一道護身的聖旨。

慶安帝應允之後,楊公公長長鬆口氣,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奴才多謝皇上。”

“奴才死後,皇上別總惦記奴才。奴才早點去投胎,說不定還能再進宮,到主子身邊……”

慶安帝目光一暗,張口打斷了楊公公:“下輩子別再淨身做內侍了。投個富貴人家,好好讀書考功名,娶妻生子。”

楊公公沒力氣爭辯,順着慶安帝的話音道:“好,奴才都聽皇上的……”

話未說完,眼前忽然一黑,昏了過去。

慶安帝面色倏忽一變,迅疾開門,高聲道:“立刻宣李太醫過來。”

守在門外的馮少君,心裡一沉,閃身進了屋子裡,飛快地到了牀榻邊。只見楊公公面如金紙,額上不時冒出冷汗。

李太醫拎着藥箱一路小跑着進來,正要向天子行禮。慶安帝疾聲厲色:“快去救人!”

李太醫不敢再耽擱時間,飛奔到牀榻邊,取出金針,運針如飛。

半個時辰過去了,楊公公還是沒醒。

門外的王公公悄布進來了,低聲稟報:“啓稟皇上,鄭閣老進宮覲見,說是有要事回稟……”

“讓他等着!”

慶安帝頭也沒回,目光依舊緊緊地盯着牀榻上昏睡不醒的楊公公:“滾出去!沒朕的允許,不準再進來。”

王公公碰了個硬釘子,訕訕退下。

一併等在門外的邵公公,見王公公灰溜溜地出來,低聲問道:“楊公公怎麼樣了?”

王公公扯着邵公公走遠了幾步,壓低聲音道:“快不成了。也就是這一兩日的事。皇上心中難受,連政事都不顧,一直在屋子裡待着。”

邵公公心裡沉甸甸的,又忍不住有一絲羨慕:“做內侍做到楊公公這份上,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我們兩個,日後有楊公公一半的聖眷,都該心滿意足了。”

王公公瞥邵公公一眼:“你想得倒美。在皇上眼裡,你我就是當差做事的奴才,根本不配和楊公公相提並論。”

“說起來,這些日子,我一直琢磨一件事。你說,楊公公一走,馮三兒是不是會留在宮裡?那以後,你我豈不是要讓馮三兒一頭?”

說起這個,王公公也覺煩心:“這等時候,就先別愁這個了。先等楊公公合眼,辦完喪事再說吧!”

……

慶安帝到底不能一直留在這兒。

又過半個時辰,楊公公還是沒醒。

慶安帝再放心不下,也得離去了。太和殿裡還有一堆奏摺等着他批閱,鄭閣老還在等着回稟政事。

他看向一直守在牀榻邊的馮少君:“馮三兒,你好生守着楊景和。楊景和什麼時候醒了,你打發人給朕送個口信。”

這一刻,不管馮少君和慶安帝有多少難以出口的恩怨糾葛,心情卻出奇的一致。都憂心牽掛着楊公公。

馮少君輕聲應下。

慶安帝離去後,一直爲楊公公施針急救的李公公,用袖子擦了擦額上的冷汗。

剛纔這一個時辰,慶安帝幾乎一言未發,神色沉凝,天威如巨石壓頂。李太醫被盯出了一身冷汗,虧得醫術高明,下針的手沒有顫抖。

馮少君目中閃着水光,輕聲問道:“李太醫,義父還能醒嗎?”

李太醫再次擦了擦額頭,低聲道:“這個實在不好說。或許就此閉眼,如果運氣好,或許還能迴光返照。”

他是真得盡力了。

馮少君沉默許久,一張口,聲音低啞:“勞煩李太醫,再盡力一試。”

