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將至,樹梢上抽出了嫩綠的新芽,馬路中間綠化帶裡生長的樹上開着粉紅色一簇一簇的花朵。春日已步入尾聲,盛夏來的猝不及防。
此時的希晴正在收拾房間,牀頭的櫃子中擺放着許多有趣的物件。
廈門的明信片和手繪地圖靜靜的躺在粉色的抽屜中,和它們擺在一起的是那枚銀藍色相間的“聯邦調茶局”徽章。那是自己第一次去南方旅遊,鼓浪嶼帶給人的浪漫感受抵不過在島上行走一天雙腳的痠痛,海岸邊用巨石壘砌的港灣石牆上長着深淺不一的綠色青苔。清澈的海面上泛着淡淡的白色薄霧,陽光下的鼓浪嶼是如此的浪漫。流浪貓慵懶的行走在島上,懶洋洋的躺在教堂前的石階上曬太陽。路邊的阿姨熱情的向遊客兜售着芒果花,新鮮椰子和鮮花編制的花環。希晴開開心心的抱着一個碩大的青椰爬上日光巖頂端的觀光臺,不得不說新鮮的椰汁確實清甜。
白天,遊客們拿着印章本遊走於各家店鋪之間,趙小姐的茶與茶點,蘇小糖的各色牛軋糖,黃則和的鳳梨酥,購買伴手禮帶給親朋好友。鳳梨酥靜悄悄的躺在定製的紙質包裝盒中,散發着誘人的光澤與香氣。印有可愛圖案的鐵盒中裝着各種顏色的牛軋糖,紅色的那種裡面有草莓凍幹,綠色的牛軋糖裡面包裹着整顆杏仁果,黃色的牛軋糖將海鹽和芝士混合在一起。金黃色的百香果醬,暗紅色的玫瑰花瓣醬整齊的擺放在厚重的木櫃上,等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觀光客將它們帶走。人們盡情的在萬國建築博物館拍照留念,欣賞着各國的建築特色。下午,人們在火紅的、茂盛的凌霄花樹蔭下乘涼,躲進陰涼的戲劇廳欣賞價格不菲的木偶戲和歌仔戲。(嗯,雖然希晴一句也沒聽懂,腦子中還惦記着早餐店裡的金包銀和麪線糊,但又不得不裝出自己對民俗藝術的欣賞與讚歎)。黃昏降臨,揹着書包的孩子歡快的穿梭在大街小巷。街邊的飾品店中,音樂盒上的藍色木偶在夕陽的餘暉中一圈又一圈的轉動,絨布上的銅製老懷錶散發着暗淡的金屬光澤。到了晚上,希晴一行人乘坐最後一班渡輪回到廈門市內。沙茶麪,牡蠣煎,魚丸湯,蟹黃湯包,一切都讓人感覺滿足又幸福。吃完晚餐再去曾厝垵簡直是最錯誤的決定,大腸包小腸,土筍凍,炒麪線,烤螺肉根本吃不下。只能坐在街角的刨冰店一邊吃着芒果刨冰,一邊對着街邊的美食黯然傷神。回去的路上,希晴買了兩個冰箱貼作爲廈門之行的紀念。
接下來幾天的旅程同樣值得期待,廈門植物園裡的“落地生根樹”十分神奇,各種沙漠植物,多肉植物讓人目不暇接。廈門大學的學子在烈日下的足球場上揮灑着青春與汗水,鳳凰木的樹影倒印在教學樓前的水潭上,搖曳在廈大水庫的微風中,塗寫在樹蔭下老人的畫板上。跟隨穿着白襯衫,騎着自行車的廈大學子在校園中行走,感受着芙蓉隧道里青春洋溢的藝術氣息,那時的希晴是多麼的快樂。紅葉石楠、桂花、木芙蓉、雞蛋花、夾竹桃以及諸多山茶科植物屬小喬木種植在教學樓及宿舍周圍。金山葵,假檳榔,中東海棗,油棕,蒲葵,短穗魚尾葵,散尾葵,棕竹靜靜的在花壇中生長。小街上的水果撈店裡擠滿了學生,切成五角星形狀的楊桃,乳白色的龍眼肉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鮮紅的蓮霧、西瓜與紫紅的桑葚擺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好看的顏色對比。玲瓏剔透的青提與紫色的紅提旁邊放的是冰冰涼涼的青瓜與哈密瓜切塊。再往旁邊看去是雙色火龍果切塊和對半切開的沃柑。酸奶,椰奶,巧克力豆,芋圓,椰果,珍珠等小料擺放在收銀臺附近。希晴叉起一塊水果放入口中,感受着炎炎夏日中難得的冰涼清爽。看着站在楊桃樹下一臉天真的數着楊桃的孩子,希晴發自內心的羨慕這些生活在廈門的人。中午吃了老店裡的芋包和薑母鴨,芋包中的餡料是鹹的香菇丁和木耳,吃起來跟普陀寺的素食有一拼。(大概希晴是天生的肉食動物,真心覺得這些食物不如魚丸粗麪和肉燕那樣實惠好吃。)午休後去賓館附近的貓咪博物館摟了一眼名貴的小貓咪和各式各樣的貓咪周邊,表妹開心的爆炸。可惜希晴對這種渾身是毛叫起來軟綿綿,摸起來也軟綿綿的生物完全無感。風琴博物館和魚骨藝術品展覽館的魚骨畫倒是不錯。集美學村的風景很適合拍照。晚上大家一起吃了一條價格昂貴的斑魚,希晴發自內心的可憐那條長得像石頭塊一樣趴在箱底蠢萌蠢萌的斑魚。它的鰭都退化了,只有一點點作爲魚的標誌,象徵性的保留在它的身體上。以至於下網撈它的時候,它連遊走的機會都沒有。這條可憐的魚被摔在地上,一記蒙棍結束了它悲慘的一生。當它以清蒸的形式被呈現在大家面前時,又慘遭吐槽,說它的做法不如一魚三吃那樣獨特(大概是紅燒魚肚,清蒸魚頭和魚皮丸子湯),說它的肉肉集齊了溫水魚的缺點一點也不好吃。於是……這條悲慘的魚,在一片吐槽聲中實現了它的“魚生價值”,希晴由衷地同情這條胖墩墩的不受人待見的魚。
甜甜的大青芒,軟糯的芭樂,脆生生的蓮霧,黃金百香果和青色的釋迦被打包裝進了保溫箱,意味着廈門之行告一段落。多年之後,希晴唯一記得真切的只有當時那個渾身灑滿陽光,內心充滿快樂、希望與熱忱的自己。