第478章 長假(二)第504章 霹靂(二)第313章 登門(二)第275章 差事第293章 受傷(一)第351章 漢王(三)第591章 番外之示好(一)第271章 惱怒第92章 面聖(二)第220章 兄弟(二)第134章 賬本第256章 登門第32章 刁難第26章 姐妹第125章 熱血第602章 番外之心思(一)第154章 金蟬第525章 遠行(三)第240章 負荊第151章 探望(一)第207章 休沐第64章 大比(二)第16章 一夢第116章 義父(二)第448章 惱怒第635章 番外之沈好(三)第326章 收網(二)第173章 秘密第256章 登門第448章 惱怒第226章 風波(三)第146章 朱晅第467章 衝突(二)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111章 撐腰(一)第413章 舊案第338章 請功第109章 姨母(一)第54章 母子(一)第275章 差事第60章 二夢(一)第373章 扶棺第542章 秘密第439章 喜事(二)第291章 設局第372章 驚馬(二)第509章 離去(一)第568章 番外之死路(二)第354章 美人第490章 好轉第436章 親善第345章 麻煩(三)第459章 點兵第19章 巧遇第613章 番外之太孫(三)第220章 兄弟(二)第327章 收網(三)第412章 發作第510章 離去(二)第251章 身退(二)第214章 及笄(一)第229章 親事(一)第90章 入宮(二)第436章 親善第195章 殉葬第476章 歸京(二)第180章 慪氣(三)第277章 說服第309章 相聚(二)第531章 安頓(二)第284章 搬走第225章 風波(二)第41章 祖孫(一)第411章 郡主第89章 入宮(一)第351章 漢王(三)第567章 番外之死路(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189章 離別第156章 重逢(二)第250章 身退(一)第359章 熱鬧(一)第144章 掩耳第598章 番外之歸京(四)第305章 父子第395章 殉葬(二)第416章 洗三(一)第206章 驚馬(二)第110章 姨母(二)第525章 遠行(三)第527章 衝突(二)第65章 勁敵第220章 兄弟(二)第487章 酒醉第48章 燕王(二)第190章 歸京第223章 相守第454章 戰事第132章 雙福第620章 番外之沈晉(二)
第478章 長假(二)第504章 霹靂(二)第313章 登門(二)第275章 差事第293章 受傷(一)第351章 漢王(三)第591章 番外之示好(一)第271章 惱怒第92章 面聖(二)第220章 兄弟(二)第134章 賬本第256章 登門第32章 刁難第26章 姐妹第125章 熱血第602章 番外之心思(一)第154章 金蟬第525章 遠行(三)第240章 負荊第151章 探望(一)第207章 休沐第64章 大比(二)第16章 一夢第116章 義父(二)第448章 惱怒第635章 番外之沈好(三)第326章 收網(二)第173章 秘密第256章 登門第448章 惱怒第226章 風波(三)第146章 朱晅第467章 衝突(二)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111章 撐腰(一)第413章 舊案第338章 請功第109章 姨母(一)第54章 母子(一)第275章 差事第60章 二夢(一)第373章 扶棺第542章 秘密第439章 喜事(二)第291章 設局第372章 驚馬(二)第509章 離去(一)第568章 番外之死路(二)第354章 美人第490章 好轉第436章 親善第345章 麻煩(三)第459章 點兵第19章 巧遇第613章 番外之太孫(三)第220章 兄弟(二)第327章 收網(三)第412章 發作第510章 離去(二)第251章 身退(二)第214章 及笄(一)第229章 親事(一)第90章 入宮(二)第436章 親善第195章 殉葬第476章 歸京(二)第180章 慪氣(三)第277章 說服第309章 相聚(二)第531章 安頓(二)第284章 搬走第225章 風波(二)第41章 祖孫(一)第411章 郡主第89章 入宮(一)第351章 漢王(三)第567章 番外之死路(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189章 離別第156章 重逢(二)第250章 身退(一)第359章 熱鬧(一)第144章 掩耳第598章 番外之歸京(四)第305章 父子第395章 殉葬(二)第416章 洗三(一)第206章 驚馬(二)第110章 姨母(二)第525章 遠行(三)第527章 衝突(二)第65章 勁敵第220章 兄弟(二)第487章 酒醉第48章 燕王(二)第190章 歸京第223章 相守第454章 戰事第132章 雙福第620章 番外之沈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